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4 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 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4 章《光现象》,本章在中考中基本上是送分题,相对简单,中考中分值占比3%左右。题型大多是选择题。我们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首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进行复习,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二、先学环节(23 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5 分钟)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 2 章基础知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1

(二)质疑问难

首先让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教师做补充、点评、讲解。

点拨:本章内容,我们还应着重关注:①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③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举例。

过渡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题目来检测一下。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检测环节(8 分钟)

要求:8 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 9 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认真和题目正确情况记入小组量化。组织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光现象

5-3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3.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⑵选择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后教环节(8 分钟)

1.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学检测”中的题目。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小组同学予以解答。

3.教师相机点拨问题。

点拨:1.振A;2.A;3.与桌面垂直放置;4.长度相同

四、训练环节(10 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目。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2.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A.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B.阳光下人影子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 3.

为北京2008 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4.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成60°角,要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应为度.

点拨:1.A;2.B;3.A;4.75。

附:板书设计

第4章光现象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

4.看不见的光

五、课堂总结(2 分钟)

本节课重点复习光现象,通过复习我们学会了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重点复习了光的相关信息,并理解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分析中去。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