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合集下载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形式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传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首先,我们应该从家庭教育着手。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

他们应该教给孩子懂得尊敬长辈、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以及遵守道德规范等价值观念。

此外,家庭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赏月、祭祖、戏曲表演等,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了解、热爱和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起到关键作用。

教育部门应明确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特色、形式等。

此外,学校可以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文化机构可以组织更多的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博物馆展览、艺术展示等。

同时,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可以积极参与,举办相关的文化主题活动,为民众提供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另外,传媒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媒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形式,例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民众传播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重要的是,传媒要注重保持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歪曲甚至是恶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每个个体都应该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参观博物馆、拜访名胜古迹和参加相关培训班等方式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1 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

大学生们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技能,比如空竹、风筝、汉服等;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目前大多只限于知识分子们所喜爱,大学生们应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引更多的各阶层人士及外国友人,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四、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才能更为百姓所接受。

大学生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将中药、印染等传统与医学制剂、电子印刷相结合,从而获得文化继承与经济创收的双赢。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2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

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皆合于义。

见《孟子公孙丑上》朱熹注),不待外求。

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的集中体现。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时代的重要任务。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重视教育,培养继承者要想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校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古代思想家等的了解和研究能力。

其次,在社会各个层面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培养。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组织等形式让青少年接触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他们深入研究、理解其内涵。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弘扬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社会各个领域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宣传这些核心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立法等方式确立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社会公众行为的指导原则。

只有通过弘扬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注重创新与发展要想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历史、经典著作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还需要注重对于其内涵进行创新与发展。

首先,在艺术领域进行创新与发展。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繁多、内涵丰富,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将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艺术作品。

其次,在科技领域进行创新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智慧,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中的科学思想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四、加强国际交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保护与发展。

本文将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以及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崇尚家庭和谐、孝顺父母,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我们与其他民族区别于众的重要特征。

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要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寻找适当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学校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诗词比赛、传统音乐演奏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其次,家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示范。

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共读经典等方式,引导孩子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

三、初中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初中生,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技、道德等多个领域。

我们需要对这些丰富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

比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道家的“无为而治”,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平等、博爱和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

通过开设经典诵读、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节日期间,与孩子一起包饺子、贴春联,讲述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大众传媒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责任。

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等应当积极传播传统文化。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通过创新的形式和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传播有关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动漫等,能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产品。

比如,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刺绣、印染工艺;在建筑设计中借鉴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文化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观念。

在当今时代,面对日益丰富多元的全球化文化交流,如何保持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教育的渠道来实现。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家庭教育则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大众。

2. 文化遗产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缮古建筑、收藏珍贵文物、举办传统艺术表演等,都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 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也是保持其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者们应该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展其中的智慧与思想,同时也要寻求与时俱进的创新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1. 唤醒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唤醒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与自豪感。

2. 培养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与友谊。

4. 推动社会进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引导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礼节习俗等。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传承和创新的层面进行探讨,旨在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之道。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将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代。

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教育传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途径是通过教育。

学校教育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将其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家庭传承: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父母应该在家庭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讲故事、传唱经典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3.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经典戏剧演出等,以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1. 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使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感。

比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演出形式。

2. 推陈出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于固守不变,应该适时进行创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提取和转化,创作出适应现代观众需求的作品。

3. 引入国际元素: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元素来丰富文化内涵。

借鉴国外的表演形式、创作理念等,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

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变得越来越频繁。

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交流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的国家来说,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

首先,学校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设置中,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动学校与文化机构的合作,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二、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

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制作精美的文化视频、推出有趣的文化节目、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等,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文化交流与互动,借助网络群体的力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的影响力和活力。

三、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学者和艺术家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演出、座谈会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增加跨文化环境中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吸取他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证和象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将自己推到了灭种的边缘。

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然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

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

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没能力进行详细地阐述,因而只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浅陋观点。

首先来谈谈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语言。

中国是最早拥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中的一员。

汉字可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然而从近代以来,汉字的传承便几经磨难。

首先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要讲求科学创新,向西方世界学习,鲁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来取代汉字,但最终没有成行。

然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领导人也曾设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但在几经权衡之后,仅仅是创造出了汉语拼音来辅助汉字的学习。

随后的简化字改革中,我们的汉字差点被改了面目全非。

到了21世纪,这个网络十分普及的时代,网络语言的泛滥又一次给汉字的传承带来巨大的冲击。

网络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生僻的文字符号,语法错误屡见不鲜,千奇百怪的缩写和文体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开花。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已经遍及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这样的情形无疑会对汉字和汉语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损害。

不是危言耸听,久而久之,这些青睐网络语言的人定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该怎么写,真正的汉语该怎么表达了!国家显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网络语言的规定。

我们的母语——汉语也遇到了与汉字相似的问题。

由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国内的英语学习热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现在的情况较以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英语的学习早已提高到“从娃娃抓起”的高度。

因此,学生们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中,而完全忽视了汉语的学习。

我敢说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对英语语法如数家珍,而对汉语语法却是知之甚少。

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在背四六级词汇的学生,有谁会将时间花费在汉语的学习上?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想到,什么时候会出现一股汉语学习热?
由此看来,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帮助,有时甚至会对
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文字和语言这类意义非凡,对本民族影响深远的东西,最好还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加以改进即可。

除此之外,古代诗歌、词赋、文章以及成语、俗语,我们就应该保留其本来的面目,因为这些都体现的是古人们的思想。

如果我们肆意更改,就会改变它们的原意,这对我们的后人或许会成为一种误导。

然而,并不是说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对于中国的传统服饰,例如唐装和旗袍,设计师如果在服装中融入一些当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纹,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不仅有传统特色,也有一定的时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中国的传统戏剧,我们可以将其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编排一些有新时代特点的剧目来演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这些都不失为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

此外,像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进行创新。

反过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

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如“民本”思想。

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去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否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失去根基!根基不稳,大厦何以坚固并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