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中医来看只有两种治法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俗称伤风。
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
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金铃感冒胶囊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
中医内科学-感冒

感
冒
基本框架
感冒
预
辩
诊
病
结
防
证查因概
语
调
论
点
机
【概 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
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 征。
二、 文献摘要 病名及分类: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 书 在“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1、证 候: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区别,侧重点?)
【时行感冒】
1、证 候: 突然起病, 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
1.六淫之邪 常以风 为先导
风与寒合—风寒证
言
风与热合—风热证
其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常
2.时行病毒
流行性 传染性
重、变(病情) 传(染 )、流(行 ) 季节 (不限 )
二、病机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寒
风邪外袭—夹· 热
卫表不和
暑
侵
卫外功能减弱 袭
感
肺
冒
肺卫调节疏懈 卫
肺有宿疾 时行病毒
1、证 候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中医如何治疗感冒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那么这两种感冒有什么区别呢?中医怎么治?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中医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主要看症状。
两者都可能出现怕冷、发热等症状,但如果出现头痛、咽部痒、全身不适、鼻塞、流鼻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一般认为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一般表现为剧烈发热、头部肿痛、咽痛、口渴、咳嗽、咳痰。
除了从症状上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还可以从季节和个人体质上判断两种感冒。
秋冬季以风寒感冒为主,春夏季以风热感冒为主。
从个人体质来看,即使都感染了流感病毒或合胞病毒,但如果体质较弱,怕冷,更容易患风寒感冒;如果你是火的一方,属于阳热体质,你更容易患风热感冒。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风寒型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患者可以服用感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宣彤李飞丸、乌石茶颗粒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以服用防风童生丸进行治疗。
风寒型感冒患者不宜使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灵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是出一点汗(中医称之为温心解表)。
方法很多,包括桑拿、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两床被子、喝生姜糖浆、喝生姜粥等等。
风寒感冒的主方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又称调和剂之王(麻黄汤也用于风寒感冒,但南方慎用)。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方法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用药期间应避免狗肉、羊肉、带鱼、鲫鱼、虾、桂圆、荔枝、核桃、橘子、韭菜、香菜、辣椒、姜、葱、酒等温热性食物。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感冒中药方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支【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感冒中药方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
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编辑本段]3.感冒中药方3-感冒夹湿【症状】感冒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湿解表【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寸【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
”此属感冒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编辑本段]4.感冒中药方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
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1、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2、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1、汗无汗——风寒,有汗——风热。
风寒感冒——无汗的感冒:发热(高烧)、头痛、骨节酸痛、浑身疼痛。
风热感冒——有汗的感冒:发热(温度不会很高)、汗出、恶风、恶寒。
2、痰清稀——风寒,稠浊——风热。
清稀的一般是风寒,稠浊的一般是风热。
3、鼻涕清涕——风寒,黄涕——风热。
4、起因劳累——风寒,便秘——风热。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其中的风寒感冒更是让人不胜其扰。
风寒感冒主要来源于外部寒冷的气候因素,病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以及发热等。
针对这种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被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既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又可以减轻病人对药物的依赖程度。
一、针对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风寒性感冒是由风寒邪气侵犯了人体而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主要是通过驱寒散邪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常会采用草药调理的方法。
通常会选择一些辛温散寒的中药进行配方,如薄荷、桂枝、草果等。
这些中药可以温中散寒,祛风解表,从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 中医按摩:中医的按摩疗法也可以有效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比如可以将双手握拳,轻轻敲击胸口两侧,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缓解鼻塞等症状。
二、风寒感冒的西医治疗方法西医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1. 常用解热镇痛药:西医常会建议患者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2. 咳嗽药:对于出现咳嗽症状的患者,西医通常会建议使用一些咳嗽药物,如氨酚黄那敏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咳嗽,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
三、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综合考虑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可以得出风寒感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 中医草药搭配西医药物:可以将中医的温中散寒草药与西医的解热、镇痛药进行搭配,达到发散寒邪并缓解症状的效果。
2. 中医按摩辅助西医药物:结合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3. 定期复诊: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还能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同时,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感冒的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感冒的辨证施治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
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清稀易咯,面色白,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则治法:疏风解表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白芷、前胡、白前、桂枝、葱白、淡豆豉。
加减:头痛明显者,加葛根、白芷;恶寒无汗者,加麻黄、桂枝;咳声重浊者,加白前、紫菀;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竹茹;外寒里热者,加黄芩、石膏、板蓝根。
药浴疗法:羌活30g,独活30g,细辛15g,防风30g,紫苏叶30g,白芷30g,桂枝20g,葱白30g,淡豆豉30g。
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
针灸疗法:灸法: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灸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皮肤表面温热为宜,每日1~2次。
拔罐疗法:在大椎、肺俞穴拔罐,每日1次。
二、风热感冒:风热型感冒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治疗时,应予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可以选用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柴黄清热冲剂、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胶囊、清热感冒冲剂、复方夏桑菊感冒片、银柴合剂、清感穿心莲片、复方双花口服液、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胶囊等。
方药: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舒缓症状促进康复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风寒感冒是其中一种类型。
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一、中医药对风寒感冒的认识风寒感冒是由寒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中医药认为,风寒感冒是由体内外寒邪交互感受而引起的,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通过温阳祛寒、解表散寒来舒缓症状并促进康复。
二、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方法1. 解表祛寒中医药常用的解表祛寒药物有葱姜汤、桂枝汤等。
葱姜汤中的生姜和葱白具有辛温的性质,可以发散风寒,舒缓感冒症状。
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等药材,可以温阳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邪对身体的影响。
2. 温中散寒中医药常用的温中散寒药物有附子、干姜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帮助身体抵抗寒邪的侵袭,从而舒缓风寒感冒症状。
3. 疏风散寒中医药常用的疏风散寒药物有荆芥、防风等。
荆芥和防风有辛散风寒、宣通经络的功效,可以舒缓肌肉骨骼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4. 补气养阴中医药在治疗风寒感冒中,也会考虑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补气养阴药物有麦冬、黄芪等。
这些药材可以滋养肺阴,增强抵抗力,帮助身体自身抵抗寒邪、恢复健康。
三、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风寒感冒时,中医药师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时,需要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
同时,患者也应按医嘱规定合理用药,遵守剂量和服药时间。
3. 配合休息除药物治疗外,休息也是重要的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
患者应充分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对风寒感冒。
4. 饮食调理中医药治疗风寒感冒时,饮食调理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
可以适当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如生姜、大蒜等,有助于舒缓症状,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在中医来看只有两种治法,一种是实证,一种是虚证。
实证感冒非常罕见,就是中医的麻黄汤证。
这是身体壮实之人的治法。
但现在的人,有哪个是身体壮实,经受得起麻黄汤的呢?估计一百个里都不一定有一个。
所以各位网友掂量一下自己的身板,假如觉得自己不是壮实之人,就不用考虑麻黄汤了,直接看下一段吧。
99.99%的人得感冒都得吃桂枝汤,或者是桂枝汤的变种。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我本人每逢感冒,总是鼻涕清长,有点像关不住的水龙头。
没有什么痰,也不会喉咙痛,总是怕冷全身不舒服。
这时候我只要吃一副小青龙汤,吃完五分钟内必然见效,觉得鼻子畅通,鼻涕消失而且鼻腔干爽,同时头脑清醒,呼吸深沉。
这小青龙汤关键是各味药包括细辛都要三钱以上,半夏尤其要多,4钱以上。
如果你恰好咳嗽很厉害,甚至有喘,很多白稀痰,那你是中彩了,小青龙汤喝下去,5分钟内就止咳止痰。
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美国人曾经有一段时间用来减肥。
因为它吃了后会呼吸深沉,肺活量大增,发汗十分厉害,发汗发得多,水分少了,人自然减肥。
但现在被FDA禁用。
原因在于前几年有个打美式足球的黑大哥,在闷热潮湿的天气里吃了超量的以麻黄为主的减肥药,结果吃了之后心脏不胜负荷,在球场上一命呜呼。
麻黄本身对心脏的索取很大,所以【伤寒论】都以炙甘草来配伍使用,绝对不会单用一味麻黄的。
美国人自己滥用中药,结果殃及池鱼,弄得现在美国禁止进口麻黄,很不方便。
但是现在西药里仍然有一种感冒药是含有麻黄的,不需要医生处方,据说吃了对感冒有点用。
当然有用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用小青龙汤其实是杀鸡用牛刀,我的身体没到用小青龙汤的地步。
于是我就用桂枝汤,桂枝汤非常简单,就五味药。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但是用起来却非常有效,而且味道也很好。
我用桂枝汤一般都是按照伤寒论的原量,就是说一两折算成15克。
一升水相当于200毫升,用1400毫升的水来煎药。
煎出600毫升,分三次喝。
这就足够了,这原味桂枝汤一喝下去,原本好像水龙头一样漏水的鼻子马上就止,而且精神抖擞,甚至比生病前还要精神好。
为什么呢?因为桂枝加炙甘草就是桂枝甘草汤,伤寒论里专门用来强心的药方。
这样的量喝下去,心脏功能大大增强,精神不好就怪了。
相比之下,西医用的一些压制感冒症状的药,吃了下去后人变得昏昏沉沉,总是打瞌睡,所以这些药都警告人吃了后不能操作机器,就是不能开车。
西医就是压制症状而已,病的源头是无法处理的。
桂枝汤是用于身体虚的人,但是如果你的身体再虚一点怎么办?比如说,虚得心脏都有点怦怦乱跳,全身酸软无力。
这时候,就要用到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把芍药加倍,然后再加麦芽糖。
伤寒论里只有有限几个补养的药方,小建中汤是很重要的一个。
传统上,这小建中汤被用来治疗营养不良身体瘦弱之人。
当这些人感冒了,病情就会变得很凶险,就会出现前面说的心悸和身体无力的的感觉,这时候千万不要用什么祛风解表的药,比如说荆芥防风之类的,一定要先把虚补上来再说。
这时候,补虚就是祛风,祛风就是补虚。
我也试过这药方,一吃小建中汤,感冒马上好转,同样都是在三五分钟内。
假如你自认肾比较虚,你也可以加一点附子,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感冒后,身体壮实的人就得驱邪解表,把病毒通过发汗排出去。
麻黄就是第一选择。
但是对其余99%的身体虚的人,就得用桂枝汤强心,或者用小建中汤补养,或者用小青龙汤强心祛痰止咳。
因为对身体虚的人来说,补养就是祛邪,驱邪就要补养。
但是如果感冒时觉得稍微有点发烧,同时咽喉又有点痛,那怎么办?这就是另外一种感冒了,要用到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是伤寒论经方,只有四味药,但却是温病派的始祖方。
伤寒论大多数药方都是用来治感受风寒的,这可以从张仲景频繁使用附子可以看出。
所谓的风热感冒就比较少涉及,其中麻杏甘石汤就是第一个药方。
以后的银翘散,桑菊饮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我个人觉得其中温病派治风热感冒会比麻杏甘石汤会更方便更有效。
我有个外甥,先天不足,自幼有哮喘,但是被美帝国主义的奶粉和激素药物喂养得牛高马大。
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了。
有一年夏天,突发哮喘,喘得自己要求上医院,我赶紧给他煎了个麻杏甘石汤,吃了后立马见效。
银翘散和桑菊饮治风热感冒很好,不过如果有喘症,麻黄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再介绍一种居家常用的感冒常用方。
一般人家里没有什么专门的药材备用,那感冒了怎么办?就用葱白。
葱白这东西青色中间空,一看就知道有疏散风邪祛风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食物中的麻黄。
感冒的时候,拿一大把青葱,至少6棵以上,把葱白切下,剁碎,然后配生姜红糖,或者配生姜红枣,煎约15 到20分钟,一喝下去,感冒也会马上好。
我自己试过。
这葱白汤源自于中医的葱豉汤,原本应该是配和淡豆豉使用的。
淡豆豉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豆豉,但是没有盐和油。
两者配合使用最好。
不过估计一般人家里不会常备这淡豆豉,所以就用这青葱就好了,不论是小青葱,还是大葱,都可以。
但是各位还是应该牢记虚实这两个字,如果感冒是出于虚证的。
比如说,有些人沉溺于酒色,或者手淫过多,或者是吃激素伤了肾精,常常感冒的,这些人吃葱白生姜红枣就没用了,应该直接就补肾。
这些人感冒只是表象,实质是肾虚。
我的外甥因为吃西药过多,就是美名其曰中枢神经兴奋药,其实就是合法的毒品。
肾变的很虚,一天到晚都感冒,像个玻璃人似的。
尤其是每天下午5点钟起,总要喷嚏不停,鼻子稀里哗啦一两个小时才能消停。
这时候我给他吃补肾药,效果就很好,吃葱豉汤就像泥牛入海,一点用都没有。
有些懂中医的朋友会说,哎,那个著名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你怎么不说?这个我知道,我也用过。
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需要这么专业强悍的药方。
一般的补肾时方就足够使用。
我第一次用这药方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原方原量(就是一两折算成15克)的开给自己家里人。
结果又出事了,人吃了后整天小便。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这麻黄的作用就包括了利尿,附子补肾阳,细辛入少阴搜刮寒水,从小便而出。
所以这药方吃了后不是发汗,而是利尿。
外邪(病毒)从小便排出。
张仲景祖师爷预估到内虚之人不宜发汗,所以就设计了这药方,不得不服。
益叹中医之博大精深也。
说起这刮痧,这也要分阴阳虚实才行.正如网友所说的,对风热感冒会比较好,对虚证是万万不行.因为刮痧其实就是解表发散,而虚人是绝对不宜发散的.有一天,我姐姐打电话来说自己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类似感冒的样子,全身无可名状的酸痛,因为当时比较晚,我就让她吃一些葱白生姜红糖水. 不料过了大半个小时后,我姐姐自己开车走过来敲门,说自己还是很不舒服.很虚很痛.我妈就建议给她刮痧,说着就要拉她去地下室.我对我姐比较了解,知道她体质最近几年比较差,生了三个娃,个个都不省心,老公也不顶用还帮倒忙那种.最近几年损耗的厉害. 我赶紧制止我妈说,不行,她这情况不能刮痧. 于是我赶紧给她配了一副药,是张锡纯的补阳升陷汤, 黄芪为君,7钱,然后,桂枝, 当归, 干姜,炙甘草.一副药就症去七八,吃第二服药从此不再发.为了让各位网友对感冒的病理和治疗更加清楚,我就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个三焦辩证,上焦指的是肺脏,胸膈以上的胸腔,中焦指的是脾胃,下焦指的是肾。
感冒病毒(特指风寒)入侵人体,第一步先入侵上焦,作用在肺和皮毛肌肤腠理这一层次。
如果身板壮实的人,免疫力足够强,就会把这感冒病毒阻截在上焦,不让它深入。
并且在7天内结束。
假如这人身板是差一点的,这感冒病毒就会继续深入到肠胃,形成肠胃型感冒,上吐下泻的那种。
这种层次是能致命死人的。
假如这人被某种原因掏空了身子,肾很虚,也就是下焦很虚,或者说下盘很虚,那么这感冒病毒就会再深入到肾和心,那么就会很凶险了。
轻则弄个急性肾炎,就是一觉醒来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重则心肌炎,或者心脏病,或者肺炎,或者肺积水喘不过气来。
对应的治疗就是,第一层次的,用麻黄汤,葱白生姜大枣汤,葱豉汤。
第二层次的治疗,用桂枝汤,小建中汤,小青龙汤,理中汤,桂枝人参汤。
第三层次就比较复杂,急性肾炎就用越婢汤加白术茯苓,甚至加附子。
这个我用过,一个10岁小女孩,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她妈妈在网上看到我博客,打电话给我,说女儿突然睡醒后脸肿。
西医看了几次,没有结论。
你看看加拿大全民保健也是没什么大用的。
看病不是等老半天,就是查不出原因。
这小女孩是脸肿加眼睑肿,小便不利,用越婢汤加白术茯苓附子,5剂解决问题。
其他的心脏方面的毛病就比较复杂,但是一般来说,离不开真武汤,五苓散之类的方剂。
最好要找经验医师亲自看看。
西医的做法一般是打强心针和利尿剂。
强心针不如中药的附子桂枝,利尿剂不如五苓散,因为会伤阴,长期用利尿剂的人舌头会变得光面舌,一点舌苔都没有,伤害极大。
更重要的是,西医还贼贵贼贵,病人家属整天得往医院跑,人仰马翻。
今年冬天我爸得了一次感冒。
我说过,老人家年老体衰,一得感冒就会得最厉害最凶险那种,所以我爸得的是心脏衰竭的急症。
憋气,呼吸难,无法入睡。
我当时正在试药,正好煎了一剂四逆汤,就是生附子,炙甘草,干姜,原方原量。
就是干姜7钱半,炙甘草一两,生附子约5钱。
见到他老人家情况这么紧急,就让他吃了一部分四逆汤。
结果他吃了后,连续大量小便若干次,总共拉了有2升之多。
这就是中医的强心药,强心自然就能利水,心衰自然就会积水。
大家不要看感冒是小病,不要紧。
伤寒论整整半个篇幅都是讲太阳病,也就是感冒的第一个层次。
倪海厦先生有个宏论,说癌症是有感冒引起的。
其实也有他的道理。
因为中医有句名言:万病由风起。
风就是感冒外邪。
感冒没有治好的话,很多原先体内的隐患都会由此被引发,产生多种并发症。
我有个病人,葡萄牙裔老美,有胆石的毛病。
已经预定好做手术切除胆囊。
机缘巧合,做手术前三天来到我诊所。
我一给他做眼诊,就发现他有胆石的毛病。
这个发现让他震惊不已,因为他不明白怎么看看眼睛就知道他有胆石。
于是就问我有什么中药可以把胆石消掉。
我给他开了个小柴胡汤加四逆散,外加芒硝两钱,三剂药。
到了第二剂药,胆石的症状就已经完全消失。
手术也取消不做了。
给他省下一个胆囊。
这样相安无事过了半年,某天他突然发寒热,就是感冒,上吐下泻,他自己猛灌维他命水两天扛了过去。
但是自此之后,他胆石的症状又开始慢慢浮现,最近又回来找我开了几服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感冒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感冒之后,很多陈年旧患就会冒出来秋后算帐。
小孩子发烧是最令家长犯愁的事情,但小孩子偏偏就经常会发烧,一烧起来就会让人紧张。
一紧张就送医院,一送医院就吊针,一吊针就一万块钱人民币打水漂。
但是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不用慌。
第一,首先分虚实。
凡是病都要分虚实,所以小孩子发烧也不例外。
简单来说,低烧就是虚,高烧就是实。
什么才是虚,虚就是空,空就是肠胃里没有宿便堵塞导致发炎。
当然,肠胃里总是有粪便的,但是我这里指的是粪便多到堵塞而且引起炎症,这样的体质一烧起来就会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