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问答题

合集下载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A、过马路闯红灯B、排队加塞C、夫妻在家打架D、不爱护公物参考答案:C——出自第07章2、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参考答案:C——出自第03章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参考答案:C——出自第03章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表述是()A、不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影响B、不受一定的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C、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个体所形成的法治理念完全相同参考答案:C——出自第05章5、现代家庭关系的核心是()A、夫妻关系B、亲子关系C、兄弟姐妹关系D、婆媳关系参考答案:A——出自第07章6、我国现阶段统一战线的名称是()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民族爱国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参考答案:D——出自第02章7、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

这样的人()。

A、错置了爱情的地位B、误把友情当爱情C、只重过程不重结果D、功利化地对待爱情参考答案:A——出自第07章8、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是()。

A、旅行结婚B、举办婚宴C、同居D、结婚登记参考答案:D——出自第07章9、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从天而降,而是()A、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B、人们头脑中构造出来的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构想D、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参考答案:A——出自第01章10、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绪论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3、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四个全面: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全面深化改革3. 全面依法治国4. 全面从严治党(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4、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各层面的价值追求: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

(4)意义:1.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 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 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5)怎么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人心工程和灵魂工程。

大学生应该:1. 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2. 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3. 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行、外化于行。

思想道德修养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题库

第一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C )。

A.自然观8.历史观C.人生观D.世界观2.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

A.世界观B.价值观C.人生观D.历史观3.人的本质属性是(B )。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地缘属性D.业缘属性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B )。

A.自然性B.社会性C.抽象性D.生物性5.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B )。

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6.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C )。

A.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道路7.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事例告诉我们(A )。

A.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8.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D.人生目的决定保持什么样的人生精神状态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D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9.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10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C )。

A.玩世不恭B.怨天尤人C.勇于开拓D.悲观怯世11.人生观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A )。

A.人生目的B.人生境遇C.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1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思修问答题库,仅作参考

思修问答题库,仅作参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纲要(2015年修订版)——张超思修强调重点:1.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P223-224)三个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要勤于学习、善于求职,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二、要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要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择善固守从容自信;四、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2.网络语言的自由权与边界问题?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理想与现实常常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成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的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史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4.实现理想的途径有哪些?(P3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社会理想是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5.青春梦如何托起中国梦?(P34)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脚踏实地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1)立志当高远;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不屈于困难与挫折,不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在青年时就立志为理想奋斗,为筑就中国梦添砖加瓦;(2)立志做大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3)立志须躬行;理想的实现只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做好每一件事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铺路搭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成才之梦。

青春只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更加绚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答:是体现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基本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样的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居统治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体系精髓,解决应具备什么精神状态和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答: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6、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想既信仰的两个侧面,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所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道德问答

思想道德问答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例题)

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例题)

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实发展的超前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筑的未来蓝图,是观念上存在的明天的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完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所以,它才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经过实践,可以变成现在的事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追求理想,无非是为了用理想状态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不合理的状态,使之更加完善.2、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内涵。

科学内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国家、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基本要求:1.爱国主义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其中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3、简述人生目的含义及其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月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有哪些及其具体含义。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汇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汇总

1、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P63-64○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P120-121基本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P166-167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党对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内涵的科学阐述。

基本要求:○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4、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P14-17基本特点:○1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2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基本类型:○1生活领域;○2职业领域;○3道德领域;○4社会领域。

5、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8-109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6、简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P135-137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P173-174本质要求:○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从中国国情出发;○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8、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P40-41基本内容:○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答:(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

(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 )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

(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

(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

(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

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1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

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

(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1)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

(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9、简述“贵在立志"。

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

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2)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

(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答:(1)改善认识模式。

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

其中包括: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D、智慧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

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

2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

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同意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2)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着崇尚法治意识的人民群众的国家。

(3)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权力受法律的可靠保障和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什么是违法?它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种类?答: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1)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或罪过。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5、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答:(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会、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3)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