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污水处理厂应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检测和 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06
结论与展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且 稳定。
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对各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具有高效的杀灭 作用,消毒效果可靠。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和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紫 外线消毒技术将不断创新 和完善,提高消毒效果和 降低能耗。
智能化发展
紫外线消毒技术将与自动 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 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
环保与安全
紫外线消毒技术将更加注 重环保和安全性能,减少 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
THANKS
感谢观看
紫外线消毒技术优势
紫外线消毒技术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发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以 来,紫外线消毒技术经历了不断改进 和完善的过程。
具有广谱杀菌、高效快速、安全环保 、操作简便等优点。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环境
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对 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公共卫生
污水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 的有害细菌、病毒等微生 物,减少疾病传播。
紫外线消毒的微生物学过程
直接作用
紫外线能量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和RNA,导致结构破坏和功能 丧失。
间接作用
紫外线可以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 能够氧化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脂质,破 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紫外线消毒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紫外线消毒具有高效、快速、无化学残留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水质条件,尤其 适用于小型系统和移动式系统。
水质参数
水质参数如浊度、色度、有机物浓度 等对紫外线消毒效果有显著影响。

紫外消毒技术在污水的应用

紫外消毒技术在污水的应用

紫外消毒技术在污水的应用一、污水处理紫外线消毒器介绍: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设备与二次供水消毒设备。

紫外汞灯为光源,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达到去除致病体的目的。

使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产品符合GB/T1983-2005《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国家标准。

二、紫外线杀菌原理: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阶跳到低能阶时,会把多余能量以电磁波释出。

在地球上所有以知的生命形式,都是以DNA及RNA作为繁殖、遗存的基础。

细胞繁殖时,DNA中的长链打开,打开后每条长链长的A单元会寻找T单元连合,每条长链都可复制出与刚分离的另一条长链同样的链条,恢复原来分裂前的完整 DNA,成为新生细胞的基础。

波长在240-270nm的紫外线能打破DNA生产蛋白质及复制的能力。

细菌病毒的DNA,RNA受破坏后其生产蛋白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均已丧失。

因细菌,病毒一般生命周期很短,不能繁殖的细菌、病毒就会迅速死亡。

三、污水处理紫外线消毒器分类:(1)按处理对象来分,包括污水处理、城市供水处理、生活饮用水处理、纯净水处理等。

(2)按作用原理来分,有消毒、杀菌、光分解及其他光化反应。

(3)按使用方法来分,有直接把灯放在水中,称为浸没式;紫外线灯放在套管里使用,称为过流式;目前主流产品采用的过流式。

(4)对于渠道式高档紫外线消毒产品,渠道式式杀菌系统消毒方法不仅复杂,还需要配备复杂的控制系统,如紫外线强度检测仪、时间累时器、紫外线灯监控、故障报警、自动声光报警系统。

(选配)(5)封闭式(管道式)从经济角度考虑更具性价比,安装使用更方便,后期客户可自行维护,更换灯管方便,后期维护费用低。

四、水处理外观要求:(1)设备表面应喷涂均匀,颜色一致,表面应无流痕、起泡、漏漆、剥落现象。

(2)设备外表整齐美观,无明显的锤痕和不平,盘面仪表、开关、指示灯、标牌应安装牢固端正。

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的应用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采取紫外消毒工艺,在采取紫外消毒工艺的过程中,要明确更好的工艺措施,并在工艺运行的过程中,积极积累相关的经验,才能够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本文主要明确了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的运行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运行经验和运行的措施,供今后的雾水处理厂参考和借鉴。

标签:污水处理厂;紫外消毒工艺;运行经验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都有明显的危害。

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活性污泥方法—般不能将其全部去除,需要在二级或三级出水之后增加消毒工艺。

目前常用的消毒工艺方法有,氯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

其中紫外消毒工艺具有消毒效率高、经济高效、操作安全简便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对紫外消毒过程中经验的不断总结提炼,是提高工艺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

1、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及优势1.1紫外线消毒的原理紫外线消毒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光学、防疫学、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的消毒技术。

利用特殊设计的紫外发生装置产生紫外光,当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它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辐射后,其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结构受到破坏,使其丧失复制和繁殖能力。

由于细菌、病毒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这些不能繁殖的细菌、病毒就会迅速死亡,从而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达到消毒和水质净化的目的。

1.2紫外线消毒水处理的优势紫外线消毒水处理技术的优点还有以下几点:紫外线属广谱杀菌射线,在足够的照射剂量下,能殺死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结核菌、病毒、芽抱和真菌,且杀菌速度快。

另外研究表明,紫外消毒技术对近些年发现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贾第鞭毛虫和隐抱子虫也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

如使用低压汞灯和中压汞灯均能有效地灭活隐抱子虫,38mJ/cm的辐射剂量就能达到99.99%的杀灭率。

2、紫外线技术在污水處理领域的应用紫外消毒法最早应用于美国,随后在欧美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节能性
紫外线设备通常采用高能效的 灯管,运行成本较低,具有节 能优势。
应用广泛
紫外线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污水处理,包括生活污水、工
业废水等。
紫外线技术面临的挑战
设备成本
紫外线设备及灯管成本较高,限 制了其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应
用。
维护要求
紫外线设备对水质和灯管维护要 求较高,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灯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Contents
• 紫外线技术简介 •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实践案例 • 紫外线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与
挑战 • 结论
01
紫外线技术简介
紫外线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紫外线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辐射来处理污水的技术。
将紫外线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 结合,形成多级处理工艺,提高污水 处理的综合效果。
加强监管与培训
加强对紫外线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
THANKS
紫外荧光灯
紫外荧光灯主要产生短波 长的紫外线,主要用于有 机物的分解和氧化。
激光器
激光器产生的紫外线波长 单一、能量高,主要用于 高精度、高效率的处理。
紫外线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紫外线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等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稳 定可靠。
缺点
紫外线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运行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同时处理过程中需要 消耗电能,增加了处理成本。此外,紫外线技术的处理效果受水质影响较大, 对于某些特定污染物处理效果不佳。
紫外线技术对污水中无机物的处理

紫外光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紫外光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UV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光氧化或光触媒并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技术背景在水处理中,大量使用氯元素化合物对环境已成一大公害,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现象产生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

随着水处理用高出力紫外线光源的技术突破,为解决或减轻种种环境难题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紫外线(简称UV)波长100~380nm,根据光子能E=h/λ式(h常数,λ光波长),波长越短光子能越高。

280nm以下的短波长紫外线能量大,具有杀菌作用,能氧化分解分子的结合。

波长200nm以下的短波长紫外线能分解O2分子,生成的O*与O2结合产生臭氧O3。

臭氧O3具有强的氧化作用。

称为UV/O3并用光氧化法的技术要比UV或O3的单独使用处理效果好得多,两者的并用具有相乘效果。

高纯度石英玻璃制低气压UV放电管发出253.7nm及184.9nm波长的紫外线,正好满足了UV/O3并用的需要。

利用UV与O3两者相乘的氧化能力及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可得到高度净化了的用水或环境水。

光氧化法或光氧化/光触媒并用法发挥其无副作用的独特的威力,在环境保护中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光氧化或并用光氧化法水处理的特点○污染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高。

○利用清洁的光源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

○上下水处理都能利用,适应性广。

○对所有菌种有效,不产生抗药性,残臭氧持续作用长。

○UV、O3 、光触媒三者的组合的协同作用,产生远远大于单独相加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杀菌消毒)Chevremont等以废水中的细菌和化学指标来评估UV-A或UV-C LED及两者结合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监测了城市污水中排泄物生物指标的残存率和肌酸酐和苯酚的氧化率,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一种UV-LED相比,结合使用UV-A和UV-C两种LED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废水中微生物的含量,且可以氧化37%的肌酸酐和苯酚,该结果堪比使用诸如TiO2等光催化剂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再生利用城市废水,对于很多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污水处理中的UV紫外线消毒

污水处理中的UV紫外线消毒

UV消毒的原理和应用
UV消毒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能量破坏微生物 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复制能力从而达到杀菌消毒 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中,UV紫外线消毒常用于处理二级处理 出水,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降低水中的生物负荷,使水质得到改善。
UV消毒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不会产生二 次污染,且操作简单方便,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得 到了广泛应用。
UV消毒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水处理需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 调节性。
农村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应用
农村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通常规模 较小,处理工艺简单,采用UV紫外线 消毒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类设施的消 毒问题。
通过引入UV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提高 农村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 果,降低水体污染风险,保障居民的 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污水处理中的UV紫外线消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CONTENCT

• 引言 • UV紫外线消毒原理 • 污水处理中的UV紫外线消毒技术 • UV消毒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局限
性 • 实际应用案例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UV紫外线消毒作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杀灭污水中的细 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设备成本高
虽然UV消毒设备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但其初 始投资通常较高。
对某些细菌和病毒效果有限
一些具有厚壁或孢子的细菌、以及某些病毒可能 对UV辐射有较强的抵抗力,不易被杀死。
处理效果受水质影响
UV消毒的效果受到水质浊度、有机物含量等因 素的影响,可能需要预处理或后处理。
对水流量的适应性有限
UV消毒设备的处理能力通常有限,可能无法处 理大规模的水流量。

医院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医院作为拯救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这些污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病原体、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污水处理是医院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原理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除污水中的病原体。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在 100 至 400 纳米之间,其中 254 纳米左右的紫外线具有最强的杀菌效果。

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的 DNA 或 RNA 时,会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达到消毒的目的。

二、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优势1、高效杀菌紫外线消毒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污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进行有效杀灭,消毒效率高,一般可以达到 99%以上。

2、不产生二次污染与化学消毒方法相比,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消毒过程中不添加化学药剂,不会产生副产物,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3、操作简单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操作相对简单,维护成本较低,不需要复杂的培训和专业人员操作。

4、适用性广紫外线消毒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医院污水,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等。

三、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组成和类型1、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是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核心部件,通常采用低压汞灯或中压汞灯。

低压汞灯的输出波长主要为 254 纳米,中压汞灯的输出波长范围较宽,包括 200 至 300 纳米的紫外线。

2、镇流器镇流器用于为紫外线灯管提供稳定的电源,保证灯管的正常工作。

3、石英套管石英套管用于保护紫外线灯管,同时确保紫外线能够穿透进入污水中。

4、反应腔体反应腔体是污水与紫外线充分接触的场所,其设计直接影响消毒效果。

根据灯管的排列方式和水流方式,紫外线消毒设备可以分为浸没式和过流式两种类型。

浸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将灯管直接浸没在污水中,过流式紫外线消毒设备则让污水通过装有紫外线灯管的反应腔体。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的消减是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紫外线消毒系统因其无污染、消毒高效、可持续大水量消毒、安全可靠的特点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大量的运用,通过实验探讨了紫外线消毒的效果。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污水处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许多有毒、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随着生活水平的完善和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有效降低污水中细菌和病毒是污水处理的一项重要环节,紫外线消毒技术在降低和减少污水中细菌和病毒处理过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通过输一定波长的紫外线来破坏细菌等微生物细胞相关分子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同时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加氯消毒,具有污染小.成本低和操作便捷等特点与优势,更符合于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求。

一.紫外线消毒的原理紫外线是介于可视光线和X射线之间的电磁波频谱,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波长范围为100-400nm(纳米)存在于光谱紫外线端的外侧,故称之为紫外线,依据不同的波长范围,一般被割分为A、B、C三种波段,紫外线c:200- 280nm 紫外线b:280- 315nm 紫外线a:315- 400nm。

其中的C波段紫外线波长在240-260nm之间,为最有效的杀菌波段,波段中之波长最强点是253.7nm。

紫外线消毒作用是紫外线通过刺穿细胞膜,微生物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吸收紫外光线来完成,紫外光主要是被中枢脱氧核糖核酸的核糖和磷酸盐以及核酸中的腺嘌呤,鸟嘌呤,胞核嘧啶和胸腺嘧啶(核糖核酸中的尿嘧啶)所吸收。

在吸收紫外线辐射以后,胸腺嘧啶二聚物是最为常见的产物。

这种产物是由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分子结合而形成的。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就是在于,这些二聚物和另外一些光化产品可以阻止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和再繁殖,因此阻止细胞再生,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消毒系统的规模取决于紫外线的强度(照射器的强度和功率)和接触时间(水、液体、或空气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时间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尾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摘要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投资效益高的绿色环保技术,在世界各地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中取代传统加氯消毒的主流技术和工艺。

在国内污水处理厂尾水消毒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的引导引导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2005年专门颁布了《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2005)国家标准,规范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实际经验和研究,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尾水消毒工艺中的应用做阐述说明。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标准1、城市污水消毒的必要性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生命以及水环境和水资源,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北美、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都要求对城市污水在排放前进行消毒处理。

污水消毒也是保护饮用水源的第一道防线。

2002年11月,我国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疫情的元凶冠状病毒广泛的传播和性顽强存活能力使人们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接纳病人排泄物的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成为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防线。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使污水处理的病理指标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城市污水要求消毒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消毒指标,相应的排放标准(部分国家和地区尾水消毒指标见表1),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粪大肠菌列为基本污染物控制指标。

该标准规定执行二级标准和一级B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是粪大肠菌群不超过10000个/L,执行一级A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为不超过1000个/L。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尾水消毒指标2、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不同消毒方法的比较给排水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消毒方法,如:加氯消毒和臭氧消毒;和物理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尾水消毒主要有四种消毒方法,分别是氯气、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他们各有优缺点,各自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

整理见表2表2不同消毒工艺的比较3 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的研究3.1紫外线消毒的原理紫外线一般被分为三个不同波段:紫外C(200~280 nm)、紫外B(280~315 nm)和紫外A(315~400 nm),其中紫外C(UVC)的杀菌效果最好。

紫外线杀菌与化学消毒剂杀菌不同,它不是通过得失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而是通过由紫外光子辐射导致的光化学反应来进行。

紫外灯在260 nm 附近杀菌效率最高,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紫外输出功率在波长为253.7 nm 处,该波长在世界顶级紫外灯中已占紫外能量的90% 、总能量的30%以上,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的存在,紫外技术克服了以往杀菌效率低、消毒水量小、成本高的缺点,已在水消毒领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DNA 或RNA),使其不能分裂复制。

除此之外,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

微生物在人体内不能复制繁殖,就会自然死亡或被人体免疫功能消灭,从而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紫外线是波长在200 – 400nm 的电磁波,它又分为4个波段(见图1),其中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紫外波段为200 – 300nm ,即紫外C 和紫外B 中的部分。

通常人们较关注微生物对紫外线的吸收频谱,认为253.7nm 是紫外消毒的最佳波段并把紫外消毒技术称为紫外C 消毒,确切来说是不全面的,因为忽视了微生物对紫外线的反应频谱。

图1. 紫外消毒波段 100nm 200nm 280nm 315nm 400nm消毒波段*200nm 253.7nm 300nm真空紫外UVC UVB UVA宇宙光伽马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图2.核酸的紫外吸收频谱与大肠菌消毒频谱图3. 核酸和微生物对紫外的反应频谱300280260240R E L A T I V E U N I T S24681020406080100Nucleic acidabsorption E coli killing波长(nm) 相对单位大肠菌灭活 核酸吸收 波长(nm)相对于254n m 反应隐孢子虫 MS 2湿疣病毒紫外线对核酸/微生物的破坏取决于核酸/微生物对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应,如果只有吸收,没有反应,那么该波长的紫外线也不会具有灭活作用。

吸收+反应决定了核酸或某种微生物对某一波段紫外光的响应或敏感性、即紫外光对其产生灭活的能力。

图2和图3分别为核酸及一些微生物对紫外线的吸收频谱和反应频谱,可以看到微生物对紫外照射的响应和核酸对紫外的响应有很强的相关性。

由图可以看出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大致在260 – 265nm 左右存在一个峰值,而对紫外线的反应则是在260 – 269nm 左右有一个峰值。

而某些微生物如:MS2噬菌体、湿疣病毒、mosaic 烟草病毒和reo 病毒等的最大紫外反应波长则在230nm 以下[9][10][11][12]。

因此若认为能发出253.7nm 波长单频谱输出的低压紫外汞灯消毒效果优于多频谱输出的中压紫外灯,是不符合实际的。

对很多微生物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佳紫外消毒波长。

大量的研究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单频谱输出的低压紫外灯和多频谱输出的中压紫外灯在照射到微生物上的紫外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其消毒效果是相同的[1][13][14][15][16]。

对某一特定微生物来说,接受到的紫外剂量是决定其灭活程度的唯一因素。

3.2.紫外剂量及剂量响应曲线微生物所接收到的紫外照射剂量决定了其灭活的程度,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对相同紫外剂量的响应是不同的。

微生物在消毒器中通过时接收到的紫外剂量定义为:⎰•=Tdt I Dose 0(1)式中Dose 为剂量(常用单位:mWs/cm2);I 为微生物在其运动轨迹上某一点接收到的紫外照射光强(常用单位:mW/cm2);T 为曝光时间或滞留时间。

在实际的紫外消毒器或系统中由于光强在空间的不均匀分布、流体动力学的限制且微生物在消毒器中滞留时间很短(一般1到10秒左右),每个微生物个体接收到的紫外剂量是不同的,即消毒器是非理想的。

如果假设消毒器为理想消毒器,即所有微生物都接收到相同的紫外照射剂量,则方程(1)可表示为T I Dose •=(2)其中I 和T 分别为消毒器内平均光强和平均曝光时间。

方程(2)类似于加氯消毒中的CT 的计算。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一般用紫外平行光束仪来测量某种微生物对紫外照射的响应特性,即其对紫外线消毒的敏感性。

在特定光强下,通过控制曝光时间得到不同的紫外剂量,再测出相应的存活的微生物含量,即可得到该微生物的紫外剂量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

由此方法所得剂量叫做平行光剂量,一般认为此方法可完全排除流体动力学影响,根据此方法得到的曲线完全反映了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纯生化作用,故该紫外剂量也叫生化紫外剂量。

此曲线是设计紫外消毒工艺的基本依据,一个紫外消毒系统在考虑其它各种因素及必要的安全系数后所能实现的有效紫外剂量不能小于由该曲线得出的对微生物达到某一程度消毒时所需要的生化剂量。

图4. 微生物紫外剂量响曲线由图4还可以看出,响应曲线在剂量增加到一定范围后逐渐持平、即存在极限,也就是说再加大消毒剂量也不能改善消毒效果。

这主要和水质条件尤其使总悬浮固体数TSS 及固体颗粒尺寸有关。

3.3.微生物受到紫外照射后的修复如果微生物没有接受到足够的紫外照射剂量,有些微生物可以修复其受到的损伤。

大量的研究表明:病毒本身没有修复能力,有些细菌具有修复能力,但受到的紫外照射剂量越高,其修复能力越低,只要剂量设计适当,可完全去除或有效地抑制这些微生物的修复能力[1][17][18]。

微生物的修复可分为光修复和黑暗修复,光修复需要可见光的存在,而且微生物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到见到可见光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微生物见到可见光后光修复的能力越低,如果时间间隔超过2小时以上,一些微生物会完全丧失光修复能力[6][7] [19],污水厂在设计时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增加消毒后污水不见光的时间来进一步抑制微生物的修复。

研究证明只要设计合理,微生物的修复在实际污水处理和回用水处理系统中并不重要[2][ 3][ 4],另外污水本身的特性也被认为不利于微生物受伤后的修复。

有些研究还显示中压紫外灯发射的某些紫外波长可能可以抑制或破坏微生物的修复能力。

世界上使用紫外消毒工艺的3000多家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表明微生物的修复并不是实际问题,现在这一问题在国外已不再是紫外污水消毒处理应用中人们担心的问题。

3.4.影响紫外消毒系统消毒性能的各种因素紫外剂量(mWs/cm 2)指标微生物含量N , (个/100m l )3.4.1紫外穿透率 (UVT)图 5. 水体紫外穿透率的测量图5显示了紫外穿透率的测量方法,以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为参照水样,其紫外穿透率为100%;一般测试时的水样光程长度为1厘米。

测量结果可直接显示为紫外穿透率或水体在253.4nm 的吸光度a ,紫外穿透率与吸光度的关系如下表示:a d UVT --==101010α(3)其中:10α为吸收系数;d 为光程长度;a 为吸光度。

3.4.2 TSS 和颗粒尺寸分布影响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所需达到某一特定消毒指标的紫外剂量也要提高;而对于一特定的悬浮物含量,存在一个相应的消毒极限(图4),当趋于消毒极限时,即使紫外剂量大幅度增加也很难再进一步降低水体中微生物的含量。

3.4.3 污水成分污水的成分很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

其中很多成分,特别是来自一些工业废水中的成分(如:印染、纺织、屠宰等),会吸收紫外线从而降低水体的紫外穿透率。

另外,上述很多杂质会在灯管的石英套管表面结成靠纯机械挂擦难以有效去除的污垢,降低灯管发射到水体中的紫外能量,从而影响系统的消毒性能。

这些因素必须在紫外消毒系统设计时予以考虑。

3.4.4 紫外消毒系统上游的处理工艺紫外消毒系统上游的处理工艺也会影响系统的消毒效果,例如:采用的处理程度,一级处理还是一级加强,采用絮凝、混凝剂的成分、二级生化处理选用的工艺等。

这些影响一般很难得出理论公式计算,基本是靠大量经验的积累。

超纯水 测试水样紫外穿透率UVT = I 1/I 23.4.5 消毒系统的关键技术除了水质参数外,紫外消毒系统自身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或决定其消毒性能,系统本身的影响因素主要如下:1)消毒器的结构设计和剂量计算消毒器的结构设计是紫外消毒系统设计的关键、即如何通过消毒器的流体动力学设计以及灯管的优化布局等来提高消毒器利用紫外灯管发射出的杀菌紫外能量的效率,从而使其更接近于理想消毒器;同时尽可能减少水头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