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和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4 章
4.1 阅读理解 1)潜在需要是指未来即将出现的消费需要,它 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具有明确消费 意识,但目前缺乏足够支付能力的那部分需要。 第二种是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由于目前消费 者的消费意识不太明确或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他 所期望的产品,因而还没有形成现实需要的那 部分需要。
2)影响消费需要的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 (1) 消费需要决定购 买行为 (2) 消费需要的强度 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 度 (3) 需要水平不同影 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单元实践: 1.3 单元实践:
分析提示: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 组合 。宝洁公司至少发现了洗衣粉的九个细分市场, 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公司就设计了九 种不同的品牌。可见,洗衣粉可以从职能上和心理上 加以区别,并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在本案例中,有 些消费者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消费者认 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的消费者希望洗衣粉具有 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通过多品牌策略,宝洁 已占领了美国更多的洗涤剂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已达 到55%,这是单个品牌所无法达到的。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比较:
(1)在经典条件反射学习中,总是非条件刺激 在前,非条件反应在后;而且后者是由前者所 引起的。但是在操作条件学习中,却是条件反 应在前,非条件刺激在后。 (2)在经典条件学习中,条件反应与非条件反 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唾液分泌);但在 操作条件学习中,两者不同,条件反应是压杠 杆,非条件反应是吃食物。

案例分析: 3.1 案例分析:
分析提示:麦当劳成功的原因很多,这个案例 只是其中之一。在本案例中,麦当劳成功地把 握了消费者的感觉心理,特别是对中国儿童味 觉形成的年龄阶段的研究,为它长期占领市场 打下了基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章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能?答:一台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I/O接口及I/O设备等组成,相互之间通过三组总线(Bus):即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来连接。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能够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操作,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装置,其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按其功能可分为RAM和ROM。

输入/输出(I/O)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部件。

总线是将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件连接起来,并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1-3 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是指把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1-4 在各种系列的单片机中,片内ROM的配置有几种形式?用户应根据什么原则来选用?答:单片机片内ROM的配置状态可分四种:(1)片内掩膜(Mask)ROM型单片机(如8051),适合于定型大批量应用产品的生产;(2)片内EPROM型单片机(如8751),适合于研制产品样机;(3)片内无ROM型单片机(如8031),需外接EPROM,单片机扩展灵活,适用于研制新产品;(4)EEPROM(或Flash ROM)型单片机(如89C51),内部程序存储器电可擦除,使用更方便。

1-6 写出下列各数的BCD参与:59:01011001,1996:000,::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2-1 8052单片机片内包含哪些主要逻辑功能部件?答:8052单片机片内包括:①8位中央处理器CPU一个②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③256B数据存储器RAM。

④8KB片内程序存储空间ROM⑤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⑥4个8位并行I/O端口(32条线)⑦1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⑧可寻址64KB的外部程序存储空间和外部数据存储空间⑨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⑩6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2-2 8052的存储器分哪几个空间?如何区别不同空间的寻址?答:⑴8052的存储器分为6个编址空间:①片内ROM的容量为8KB,其地址为0000H~1FFFH;②可扩展片外ROM的容量为64KB,其地址为0000H~FFFFH;片内RAM的容量为256B,其地址为00H~FFH分为二块:③地址00H~7FH共128B为片内RAM低区,④另128B为片内RAM高区,其地址空间为80H`FFH,其地址空间与SFR功能寄存器地址重叠;⑤可扩展片外RAM的容量为64KB,其地址为0000H~1FFFH;⑥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空间为128B,其地址为80H~FFH,但实际只定义了26B单元,这26B单元分散在80H`F0H。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习题和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习题和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选择题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 B )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 D )。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A )。

(A)ENIAC (B)Z3 (C)IBM PC (D)Pentium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 C )。

(A)Apple II (B)IBM PC/XT (C)牛郎星(D)织女星5.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8 (B)16 (C)32 (D)646.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 C )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 C )个月翻一番。

(A)6 (B)12 (C)18 (D)24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B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 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

(A)CPU (B)DRAM (C)CD-ROM (D)CRT11.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 A )、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 D )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CPU (B)DRAM (C)PC (D)计算机13.( 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 B )五大组成部分。

结构力学第3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第3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3-4试求图示桁架C点竖向位移和CD杆与CE杆夹角的改变量。已知各杆截面相同,A=1.5×10-2m2,E=210 GPa。
解(1)C点的竖向位移
(2)CD杆与CE杆夹角的改变量
3-5图示桁架AB杆的 ,其他杆的 。试求B点水平位移。
解本题中,AB杆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线性的,计算时要用单位荷载法最基本的公式。

3-9试求图示刚架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D点的水平位移。梁为高度h=0.8m的矩形截面梁,线膨胀系数为 =10-5 oC-1。

3-10图示桁架各杆温度上升t,已知线膨胀系数 。试求由此引起的K点竖向位移。(画出需要的图)

*3-11图示梁截面尺寸为b×h=0.2m×0.6m,EI为常数,线膨胀系数为 ,弹簧刚度系数k=48EI/l3(l=2m)。梁上侧温度上升10℃,下侧上升30℃,并有图示支座移动和荷载作用。试求C点的竖向位移。
解利用虚功互等定理。
1状态:1kN的外力及其引起的15个结点的已知位移。
2状态:15个结点上10kN/15的集中荷载及其引起的15个结点的未知位移。
1状态的外力在2状态位移上做的功为
2状态的外力在1状态位移上做的功为


3-6 (b)

3-6 (c)

3-6 (d)

3-6 (e)

3-6 (f)
解(1)相对水平位移
(2)相对竖向位移
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反对称位移等于零。
(3)相对转角
3-6 (g)

3-6 (h)

3-7试求图示结构在支座位移下的指定位移。
3-7 (a)

3-7 (b)

3-8图示结构各杆件均为截面高度相同的矩形截面,内侧温度上升t,外侧不变。试求C点的竖向位移。线膨胀系数为 。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A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千克)合计 1800(千克)B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合计 17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82/1800 = 0.99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17/1700 = 1.01(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合计 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3=3636(元)合计 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1)借: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3495—— 乙产品 5220贷:原材料 8715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贷:材料成本差异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交互分配供水劳务分配率= 19000/20000 = 0.95 运输劳务分配率=20000/40000 = 0.5供水车间应分配的运输费=0.5×1500=750(元) 运输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0.95×1000=950(元) (2)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供水车间实际费用 =19000+750-950=18800(元) 运输车间实际费用 =20000+950-750=20200(元) (3)对外分配供水劳务分配率=18800/19000=0.989474 运输劳务分配率=20200/38500=0.524675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 =0.989474×16000=15832(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运输费 =0.524675×30000=15740(元)合计 31572(元)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供水费 =0.989474×3000=2968(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运输费 =0.524675×8500=4460(元)合计 7428(元)1)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 750—— 运输 95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950——运输 7502)对外分配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1572管理费用 742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18800——运输 202003.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按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水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2000×0.6=1200(元)供水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1000×0.6=600(元)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25000×0.6=15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 5000×0.6= 3000(元)企业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7000×0.6= 4200(元)合计 24000(元)供电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500×5=2500(元)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4000×5=20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供水费=1000×5=5000(元)合计 27500(元)(2)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供水车间实际成本=25620+(1200+600)=27420(元)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2780+2500=25280(元)(3)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供水车间成本差异=27420-27500=-80(元)供电车间成本差异=25280-24000=1280(元)(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直接燃料及动力) 1200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 (直接燃料及动力) 15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3000——供水车间 600 ——供电车间 2500管理费用 9200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 27500——供电车间 240002)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 19380—— 供电车间 11580贷:制造费用——供水车间 19380——供电车间115803)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 12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供电车间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 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21000/(500+200) =30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500×30=15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 =200×30=6000(元) 2)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分配 分配率=3600/(500+100)=6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500×6=3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 =100×6=600(元) 3)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8400/(500+100)=14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500×14=7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 =100×14=1400(元) 4)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5400/(500+100)=9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500×9=45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00×9=900(元)(3)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9500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95002.(1)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1)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和定额工时完工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100×80=8000(元)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3000+7000-8000=2000(元)完工产品定额工时=100×40=4000(小时)在产品定额工时=2000+3000-4000=1000(小时)2)分配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3500+7500)/(8000+2000)=1.1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8000×1.1=88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2000×1.1=2200(元)3)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2500+3500)/(4000+1000)=1.2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4000×1.2=48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1000×1.2=1200(元)4)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2500)/(4000+1000)=0.8完工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000×0.8=3200(元)在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000×0.8=800(元)5)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2)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丙产品 16800贷: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16800第6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分批法(1)登记2月份和3月份402批号A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402批号全部A产品的实际成本402 批号A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产品成本明细账投产日期:2月完工日期:3月产品批号:402 购货单位:××公司(2月提前完工2台)(2402 批号全部A产品的实际总成本=5040+41080=46120 (元)402 批号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46120/20 =2306(元)2.平行结转分步法(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第一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38500/(335+30+20) =10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100=33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100=5000 (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4680/(335+30×40%+20)=4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40=134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2×40=128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8350/(335+30×40%+20)=5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50=1675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2×50=1600(元)第二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4200 /(335+20)=4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40=134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0×40=800(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20700/(335+20×50%)=6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60=201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60=60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27600/(335+20×50%)=80应计入产品的份额=335×80=268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80=800(元)(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下表:产品成本明细账(3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第7 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分类法(1)计算编制耗料系数计算表,见下表(2直接材料分配率=67200÷4200=16直接材料人工分配率=12750÷25500=0.5制造费用分配率=38250÷25500=1.52.定额法(1)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1000-100)+9000-8100=1800(元)(2)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200-97)÷(8100+1800)=-3%(3)材料成本差异=(9000-97)×(+1%)=89.03(元)(4)完工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8100×(-3%)=-243(元)(5)在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1800×(-3%)=-54(元)(6)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8100-243+89.03+100=8046.03(元)(7)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1800-54=1746(元)3.标准成本法(1)计算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7000×2×2=28000 (元)(2)用三差异分析法对固定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固定制造费用耗费(预算)差异=14700×1.8-15000×2=-354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500-14700)×2=+6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4700-7000×2)×2=+1400(元)第 10 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1.利用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首先可以总括地分析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各种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章节习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章节习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章节习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BCD2.ABC3.ABC4.D5.B6.C7.B8.B9. A 10.A二、填空题11.500,30012.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X 射线,γ射线13.0.77---1000μm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14.泵浦源,谐振腔和激活介质15.频率,相位,振幅及传播方向16.受激辐射,实现粒子数反转,谐振腔;方向性好,相干性好,亮度高 17.935μm18.919.125103.1--⋅⋅⨯s m kg20.三、计算题21.解:(1)根据距离平方反比定律2/R I E e e =,太阳的辐射强度为sr W R E I e e /10028.3252⨯==。

得到太阳的总功率为W I e e 26108.34⨯==Φπ(2)太阳的辐射亮度为()sr cm W A I L e ./10989.127⨯== 太阳的辐射出射度为27/1025.6m W L M e e ⨯==π 太阳的温度为K M T e 57614==σ22.解:222z r r ='=,22cos cos z r z+'='=θθ,r d r dS '∆'=ϕ 由:2cos cos r BdS S d d dE θθ'='Φ'=2202222022)(2cos 2z R RB z r r d r z B r d r r B E R R+=+'''=''=⎰⎰ππθπ 23.解:设相干时间为τ,则相干长度为光束与相干时间的乘积,即c L c ⋅=τ 根据相干时间和谱线宽度的关系c L c v ==∆τ1 又因为00γλλv ∆=∆,λc v =0,nm 8.6320=λ由以上各关系及数据可以得到如下形式:单色性=101200010328.6108.632-⨯===∆=∆nm nm L v v c λλλ 24.证明:若t=0时刻,单位体积中E 2能级的粒子数为n 20,则单位体积中在t→t+dt 时间内因自发辐射而减少的E2能级的粒子数为:2122122120A t dn A n dt A n e dt --==故这部分粒子的寿命为t ,因此E2能级粒子的平均寿命为212120020211A t tA n e dtn A τ∞-==⎰ 25.解:设两腔镜1M 和2M 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21m,2m R R =-=工作物质长0.5m l =,折射率 1.52η=根据稳定条件判据:(1) 其中(2) 由(1)解出2m 1m L '>>由(2)得所以得到: 2.17m 1.17m L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011 1 21L L ''⎛⎫⎛⎫<-+< ⎪⎪⎝⎭⎝⎭() l L L l η'=-+10.5(1)0.171.52L L L ''=+⨯-=+一、选择题1.ABCD2.D3.ABCD4.AC5.ABCD6.A7.A8.A9.A 10. B二、 是非题911.√ 12.× 13.× 14.× 15.√ 16.√三、 填空题17.大气气体分子及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空气折射率不均匀;晶体介质的介电系数与晶体中的电荷分布有关,当晶体被施加电压后,将引起束缚电荷的重新分布,并导致离子晶格的微小形变,从而引起介电系数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晶体折射率变化的现象。

第三章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
)

2 式中 m 为整数。令 u = αr ,显然上式是 u 的周期函数,周期为 2π ,故可展开成傅里 ∞ 1 1 + sgn (cos u ) = ∑ Cn e inu 2 2 n = −∞
叶级数:
其中,
Cn =
1 2π

π 2
−π 2
e −inu du =
sin (nπ 2) nπ

遂有:
∞ 1 1 sin (nπ 2 ) inαr 2 e + sgn cos αr 2 = ∑ 2 2 nπ n= −∞

σ ( f x ,0 ) 2λd i =1− f x = 1− f x f0 σ0 l
l l ≤ λd i f x ≤ (见附图3 - 4(b)) 4 2
2 1 l l σ ( f x ,0 ) = (l − λd i f x ) l − = − λd i l f x 2 2 2
λd ;两个一级分量与中央亮斑 L
附图 3-2
习题[3-2]图示
附图 3-3
归一化强度分布
[3-3]
将面积为 10 mm × 10 mm 的透射物体置于一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前焦面上作频谱分析。
用波长 λ = 0.5 µ m 的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要求在频谱面上测得的强度在频率 140 线/mm 以下能准确代表物体的功率谱。并要求频率为 140 线/mm 与 20 线/mm 在频谱面上的间隔为 30mm,问该透镜的焦距和口径各为多少? 解:取面积为10mm ×10mm 的透射物体的对角线方向为 x 轴。因要求在 140 线/mm 以下的 空间频率成分不受到有限孔径的渐晕效应的影响,故透镜的口径 D 应满足条件:

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第3版)

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第3版)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信息社会与计算技术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C(2)A(3)A(4)C(5)B(6)A(7)C(8)A(9)A(10)D (11)A(12)D(13)C(14)B(15)A(16)A(17)D(18)B(19)C(20)C第2章计算机系统与工作原理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B(2)B(3)A(4)D(5)C(6)B(7)D(8)D(9)A(10)D (11)A(12)B(13)A(14)D(15)C(16)B(17)C(18)A(19)D(20)C第3章操作系统与资源管理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D(2)B(3)B(4)C(5)A(6)C(7)C(8)B(9)A(10)A (11)C(12)C(13)D(14)C(15)B(16)B(17)D(18)C(19)D(20)A第4章计算机网络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B(2)C(3)C(4)A(5)D(6)D(7)A(8)B(9)B(10)A (11)C(12)A(13)C(14)D(15)D(16)A(17)A(18)A(19)B(20)B第5章文档制作与数字化编辑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C(2)C(3)D(4)B(5)C(6)A(7)B(8)B(9)C(10)D (11)B(12)B(13)C(14)D(15)C(16)A(17)B(18)B(19)D(20)D第6章信息社会与计算技术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B(2)D(3)C(4)D(5)C(6)B(7)C(8)C(9)B(10)B (11)B(12)D(13)D(14)D(15)C(16)D(17)A(18)A(19)B(20)C第7章多媒体技术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A(2)C(3)D(4)D(5)B(6)B(7)C(8)D(9)D(10)C (11)D(12)B(13)C(14)C(15)A(16)A(17)D(18)C(19)C(20)B第8章网页制作与信息发布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B(2)A(3)C(4)C(5)A(6)B(7)C(8)B(9)C(10)C (11)C(12)D(13)B(14)B(15)B(16)D(17)A(18)D(19)D(20)C第9章信息安全与网络维护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C(2)B(3)D(4)B(5)A(6)A(7)C(8)C(9)D(10)B (11)B(12)C(13)C(14)A(15)D(16)A(17)B(18)B(19)D(20)B第10章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1、判断题(1)×(2)√(3)√(4)×(5)×(6)×(7)√(8)×(9)√(10)√2、选择题(1)C(2)A(3)C(4)D(5)B(6)C(7)A(8)B(9)D(10)C (11)C(12)C(13)B(14)D(15)D(16)B(17)D(18)A(19)A(20)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一是“公司”实体集,属性有公司编号、公司名、地址等;二是“仓库”实体集,属性有仓库编号、仓库名、地址等;三是“职工”实体集,属性有职工编号、姓名、性别等。

公司与仓库间存在“隶属”联系,每个公司管辖若干仓库,每个仓库只能属于一个公司管辖;仓库与职工间存在“聘用”联系,每个仓库可聘用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仓库聘用职工有聘期和工资。

试画出E-R 图,并在图上注明属性、联系的类型。

再转换成关系模式集,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解:ER 图及属性、联系图如下:将ER 图转换成为关系模式集为: 公司(公司编号,公司名,地址) 仓库(仓库编号,仓库名,地址,公司编号)职工(职工编号,姓名,性别,仓库编号,聘期,工资)13.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一是“商品”实体集,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等;二是“商店”实体集,属性有商店号、商店名、地址等;三是“供应商”实体集,属性有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地址等。

供应商与商品间存在“供应”联系,每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向多个供应商订购,供应商供应每种商品有月供应量;商店与商品间存在“销售”联系,每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在多个商店销售,商店销售商品有月计划数。

试画出E-R 图,并在图上注明属性、联系的类型。

再转换成关系模式集,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解:ER 图及属性、联系图为:N 1 隶属 聘用 仓库编号 仓库 仓库名地址 聘期 工资 N 1 公司编号 公司名 地址 公司 职工编号 职工 性别 姓名这个ER 图转换的关系模式如下: 商品(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 供应商(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地址) 商店(商店号,商店名,地址)供应(商品号,供应商编号,月供应量) 销售(商品号,商店号,月计划数)14.假设要为银行的储蓄业务设计一个数据库,其中涉及到储户、存款、取款等信息,试设计E-R 模型。

解:储蓄业务主要是存款、取款业务,设计的ER 图如下所示。

15.假设某超市公司要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该公司的业务信息。

该超市公司的业务管理规则如下:(1) 该超市公司有若干仓库,若干连锁商店,供应若干商品。

(2) 每个商店有一个经理和若干收银员,每个收银员只在一个商店工作。

(3) 每个商店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在不同的商店销售。

M N M 供应 销售 月计划数 商品号 单价 商品 商品名 规格 供应商名 供应商编号 供应商 地址 商店 商店号 地址商店名月供应量 N N 1 N存款 取款取款日期 储户 存款方式 存款单号 存款单 金额 取款单取款单号 金额 取款方式 存款日期 1 账号 地址 身份证号 姓名 存款余额(4) 每个商品编号只有一个商品名称,但不同的商品编号可以有相同的商品名称。

每种商品可以有多种销售价格。

(5) 超市公司的业务员负责商品的进货业务。

试按上述规则设计E-R 模型。

解:16.假设要根据某大学的系、学生、班级、学会等信息建立一个数据库。

一个系有若干专业,每个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每个班有若干学生;一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宿舍区;每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学会,每个学会有若干学生,学生参加某学会有入会年份。

试为该大学的系、学生、班级、学会等信息设计一个E-R 模型。

解:下图所示的是一种设计方案。

仓库N 进货 发货 M 商品 库存 M P N N业务员 M 具有 销售价格1 NP 1 N 收银员 经理 1 商店 拥有 主管 1 销售 M N 专业 N 设置 招收 1住宿 系 宿舍区 1 N 1 有 班级 学生N1 N 参加学会NM2.对于教学管理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表S(SNO,SNAME, SEX, AGE,SDEPT)SC(SNO,CNO,GRADE)C(CNO,CNAME,CDEPT,TNAME)试用T-SQL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1)查询“王志强”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2)查询年龄大于20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查询学号为S6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任课教师名。

(4)查询至少选修“王志强”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5)查询“李小刚”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6)查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解:(1) USE JXGLGOSELECT CNO,CNAMEFROM CWHERE TNAME='王志强'GO(2) USE JXGLGOSELECT SNO,SNAMEFROM SWHERE SEX='M'AND AGE>20GO(3) USE JXGLGOSELECT CNAME,TNAMEFROM S JOIN SC ON S.SNO=SC.SNO AND S.SNO='S6' JOIN C ON O=OGO(4) USE JXGLGOSELECT SNAMEFROM S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CWHERE CNO IN(SELECT CNOFROM CWHERE TNAME='王志强'))GO(5) USE JXGLGOSELECT CNOFROM CEXCEPTSELECT CNOFROM S JOIN SC ON S.SNO=SC.SNO AND S.SNAME='李小刚'GO(6) USE JXGLGOselect SNO,count(CNO)as选修门数from sc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CNO)>1GO3. 试用T-SQL查询语句表达下列对习题2数据库中三个基本表S、SC、C的查询:(1) 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2) 求选修C4号课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

(3) 求“王志强”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4) 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超过10人的课程才统计)。

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5)查询姓“王”的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6)在SC中查询成绩为空值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7)查询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解:(1) USE JXGLGOSELECT COUNT(DISTINCT CNO)FROM SCGO(2) USE JXGLGOSELECT AVG(AGE)FROM S JOIN SC ON S.SNO=SC.SNO AND CNO='C4'GO(3) USE JXGLGOSELECT O,AVG(GRADE)FROM SC JOIN C ON O=O AND TNAME='王志强'GROUP BY OGO(4) USE JXGLGOSELECT CNO,COUNT(SNO)FROM SCGROUP BY CNO HAVING COUNT(*)>10ORDER BY 2 DESC,1GO(5) USE JXGLGOSELECT SNAME,AGEFROM SWHERE SNAME LIKE'王%'GO(6) USE JXGLGOSELECT SNO,CNOFROM SCWHERE GRADE IS NULLGO(7) USE JXGLGOSELECT SNAME,AGEFROM SWHERE SEX='M'AND AGE>(SELECT AVG(AGE)FROM SWHERE SEX='F')GO4. 试用T-SQL更新语句表达对习题6-2中数据库中三个基本表S、SC、C的各个更新操作:(1)在基本表S中检索每一门课程成绩都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并把检索到的值送往另一个已存在的基本表STUDENT(SNO,SNAME,SEX)。

(2)在基本表SC中删除尚无成绩的选课元组。

(3)把“张成民”同学在SC中的选课记录全部删去。

(4) 把选修“高等数学”课程中不及格的成绩全部改为空值。

(5)把低于总平均成绩的女同学成绩提高5%。

解:(1) 建表:USE JXGLGO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9)NOT NULL,SNAME CHAR(8)NOT NULL,SEX CHAR(2))GO查询结果插入:USE JXGLGO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EX)SELECT SNO,SNAME,SEXFROM S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CGROUP BY SNO HAVING MIN(GRADE)>80) GO(2) USE JXGLGODELETE FROM SCWHERE GRADE IS NULLGO(3) USE JXGLGODELETEFROM SC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WHERE SNAME='张成民')GO(4) USE JXGLGOUPDATE SCSET GRADE=NULLWHERE GRADE<60 AND CNO IN(SELECT CNOFROM CWHERE CNAME='高等数学')GO(5) USE JXGLGOUPDATE SCSET GRADE=GRADE*1.05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WHERE SEX='F')AND GRADE<(SELECT AVG(GRADE)FROM SC)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