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一章,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一个地形区,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进行编写。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

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

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

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

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

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文明的

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的成因;

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五、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认识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23—27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观察图6.25,描述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黄土高原属于我国的哪个地区?位于第几阶梯上?分布于哪几个省份?

3、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请举例说明?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那么这些黄土究

竟是怎么来的呢?思考并完成P27活动题1?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地理位置:北方地区、第二阶梯

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个省份,同时地跨青海、河南、内蒙古等省份

3、发祥地:①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农耕;②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开创华夏文明;③西周、秦、西汉、隋、唐等16个王朝和政权建都西安

引导:学习中帮助学生体会“文明”的深刻含义,了解华夏文明。

4、“风成”说:①黄土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矿物质成份与当地不相同,与中亚、蒙古等地相同。

黄土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五、当堂训练:

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一起学习,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以及环境特征都基本了解了,重点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及“风成说”的看法,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

民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2.地形:高原

3.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

2.地貌特征: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