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黄精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摘要:黄精是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一种植物,其根茎可以入药。
综述了黄精种质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分类研究、组织培养等方面的进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黄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后续黄精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黄精;研究现状;保护利用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7-0006-04中图分类号:R284.1;R285文献标志码:A黄精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尹建华,杨维雄,常晓勇*(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昆明652399)1种质资源分布黄精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迄今已发现40余种,我国约有31种,多分布于我国东三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山东、安徽和浙江等;朝鲜、俄罗斯和蒙古也有分布。
多生长在阴湿环境下[1-2],海拔分布于200~2008m。
有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指出,黄精在海拔1000m 以下,多分布于林下、灌丛、水源边;海拔1000m 以上,则零星分布在阴湿林下、灌丛、荒石中[3]。
另有研究者通过Maxent 模型分析了引种栽培适生区条件,指出黄精最适宜生长区在海拔2492m 以下的地区,而每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7月最低温度、5—8月太阳辐射量、每年最干月的降水量是限制黄精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4]。
目前,由于其特殊的药用价值,使得野生资源长期处于私挖滥采的状态,野生资源逐步枯竭[5]。
有研究者走访云南文山地区发现,农户种植黄精多来自采挖的野生黄精,同时了解到该地区内野生黄精分布范围正在逐步减小[6]。
2生物学特性从生物学特性来看,不同品种黄精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如药用多花黄精(Polyonatum cyrtonema Hua)属于互生叶类,叶片形状则从北向南由椭圆状向长圆状逐渐变异;而海拔越低,其叶越宽。
黄精属植物自然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南部武夷山地区测得最高植株,在北缘、南缘以及西南高海拔地区植株变矮。
药用植物黄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
![药用植物黄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https://img.taocdn.com/s3/m/6b422dc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f.png)
药用植物黄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摘要:黄精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黄精的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人工种植黄精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手段。
黄精的种子具有休眠性且发芽率低,是黄精人工种植仍面临的技术难题。
基于此,本文对黄精的繁殖技术、黄精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探讨了各种繁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比较了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建立更加高效的黄精繁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黄精;繁殖技术;休眠破除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人们对黄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其药用价值日益凸显[1]。
近年来,黄精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买卖价格逐年攀升,导致野生黄精被大量的采挖,自然环境遭受迫害,黄精的产量也在无序的开采下逐渐下降。
目前解决野生药材供给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工种植,现阶段人们已经在保证黄精药用价值的前提下开展了其高效种植的研究。
本文对近年来黄精人工栽培技术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黄精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黄精发展历史1.1 黄精概述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材,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朝鲜、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等国外地区也有分布[2]。
黄精最早记载在《名医别录》当中,食之性味甘甜、爽口,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等多种功效,其根茎含有糖分、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可生食和炖服[3-4]。
黄精一般生长在林下、灌丛和山坡阴处等地区,海拔约800-2800m。
野生黄精高约50-90cm,人工种植可高达2m,花期5-6月。
1.2 种植历史黄精种植技术早在《本草纲目(明1552)》中就有详细记载[5],直至现代,黄精栽培和研究仍然集中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林下栽培等方面。
建国前,主要以药用和食用为主;建国后,由于黄精的药用需求量增加,政府通过商业化的种植模式以满足黄精供给,1970年后,一些农户开始种植部分黄精解决温饱问题。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摘要】黄精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对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黄精生长环境要求研究方面,我们探讨了黄精对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需求。
黄精肥料施用技术研究包括了合理施肥和施肥时机的探讨。
针对黄精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我们总结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黄精栽培机械化技术研究涉及到栽培过程中的机械化设备使用。
我们也分析了如何提高黄精产量与品质。
本文还展望了黄精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黄精、栽培技术、生长环境、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技术、产量、品质提高、展望1. 引言1.1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概述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又称玉竹、玉连、玉剑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目前备受关注,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黄精栽培技术的研究涉及到种植环境的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种植和产量品质提高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黄精的产量和品质,进而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黄精的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新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动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黄精栽培技术将继续得到关注和推广,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黄精生长环境要求研究黄精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植物,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光照对黄精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充足的阳光能促进黄精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黄精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最适合种植黄精。
在栽培黄精时,要注意控制土壤的水分,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黄精的生长发育。
及时修剪和除草也是保证黄精生长健康的重要措施。
黄精栽培产业链的整体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黄精栽培产业链的整体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黄精(Scientific name: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oute),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黄精栽培产业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黄精栽培产业链进行综合研究,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黄精栽培产业链的现状分析1. 黄精的药用价值黄精含有丰富的多糖、甾体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血糖等功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黄精被广泛用于保健品、药品、食品等领域。
2. 黄精的种植技术和产业链黄精的种植技术逐渐完善,通过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了黄精的产量和品质。
黄精栽培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3. 黄精栽培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目前,黄精栽培产业链的规模逐渐扩大,产值不断增加。
各个环节的企业逐渐形成集群,形成了产业链的合作与整合。
同时,黄精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二、黄精栽培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分析1. 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黄精作为传统中草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黄精栽培产业链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黄精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种植技术的提高可以提高黄精的产量和品质,加工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基因改良、生物技术等的应用,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 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为了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各个环节的企业需要加强合作与共享资源。
通过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整个产业链可以更好地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的黄精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很大的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草药。
因此,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推动黄精产品出口,将有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黄精为五加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黄精具有温中益气,补肾养肺,生津止渴,除烦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口干口渴、水肿等症状。
同时,黄精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黄精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黄精的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一、黄精生长环境要求1. 环境条件黄精适应性较强,但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0-80%。
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喜黑色或深棕色壤土,pH值在6-7之间。
2. 光照条件黄精喜欢光温适度的环境,不喜欢强烈的阳光直射,但也不能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 水分条件黄精是喜湿草本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能承受短期的涝水环境。
但不能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的环境中。
1. 土壤准备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黄精,选址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顺应地形地势要求,以平地或坡地为宜。
收获前要进行优质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松土,要求肥料追施,酌量增水,保证黄精的正常生长发育。
2. 种植方法黄精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分株、种子繁殖和组培繁殖法。
其中,分株繁殖为主要方法,种子繁殖可作为种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分株繁殖方法中,首先要挑选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异株,调整好株冠形态,清除枯死、病虫害及杂草,然后进行挪植或定向栽培。
3. 管理技术(1)适当施肥黄精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黄精的产量和品质。
肥料宜选用有机肥为主,追施腐熟的牛粪、鸡粪、猪粪等有机肥。
进行追肥时必须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合理控制施肥的频次、量和方法。
(2)定期灌溉黄精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定期灌溉可保持土壤湿度,促进黄精的生长发育。
灌溉时要掌握好水分量,不能过于浸润,导致根系缺氧。
(3)病虫害防治黄精易受真菌和虫害的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害有腐烂病、炭疽病、根腐病等,常见虫害有灰飞虱、叶螨等。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黄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北部地区。
它具有清热解毒、补虚固脱等功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黄精的种植技术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普及,以提高黄精的品质和产量。
一、黄精的品种选择黄精的品种类型较多,选择适合的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以下品种:1、长白山黄精:生长快、厚壳、块茎大,属于较好的栽培品种。
2、河南黄精:属于优良中药材,其茎被毛密,块茎生长较快。
3、四川黄精:品质优良、被毛多,块茎较大,是比较容易种植和管理的品种。
二、黄精的栽培技术1、地块选择:选择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有利于黄精的生长和块茎形成。
同时,在种植前还要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为黄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种植时间:黄精的生长与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以3月下旬-4月中旬为适宜的黄精栽培时间,此时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生长。
3、种植方式:黄精的种植方式主要是根茎分株。
在种植前,要将根茎进行分割,保证每一株都有健康的根系和芽;种植时,要按照固定的距离和深度进行埋植,同时还要保证土壤的湿度,让黄精能够快速生长并形成块茎。
4、施肥技巧:因为黄精属于贵重的中药材,所以在肥料的使用上需要谨慎。
黄精喜欢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可以在种植时进行合理的配肥,如施用畜禽粪便和尿素等,对于黄精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防治病虫害:若对黄精不加管理,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产量大打折扣。
为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消毒、定时除草等。
三、黄精的市场需求黄精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十分稳定且远期性强。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和不断增长的医药需求,黄精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步增加。
此外,随着中药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高品质、大规模、高产量的黄精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四、结语黄精的栽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种植规模化和高效化方面,需要注重技术的提升和应用。
黄精施肥与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黄精施肥与栽培模式研究进展作者:张富源陈军陈子平刘玉军樊建谈恩培黄顺启王雅婷陈龙胜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3期摘要黄精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滋肾、补脾益气的功效。
由于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野生黄精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人工栽培黄精规模不断扩大。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促进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中药材产出。
基于已有研究,综述黄精施肥及栽培模式,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黄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施肥;栽培模式;进展;建议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001-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01Research Progress on Fert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Model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Abstract Polygonatum sibiricum is a Chinese medicinal herb that can be used as both medicine and food. It has the effects of moistening the lungs,nourishing the kidneys,tonifying the spleen,and tonifying qi.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market demand,wild Polygonatum resources can no longer meet market demand,which has led to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artificially cultivated Polygonatum.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methods ca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eby increasing its outpu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summarizing the fert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model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proposing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Key words Polygonatum sibiricum;Fertilization;Cultivation mode;Progress;Advice中藥的开发与利用一直延续至今,为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理论在我国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与中医药科学方法相互作用建立起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各方面特征,同时中医药理论也成为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同各类病症搏斗的重要“武器”,由其所总结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科学认识框架,对中华民族的健康昌盛发展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影响。
黄精的繁殖及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黄精的繁殖及种植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缪璐琳谢艳刘森肖开春高宇明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02期摘要:黄精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药材,其治疗与保健功效已得到广泛证实和肯定,市场需求较大且经济效益可观。
文章总结了黄精的适宜种植地区,介绍了3种繁殖方式及两种种植模式,从育苗、整地与移栽、除草与修剪、遮阳与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6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黄精的人工种植技术,为黄精种植户科学种植及进一步开展黄精繁殖和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精;繁殖技术;种植技术;研究进展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070-03 中國图书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道教奉为“仙草”,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也是自古以来常用的药食材。
2002年国家卫健委将黄精纳入药食同源名单,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开发潜力巨大。
现《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的黄精品种有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
现代研究表明,黄精主要含多糖、皂苷、生物碱及蒽醌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1]。
以黄精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补气养血的黄精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气阴两虚的肝欣络丸、治疗气阴两虚之心脉瘀阻的大品种成药稳心颗粒等均具有很好的疗效,保健食品如九制黄精饮、黄精酒等也有良好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黄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 适宜种植的生态环境及地区1.1 适宜种植的生态环境黄精喜阴湿、耐寒,多生于荫蔽但上层透光性充足的阴湿山地灌木丛、林边草丛及开阔林下地带,生长地区海拔500~3 600 m。
黄精以根茎入药,水分不足生长缓慢,水分过多易烂根,在土壤排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地带生长更佳。
土壤以肥沃的沙质壤土、黄壤土、黏壤土、棕壤土为佳,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表层水分充足。
土壤酸碱度适中,以中性和偏酸性为宜。
1.2 适宜种植的地区因经济价值较高,黄精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广泛,不同黄精的适宜种植地区均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文主 要 从 生物 学特 性 、 本 环境 与 药材 质 量 、 殖技 术 、 培 技 术研 究 、 蕾、 繁 栽 摘 除草 松 土 以及 病 虫害 防 治 和 采 收 加 工 等 方 面对 黄 精 栽 培 技 术 及 其研 究进 展 进 行 综述 。 就 黄 精 栽 培 中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进 行 了探 讨 。 目的 是 尽 快 形 成 一 套 并 切 实可 行 的 人 工 栽 培 技 术 方 案 , 高黄 精 人 工 栽 培 的 产 量 和 质 量 , 大面 积 人 工 栽 培 奠 定基 础 。 提 为
( ol e fP am c ,h n og U i r t o rdt n l hns Mei n , 0 5 3 5 C ia C lg h r ay S a d n nv sy fTa io a C ie dc e e o e i i e i n n2 0 5 , hn )
22 黄精野生及栽培品种研 究 .
黄精野生 变家种栽培方 面
养阴 、 脾 、 健 润肺 、 肾等 功能… , 临床常用 中药。近年来 益 为 研究 发现黄精 尚具 有降血压 、 降血糖 、 降血脂 、 调理人体机 能 等作 用 。 , J在临床上可 以治疗糖尿病 、 冠心病 、 高脂 血症等 ; 除药用作 用外 , 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 j 其 。随着市场需求 量 不断增加 , 黄精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发 展前景 的药材 。本文 就 黄精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进 行综述 , 以期为黄精栽 培研 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
Ab t a t T i a e u s r c : h sp p rs mma ie e c l v t n tc n q e n e e r h p o r s f oy o ai z ma f m il gc l h r r dt ut a i h i u sa d r s ac rg e so l g n t  ̄io o b oo ia a - z h i o e p r c a tr tc , n i n n n h u i fC i e e h r a d cn r p o u to e h oo y c l v t n t c n q e , ib d i g cei is e v r me ta d te q a t o h n s e b lme i ie,e r d cin t c n lg , u t ai e h i u s d s u dn , s o l y i o w e i g p s c nr la d h r e tp o e sn , n lo d s u s d s me c l v t n p o lms o oy o ai ̄io , ih ame o e d n , e t o t n a v s r c s i g a d as i se o u t a i r be f l g n t o c i o p z ma whc i d t fr a p a tc e h oo y fra t c a u t a in t mp o e t e y ed a d q ai fp lg n t r io n a h o n a in om r cia tc n lg r f i c l v t o i r v h il n u t o oy o ai h z me a d ly t e fu d t l o i l i i o l y o
说 明黄精不 同品 种 间药理 活性 差异 较大 , 需要 进 一步 研 还
究 。
1 生 物 学特 性 黄 精 喜 温 暖 、 润 的气 候 , 土 层 深 厚 、 沃 、 松 、 水 湿 以 肥 疏 排 和 保 水 性 能 优 良 的 土 壤 最 为 适 宜 。 黄 精 的 物 候 期 可 以划 分
的研 究 比较 多 , 过 种 子 或 根 茎 繁 殖 的大 田 规模 化 生 产 方 法 通 目前 已经 形 成 。不 同 产 地 和 来源 的 黄 精 多 糖 含量 差 异 较 大 ,
关键词 : 黄精 ; 栽培技 术 ; 质量 中图分类号 : 5 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2— 7 8(0 2 0 96 A 1 7 7 3 2 1 ) 6—0 5 0 3 8— 2
R e e c o r s n c tva i n t c ni ue fpo y o t r z m a s ar h pr g e s o uli to e h q s o l g na i hio GU e g— i Zh n we
・
3 8c fi 2 1 o 3 , . Ql P a c t l ft 0 2 V 1 1No6 u m e i A as a .
黄 精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顾 正 位
( 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东 济南 20 5 ) 山 山 5 35
frl r e ae u tv to o a g r a c liain.
Ke r sPlgntri m ; u i t nt h iusQ a t ywod :o oa h o aC lv i c n e ;u ly y i z tao e q i 黄精 ( o g n t iicm R d ) 百 合 科 , 多 年 生 P l oau s r u e . 属 y m bi 为 草本 植 物 , 以根 茎 入 药 , 味甘 、 , 脾 、 、 经 , 有 补 气 性 平 入 肾 肺 具 区南 部 亦 有 分 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