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式
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点击数: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现有的和潜在的环境因素,并从环境的多个角度进行考查,不能缺漏。
一般而言,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LEs.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LEs.四)环境因素的类型LEs.对环境因素的识别通常考虑以下问题:LEs.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放射,即热、辐射和振动;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即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
LEs.五)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LEs.1 选择活动、产品和服务;LEs.2 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LEs.3 明确每一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LEs.六)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LEs.1 问卷调查法;2 面谈;3 检查表;4 直接检验和测量;5 记录评审;6 基准参照;7 物料衡算法 8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LEs.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LEs.一)不存在惟一的、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LEs.环境因素识别之后,需要评价出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可以自己决定哪些环境因素对本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原则。
对于不同的组织,由于各自的环境状况、所在地域和社会条件、适用的法律法规、自身的环境要求等不同,不可能存在一个广泛适用的评价方法。
LEs.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LEs.尽管各企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LEs.1 环境基准(如影响的规模、严重性、持续时间、环境因素的类型、规模和频次);LEs.2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排放限制和法规);LEs.3 内外部相关方的关注(如与组织价值观、公共形象、噪声等有关内容)。
LEs.上述各种评价依据,但以使用很难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选择几种结合使用。
LEs.三)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LEs.评价方法应能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打分法等。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02
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环境数据
03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环境的关键因素
04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评价标准
05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标准,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06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改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监测
03
制定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02
信息沟通: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传递和执行
04
环境因素识别:分析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风险评估:评估环境因素的风险程度
应急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结果,不断修订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修复生态破坏区域等。
环境因素评价
01
03
02
04
01
04
02
03
05
06
环境经济评价:分析项目对环境的经济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环境社会评价:评估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01
环境因素评价: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02
05
监测和评估:对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06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持续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环境因素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风险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主要用于评定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预测环境变化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等方面。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主要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采集和监测,识别出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环境因素的定量化评价:环境因素的定量化评价是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来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这些数据可以是来自于实地调查、监测站点和实验室测试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化评价,可以得出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3.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是基于定量化评价结果,对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包括环境的实际影响、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的风险和脆弱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产生的具体影响,为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4.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是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源的鉴定、风险程度的分析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风险评估的实施,可以及时识别环境因素的可能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所依赖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需要准确、全面和及时,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模型选择和建模精度的问题: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的实施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模型和算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建模精度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
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评估标准来对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的识别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因素,才能进行后续的影响评价工作。
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的识别自然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力量和自然现象,如气候、气象、地球物理学等。
对于自然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因素。
通过收集气象资料,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2)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性质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可以对相关地质因素进行了解和评估。
(3)水文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
通过水文勘测和水文监测,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2. 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
对于人为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工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2)工程建设活动:包括城市建设、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3)人口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活动。
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特征和人口活动情况。
二、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评价环境影响是对环境因素所产生影响的一种综合评估和预测,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来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趋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报告形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外部因素对组织或个体产生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对于组织的决策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
一、PESTEL模型PESTEL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PESTEL模型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和法律因素。
1. 政治因素:识别评价国家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法规等。
2. 经济因素:识别评价国家经济状况对企业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
3. 社会因素:识别评价社会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人口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4. 技术因素:识别评价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包括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
5.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
6. 法律因素: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包括劳动法、环保法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识别评价,组织可以了解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以便制定相应的决策和策略。
二、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SWOT分析法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 优势:识别评价组织自身的优势,包括资源、技术、品牌等。
2. 劣势:识别评价组织自身的劣势,包括组织结构、技术不足等。
3. 机会:识别评价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
4. 威胁:识别评价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包括新竞争对手、法律法规变更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识别评价,组织可以找到优势发展机会,并针对劣势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三、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由麦克斯韦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五力模型包括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者。
1. 竞争对手:识别评价竞争对手对组织的影响,包括竞争力、市场份额等。
2. 潜在进入者:识别评价潜在进入者对组织的影响,包括新竞争对手、市场准入门槛等。
3. 替代品:识别评价替代品对组织的影响,包括替代品的竞争力、替代品的成本等。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环境因素识别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准确识别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及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环境进行直观的观察,基于主观判断来辨别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将其分为有利、有害或无关因素。
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环境,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直观观察。
可以采集环境样本,如土壤、空气等,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例如污染物、生态系统特征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3. 专家评估: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4. 综合分析:通过对实地考察、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估的综合分析,整理总结出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并根据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收集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quantify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
1. 数据采集: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实地测量数据和遥感数据等。
实地测量数据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采集,例如温度、湿度、噪音等;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和飞机等远程传感器获取,例如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异常值处理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统计分析: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找出其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重要因素。
4. 建立模型: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各个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1-200公斤/月 2?
201-500公斤/月 3
501-1000公斤/月 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 1?
1- 10吨/月 2?
11-100吨/月 3?
101-500吨/月 4?
大于500吨/月 5?
B:回收性 可回收再利用 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过程分析法、产品生产周期分析(ICA)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专家评议法等。这些识别方法各有利弊、适用场合不同。因此,应用时,可依据各组织的资源(人员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识别效果。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识别方法:
1. 过程分析法
该方法通常把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划分成许多过程片段,再根据某一过程片段分别识别出相关环境因素。其做法如下:
(1)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思路,按照产品输入到输出全过程以组织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购、周转、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成品检验、运输等主线,以及动力、行政、后勤等辅线。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环境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和分析环境变化和影响,以帮助组织或个人做出有关策略、决策和行动的过程。
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因素的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快速变化,对环境因素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有助于组织或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下面是关于环境因素识别的10条方法:1. 政治环境分析法政治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政治因素对企业产生的影响,预测政治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2. 经济环境分析法经济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经济环境,预测经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3. 社会环境分析法社会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变化,预测社会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4. 技术环境分析法技术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预测技术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5. 法律环境分析法法律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预测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6. 竞争环境分析法竞争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行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对企业的影响,预测竞争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7. 地理环境分析法地理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预测地理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8. 资源环境分析法资源环境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环境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情况,预测资源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环境变化。
9. 大数据分析法大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统计,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组织本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来取得环境绩效,所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只有尽可能充分地识别出环境因素才能为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
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则保证了环境因素控制的重点突出、方向明确。
然而,在某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中,对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往往存在不足之处。
如: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识别不切合实际,不能抓住重点;仅着眼于现行的生产活动,忽视了能源、资源消耗和产品或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等。
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的应用,有的不能满足组织环境因素实际情况,评价方法不适应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而出现生搬硬套,评价不准确,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不正确,使控制对象偏离实际,导致体系运行的环境绩效不明显,体系运行处于形式化。
为此,如何全面和客观地识别环境因素,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并正确的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
本文试图总结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分析几种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有关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并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重要对象,环境因素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1.识别全面。
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
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
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现在(如现场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来潜在法律法规变化的要求,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因素)。
七种类型: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大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
2.识别具体。
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识别的具体程度应细化至可对其进行检查验证和追溯,但也不必过分细化(如把试验室使用pH试纸废弃也作为一项环境因素)。
3.明确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的控制是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
4.描述准确。
依据ISO14004标准示例,环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为"环境因素(物质)或污染物的名称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即名词加动词。
污染物的名称应明确到有关污染物质种类或组分。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步骤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过程分析法、产品生产周期分析(ICA)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专家评议法等。
这些识别方法各有利弊、适用场合不同。
因此,应用时,可依据各组织的资源(人员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识别效果。
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识别方法:1. 过程分析法该方法通常把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划分成许多过程片段,再根据某一过程片段分别识别出相关环境因素。
其做法如下:(1)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思路,按照产品输入到输出全过程以组织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购、周转、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成品检验、运输等主线,以及动力、行政、后勤等辅线。
(2)对每一职责部门或运行活动单元按先后顺序划分各过程片段;(3)通过现场观察、工艺分析及统计等方法,识别确定每一过程片段从输入到输出存在的环境因素(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4)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5)将各个过程片段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统计,为了管理的需要,可按部门将环境影响相同或控制手段类似的环境因素排列在一起。
过程分析法识别环境因素可从以下示图(图1)来描述其识别分析的过程。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定性的基础上可以较为直观,快捷地识别环境因素,且过程细化、环境因素识别很少遗漏,便于随后对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和控制实施。
2. 专家评议法由有关环保专家、咨询师、组织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应具有环保经验、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知识,ISO14000标准和环境因素识别知识,并对评议组织的工艺流程十分熟悉,才能对环境因素准确、充分的识别。
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评议小组采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在现场分别对过程片段的不同的时态、状态和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型进行评议,集思广益。
如果评议小组专业人员选择得当,识别就能做到快捷、准确的结果。
三、环境因素识别中应防止忽视的方面在环境因素识别时,人们往往注重组织正常活动中的环境因素,但对以下方面可能容易忽视、遗漏。
这些方面包括:(1)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由于异常和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处于潜在状态,有隐含的因素,因此不太直观,这就要求评议人员开动脑筋,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评议人员的想象力,来发现问题。
通常,异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发生在试生产过程、设备启动、开机、关机、设备维修、污染处理设施故障时。
紧急状态发生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事故排放,有毒物泄露、火灾隐患、压力容器破裂泄露或火灾爆炸等。
(2)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产品耗用大量的贵重材料,能耗水平偏高,过程污染物排放偏高。
使用污染严重的物质;包装不符合环保要求,产品未达到相关环保指标;产品使用后的废弃可能不易降解,回收分解困难,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
(3)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使用相关方的服务,如:运输、仓贮、建筑装修、能源动力提供、销售和维修;废物处理各环节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
四、环境因素的汇总、分类和登录经过环境因素识别,应将初步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汇总和记录,形成表格。
这些表格应根据组织的环境因素复杂程度来编制,如按部门编制调查,组织的汇总表等。
为了便于环境因素评价和对环境因素的应用,主要应形成以下工作表格: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按部门环境因素发生地点、类型填写的环境因素识别表。
部门环境因素调查表: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废、资源、能源消耗、化学品使用、相关方、产品等环境因素,按部门编制调查表便于以后对环境因素的更新。
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表:可按部门顺序汇总,这有利于部门对环境因素的掌握,也便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职能部门的全面管理。
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适用于环境因素评价过程记录)。
五、环境因素的评价环境因素的评价是采用某一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评价准则对全部环境因素进行评价,最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是非判断法、专家评议法、多因子评分法、排放量/频率对比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权重法等。
这些方法中前三种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方法,评价过程并不要求取得每一项环境因素的定量数据;后四种则需要定量的污染物参数,如果没有环境因素的定量数据则评价难以进行,方法的应用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评价前,必须根据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适用的对象进行选择,或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应用,才能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简易的评价方法,以供参考:1. 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
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A:回收性可循环利用 1 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 2B:贫乏性不贫乏 1未来可能贫乏 2已贫乏 3C: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 110-100公斤/月 2101-500公斤/月 3501-1000公斤/月 4大于1000公斤/月 5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A: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 小于50公斤/月 1 R=A*B*C*D*E当24≤R<32,S=1级;当32≤R<48,S=2级;当48≤R, S=3级51-200公斤/月 2201-500公斤/月 3501-1000公斤/月 4大于1000公斤/月 5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 11- 10吨/月 211-100吨/月 3101-500吨/月 4大于500吨/月 5B: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 1不可回收再利用 2C:降解性可生物降解 1不可生物降解 2D: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 1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 2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 3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E: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 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 1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 2③气体排放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A;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 1 R=A*B*C当16≤R<24,S=1;当24≤R<32,S=2;当32≤R, S=3;1- 5小时/天 25-10小时/天 3大于10小时/天 4B: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 1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C: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 1厂区内受影响 2对厂区外有害影响 3④噪声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A: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 1 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R=A*B 当R=8, S=1;当9≤R<12, S=2;当12≤R, S=3;昼间>65db(A)夜间>55db(A) 2A: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 185-90dB(A) 2大于90dB(A) 3B: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 11- 4小时/天 24-8小时/天 3大于8小时/天 4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A: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 1 R=A*B*C*D*E*F当24≤R<32,S=1;当32≤R<48,S=2;当48≤R, S=3;每年发生一次 2每季度发生一次 3每月发生一次 4每周至少发生一次 5B:排放量小于100公斤/月o次 1100-300公斤/月o次 2300-500公斤/月o次 3500-1000公斤/月o次 4大于1000公斤/月o次 5C: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 1不可回收再利用 2D:降解性可生物降解 1不可生物降解 2E:危害性资源性废弃物 1一般废弃物,影响区域环境 2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 3F:适燃性适燃或燃烧时不产生危害物 1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 2⑥营运评分表因子因子分类评分营运评定指标(P)A:相关方的关心度可能立即停产 1 P=A*B*C偶有抱怨但无关紧要 2非关注的事项 3B:成本投资改善需投资1万元以下 1改善需投资3万元以上 2C:技术难度公司内能解决 1公司内无法解决 2现未有技术解决 31. 是非判断法是非判断法根据制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对比、衡量并确定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