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吉丁虫的

合集下载

吉丁甲科

吉丁甲科

体节宽度的两倍,其点状突
起区略呈扁圆形,中央有一
近似倒“ V”字形纹,点状 突起圆形或卵圆形。
蛹长11~19毫米,淡黄色(见图)。分布于 中国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
吉丁虫及其种类
▪ 吉丁虫
▪ 昆虫名。种类很多。成虫大小﹑ 形状因种类而异。体色一般甚美, 具金属光泽。头较小,触角短, 足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 大多蛀食树木,亦有潜食于树叶 中的,为林木﹑果木的重要害虫。
吉丁虫的防治方法
▪ 1、加强检疫,防止吉丁虫 随着绿化苗木传播蔓延。
▪ 2、对树木,尤其是新栽苗 木,应加强养护管理,不 断补充水分,使之生长旺 盛,保持树干光滑,而杜 绝成虫产卵。或虽已产 卵.也可抑制其孵化。
▪ 3、在成虫羽化前,及时清 除枯枝、死树或被害枝条, 以减少虫源和蔓延。
▪ 4、于5月成虫羽化前进行 树干涂白,防止产卵。
生存与习性
▪ 在中国西北地区一年1代,以老熟 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在 新疆吐鲁番地区翌年4月上、中 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 交尾、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 旬出现幼虫,老熟幼虫于10月 中、下旬开始越冬。成虫每天 以10~16时最活跃,并有假死性, 但无趋光性,交尾产卵前咬食 叶片补充营养,寿命20天左右。 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 伤痕、节疤等处,每一雌虫可产 卵7~22粒。初孵幼虫从卵壳附 近侵入树皮,使树皮变色,呈 击伤或疮疤状,虫孔处有少量 酱褐色胶液及细小粒状排泄物, 约20天后钻入树皮与木质部之 间,7月上、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 害
谢谢观赏!
2011 10 25

生存与习性
▪▪幼▪ 虫在树皮与边材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
的宽大虫道,内塞满木屑和粪便,蛀入木 质部的虫道似“ L”形。老熟幼虫在靠近边 材处筑蛹室化蛹,蛹室长12~19毫米,宽5 毫米左右。十斑吉丁虫发生和为害程度与 树的品种、树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 立地条件有关:凡树皮粗糙的品种、纯林、 幼树或抚育管理不及时、立地条件差时发 生严重,反之则轻或不发生。防治方法包 括适地适树、选择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 及时抚育管理和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吉丁虫 鞘翅目昆虫

吉丁虫 鞘翅目昆虫

吉丁虫鞘翅目昆虫吉丁虫鞘翅目昆虫: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

成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甚至造成整株枯死。

成虫的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小的不足1厘米,大的超过8厘米,头较小,触角和足都很短。

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也有潜食于树叶中的,严重时能使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

吉丁虫是一种极为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大多色彩绚丽异常,似娇艳迷人的淑女,也被人喻为“彩虹的眼睛”。

形态特征吉丁虫,全体黑色,有铜色条纹,体长约36mm。

头呈三角形,头顶中央有一深沟,两侧有不规则的金黄色刻点,并有不规则的直沟,沟内有淡黄色短毛。

复眼褐色,卵圆形。

触角黑褐色,栉齿状,11节。

前胸背几成方形,但前方略狭。

胸背上有许多金黄色刻点或由金黄色刻点组成的不规则的纵线。

鞘翅黑色,鞘翅上有5条光滑之纵行隆起线,鞘翅外缘后端呈锯齿状。

腹部第1节和第2节愈合不能动。

虫体腹面黄褐色,有光泽。

前胸腹面中央有一宽的纵沟。

前缘有淡黄色短毛。

腹面及足均密布金黄色刻点。

主要特征窄长而扁,腹部趋尖。

有些种类的鞘翅是带金属色泽的蓝、铜绿色、绿色或黑色。

维多利亚时代期间,带金属色泽的甲虫被当作女人或男人的活珠宝。

其他种类体上的鲜艳色泽被黑色鞘翅遮住了,只在飞行时或从腹面才能看到。

当金属色的吉丁虫停止飞行时,就变成树枝上一个暗黑色隆起,原本追捕它的猎捕者可能辨认不出其猎物。

白色、无足的幼虫类似蝌蚪,因体形而被称为扁头穿孔虫(flatheaded borer)。

头扁而向外扩,身体其余部分为窄圆柱形。

许多吉丁虫的幼虫在树内凿出带状孔道。

眼吉丁属(Chrysobothris)危害树木和灌木,常对果树造成严重灾害。

长吉丁属(Agrilus)形成虫瘿,幼虫在其中生活。

小而扁的叶吉丁属(Brachys)在叶内穿孔道。

吉丁虫是一群极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常被用来做装饰品。

枝干虫害—吉丁虫类

枝干虫害—吉丁虫类
死枝,减少虫源。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力清晨震树捕杀成 虫。
• 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树干喷洒20%菊杀乳油800~1000
倍液,或90%敌百虫600倍液。
园林病虫害防治
形态特征
生活史及习性
• 2年1代;以幼虫过冬。越冬部位多在外皮层,老熟越冬幼虫已潜入
木质部。
• 翌年春天越冬幼虫继续为害。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
羽化,但因气温较低,都不出洞。5月中旬成虫向外咬一条扁圆形 通道。5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初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蛀 入树皮。9月以后长大幼虫逐渐转入木质类
• 代表种:金缘吉丁虫Lampra limbata Gebler • 金缘吉丁虫属于鞘翅目,吉丁虫科。 • 分布:分布于黄河故道和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省。 • 为害: 梨、苹果、沙果、桃等果树。 • 症状:蛀食皮层,被害组织颜色变深,被害处外观变黑。蛀食的隧
道内充满褐色虫粪和木屑,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树势衰弱,后期常 成纵裂伤痕以至干枯死亡。
• 天敌:两种蛹寄生蜂和一种幼虫寄生蜂,在冬季啄木鸟等。
金缘吉丁虫 Lampra limbata Gebler
合欢吉丁 Agrilus viduus Kerremans
综合治理办法
• 加强栽培管理。改进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
并尽量避免伤口,以减轻受害。
• 人工防治。刮除树皮消灭幼虫。及时清理田间被害死树、

苹果小吉丁虫灾害成因及治理

苹果小吉丁虫灾害成因及治理

苹果小吉丁虫灾害成因及治理苹果小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又名金蛀甲、串皮虫。

该虫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海棠、红果、香果等。

幼虫在枝干皮层内蛀食,造成树木枯死、凹陷、变黑褐色,虫疤呈褐色粘液渗出,欲称“冒红油”,该虫随同苗木传播,危害性大。

特别是野生苹果林和管理粗放的幼龄果园受害较重。

受害果树轻则树势衰弱,果实小,减产,重则枝条枯死,甚至全园毁灭。

一、成灾原因1.1993年以前伊犁州直各县(市)没有发生苹果小吉丁虫危害,1993年新源县现肖尔布拉克镇定植了从山东引进的苗木。

两年后发现苹果小吉丁虫害,随后不断向外扩散蔓延,殃及周围其他乡镇、山区的定植苹果和野生苹果。

2.许多农牧民在苹果还未成熟时大量采摘野生苹果,造成枝条断裂、损伤、树势生长缓慢,为苹果小吉丁虫的发生提供了外部环境。

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又出现“暖冬”或倒春寒现象。

持续的高温、干旱或忽寒忽热的天气,导致树势衰弱,致使苹果小吉丁虫种群数量急剧增长,有了有利的生存空间。

4.粗放的经营管理加剧了苹果小吉丁虫的发生。

5.领导重视程度低,群众森防意识差,是造成苹果小吉丁虫蔓延的重要原因。

6.野生苹果林大部分分布在山间的陡坡两侧,因海拔高度不同,气温的差异,虫态各不一样,再加上林相不整齐、零散、山高路陡、地形复杂、缺水,造成防治十分困难。

7.森防检疫力度不大。

二、防治对策1.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林木抗虫能力,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减少采果、砍枝等人为因素对林木伤害。

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时清理,减少虫源。

每年10月中、下旬及来年3月底、4月上旬对苹果小吉丁虫枯枝死树进行砍伐后集中烧毁,登记造册,严防虫害木被挪作他用。

2.加强监测工作,强化检疫工作力度,阻止新疫区发生。

虫情普查每年要进行两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时期和秋季越冬前进行。

监测点分为临时监测点和固定监测点,组织专人,定点、定员进行全面监测,为彻底搞好苹果小吉丁虫的工程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金缘吉丁虫危害症状与防治办法

金缘吉丁虫危害症状与防治办法

金缘吉丁虫危害症状与防治办法一、金缘吉丁虫简介金缘吉丁虫(学名:Cosmopolites sordidus)是一种对香蕉、芭蕉、菠萝等植物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

它属于鞘翅目昆虫,体型较小,体色呈深褐色。

金缘吉丁虫喜欢生活在植物地下部分,尤其是植物的根系部分。

二、金缘吉丁虫的危害症状金缘吉丁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部,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根系局部变黑腐烂当金缘吉丁虫侵袭植物根系时,会引起根系局部的变黑腐烂。

这是由于金缘吉丁虫吸食植物根部汁液时,会分泌出一定的物质,进而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导致根部开始腐烂。

2. 树叶黄化、萎蔫由于金缘吉丁虫危害引起了根系的腐烂,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树叶就会逐渐变黄、萎蔫。

这是因为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如果根系遭到严重破坏,植物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长状态。

3. 植株生长受阻金缘吉丁虫不仅仅直接危害根系,还会通过间接方式对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

由于植物根系受损,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植株生长受阻,表现为植株高度矮化、叶片数量减少、枝条细弱等现象。

4. 植株易倒伏金缘吉丁虫危害植物的根部,导致植株生长受限,根系功能减弱,植株的稳定性会明显下降,容易倒伏。

而植株的倒伏不仅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会导致作物采摘和管理的困难。

三、金缘吉丁虫的防治办法金缘吉丁虫对于植物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保护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早发现金缘吉丁虫的踪迹,对植株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查,是防治的关键。

通过仔细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根系是否异常、叶片是否变黄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金缘吉丁虫的危害。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2. 掌握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在防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病虫害发生的季节特点和植株生长的需求,采用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可选用化学农药、有机农药、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但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六星吉丁虫

六星吉丁虫
治:(1)5-6月是成虫发生盛期,可捕杀成虫。 (2)用生石灰1份,加清水4份,搅拌均匀后,自主干基部 围绕树干涂刷0.5米高,可以防治星天牛产卵。 (3)在主干基部,发现星天牛产卵的刻槽后,可用小铁锤 对准刻槽锤击,可锤死其中的阳和小幼虫。 (4)根据排屑孔排出的木屑颜色、粗细、湿润度判断蛀食 部位后,用钢丝插入刺杀或钩出幼虫。 化学防治:(1)在有黄色泡沫状流胶的刻槽处徐20%敌敌 畏煤油液,可杀卵。 (2)用药棉浸沾80%敌敌畏原液或25%滴滴涕乳油的50倍 液,塞入幼虫蛀道,毒杀。蛀道内幼虫。
六星吉丁虫
• 识别特征:体长10~ 12毫米,蓝黑色,有 光泽。腹面中间亮绿 色,两边古铜色。触 角11节,呈锯齿状。 前胸背板前狭后宽, 近梯形。两鞘翅上各 有3个稍下陷的青色小 圆斑,常排成整齐的1 列。
• 卵
扁圆形,长约0.9毫米,初产时乳白 色,后为橙黄色。
• 幼虫
老熟幼虫体扁平,黄褐色,长18~24 毫米,共13节。前胸背板特大,较扁平, 有圆形硬褐斑,中央有“V”形花纹。 其余各节圆球形,链珠状,从头到尾逐 节变细。尾部一段常向头都弯曲,为鱼 钩状。尾节圆锥形,短小,末端无钳状 物。
防治措施
• 剪除虫枝,菊花凋谢后,将植株上部剪下烧毁。 春末下初幼虫为害时,剪下受害枝条烧毁。 •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 • 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 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 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 (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 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 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有黑褐色流胶。 • 发生规律:六星吉丁虫每年发生1代,在10月份前后以 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内作蛹室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陆续化 蛹,发生很不整齐。成虫出洞时间早的在5月份,6月份为 出洞高峰期。白天栖息于枝叶间,可取食叶片成缺刻,有 坠地假死的习性。卵产于枝干树皮裂缝或伤口处,每处产 卵1~3粒。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幼虫蛀食寄主 枝干的韧皮部和形成层,形成弯弯曲曲的虫道,虫粪不外 排。为害景象与爆皮虫近似,但蛙食的虫道远比爆皮虫宽 大,老熟幼虫的虫道宽度可达15毫米。幼虫老熟后蛀入木 质部,作蛹室化蛹,但深度较浅。

苹果小吉丁虫防治和治疗

苹果小吉丁虫防治和治疗
定期修剪、清理果园,保持果园清洁,减 少虫源和病源。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 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严格按安全间隔期 使用,确保果实安全。
对未来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深入研究苹果小吉丁虫的生物学特性、生 活史和生态习性等方面,为其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研 发新型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和效率。
幼虫老熟后会在木质部内化蛹 ,最终羽化为成虫。
02
苹果小吉丁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
01
02
03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种植对苹果小吉丁虫 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 受害风险。
加强果园管理
定期清理果园,剪除病枝 、枯枝,合理施肥,增强 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 的抵抗力。
合理灌溉
保持果园适宜的湿度,避 免过度湿润或过于干燥, 以减轻苹果小吉丁虫的危 害。
03
苹果小吉丁虫的治疗
物理治疗
刮皮
苹果小吉丁虫的幼虫和成虫主要 寄生在苹果树的树皮内,通过刮 去树皮可以有效地清除大量幼虫
和成虫。
修剪
通过修剪树枝,可以清除已经受到 苹果小吉丁虫侵害的树枝,避免虫 害进一步扩散。
热水处理
将受到苹果小吉丁虫侵害的苹果树 枝浸泡在热水中,可以杀死树皮内 的幼虫和成虫。
合理施肥,促进果树 生长,提高抗虫能力 。
提高果树的抗虫能力
选用抗虫品种,种植抗虫能力强 的果树。
通过嫁接等技术手段,提高果树 的抗虫能力。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促进 果树生长。
定期检查和监测
定期对果树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虫害。 设置监测点,密切关注果树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金缘吉丁虫的防治

金缘吉丁虫的防治

金缘吉丁虫的防治金缘吉丁虫又名梨古丁虫、板头虫等,属鞘翅目,吉丁甲科,是梨树上的一种主要枝干害虫。

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管理粗放的老梨园受害较重。

主要寄主为梨、桃、苹果、杏、山楂、樱桃等。

一、为害症状:以幼虫在梨树枝干皮层纵横串食,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树势衰弱,枝干逐渐枯死,甚至全树死亡。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7毫米,全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体扁平。

触角锯齿状,黑色。

鞘翅上有数条蓝黑色断续的纵纹,前胸背板有5条黑色纵纹,中间1条明显。

卵: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老龄幼虫:体长30~36毫米,扁平状,由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

头部小,暗褐色。

前胸膨大,背板中央有1个“八”形凹纹。

腹部细长,尾端尖。

蛹:长13~22毫米,裸蛹,初为乳白色,后变为紫绿色,有光泽。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北方梨区3年发生l代。

以不同龄期幼虫在被害枝干皮层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

翌年早春树液流动时,第一至第二年越冬幼虫继续蛀食危害,第三年越冬的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15~30多天。

成虫羽化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期在5月下旬。

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梨树叶片呈不规则缺刻,早晚和阴雨天温度低时静伏叶片,遇振动有下坠假死习性。

成虫产卵期10余天,要求高温,因此成虫前期产卵少,5月下旬以后产卵量增多。

卵多产于枝干皮缝和伤口处,每雌虫可产卵20~100余粒。

卵期10~15天,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

幼虫孵化后蛀入树皮,初龄幼虫仅在蛀入处皮层下危害,3龄后串食,多在形成层钻蛀,横向弯曲隧道,待围绕枝干一周后,整个侧枝或全树就会枯死。

秋后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越冬,当年或1年以上的幼虫多在皮层或形成层越冬。

四、防治措施:1.人工防治。

冬季刮除树皮,消灭越冬幼虫;及时清除死树,死枝,减少虫源。

成虫期利用其假死性,于清晨振树捕杀。

2.药剂防治。

成虫羽化出洞前用药剂封闭树干。

从5月上旬成虫即将出洞时开始,每隔10~15天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喷洒主干和树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虫体长11-23毫米,紫褐 色,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 、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 为多,两翅共有10个斑点, 故名十斑吉丁虫。
幼虫体长17~21毫米;头黄 色扁平,口器黑褐色;前胸 背板黄褐色,约为腹部中间 体节宽度的两倍,其点状突 起区略呈扁圆形,中央有一 近似倒“V”字形纹,点状突 起圆形或卵圆形。
及时清除害虫木,歼灭虫源,砍伐下的虫 害木必须在5月成虫羽化前剥皮或焚毁。
成虫猖獗期,利用成虫喜光、喜暖的习性 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每天10时—16时,在 林缘南部进行人工捕杀成虫。
3、药剂措施
成虫猖獗期,用 90%敌百虫晶体、 50%杀螟松乳油 1000倍液或 40% 乐果乳油 800倍液喷洒有虫树木, 连续两次,效果良好。 在6月中旬的虫孵化初期,敌敌畏与煤油 1:20的混 合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 100倍液涂抹危害处,杀 皮下幼虫。
吉丁虫
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 成虫的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小的不足1厘米,大的超 过8厘米,头较小,触角和足都很短,咬食叶片造成缺刻 。 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也有潜食于树叶 中的,严重时能使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 吉丁虫是一种极为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 属光泽,大多色彩绚丽异常,似娇艳迷人的淑女,也被人 喻为“彩虹的眼睛”。
卵:呈卵圆形,初产时为淡黄色,后变为深灰色。
一生当中分为 卵 幼虫 蛹 成虫
四个阶段。
成虫每天以 10~16时最活跃 ,并有假死性 ,但无趋光 性,交尾产卵前咬食叶片补充营养,寿命 20天左 右。
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 , 每一雌虫可产卵 7~22粒。
初幼虫从卵壳附近侵入树皮,使树皮变色,呈击 伤或疮疤状,虫孔处有少量酱褐色胶液及细小粒 状排泄物,约 20天后钻入树皮与木质部之间, 7月 上、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害。幼虫在树皮与边材 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宽大虫道,内塞满木屑 和粪便,蛀入木质部的虫道似 “L形”。
一、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成虫:体长 11~23毫米,触角锯齿状,鞘翅 褐 色,每一鞘翅上有明显纵线 4条,黄色斑点 5~6个 。
幼虫:体长 17~21毫米;头黄色扁平 ,口器黑褐色;前 胸背板黄褐色,约为腹部中间体节宽度的两倍, 其点状突起区略呈扁圆形,中央有一近似倒 “V字” 形纹,点状突起圆形或卵圆形。
老熟幼虫在靠近边材处筑蛹室化蛹 。
十斑吉丁虫的危害
成虫取食树叶,幼虫蛀食树干,虫伤处流 出黑褐色树液 ,引发腐烂病和腐生蝇,导 致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十斑吉丁虫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树的品种、 树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立地条件有 关:凡树皮粗糙的品种、纯林、幼树或抚 育管理不及时、立地条件差时发生严重, 反之则轻或不发生。
三、防治技术措施
1、检疫措施 2、林业措施 3、药剂措施 4、生物措施
1、检疫措施
由于幼虫期长,跨冬春两个植树季节,如 不检疫苗木,其害虫会随携带的苗木进行传 播蔓延,因此要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2、林业措施
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和 肥水管理,适当密植,提早郁闭,增强树 势,避免受害。
5月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用生石灰、硫磺、水以 1:0.1:4的比例制成的涂白剂对树木 2米以下的部分 涂白,可减少卵的附着量,卵的孵化率也明显降 低。
4、生物措施
6月下旬—8月上旬在树干上释放管氏肿腿蜂 ,灭幼虫效果良好。 保护利用当地天敌—鸟类,有效的控制十斑 吉丁虫对树木的为害。
谢家 谢大
幼虫口器强硬。腹节 9节,圆或扁。幼虫 在树木中穿孔为害。先在树皮下形成层蛀 食生长,然后蛀入木质部化蛹,在孔道底部 常咬成云状细纹,羽化时常咬破树皮成扁圆 孔而化出成虫。是森林和果树的重要害虫 ,如苹果窄吉丁、杨十斑吉丁、杨五星吉 丁、松扁吉丁、金绿吉丁、六星吉丁、樱 潜叶吉丁等。
腹部5节,鞘翅发达,盖着整个腹部。前、中 两足的基节球形,转节显著。后足基节横 阔。跗节5节,前4节下边有垫。
二、生物学特性
此虫在中国西北地区一年 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 质部内越冬 。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翌年 4月上、中旬化蛹, 4月中 、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 。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幼虫,老熟幼虫于 10月中 下旬开始越冬。寄主连续 2年到3年被害,虫口密 度增大,输导组织被破坏,使树木枯萎,甚至死 亡。 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 。

金缘吉丁虫
琉璃六星吉丁虫
合欢吉丁虫
彩虹吉丁虫
亦作jewel beetle。 吉丁虫科种类很多。 危害植物,使植物失去其经济价值。
日本人尤其喜爱吉丁虫,认为它们艳丽的 鞘翅,能驱赶居室害虫,因而常把鞘翅镶 嵌在家具上,既有驱虫之效,又具装饰之 美。
以十斑吉丁虫为例对吉丁虫的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综合防治进行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