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教学团队科研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教科研能力; 培养途径
Ke r s ih rv c to lc l g s;o n e c e s e u aiga d s in i crs a c blt tan n to s y wo d :h g e o aina ol e y u g ta h r ; d c tn n ce tf e e rh a ii r ii gmeh d e i y;
在 难于接受或 自暴 自弃 ,建议学校加 强对在校 生团队精神 的培养 , 在 那 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 的人文素养及较 强综合 素质 的, 在工作 中也发展得相对较好。调查显示 :0 5 % 培养学生的工程 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同时 ,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 校 时学生 中的佼佼者 , 的在学校担任过 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在单位中受到了重视 , 该比例远 养, 拓宽学生知识面 , 培养学生的文艺特长 , 防止培养工具人。 %。 高 34学生外语能 力不能满 足工作 需求 问卷调查 显示 :8 . 7 %的 远 高于 那 些 未 在 学校 担 任 过 学 生 干部 毕 业 生 比例 的 8 因此 , 校 应 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 力培养贯 穿于 大学人才培养 的每一个环 毕 业 生认 为 母 校 应 加 强 学 生 外 语 水 平 的培 养 , 在 工 作 中英 语 大 有 培 使 用 处 : 准 确 的翻 译 英 文 资料 , 语 函 电 书 写 , 读 进 口设 备 说 明 节 , 养 包 括 社 会 交往 能 力 在 内 的人 文 素 质 , 之 在 激 烈 的市 场 竞 如 英 阅 争 中立 于 不 败 之 地。 书 ,与外国工程技术管理人 员的简单会话等 。不少外企 负责 人表 43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 量 扎实的基础理 论和专业知 . 示 : 业 生 英 语 最 好 能 到达 六 级 水 平 , 电 系毕 业 生 还 应 具 有 一 定 毕 机 是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 的社会声誉 的重要原 因。 调研表 明: 的专业外语能力 ,需要较好 的掌握 大量 的有关机 电行业 的专业英 识 , 教学模 式整齐划一、 专业课 程设置狭窄、 教学内容陈 旧是 高校 机 电 语 词 汇 术语 。 为此 , 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 设置 35学生创新精神有待于提高 随着我 国经济 由“ . 中国制造 ” 向 专业普遍存在的 问题 , 根据社会 需求编写新的教材 ; 次要加强教师队伍 的建 设 其 “ 国创造 ” 中 的逐 渐转型 , 来越 多的企业加倍重视对技 术的研发 , 的改革 , 越 最后狠抓教学质量 , 严格考试制度 , 加强对课堂的管理。 于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毕业 生成 了就业市场 的香饽饽。然而 , 调 和培养 44加强就业指导 , . 整合就业资源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 “ 业指 毕 查发现 : 当前 机 电专 业毕 业 生 的创 新 精 神 有 待 提 高 , 调 查 的 8 被 2名 , 全 。 毕 业 生 中 ,只 有 1人 在 工 作 中成 功 申请 了发 明 专利 ,该 比例 只 有 导 ”而 更 应 是 贯 穿大 学 四年 的 “ 程 指 导 ” 学 校 不仅 要帮 助 毕 业 生 掌 握 求 职 的 技 巧 , 且 要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 业 生涯 规 划 ” 时 , 充 而 职 同 要 1 5 。不少单位 责人 表示 , ,% 2 我院毕 生具有较强的敬 业精 神和 分发挥学校 就业指导机构的纽带作用, 一方面要通过与用人单位 的 很 强的 执 行 力 , 是缺 乏对 权 威 的 挑 战 意 识 , 立 思 考 能 力 不 足 , 但 独 建 交流 , 进行 充分 的市场调研 , 将企业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信 息及 议在课程设计 或毕业设计 中布置一些能让学生 灵活运用知识 去解 联 系、 时地 反 馈 给 专 业 院 系 ; 一 方面 积极 开 发 市 场 资 源 , 强 和 校 友 的 另 加 决 问题 的 课题 。 联 系, 与企 业 建 立 良好 的合 作 关 系 , 实现 双 方 的 互利 互 惠 。 4 建 议 与 对 策 总之 , 要提高机 电专业学生 的就业竞 争力 , 就必须按照市场 与 通 过 对调 查 问卷 的对 比 与 分析 , 们 发 现 机 电专 业 学 生就 业难 我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结合 学校 实际 , 完善人 才培养机 制, 化课程设 优 并不是高校 培养 的学生数量太多, 而是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方面 与市 置 , 化 教 学 改革 , 出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升 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 建 深 突 提 构 场 需求 存 在 一定 差 距 , 为此 , 必须 多管 齐 下 , 从 以下 几 个 方面 采取 可 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 从而全面提高机 电专业毕业 措施 : 41突 出实践教学环节 , .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事实证明 , 实践教 生 的竞争力。 学对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 能力有着 关键作用 , 这也是 用人 单位和毕 『  ̄ 旭. I 1 l 清华 T培训: T型人 才” ]J 以“ 领跑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育 , 0 , 2 5 0 业生 共 同 提 到 的 问题 。 为 此 , 改 变传 统 的 教 学模 式 : 、 大 实践 ( : O 6 . 要 一 加 7)6 一 2 教 学 环 节 的投 入

基于高职院校打造英语教学团队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打造英语教学团队的研究与实践
教 学 团 队 的涵 义 和 类 型 根 据美 国 著 名 管 理学 家斯 蒂 芬 ・ P ・ 罗 宾 斯 的理 论 。 所谓 团 队 就 是 指 由 两个 或 者 两 个 以上 相 互 作 用 、相 互依 赖 的 个 体 因 为 特定 目标 而按 照一 定规 则结 合 在 一 起 的群 体 。 因此 , 高 职 院 校的教学团队是以推进教学改革 、 强化教学效果 、 提 升 教 学 质 量 为 目标 , 以教 研 室 、 实训 室 、 实 习 实 训 基 地 等 为 基 本 建 设 单 位, 以课 程 ( 群) 或专业 ( 群) 为建 设 平 台 , 由一 定 数 量 的 专 业 知 识 与教学能 力互补 、 年 龄 结 构 和 职 称 结 构 搭 配 合 理 的 专 兼 职 教 师组 成 的 教育 工作 群 体 。教 学 团 队建 设 主要 是 通 过 自我 管 理 的教 育工 作 小 组 形 式 进 行 ,每 个 教 育 工 作 小 组 由 一 组 专 兼 职 教师 组 成 ,负 责一 个 完 整 的 教 育 工 作 过 程 或 其 中一 部 分 教 育 工作 。 因此 , 教 学 团 队建 设 就 是 有 意 识 地 在 学 校 教 学 组 织 中 努 力 开 发 有 效 的教 育 工 作 小 组 。 二、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高 职英 语 教 学 团 队 的 建设 是 由高 职 英 语 的课 程 要 求 和 特 点 及 高 职 英 语 教 师 自身 发 展 的 要 求 决 定 的 。高 职 英 语 课 程 要 求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根 据 学生 的 专 业 和 将 来 从 事 的工 作 .全 面 培 养学 生的英语 听 、 说、 读、 写、 译能力 , 为学 生 将 来 的 高 质 量 就 业 及 学 历 的提 升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当前 , 高 职 英 语 课 时 量 已经 大 大 压 缩 , 但 是 高 职英 语 教 师 授 课 对 象 范 围广 , 随着高职招生范 围的扩大 。 特 别 是 由 于对 1 : 3 单招 、 自主 招 生 等 不 同招 生 模 式 的 出现 , 高 职 学 生 的英 语 水 平 个体差异越来越大 。 另外 , 由于 很 多 学 校 的 高 职 英 语 为 大 班 教 学, 教师 的备课 、 授 课 和 批 改作 业 等 任 务 比较 繁 重 , 占用 了 大 量时间 , 几 乎 没 有 时 间顾 及 科 研 。 这 使 得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成 为 必 然 。只 有 团 队协 作 才 能 克 服 个 体 教 师 势 单 力 薄 的 局 限。 高职 英 语 教 学 团 队 能使 成 员 间相 互 取 长 补 短 , 并 通 过协 作 探 寻 最 合 适 的教 学 方 法 , 以取 得 最 佳 的教 学 效果 , 使 学 生 最 大 限 度 地 受 益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团 队建 设 的 重 要 性 主 要 体 现在 以 下两个方面 。 1 . 有 利 于 进 一 步提 升 高 职 英 语教 学 的 整体 水 平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团 队的 力 量 远 大 于 教 师 个 体 单 打 独 斗 的 总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近年 来 , 国高职 高专 教育 持续 、 我 健 康 、 速 发 展 , 英 语 教学 作 为 学 校 培养 新 快 而 的 复 合型 现 代 技 术应 用型 人 才 的 重 要标 志 之 一 , 直 受 到 各 类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的 高 度 一 重视 和 学 生 的 青 睐 。 外 , 今 高 等职 业 教 此 现 育 走 产学 研 结 合 之路 既是 高 职 高 专 院校 深 化 改革 、 出特 色 的 必 然要 求 , 是 实现 人 办 也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可 靠 保证 …。 此 , 高 职 高 由 在 专 英语 课 程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科研 能 力成 为 一 项 值 得 探 讨 的 课题 。
4 00 5 0 0)
摘 要: 目前 , 职 高专 英 语 教 学 普 遍 忽 视 对 学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文 从 其 必 要 性 入 手 , 析 了产 生 这 一 现 象 的 原 因 , 提 出 了将 高 本 分 并 培 养学生科研 意识 与能 力纳入高职 高专英语课 程教 学的有 效途径 。 关 键 词 : 职 高 专 英 语 学生 科 研 能 力 高 培 养 中图分 类 号 : 2. G6 0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0 8 2 0 ) 0b 一0 3 —0 1 4 9 X( 0 9 1 ( ) 2 4 1 6
Q:
S i c n eho g nvtrHrI c neadT cnj yIoail ea e o i q o d
学 术 论 坛
高职 高专 英语 课 程 教 学 与 学 生科研 能 力的培 养
袁 玺 魏 九 峰 ( 河南经贸职 业学院 ; 2. 1. 郑州 牧业工程高 等专科学校 河 南郑州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能力分析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能力分析
21 0 1年 第 2期
( 第 6 总 2期 )
桂林航天 工业 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J UR L O LN O L G F A R S A ETE HN O O NA FGUI I C L E E O E O P C C OL GY 高枝 管 理
广 西 高职 高专 院校 科研 能 力 分析
不合理 , 缺乏 科 研 骨 干 和 学术 带 头 人 , 目前 各 高 职 高专 院 从 。 十一 五 ” 间 , 西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得 到 了快 速 的发 展 。 校 教 师 组 成 结 构来 看 , 高 职 称 以 上 和 硕 士 以上 教 师 的 比 期 广 副 截止到 21 0 0年 , 西 共有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8 广 1所 , 中 高职 高 其 例 在 近 几 年得 到 了较 大 的提 高 , 是学 校 却 没 能 很 好 地 整 但 专院校共 5 O所 , 广 西 高 等 学 校 总 数 的 6 . , 此 可 占 17 由
相应的措施 , 为其 发 展 规 划提 供 一 种 可操 作 的思 路 。
高职高专 ; 科研能力; 问题分析 ; 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 792 G 1.1
文献 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0321)2 220 10— 3(010— 1—2 1 0
科 研 与教 学 是 高 校 教 师 的 两 大 基 本 工 作 任 务 , 于 高 不 到高 水 平 的论 文 。课 题 申请 了很 多 , 只开 花 不 结果 , 对 却 研
刘 雪春
/ 桂 林航 天 工 业 高等 专 科 学校 1 \ 桂林 航 天 工 业 高等 专 科 学校 z
李 诗 颖
科研 处 , 西 广 外语系, 西 广 桂林 桂林 510 、 4 0 4 510 40 4/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提升路径的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参赛的个案分析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提升路径的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参赛的个案分析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提升路径的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参赛的个案分析
梁玉涓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3(32)1
【摘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全方位布局英语学科教学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标准的出台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引。

文章从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直接经验出发,通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师参赛之间的关联,分析高职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特征,总结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提出可行性的专业提升路径。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梁玉涓
【作者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新商务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关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以制造类专业为例2.关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分析——以制造类专业为例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4.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5.师范认证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引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路径和创新实践研究

高校引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路径和创新实践研究

2023年22期总第670期ENGLISH ON CAMPUS高校引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路径和创新实践研究摘 要:基于19世纪末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所采用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本文探索高校和高级中学在课堂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的实施路径,包括开设中学教学实践和观摩平台、共同申报教改和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和成果结题撰写、开设讲座论坛以及聘请大学教授对科研选题及研究方法等进行指导等。

建议构建与教改和科研研究性伙伴协作关系相关的组织、保障机制等,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中学;教学科研;合作作者简介:刘樊德,广西财经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欧裕美,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农晴,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孙桂秋,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欧美的大学与中小学校进行合作研究滥觞于美国19世纪末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U-S合作(university-school),是指大学(尤其是师范类大学)与中小学校,为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构建的研究性伙伴协作关系。

之后,英国的大中小学联合项目、加拿大的“教育联盟”与美国的“大中小学伙伴合作”等项目均属此类U-S合作。

国内典型的案例有华东师范大学实施的“新基础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实施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等。

这些项目的共性有建立教学实践和观摩平台、参与教学研究调查或实验、相互聘请客座教授以及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教改研究。

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有成效但相对有限,表现在大学的 “理论驱动”和“居高临下”的指导地位使中小学教师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研究课题偏离实践教学等。

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独具优势,他们了解本领域前沿信息,掌握发展动态等,所以对高校引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路径和创新实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发现,近十年来以“高校”“中学”“合作”为组合关键词的论文约有50篇,约一半为硕士论文,研究焦点是高校联合中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以及合作育人的问题,体现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论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论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论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加快内涵式的发展,就必须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结合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和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完善制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因地制宜,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立足实际,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69-02高职高专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形势和生产力水平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高职高专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因此,高职高专教育要突出实用性,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为培养重点。

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情的差异,在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显得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不重视科研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的发展,制约了高职高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拟分析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高专教师科研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构想。

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见,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等性、职业性,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要根据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读书期间就能顺利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这就需要高职高专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了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好的发展,打造一个很具实力的教学团队很有必要,如果你也想打造一个不错的师资力量,可以来看看这篇由资料站为您准备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为,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to see the village was founded after the "tax class", on the way to meet Japan soldiers to the countryside "mop-up", caught suspected himof ”Shina”。

Ma Xiren2.团队结构的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外语教学团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和高职教育的成败。

通过对高职教师的问卷调查,总结出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并提出提升方案、大胆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旨在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以提升高职外语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推进高职教育改革。

科研能力提升方案教学改革一、高职外语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高职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多种因素。

其中,教师的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工学结合过程中,科研职能力的执行者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空洞无物、简单乏味的。

针对目前高职外语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本课题组以我院高职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总结,4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任务时才会参加科研活动,占各调查项之首。

从中不难看出,有一部分教师存在懒惰思想;19%的被调查者认为参与科研是评定职称的需要;2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想做科研,但苦于自身经验不足,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研究,当然,最后一个问题更多存在于青年教师中。

调查问卷的结果充分表明,高职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升,开展科研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探
讨。

为了走出目前高职外语教师科研能力不尽如人意的困境,提升高职外语教学团队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基于在可控范围内调研结果,本课题组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期提升高职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案及方法
1.成立科研领导小组
为了推动教师参与科研,行之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

由系主任担任组长亲自指挥,组员为另外2名教授。

领导小组有责任、有义务为全体教师提供科研信息、网站;为教师推荐阅读书籍,并建议学院图书馆购买、订阅相关杂志;督促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定期验收;指导本系教师科研活动,对科研成果予以鉴定。

2.确立科研课题组形成模式
全体教师应对自己的科研兴趣进行定位,每人可以确定一或两个研究方向。

成立科研小组,并选出小组长,以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每月月初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汇总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研室学术讨论后,将问题汇总到科研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将问题归类,划归相关科研小组;科研小组可据此形成科研题目,申报各类科研课题。

3.鼓励教师交流互动
交流、互通有无是科研学术提升不可缺少的环节。

只有充分交流、讨论,才可以更加明确科研方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科研活动。

交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交流;二是外部沟通。

内部交流通过交流读书心得、培养青年教师、分享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等方式开展。

“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前人智慧;科研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向其传授教学经验,带领他们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外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返回学校后召开报告会,分享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

外部沟通是通过鼓励教师出席学术会议、继续深造、提高学历来提升科研能力。

只有走出去,博纳众长,交流经验,才能更明确科研前进的方向,避免重复劳动。

4.教师科研成果验收
科研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职称、科研能力不同,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成果加以验收,并公开通报科研成果。

根据《教师科研成果奖励方案》给予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以奖励。

三、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初步成效
1.传统教学与科研合理结合,相互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结果。

传统语言教学注重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语言教学中更多注重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研究性。

随着各类科研课题的开展、完成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翻阅,教师汲取了各种教育理论的精华,逐步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和缺点,纷纷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


过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使教师更加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深远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

在前进中摸索,不断调整方向,使传统教学与科研合理结合,真正探索出了传统教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开展科研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在近两年中研究中硕果累累、成绩显著。

省级科研立项已由2008年只有一人独揽的2项增长为3人分享的省级4项、部级1项、校级5项;仅2009~2011学年内撰写论文16篇,参与研究编写高职教材4部。

2.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得到控制和利用
作为一门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观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我构建的,那么建构的过程就要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如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

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都是教学科研中研究的对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存在,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真正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从而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发现总结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

3.课程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具有评定功能、反馈功能,同时对学生还有鼓励和促进功能。

通过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
性。

在科研课题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师范教育专业率先开始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中以文字的形式总结了现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方法、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学规划以及对学习者的考核标准。

有了课程评价,教师有章可循。

无论是否讲授过此门课程,只要参照课程评价,都会对教学开展明确定位,实施教学。

目前,其他专业也正在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以规范教学活动。

四、结束语
本课题组研究探讨高职外语教学团队科研能力提升,出发点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外语系在职教师。

研究对象仅限于外语专业,所制定的能力提升方案也是基于外语类教师。

故对于其他专业教师的指导性、可借鉴程度有待研究考证。

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应持之以恒,坚守信念。

参考文献:
[1]陶也青,刘叶彪,朱盛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三方角色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89-91.
[2]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3-124. [3]黄国文.从以结果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