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专用刀具设计(2)
第五章_专用刀具设计(2)

预制孔为钻孔或扩孔:
预制孔为镗孔或铰孔: A 0 .0D 5 m (0 .1 - 0 .2 ) L 0
A 0 .0D 5 m (0 .0- 5 0 .1 ) L 0
缺点 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上可能出现副切削刃的交接痕迹,使工件的 加工表面质量稍差。
精品资料
第二节 拉刀设计
2.分块式拉削方式(fāngshì)
分块式拉削 工件上的每一层金属(jīnshǔ)由一组尺寸基本相同的刀齿 切去,每个刀齿仅切去一层金属(jīnshǔ)的一部分。
如图,三个刀齿为一组的圆孔拉刀刀齿构造及拉削图形。
1/2~2/3,但不得小于20mm。 尾部长度(chángdù)一般取为拉削后孔径的0.5~0.7倍,直径等于护送托架衬套孔径。
(4) 拉刀总长度(chángdù) 拉刀总长度(chángdù)受到拉床允许的最大行程、拉刀刚度、拉刀生产工艺水平、热处理设备等因
素的限制,一般不超过表5-16所规定的数值。否则,需修改设计或改为两把以上的成套拉刀。
F0
精品资料
第二节 拉刀设计
三、拉刀的结构(jiégòu) 1. 拉刀的组成(zǔ
chénɡ)
头部 —— 拉刀的夹持部分,传递动力。 颈部 —— 头部与过渡锥的连接部分。便于夹头夹住拉刀头部。 过渡锥 —— 易于拉刀前导部进入工件孔,并对准中心。 前导部 —— 引导工件,防止拉刀进入工件孔后发生歪斜。
精品资料
第二节 拉刀设计
(3)确定(quèdìng)拉刀材料 W6Mo5Cr4V2高速钢整体制造;也常采用高性能高速钢
W2Mo9Cr4VCo8,W6Mo5Cr4V2Al制造, 硬质合金环形齿套装在9SiCr或40Cr的刀体上。
数控工艺第五章第二节数控车削加工件的装夹及对刀

( 2 ) 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应以同 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
又有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和编程原点的统一。
( 3 ) 精度及技术要求分析 对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是零件工艺性分析
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分析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
一般来说,编程原点的确定原则为: ( l ) 将编程原点选在设计基准上并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这样可避免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及不必要的尺寸换算。如图5-33 所示零件,批量 生产,编程原点选在左端面上。 ( 2 ) 容易找正对刀,对刀误差小。如图5-33 ,若单件生产,G92 建立工 件坐标系,选零件的右端面为编程原点,可通过试切直接确定编程原点在z 向的位置,不用测量,找正对刀比较容易,对刀误差小。
的坐标值就是指刀位点的坐标值;自动编程时程序输出的
坐标值就是刀位点在每一有序位置的坐标数据,刀具轨迹 就是由一系列有序的刀位点的位置点和连接这些位置点的 直线(直线插补)或圆弧(圆弧插补)组成的。
( 2 ) 起刀点它是刀具相对零件运动的起点,即零件
加工程度开始时刀位点的起始位置,而且往往还是程序 运行的终点。有时也指一段循环程序的起点。
编程原点安装后的位置采用其他方法对刀确定。
5.3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制定
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 工艺制定得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 和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遵循一般 的工艺原则并结合数控车床的特点,认真而详细的制
定好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其主要内容有:分析
零件图纸、确定工件在车床上的装夹方式、各表面的 加工顺序和刀具的进线路线以及刀具、夹具和切削用 时的选择等。
专用刀具设计

专用刀具设计标题:专用刀具设计(圆体)引言:在制造与工业领域中,专用刀具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它们用于切削、钻孔、磨削和其他加工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特殊的专用刀具设计,即圆体刀具。
圆体刀具是一种具有圆柱形状的刀具,广泛用于车削、铣削和钻孔等任务中。
我们将探讨它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领域。
一、设计原理:圆体刀具的设计原理是充分利用其圆柱形状的特点。
它通常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成。
刀柄是用来握持和固定刀片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刀片是用来进行实际切削的部分,要根据具体任务而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圆体刀具的设计中,刀片的切削边缘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切削边缘应该具有足够的硬度和锐利度,以确保高效的切削。
此外,切削边缘的形状也需要合理设计,以适应不同材料的切削要求。
这涉及到刀片的几何参数,如刀尖半径、刀片倾角等。
圆体刀具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刀片的刚性。
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刀片需要具有足够的刚性,以避免振动和变形。
因此,刀片的材料选择和几何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刚性的要求。
二、制造工艺:制造圆体刀具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材: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刀柄和刀片的原料。
通常,刀柄采用高强度材料,如优质钢或硬质合金。
而刀片则需要选择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如钨钢或陶瓷。
2.加工刀柄:通过数控机床等设备对刀柄进行加工。
加工内容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等步骤,以形成刀柄的最终形状。
3.制造刀片:根据刀片的几何要求,通过切削或电火花加工等方法制造刀片。
刀片的几何参数可以通过数控机床等设备进行精确控制。
4.安装组装:将制造好的刀片固定在刀柄上,通常采用机械紧固或焊接等方法。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刀片的位置和刚性。
5.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性能,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渗碳、镀膜等方法。
三、应用领域:圆体刀具广泛应用于制造与工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车削:圆体刀具可以用于车削任务,如车削圆形零件、内外圆筒面等。
第五章 车刀

•
• 正方形刀片适于主偏角为45°、60°、75°的各种 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和内孔镗刀。它有较大的刀尖角 ( rε = 90°),通用性较好,故使用普遍。 •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刀片切削刃数较多,刀片利 用率较高。它们的刀尖角更大,故可提高刀具寿命和 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但往往受到工件形状、工艺系 统刚性和背吃刀量的限制,故使用范围不如三角形和 正方形刀片广泛。 •其他形状刀片,如圆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刀片,主 要用于仿形车削和数控机床加工。
名称
简图
特点
适用刀具
配用刀 片 C20、 D8
开口槽
制造简单, 外圆刀、弯 焊接面最少, 头刀、切槽 刀具应力小 刀 夹持刀片较 牢固,焊接 面大,容易 产生焊接应 力 夹持刀片牢 固,焊接应 力大,易产 生裂纹
半封闭槽
外圆车刀、 左切刀
A20、B20
封闭槽
螺纹刀、精 车刀
E12
嵌入槽
V形槽
用于底面积 较小的刀片, 增加焊接面, 提高结合强 度
5.4.2 成形车刀
一、成形车刀加工特点 • 根据工件形状和尺寸专门设计切削刃的车刀。 • 1.效率高 • 2.加工质量稳定
• 3.刃磨方便,寿命长
• 4.操作简单,对工人要求低 • 5.刀具制造成本高 • 6.切削刃工作长度较长,进给力大,易引起振动,应注 意提高工艺系统刚性 • 7.选择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并注意浇注充分的 切削液
5.2.4 工件在车床上的安装
• 利用附件
• • • • • • 三爪卡盘 四爪卡盘 双顶尖 前卡盘、后顶尖 花盘 中心架、跟刀架
用芯轴装夹工件
• 锥形芯轴 • 夹顶式心轴 • 弹簧夹头和心轴筒夹式夹紧结构
波纹套 定心心 轴
5第五章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由工序简图知,加工尺寸20 ±0.15工序基准(也是设计基准)是A面, 而定位基准是B面,出现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必然存在基准不重 合误差。这时的定位尺寸是40 ±0.14,与加工寸方向一致。所以基准不 重合误差的大小就是定位尺寸的公差 ,即△b =0.28mm。若定位基准 B面制造得比较平整光滑,则同批工件的定位基准位置不变,不会产生基 准位移误差,即△j=0。所以有 △d = △b +△j= △b =0.28mm,而加工尺 寸20 ±0.15 的公差为:δ=0.30mm,此时 △b =0.28mm> δ/3=0.10mm。 可知,定位误差太大, 而留给其它加工误差的 允差值就太小了,只有 0.02mm,在实际加工 中容易出现废品。 所以此方案不宜采用。
第五章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第一节 概述
机床夹具通过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刀具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定位,以及克服切削过程中工件受外力的作用保持工件的准确位置的 过程—夹紧,来实现工件装夹。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的综合称为装夹, 完成工件装夹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一、机床夹具的功用 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d+△∑≤ δ
(5-4)
式中 △d—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一般小于δ /3; △∑—除定位误差以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总和(如机床、刀具 制造误差及磨损误差,工艺系统变形误差等),可按加工经济精度查 表确定。
(一)定位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所谓定位误差△d ,是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 置误差。因为对一批工件来说,刀具经调整后位置是不动的,即被加工 表 面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基准是不变的,所以: 定位误差就是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定位误差的组成及产生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 即工序基准相对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以△b表示。 ② 定位副制造误差及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移误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五章钻、镗、刨、插、拉削加工的知识

2.粗精加工一起完成,影响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3.排屑困难,易产生阻塞,导致刀齿损坏。
§5-1 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孔加工复合刀具种类较多,按工艺类型分有: 1.同类工艺复合刀具
2.不同类工艺复合刀具
§5-1 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二、麻花钻的构造与主要几何参数
是常见的孔加工刀具。一般用于实体材料上的粗 加工。钻孔的尺寸精度为IT11--IT12,Ra为5012.5μm。加工范围为0.1--80mm,以φ30mm以下时最
(3)通常只能单刀加工,不能用多刀同时切削。 所以与铣加工比较,牛头刨床的生产率比较低。 牛头刨床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或修理车间。
二、龙门刨床
主要用来加工大平 面,尤其是长而窄的 平面,也可加工沟槽 或同时加工几个中小 型零件的平面。生产
率不如铣削高,主要
用于中小批生产及修 理车间。
§5-4 刨床、插床及其加工范围 三、单臂刨床
§5-1 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1.从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刀具 用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或为精度要求较高的 孔作预加工。 (1)扁钻 (2)中心钻 中心钻用来加工各种轴类工件的中心孔。
§5-1 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3、麻花钻
是常见的孔加工刀具。一般用于实体材料上的粗 加工。钻孔的尺寸精度为IT11--IT13,Ra为5012.5μm。加工范围为0.1--80mm,以φ30mm以下时最 常用。
适用于加工宽度较大,而又不需要在整个宽度上加工的零件。
四、插床
插床的生产效率较低,通常只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插削槽、 平面及成型表面等。
§5-4 刨床、插床及其加工范围
插刀上下运动为主运动,工件 可作纵横两个方向的移动,
工作台还可作分度运动。加工 与安装面垂直的面、沟槽
机械制造基础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5章习题及答案5-1机床的运动按功用分为哪几种?答:分为表面成形运动和辅助运动两大类。
直接参与切削过程,使之在工件上形成一定几何形状表面的刀具和工件间的相对运动称为表面成形运动。
机床上除表面成形运动外的所有运动都是辅助运动。
5-2如何衡量切削加工的质量?答:零件切削加工的质量主要由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来衡量。
加工精度就是指零件加工后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等方面的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相符合程度,两者的差距愈小,加工精度愈高。
零件的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抗腐蚀性、密封程度、接触刚度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5-3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哪几项?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切削用量是切削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参数,包括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和背吃刀量a p,其分别表示切削刃与过渡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待加工表面转化为已加工表面的速度、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对于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切削加工时应当根据具体的加工条件,确定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合理组合。
背吃刀量要尽可能取得大些,最好一次走刀能把该工序的加工余量切完。
进给量的选择主要受机床、刀具和工件所能承受的切削力的限制。
精加工时,一般背吃刀量不大,切削力也不大,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工件表面粗糙度。
选定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以后,根据合理的刀具耐用度,用计算法或查表法选择切削速度。
5-4切削层尺寸平面要素包括哪几项?答:切削层尺寸平面要素包括切削层的公称厚度h D、公称宽度b D和公称横截面积A D。
5-5试述刀具的结构和刀具的角度。
答:刀具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
夹持部分俗称刀柄或刀体,主要用于刀具安装与标注的部分。
切削部分俗称刀头,是刀具的工作部分,由刀面、切削刃(又称刀刃)组成。
其组成要素包括:1)前面。
又称前刀面,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出所经过的刀具表面。
2)主后面。
又称主后刀面,是切削过程中与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第五章 刀工技术教材(完整版)

(8)夹刀片:是两片相连不断的片,如夹 沙甜肉、藕夹、茄夹、火腿冬瓜夹 也可用植物性原料如萝卜、莴笋、南瓜 等修成蝴蝶、玉兔 、秋叶、飞鸽、麦穗 等象形形态,充当中高档菜肴的配料,也 可用于冷荤造型、围边点缀、装饰之用
夹刀片
连刀片
2.2.3 不同原料加工片的常见形态
肉(猪肉、牛肉):多加工成柳叶薄片,用于爆、炒等 鱼肉:多加工成长方厚片、坡刀片、蝴蝶片,用于熘、炒
2.2 拉刀片
将原料平放,刀与墩面平行,运用向里的拉力;适 于韧性稍强的原料如莴苣、鸡脯肉、猪腰、猪肝等
平刀
平刀法(批刀法)
2.3 推刀片
将原料平放,刀与墩面平行,运 用向外的推力使原料断离的刀法。 适于脆嫩蔬菜,如黄瓜、莴笋、 榨菜等
滚 料批
2.4 推拉刀片(锯批)
即推拉片的结合,适于韧性较强或易碎的原料, 如顺风(猪耳朵)、胡萝卜等
适用形状
球形,松果形,麦穗 形 蓑衣形 兰草形 球形,麦穗形 菊花形,牡丹花形
牡 丹 形
人 字 形
波浪形
斜 格 形
柳 叶 形
海 鸥 形
一 字 形
百叶形
鸭 掌 形
玉米穗形
先切横刀 纹,转
90°切竖 刀纹,加 热后即成
麦穗形
先用推刀法剞成一 条条平行的斜刀纹, 再用直刀法剞成一条 条与斜刀纹垂直相交 的直刀纹,切成块, 加热后即卷成
主要内容
成形制备的要求 原料成形后常见的形状及适用范围 原料的机械化成形
1 成形制备的要求
➢便于烹调和食用 ➢整体形状整齐均匀 ➢个体轮廓清晰美观 ➢根据原料性质选择成形方法
2 成形后常见的形状与应用范围
形状 丁 丝 块
变形 菱形,方,滚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所用的硬质合金组合式拉刀。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3.按拉刀的工作状态分为:推刀和拉刀
推刀 是从后面推动完成切削的刀具。为避免推刀在工作中 受压弯曲,一般推刀较短,其长径比 L/d ≤12~15。 推刀只用于加工余量较小的内表面和修整热处理后(硬度小
于HRC45)的变形量。
F0
第 二 节
三、拉刀的结构 1. 拉刀的组成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二、拉刀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1.按加工工件表面的不同分为:内拉刀和外拉刀
内拉刀 有圆孔拉刀、花键拉刀、方孔拉刀和键槽拉刀。 (1)圆孔拉刀 其刀齿做成和被加工的孔形相同。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2)键槽拉刀 用于加工圆孔中的键槽。键槽拉刀做成扁平体
结构,工作时由导向套的矩形槽定位,以保证键槽和孔的相对位臵。
(1)成形式拉削 拉刀每个刀齿的轮廓与零件最终加工表面形 状相似,尺寸不同,切削齿的高度逐渐向后递增。
拉削时工件上的余量被一层一层地切去,由最后一个刀齿切
出所要求的尺寸。再经校准齿修光校准,达到零件预定的尺寸精 度及表面粗糙度。
第 二 节
① 成形式拉削的优点和缺点
拉 刀 设 计
◆ 能获得较高的工件加工表面精度;加工平面和圆孔的拉刀 齿形简单,制造容易。 ◆ 分屑槽与切削刃交界处呈尖角,其散热条 件差,刀齿磨损较快。 ◆ 分屑槽使切屑表面形成一条加强筋,卷 屑困难,需加大容屑空间。则每个刀齿切除的
四、拉削方式和拉削图形
拉削方式——指拉刀从工件上切除余量的顺序。 拉削图形——用于表示拉削方式的图形。
拉削方式 关联刀齿负荷的分配、拉刀长度、拉削力的大小、 拉刀的磨损与耐用度、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生产率和制造成本。
拉削方式分为:分层式、分块式、综合式。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1.分层式拉削方式——成形式和渐成式
刃口钝圆半径,不能小于5μm。
齿升量确定原则:在保证加工质量、容屑空间和拉力强度的前 提下,尽量选取较大值。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6) 确定齿距 齿距大小直接影响容屑空间和拉刀长度及同时工作齿数。 齿距大,同时工作齿数减小,工作平稳性降低,增加拉刀 长度,降低生产率;反之,拉削力增加,可能导致拉刀强度不 足。为保证拉削平稳和拉刀强度,确定齿距应保证拉刀同时工 作齿数在3~8范围内。 过渡齿齿距与粗切齿相同,精切齿齿距小于粗切齿齿距, 一般为粗切齿齿距的0.7倍,校准齿齿距与精切齿齿距相同。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刀齿
工件切削层
图中:第1、2 齿的直径相同,但切削刃位臵相互错开,分别 切除工件上同一层金属的 4、5 部分。 余下的残留金属6 由同一组的刀齿3切除,该刀齿不需要圆弧
分屑槽。为避免形成整圈金属,其直径应比同组1、2刀齿的直径
小0.02 ~ 0.05mm。因此,分块式拉削也称为轮切式拉削。
2.按结构形式分类 整体式复合刀具 装配式复合刀具
3.按组成单个刀具的数目分类 两阶复合刀具 三阶复合刀具
第三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二、孔加工复合刀具的应用与优点
孔加工复合刀具广泛应用于组合机床及自动线上。
1.生产效率高
能使机动时间重合,能减少(换刀等)辅助时间。
2.加工精度高 能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之间较高的位臵精度,能减少工件和夹 具的安装、定位误差。 3.加工成本低 使工序集中,减少机床或工位数量。 4.加工范围广
拉 刀 设 计
头部 —— 拉刀的夹持部分,传递动力。 颈部 —— 头部与过渡锥的连接部分。便于夹头夹住拉刀头部。
过渡锥 —— 易于拉刀前导部进入工件孔,并对准中心。
前导部 —— 引导工件,防止拉刀进入工件孔后发生歪斜。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切削齿 —— 担负切削工作。
校准齿 ——刀齿直径相同,大小等于工件拉削后孔的直径。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分块式拉削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切削刃的圆弧长度(即切削宽度)较短,允许的切削 厚度较大,故拉刀长度缩短。 缺点:因拉削厚度大,故拉削后的工件表面质量稍差。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3.组合式拉削方式
组合式拉削 将拉刀的粗切齿采用分块式(轮切式)结构,精 切齿采用成形式结构。
第 二 节
(3)确定拉刀材料
拉 刀 设 计
W6Mo5Cr4V2高速钢整体制造;也常采用高性能高速钢
W2Mo9Cr4VCo8,W6Mo5Cr4V2Al制造, 硬质合金环形齿套装在9SiCr或40Cr的刀体上。 (4) 刀齿几何参数选择
前角:根据工件材料、强度选取。
后角:切削厚度小,应取较大后角,后角大,锋利,但刃磨次数 降低。为了延长拉刀的使用寿命,拉刀后角一般选较小值,校准 齿比切削齿的还小。 刃带宽度:制造拉刀控制刀齿直径,保证前刀面重磨时刀齿直径
优点 拉刀的刀齿只需制成简单的直线形或圆弧形。对于复 杂工件表面的加工,渐成式拉刀的制造比成形式简单。 缺点 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上可能出现副切削刃的交接痕迹, 使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稍差。
第 二 节
2.分块式拉削方式
拉 刀 设 计
分块式拉削 工件上的每一层金属由一组尺寸基本相同的刀齿 切去,每个刀齿仅切去一层金属的一部分。 如图,三个刀齿为一组的圆孔拉刀刀齿构造及拉削图形。
第三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孔加工复合刀具 指由两把单个孔加工刀具结合在一个刀体上
形成的专用刀具。
复合钻
一、孔加工复合刀具的分类
1.按工艺类型分类
同类工艺复合刀具
钻 钻扩复合(b) 钻铰复合 (c) 钻攻复合 (b)复合扩 (c)复合铰 (d) 复合丝锥
第三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第 二 节
(7)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拉 刀 设 计
常用容屑槽形状:
直线齿背容屑槽:容屑空间小,形状简单,制造容易 曲线齿背容屑槽:容屑空间大,易切屑卷曲,深槽或P较小用 齿形容屑槽:容屑空间大,拉削长度大的工件
第 二 节
(8) 设计分屑槽
拉 刀 设 计
分屑槽作用:宽切屑切割成窄切屑,便于切屑卷曲、容纳和清除。 位置和形状:拉刀前后刀齿上的分屑槽交错磨出,有圆弧形和角度形两种形状。 设计分屑槽注意问题: 1)分屑槽的深度必须大于齿升量。 2)分屑槽两侧刃上须具有足够大的后角。 3)分屑槽数保证切屑宽度不太大,切屑易卷曲。为便于测量直径,常取偶数。 4)拉刀最后一个精切齿不作分屑槽,拉削铸铁等脆性材料可不作分屑槽。
2.拉刀其它部分设计
(1) 头部 已标准化。
(2) 颈部与过渡锥部
应保证拉刀第一个刀齿尚未进入 工件之前,拉刀头部能被拉床的夹头夹住。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3)前导部、后导部和尾部 前导部直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拉削前预制孔的最小直径。长度一般等于工件拉削 孔长度。 后导部直径的基本尺寸等于拉削后孔的最小直径。长度可取为工件长度的 1/2~2/3, 但不得小于20mm。 尾部长度一般取为拉削后孔径的0.5~0.7倍,直径等于护送托架衬套孔径。 (4) 拉刀总长度 拉刀总长度受到拉床允许的最大行程、拉刀刚度、拉刀生产工艺水平、热处理设 备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不超过表5-16所规定的数值。否则,需修改设计或改为两把以 上的成套拉刀。
第三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三、孔加工复合刀具设计要点
孔复合刀具各个刀具的刀刃形状、几何参数、刀齿数、切削锥
部的长度及配合直径 等参数可参照标准刀具来确定。
根据复合刀具的结构和应用,应考虑的设计要点: 合理选择刀具材料、正确选择结构形式、保证可靠的容屑和排
屑、保证良好的导向、正确确定刀具工作长度。
第三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第 二 节
(9) 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拉 刀 设 计
拉刀齿数:根据已确定的拉削余量,粗切齿齿升量,按公式估算。目的是为了估算拉 刀长度。 拉刀切削齿的确定齿数要通过对刀齿直径排表来确定。 各刀齿直径:第一个粗切齿直径等于预制孔的最小直径。其余粗切齿直径为前一刀齿 直径加上两倍齿升量。过渡齿齿升量逐步减少。最后一个精切齿直径与校准齿直 径相同。校准齿无齿升量,各齿直径均相同。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一、拉刀的用途及拉削特点
拉刀是一种多齿刀具,从头部向尾部方向的刀齿齿升量是逐 渐增加的。通过拉刀与工件之间的相对直线运动,一层层地从工 件上切下多余金属。 拉刀 工件 夹具 工 件 拉 刀 拉削时,可以是工件固定不动,拉刀作直线主运动。也有采取 将工件装在连续运动的链式传送带的随行夹具上作直线主运动。
注意: 一般键槽拉刀的刀体制成与键槽等宽,如果键槽宽度 很小拉刀强度不够,可加宽刀体。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外拉刀 有平面拉刀、成形拉刀及齿轮拉刀等。 平面拉刀 成形拉刀 齿轮拉刀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2.按拉刀结构型式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 整体式 主要用于中、小型尺寸的高速钢拉刀。
组合式 主要用于大尺寸和硬质合金拉刀。利于节省 贵重刀具材料、更换刀齿及延长拉刀的使用寿命。 如:发动机生产线上拉削“柴油机”缸体外
3.拉刀切削部分主要结构参数
fz —— 齿升量,即切削部的前、后刀齿高度差。
p —— 齿距,即两相邻刀齿之间的轴向距离。
h —— 容屑槽深度,从顶刃到容屑槽底之间的距离。 ba —— 刃带宽度,用于控制刀齿直径,增加刀齿前刀面的重 磨次数,提高拉刀使用寿命及拉削过程的稳定性。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切屑很薄,需较多的刀齿来切完余量。故成形
式拉刀较长,耗费刀材,拉削生产率较低。 ◆ 刀齿的轮廓形状需要和最终工件的孔形相似,除圆孔拉刀 其它孔形拉刀制造困难。
第 二 节
拉 刀 设 计
(2)渐成式拉削 拉刀刀齿的廓形与工件最终表面形状完全不 同,工件表面的形状和尺寸由各刀齿的副切削刃形成。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