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内热针布针方法(三)

三、膝部密集型内热针布针方法(一)股骨内上髁1. 布针范围:膝内上部的皮肤区域。
2. 主治: 膝内侧痛。
3. 目标软组织:股内侧肌后部、大收肌、胭绳肌、皮下脂肪。
4. 布针方法:股骨内上髁上按压痛点范围布N 排针。
近股骨内侧髁的第一排针为骨膜下刺,充分松解骨骼肌在内侧髁上的附着,其余为直刺或斜刺。
(图7-44、图7-45)图7-44 股骨内上髁针刺治疗定点图7-45 股骨内上髁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该部位较痛,可行浸润麻醉。
避免进针时伤到半月板,避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摸到关节缝隙,进针时避开即可。
二是进针时斜刺进针,针尖在骨面滑行,针尖一般不要离开骨面,可避免伤及血管与半月板。
(二)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的髌下脂肪垫)1. 布针范围:膝前下方的皮肤区域。
2. 目标软组织:髌下皮下脂肪、髌韧带、支持带、髌下脂肪垫。
3. 布针方法:仰卧位,膝下可垫枕。
沿髌骨下缘弧形定一排针,向下2cm 定第二排针。
先打第二排针,左手向下推髌骨,右手持针下段,进入皮肤后向髌下缘斜刺,提插松解髌骨粗面脂肪垫附着处,第一排为直刺,主要松解皮下脂肪及韧带。
(图7-47、图7-48)图7-47 髌下脂肪垫针刺治疗定点图7-48 髌下脂肪垫针刺全貌图4. 注意事项:此处可打皮丘,也可以浸润麻醉。
一般不要双侧同时打,以免影响走路。
关节在没有积液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进入关节腔部。
5. 膝关节少针精刺与少针多次治疗点5.1 髌下脂肪垫双排针可取单排,下次治疗点选上次治疗点的中间。
(图7-49、图7-50)。
内热针操作指导

内热针操作指导一、操作人员的要求:1.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操作2.至少2人参与3.严格控制适应症:有明确压痛点,或麻木感。
4.操作前需仔细检查患者:疼痛点、麻木部位、明确有无出血性疾病,血糖控制情况,严重心血管疾病,局部有感染灶,排除肿瘤。
二、操作程序1.操作人员职责:(1)操作者职责:负责术前检查患者、决定治疗方法、标记布针点(每次控制在20针左右,如确实需要,可在30针以内)、配制麻醉剂、麻醉、布针、拔针、清洗器械。
(2)助手职责:打开消毒包、消毒皮肤、连接内热针治疗仪、协助操作者止血。
2.操作步骤(1)将患者摆放适当体位:舒服而便宜操作。
(2)按要求确定布针部位(3)操作者用手术记号笔标记布针点(4)助手消毒皮肤(5)助手打开消毒包外层,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并打开消毒包内层(6)助手取20ml注射器,撕开外包装,协助操作者配制麻醉剂(7)操作者取出注射器(注意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抽取5ml利多卡因(1支)、2ml地塞米松(1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ml,并摇匀混合液(8)操作者取出麻醉枪并初步安装,将配制的麻醉剂注入麻醉枪,20ml注射器换牙科麻醉针麻醉皮下至骨膜。
麻醉操作完毕将注射器及麻醉枪置于消毒盒外。
(9)操作者取出内热针,逐个布针。
(10)助手连接内热针治疗仪,打开仪器,并设定治疗温度(42度)及治疗时间(20分钟)(11)治疗期间至少留一人陪伴、观察患者(12)治疗结束,操作者拔针,有出血者,应加压止血。
针眼应用碘伏棉签点击消毒(13)嘱患者休息数分钟,3天内不洗澡,无不适可回病房(14)操作者清洗器械,注意:麻醉枪需拆开清洗并消毒,清洗完毕摊开待干。
(15)由护士打包,送消毒。
内热针课件

神经调节
内热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免疫调节
内热针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促进组织修复
内热针操作方法
连接电源
进针
调节温度
留针与拔针
01
02
03
04
将内热针的导线与电源连接,确保电源稳定。
根据进针点,使用合适的进针方式将内热针插入目标组织。
对照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内热针治疗的效果,一些对照实验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实验通过比较内热针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的疗效,发现内热针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长期随访
为了评估内热针治疗的长期效果,一些研究还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内热针治疗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复发的风险。
内热针课件
目录
内热针简介内热针治疗原理内热针操作方法内热针治疗常见疾病内热针治疗的优缺点内热针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展望
内热针简介
内热针是一种通过加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治疗方法。
定义
内热针具有温通经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等作用,对于多种慢性疼痛和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特点
内热针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针灸疗法,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技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内热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效果。
VS
内热针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详细描述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和骨骼的长期疼痛。内热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效果。
内热针的实施方案

内热针的实施方案内热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对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内热针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穴位的选择、针具的准备、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热针的实施方案。
首先,内热针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
在进行内热针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腹部、四肢和背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针具的准备也是内热针实施的重要环节。
内热针主要使用的是细针,针长一般在3-5厘米左右,针体细长柔韧。
在使用前需要对针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工具,如灸盒、灸艾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辅助治疗。
操作技巧是内热针实施的关键。
在进行内热针治疗时,操作者需要采用正确的插针手法,掌握适当的插针深度和角度,以及插入的速度和力度。
在插入针具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来调整针位和针刺力度,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此外,内热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需要在治疗前向患者做好相关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最后,在实施内热针治疗时,需要注意操作的专业性和细致性,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综上所述,内热针的实施方案包括穴位的选择、针具的准备、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内热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康复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对内热针的实施方案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内热针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内热针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肩关节评估的整体思路1.观察体态2.中立位3.运动模式4.关节相间原理5.相关肌肉处理6.运动控制(肩袖肌群)7.锁骨的运动8.肩胛骨的运动9.骨盆和腹内压有关提纲1.针刀、内热针、银质针为主,手法为辅2.相关肌肉的评估3.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处理4.肌筋膜触发点5.锁骨和肩胛骨的处理6.颈椎和胸椎的处理1针刀、内热针、银质针为主,手法并重2相关肌肉评估肩前屈1.主动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喙肱肌2.拮抗肌:三角肌后束(0-60°)、肱三头肌长头(60-120°)、背阔肌(大于120°)肩后伸1.主动肌:背阔肌、胸大肌下束、三角肌后束、肱三长头、冈上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冈下肌2.拮抗肌: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上束肩外展1.主动肌:胸大肌上束(过顶)、三角肌前中束、冈上肌、上斜方肌2.拮抗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喙肱肌、肱三短头肩外旋(内旋)1.主动肌:三角肌后束、冈下肌、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2.拮抗肌:三角肌前束、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触诊流程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峰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肩峰后外侧冈上窝冈下窝3相关肌肉的附着点1、喙突相关解剖喙突是一个可以在体表触及的指状突起。
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前下方2.5 cm处。
附着韧带、肌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胸小肌、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操作方法:体位:患者仰卧,肩内收使腋鞘(臂丛神经及腋血管)远离喙突下缘。
内热针操作:左手食指和中指扪及喙突,固定喙突。
右手持百士康内热针,喙突正中进一针到达骨面,喙突内上方松解胸小肌;紧贴喙突外上缘松解挛缩粘连的喙肱韧带及深层的喙肩韧带;紧贴喙突外下缘松解肱二头肌挛缩肌腱及深面滑囊。
内热针松解喙突临床上,一般内热针与百士康内热针治疗仪结合应用,百士康内热针治疗仪的优势是能使得内热针均衡加热,便于温度操控。
通过多个内热针针刺痉挛变性软组织,达到松解的作用。
内热针治疗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要点

内热针治疗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要点一、术前准备1、内热针属于有创治疗,尽管创伤很小,但必须按照手术管理进行。
凡需内热针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前必须明确诊断及软组织损伤的部位。
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一般必须进行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六项、HCV、HIV、梅毒抗体),完成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等基本检查。
2、所有患者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是否服用抗凝血药、止痛药、肌松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
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采取相应的治疗,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3、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前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4、手术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
女性患者询问月经史,月经期不能进行相关部位治疗。
疼痛敏感者,可在手术前一天服用止痛或镇静剂。
治疗前一天备皮,或洗澡清洁皮肤。
治疗前一天多饮水或输液静脉支持。
如果是门诊患者,叮嘱其手术当天不能开车、会客。
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手术间消毒管理检查。
检查急救装备与药品,急救推车装备,必要时的监护设备等,如除颤器、氧气、输液装置、气管插管、口痰器等。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地塞米松、葡萄糖等。
6、检查仪器设备。
核查术中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
治疗用内热针数量、规格。
软组织内热针治疗仪试机、预热。
检查备用内热针和软组织内热针治疗仪。
检查消毒液、辅料、粘贴胶布等是否齐全。
7、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内热针松解治疗部位等。
内热针治疗膝痛的临床应用

内热针治疗膝痛的临床应用膝关节的解剖生理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而且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其位置表浅,负重大,活动量大,其结构复杂且不稳定,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关节不稳,容易引起损伤。
膝关节也是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之一。
膝关节的结构由骨关节面、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腔内容物等组成,其功能活动为机械运动的过程。
临床表现膝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损史;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中蹲时尤为明显,甚至跛行,但无强直;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周围有压痛,活动髂骨时关节有疼痛感。
退行性膝关节病的传统诊断膝关节局部疼痛膝关节前侧膝关节内侧膝关节外侧膝关节后侧一、髌下脂肪垫损伤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膝下垫软枕。
2、布点:髌骨下方与胫骨粗隆2条平行曲线,每隔1cm定一个点。
3、消毒、麻醉。
4、针法:韧带平面垂直,到达髌韧带下方。
5、加热:42℃,20min。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
2、标记内侧副韧带轮廓线,两条平行线,每隔1cm布一点,2排。
3、消毒、麻醉。
4、针法:垂直皮肤进针、直达骨面。
5、加热:42℃,20min。
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膝下垫软枕。
2、布点:膝关节外侧皮肤。
3、消毒、麻醉。
4、针法:痛点斜刺45度,避免损伤半月板。
5、加热:42℃,20min。
四、髌韧带损伤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
2、布点:韧带起点、止点各一针,沿髌韧带两边每隔1cm定一点,左右各4点。
3、消毒、麻醉。
4、针法:对侧斜刺,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针下韧性感。
5、加热:42℃,20min。
五、鹅足滑囊炎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
膝关节内侧胫骨结节水平出现肿胀、疼痛。
用力屈膝疼痛加重,跛行,被动伸直。
肩部内热针操作记录

肩部内热针操作记录一、基本信息1.患者姓名:2.性别:3.年龄:4.病历号:5.就诊日期:二、主诉患者因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前来就诊。
三、现病史患者自述肩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劳累或受凉后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
疼痛以肩前、肩外侧为主,伴有肩部沉重感和无力感。
曾接受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不佳。
四、既往史1.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
2.否认手术史、外伤史。
3.否认药物过敏史。
五、体格检查1.肩部外观:肩部无明显肿胀、畸形,但肌肉紧张。
2.压痛:肩峰下、喙突、肱骨大结节等处有明显压痛。
3.活动度:肩关节前屈具体度数、后伸具体度数、外展具体度数、内收[具体度数]、内旋具体度数、外旋具体度数,均较正常范围减小。
4.特殊试验:搭肩试验(-)、落臂试验(+)、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六、辅助检查1.X 线检查:肩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2.MRI 检查:显示肩袖损伤,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
七、诊断肩周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八、内热针治疗方案1.治疗部位:选取肩部痛点及相关肌肉附着点,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等。
2.针具选择:使用[品牌及型号]内热针。
3.治疗参数:内热针温度设置为[具体温度],治疗时间为具体时长。
九、操作过程1.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肩部。
2.标记治疗部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3.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以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4.按照标记部位逐次进针,注意避开重要神经、血管。
进针深度根据肌肉厚度和病变程度而定,一般为2-4cm。
5.连接内热针治疗仪,启动加热装置,使针体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持治疗时间。
6.治疗结束后,拔出内热针,按压止血,再次消毒皮肤,覆盖无菌敷料。
十、治疗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2.嘱患者治疗部位24 小时内避免沾水,保持清洁干燥。
3.给予患者肩部适当的制动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一、进针方法
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两种。
单手进针法即是用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身,中指指端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内热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
(图4-4)
双手进针法即是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即为夹持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刺痛点的皮肤表面,刺手向下捻动针柄,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痛点皮肤。
(图4-5)
图4-4 单手进针法图4-5 双手进针法
二、操作手法
针刺后,连接加热线时,一只手固定内热针,一只手安装连接线,避免安装连接线时针尖刺入危险部位。
工作结束时会听到三声报警声,此时关闭电源,拔出内热针。
内热针发明人荣贺简介
荣贺:主治医师,中医世家,现任济宁一方中医专科门诊部主任、济宁市任城区康复针推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中华中医药疼痛学会委员、济宁市现代针灸研究所所长、华夏疼痛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济宁市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特聘专家,擅长治疗顽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各型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型脊柱炎、风湿 / 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疼痛、老年性耳聋/耳鸣、面肌痉挛、面神经炎、各类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内科疾病,治愈率可达 95% 以上。
首创内热针疗法,其特点:安全、无痛、微创、高效、费用低廉;主编《中华内热针大型系列视听教材》、参编《中华内热针诊断与治疗》、《内热针治疗慢性疼痛 ---新式针灸》等专著,获济宁市科技进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2 次;至目前培训内热针疗法 50 余期,学员 4000 多人,总结出来一套实用技术,并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于临床;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内热针发明人、腰椎侧隐窝注射针发明人、椎间孔针发明人、麻醉剂助推器(麻醉枪)发明人,其发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张“不动髓核,保护椎间盘”新理念 --- 同样治愈疼痛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