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广州大道——带状公园绿化升级分析

则 用阶梯式 二级花基 形成 密闭空间。
第 二 ,在功 能设 置方面。在北段尽 量减 少穿梭在绿化带
中 的道 路 ,只 在 人 流 量 大 的 出入 口和 交 通 岛 设 置 平 台 ,或 者 在 住 宅 区和 绿 化 带 宽 度 较 大 的 地 段 设 置 休 憩 小 平 台 和 小 广
广 州 大 道
带 状 公 园 绿 升 级 分 析 化
余 文 浩
摘 要 :城 市带状 公 园是城 市公 园绿地类型 的其 中一种 ,
由 于 其 线 性 带状 的特 征 ,在 城 市 生 态 景 观 上 承 担 其 生 态走 廊
和 连 接 其 余 城 市 生 态 绿 地 的 作 用 。本 文 以 广 州 大道 城 市 升 级
公 园基本 可以分为三大 类 ,分别是城市道路型 带状公 园、城
市 滨 水 型 带 状 公 园和 城 墙 遗 址 型 带 状 公 园 。 而 城 市 带 状 绿 地
竖 向空 间拉伸 ,形成 部分相对 的密 闭空间和背景 ;中段 ,由
于有大面积绿地 的特 殊地理条件 ,所 以通过土方调配 ,地形
整 理 ,把 中 段 做 成 相 对 复 杂 的 开 放 性 空 间 ,结 合 珠 江 新 城 CD B ,打 造 成 整 个 带 状 公 园 的 开 放 性 节 点 ;南 段 由 于 绿 化 带
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 ,整个 绿化带状都在城市 某条道路 的一 侧 ,另一侧 为城市 的各种建筑 物 ;第二类 ,带状绿地位 于道
点的设置 :如面积较 大的广场 、休 闲平台、树阵、茶室等景
主 ,人流较 多 ,两边 人行 道绿化带宽 窄不 一 ,变化较大 ,带
状绿地类型 以第一类为主 ,也有部分第二 类 ;广州大道 中段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逐步走近我们的视野,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且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它同时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审美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水平,不同的城市形态有不同的绿色系统,城市的退线林荫道、公园、小游园、绿地,构成一组系统,并契入城市形成一个绿色系统。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应充分结合现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水平,为未来实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规整的街区,而是市区中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与许多周边不规则的绿地所串联出来的绿廊。
因此本文主要以青岛市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及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建议引言: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的绿色长廊。
现在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重视,我们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者需要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
道路退线绿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
搞好道路退线绿化,不仅美化街景,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等作用。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为城市道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下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1.1内在因素:主要是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类。
1.1.1城市道路绿化实用性:主要是指道路两侧及路中心处的路栅、护栏、路障、路灯,电话亭、报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1.1.2城市道路绿化审美性:主要指道路两旁的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主要道路绿地形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影响道路绿地绿视率的各种因素,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道路绿地绿视率指标比较,提出了新指标指引下的道路绿化建议,为海珠区道路绿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道路绿化;道路绿地形式;绿视率;海珠区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城市道路是城市形态结构和景观风貌的主要承载者,而绿地作为城市道路重要的环境景观要素之一,主要通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加以控制与管理。
“绿视率”这一概念首先由日本的青木阳于1987年基于视觉环境科学的发展而提出,后由日本环境心理学研究专家大野隆造教授加以理论提升 [1]。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引进“绿视率”指标展开相关研究,并尝试用以完善城市绿化定量指标,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2][3]。
不难发现,绿视率会受到绿地类型、地域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多个样本道路展开调查,探索相应的指标数据,以期对道路绿地设计做出有益的探讨。
1 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1 “绿视率”的内涵众所周知,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静止或前行时,在前行的方向会看到天空、绿化、建筑物和地面等物体,而人的视域近似一个圆形。
绿视率是指眼睛看到绿化的面积占人类正常视域面积的百分数[4]。
如果行走过程中看到的绿化面积越大,舒适度也会相应提高。
据统计,世界上几个有名的长寿区,绿视率均达15%以上[5]。
绿视率的提出,以环境心理作为突破口,强调视觉质量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人性化的规划要求。
本文着重于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
1.2 调查样本的选择本文调查样本按道路绿地形式对广州市海珠区主要道路进行梳理筛选,样本选择主要有一板两带式道路滨江中路、上渡路和江南大道中路;二板三带式道路新港西路的和昌岗东路;三板四带式道路的江南大道中-江南西路一段、江南大道南路。
1.3 调查内容选取的海珠区特色路段取样分析,调查道路绿地的树种结构及生长情况,同时结合海珠区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现状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道路、人行道、绿化施工难点

一、道路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一)工程重点分析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填方路段的路基填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导致路面下沉,影响使用功能。
2、道路结构层厚度及压实度,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结构厚度及压实度如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可降低使用功能。
3、排水管道为无压管道,管道坡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导致排水不畅通,甚至倒流水。
4、管道沟槽施工,一般存在槽底超挖、沟槽坡度小等质量通病。
槽底超挖可导致管道下沉、断裂影响使用功能;沟槽坡度小可产生塌方隐患。
5、管道接口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如果接口不严密,出现渗漏,不仅影响使用功能,甚至会引发重要环境事件。
6、构筑物是主体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砖砌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满足不了施工规范要求,可影响主体工程使用功能;砌筑砂浆及混凝土强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直接影响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7、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材料供应又和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如果材料供应滞后,会导致停工待料,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因为窝工、浪费人力资源,增加工程成本。
(二)工程重点的对应措施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填、碾压,并经检测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道路结构层在大面积摊铺前,应进行首段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段的虚铺厚度,确定大面积施工的虚铺厚度,确保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道路结构层及路面,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碾压程序及碾压遍数。
砂石料基础及水稳混合料基层碾压,还应控制含水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应控制初压及终压温度。
3、排水管道敷设,必须用水准仪跟踪测量。
管道基础、管底高程测量,要求每5m设一点,复测每10m设一点。
经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机械开槽挖土,应安排人工配合清底。
机械挖土接近槽底标高时,预留200mm~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广州为例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广州为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人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城市中的绿地,作为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探讨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城市街景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疲劳。
广州是一个典型的繁忙都市,人们经常面临交通拥堵、工作压力等种种问题。
然而,在城市中的绿地中漫步、休憩,可以让人们暂时抛开工作和生活的烦恼,身心放松。
特别是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中,绿地的清新空气和大量的负氧离子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其次,城市街景绿地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社交的场所和机会,有助于缓解孤独和焦虑。
在城市中,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很多人面临孤独感和社交隔离的问题。
而城市中的绿地,不仅可以让人们与自然亲近,还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例如,人们可以在公园中与朋友相聚,一起散步、休闲,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此外,市民还可以参加公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操、太极拳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次,城市街景绿地还能够提供一种美丽的景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广州以其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拥有许多美丽的绿地景观,如中山纪念堂广场、白云山、珠江等。
这些景观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风景线,也给居民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感。
研究表明,身处绿地环境中的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美的享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从而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城市街景绿地的存在还能够提供一种逃离喧嚣和压力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平衡。
想象一下,在一个嘈杂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有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绿地,让人们可以远离大楼的高耸、汽车的呼啸、人群的喧哗,放松身心,找回内心的宁静。
这种逃离的场所对于人们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直接形成城市面貌、道路空间性格、市民交往环境,尾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长期的视觉审美客体,从而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此,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
标签道路绿化;行道树;植物配置;地域;一、近几年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点、线、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以“线”的形式将公园、游园、广场的“点”,风景区的“面”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道路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由于现代化城市的道路性质不同,周边环境条件不同,所采用的绿化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道路绿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1 简易式:道路两侧建筑物前空地很少,沿路两侧只能栽一行树,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老模式。
1.2 多层次式:道路两侧(或一侧)的绿地面积较宽,栽植多行多种植物,里层为法桐、银杏等较大落叶乔木;中间层为桧柏、黑松等常绿树;靠近道路的一层为连翘、榆叶梅、丁香等花灌木和绿篱或模纹、草花、草坪等。
形成高低错落、开合有序的空间,色彩各异的层次,在行进路上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使人们感受到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有节奏,给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1.3 自然式:根据道路两侧的空间和周边环境,地形略有起伏变化,以草坪为基调,用常绿树、落叶乔木、花灌木等不同园林植物布置有韵律的自然树丛、花带等。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配置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首先选择合适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
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2.1 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
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施工解决办法(9)

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施工解决办法(9)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档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施工解决办法。
2. 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2.1 设计问题在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设计阶段,存在设计不合理、设计标准过低、设计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使用功能不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2 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成本增加。
2.3 管理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管理不善、沟通协调不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投资增加,甚至工程烂尾。
2.4 维护问题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维护不当、养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设施损坏、功能丧失,降低城市运行效率。
3. 施工解决办法3.1 设计阶段1. 提高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内容完善,满足使用功能需求。
2. 加强设计审查,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科学。
3.2 施工阶段1. 规范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质量检测,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
3.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确保材料合格。
3.3 管理阶段1.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方面可控。
2.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3. 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3.4 维护阶段1. 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确保设施得到及时养护。
2. 加强维护队伍建设,提高维护水平。
3. 建立健全设施损坏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 总结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工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施工解决办法,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
道路环境绿化即评报告

道路环境绿化即评报告根据我所观察到的道路环境绿化情况,我将对其进行评估和报告如下:一、绿化覆盖率评估:在调查的道路范围内,绿化覆盖率整体表现良好。
树木、灌木和草坪等绿化植被分布较为均匀,覆盖了大部分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
道路两旁的树木成片地生长,不仅为道路提供了阴凉的氛围,还起到了吸附和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
然而,也有部分道路绿化覆盖率较低,尤其是一些较狭窄的小街道和人行道,这些区域应加强绿化才能提升整体道路环境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
二、植物种类多样性评估: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的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尤其是树木的品种选择得十分合理。
常见的树种有松树、柳树、榆树等,这些树木的树冠形态各异,为道路提供了层次感。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和灌木的种植点缀其中,如菊花、玫瑰、红掌等,为道路增加了一丝色彩。
然而,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土植物的比例,以促进生态链的建立、维护本地生态平衡。
三、绿化养护水平评估:绝大多数道路绿化设施都能得到适当的养护和维护,如修剪、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
树木嫩枝的修剪和成长状况良好,整体形态健康。
草坪坪面整洁、色泽明亮,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积水情况。
然而,还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枯黄和掉落叶子的树木,可能需要加强养护措施,包括增加浇水频次和施肥等。
此外,也有少数地方需要清理积水,以避免滋生蚊蝇等昆虫的滋生。
综上所述,整体评估来看,道路环境绿化表现良好。
然而,还可以加强一些方面的改善,如在道路狭窄区域加强绿化、增加本土植物比例、加强枯黄树木的养护等。
通过这些改进和举措,我们将能够提高道路环境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效益,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更加美观、健康和舒适的道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研究内容 选取广州大道南、广州大道中、广州大道北、滨
江东路、滨江中路、滨江西路、黄埔大道西、马场 路、花场大道、金穗路、天河路、环市东路、新港西 路、东晓南路、东风西路、东风中路、东风东路、临
第一作者简介:周丽萍 (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 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初的道 路绿化以行道树的形式出现,距今已有 3 500 年的历 史。良好的道路绿化可以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对 改善城市小气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人行道绿化 是城市道路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城市 绿化景观的立体艺术形象,也体现了一个地区植物文 化的特色 [2]。它还可以丰富城市街道景观,消除视觉 疲劳,并可在炎热的夏天为行人提供绿荫。行道树是 人行道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的形式联系 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化,构成完整的城 市绿地系统 [3]。行道树一般是指成行成列布置的,其 种植及保留是为满足城市功能需要而设置的高大乔 木。它既包括种植在城市中心的行车道跟人行道绿化带 中的树木,也包括乡间道路及高速两旁的成列树木 [4]。
广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周丽萍 1,黄建昌 2
(1. 肇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摘 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化进行研究。统计其植物种类,乔木、灌 木、地被植物应用情况,分析不同路段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景观特色及绿化养护问题, 并提出人行道植物景观“一路一特色”的绿化模式。 关键词:广州;人行道;绿化
-68-
中国园艺文摘 2018 年第 6 期
2.1.2 乔木树种应用分析 乡土树种在广州市区主 干道行道树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表 2 可见,桑 科榕属植物如细叶榕、垂叶榕、柳叶榕、高山榕、大 叶榕等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细叶榕应用率最高,达 74%,几乎在各大主干道上都有应用。细叶榕是热带 亚热带地区城市道路建设常见的行道树,既可绿化美 化环境,又可调节气候、遮阴挡阴。一排排葱郁挺拔、 古老的榕树,与广州这座古城融合,更彰显了广州城 市的古典之美。楝科植物如麻楝、塞楝使用率次之, 达 55.6%。使用较多的观花行道树有宫粉紫荆、白玉 兰、木棉、羊蹄甲、大叶紫薇等;还应用了柿树、芒 果、海南蒲桃等观果植物和大王椰子、小叶榄仁、澳 洲鸭脚木等观姿植物。
表 1 广州市主要道路人行道绿化植物种类
所在道路 滨江路 ( 东、中、西 ) 广州大道 ( 北、中、南 ) 东风路 ( 西、中、东 ) 黄埔大道西 马场路 花场大道 临江大道 工业大道 ( 北、中、南 ) 新滘西路 东晓南路 中山路 ( 二到八 )
绿化植物种类 ( 种 ) 15 36 31 29 9 10 18 19 20 18 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树种应用分析 2.1.1 人行道绿化植物种类分析 从表 1 可见, 广州市主要道路人行道绿化树种相对比较丰富,其 中,广州大道 ( 北、中、南 ) 应用的植物种类最多, 高达 36 种,其次为东风路 ( 西、中、东 ) 和黄埔大 道西,分别为 31 种和 29 种。马场路和花场大道应 用的人行道绿化树种较少,分别为 9 种和 10 种。所 调查的道路中,96% 的人行道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达 10 种以上,其中,24% 的道路高达 30 种以上。
表 2 广州市主要道路人行道绿化常见乔木
所在道路 滨江路 ( 东、中、西 )
广州大道 ( 北、中、南 )
新港西路 东风路 ( 西、中、东 )
黄埔大道西
马场路 花场大道 细叶榕 (Ficus microcarpa L. f.)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宫粉紫荆 (Bauhinia variegata L.) 柿树 (Diospyros kaki L. f.)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大叶榕 [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 海南蒲桃 [Syzygium cumini (L.) Skeels.] 木棉 (Bombax ceiba L.) 垂叶榕 (Ficus benjamina L.) 细叶榕 (Ficus microcarpa L. f.) 垂叶榕 (Ficus benjamina L.)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蝴蝶果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Levl.) AiryShaw]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 白玉兰 (Michelia alba DC.) 木棉 (Bombax ceiba L.) 细叶榕 (Ficus microcarpa L. f.)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BL.) 小叶榄仁 (Terminalia mantaly H. Perrier) 垂叶榕 (Ficus benjamina L.) 高山榕 (Ficus altissima Bl) 塞楝 [Khaya senegalensis (Desr.) A. Juss.] 细叶榕 (Ficus microcarpa L. f.) 大王椰子 [Roystonea regia (Kunth) O.F. Cook]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显得越来越 重要。广州位于广东省中部,坐落于岭南地区的中心, 具有典型的岭南气候特点——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 候:温暖多雨、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植物资源丰 富,种类多样 [5]。广州在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上不断发 展,并且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 家森林城市等城市荣誉称号。对广州市多条主干道路 的人行道绿化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广州市城市道路 人行道绿化的优化配置,而且对周边城市的道路绿化 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江大道、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 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中山七路、中山八路等 20 多条主干道路,调查分析其人行道绿化状况。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法,走访广州市内多条主干道路, 详细记录每条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植物配置模式以 及养护管理情况等。用草图详细记录植物配置模式, 并用相机拍下典型的路段以及养护管理方面所存在的 优缺点。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对广州城市道路人行道 绿化做出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