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活动课-侵略与反抗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3、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前作业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㈠鸦片战争(1840.6—1842.8)(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3)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4)影响(危害):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发动者: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影响(危害):㈢左宗堂收复新疆⑴19世纪60至70年代,和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
1871年,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他采取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 和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
主要内容:影响:。
⑸《马关条约》中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及目标要求考试内容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强大,中国衰落。
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一是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派林则徐到某某禁烟。
时间:1939年6月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
事件:林则徐在某某虎门海滩下令销毁没收来的大批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警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它警示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
联系现实说说毒品的危害: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青少年应如何做:①应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②树立远大的理想;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④向身边的人宣传毒品的危害;⑤与吸毒、贩毒行为作斗争。
⑥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某某条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林则徐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约》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某某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某某岛。
1842年8月,中英议和。
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某某条约》,其主要内容有:①割某某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
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旧某某主义革命时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 活动课-侵略与反抗教案 新人教版

活动课-侵略与反抗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5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word教案 (7)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教
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开放创新
还有待于师生进一步探讨,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教案 新人教版.doc

结合以 上要素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复习、巩固;辅导、答疑。
在引导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与同期世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内在关联。
二、知识点拨。结合单元主题、大事及大事要素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关联等进行知识点拨。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范围(1840-1949)及标志性事件?社会性质?按不同标准的阶段划分?
综合分析、理解、归纳与概括问题能力的提高。梳理与复习方法的逐步掌握;
进一步反思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从而树立正确历史情感。
再梳理 、复习、巩固。
作业的布置及课下再巩固。
组织下课。
2ˊ
30ˊ
10ˊ
2ˊ
1ˊ
教后记
1本课是八上复习的第一节课,引导学生掌握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的梳理很重要,如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及标志与重要阶段划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从多角度看分别是一部分什么历史(屈辱史即列强侵华史,同时是一部抗争史即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即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探索实现近代化的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等。
2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课下和课上相结合),同时读书与基础练习题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再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内在关联的联系与分析,同时进行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提高。
3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适当联系同期国际时代背景和相关大事,尤其是同一领域的大事。如鸦片战争发生的同期国内国际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和俄国国内情况及大事(1861-1865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19C中期反侵略反殖民斗争(如印度1857-1859章西女王领导的民族起义,中国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共同联合侵略中国但同时其内部又矛盾重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考点要求:(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
列举《某某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和人民抗争的史实,分析列强侵华的原因。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某某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掌据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感受他们优秀的民族品质。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史命感。
教学重点:四次侵华战争及所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教学难点:对不平等条约危害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法、图表法、归纳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1)导入:概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主线社会、性质。
(2)授课: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西方列强的侵略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讲到的列强发动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哪些?2、历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名称《某某条约》1842《马关条约》1895 《辛丑条约》1901主内容割地赔款通商攫取特权3、列强的侵华罪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及文字材料感受列强在中国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史命感。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教师导入: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阅读教材后,归纳总结如下:1、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1)时间:1839、6(2)地点:某某虎门海滩(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难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的性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侵略与反抗的原因和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讲解甲午中日战争: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讲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反抗活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3. 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非法化及其原因。
2. 鸦片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原因。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及结果。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抗争中的探索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口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军阀割据与国民革命1. 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原因。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及其目标。
3. 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2)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侵略与反抗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课题:结构特点(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二、教师示范小结三、指导要点盘: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七)、盘至竖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哥: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