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三)(第七单元第三章)知识点一:科学方法1.推测法: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需要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比较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知识点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起源说1.米勒实验实验装置:①结果: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②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生命起源的过程知识点三: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1)概念: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 水生化石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陆生化石越多。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除了化石之外,还包括分子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①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②脊椎动物: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四: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1.创始人: 达尔文。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联系(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异使物种间向前发展变化。
(2) 过度繁殖产生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3)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生命的起源【重难解读】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八年级生物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 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 经历了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 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 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着地。
• 植物进化历程:最早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单细 胞藻类,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多细胞 藻类、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 植物等。 • 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 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它们经过漫长年代逐 步进化为多细胞的水螅等腔肠动物、蜗虫等扁形 动物、蛔虫等线形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蜗牛 等软体动物和蟹等节肢动物等原始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进化历程:由古代鱼类进化为原始两栖 类,再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进化为鸟类和 哺乳类等
一、生命的起源 ——化学进化阶段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 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 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 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 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 遗传的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 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 进化发展。
原始生命
特点 原始新陈代谢和繁殖
二、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阶段
1、进化的证据 2、进化的观点
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喙不变 取食昆虫 喙凿状 取食果实 取食种子 喙粗而尖 取食仙人掌 喙尖而长
取食昆虫
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 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 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经过南方古猿、能人、 直立人和智人阶段。 • 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阶段。化 石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环 境的变迁,生活在数上的人类祖先被迫下 地,逐渐地用后肢直立行走,用前肢寻找 食物,并在长期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学会了 制造工具等。而在进化过程中人的脑容量 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八下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可编辑ppt
22
小结 生物进化的原因: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 生存和发展
•所以生物进化是可编辑自ppt 然选择的结果23
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人类
满足人类 较快
自然条件
保留对生物 有利的性状
漫长
可编辑ppt
4、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哪些?
内部原因——遗传和变异;
外部原因——环境因素。
5、如果要想该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
你认为该怎样做? 可编辑ppt
15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保护色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
可编辑ppt
16
拟态
尺蠖
兰花螳螂若虫
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 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 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原始地球环境
1、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 2、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3、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构成大气层(无氧
气)
可编辑ppt
2
钨电极放电模 拟的是 闪电
烧瓶中模拟的是
原始大气
模
拟
降 雨
将蒸馏水加热的目
的是产生水蒸气模
拟的是 原始海洋
资料1通过比较化石,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资料2通过比较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从而确定它们的 亲缘关系。
2、根据上述两个资料,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作 出怎样的推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可编辑ppt
1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总结 课件

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
是( C ) A.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
存在抗药性变异
B. 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 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 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育
返回目录
14. (202X成都)达尔文认为,பைடு நூலகம்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C )
返回目录
先发现了1只黑色虫,啄了几口就放弃了,转而发现了绿色蝗虫,啄 了两下,就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2只,第3只……黑色蝗虫却都 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本来,黑色蝗虫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 的苯乙腈迅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少量摄入就会头晕、眼花、 呕吐,如果继续摄入,就会有性命之忧,鸟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 造次,所以黑色蝗虫的体色和蔼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备武器。
A. 生存竞争的结果
B. 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过度繁育的结果
返回目录
二、非选择题 15. (202X嘉兴)(资料分析)有一火山岛,散布着数目相近、毛 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 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年份
2000
返回目录
7. (202X盘锦)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D)
A. 由水生到陆生
B. 由简单到复杂
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体型大到体型小
返回目录
8. (202X贵阳)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 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 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八班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原始大气〔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简约有机物〕有机大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2.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分是没有氧气。
3.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4. 米勒的试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约有机物。
5.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约有机物。
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合到原始的海洋中。
6.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7.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依据肯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缘由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假设干万年的繁复改变系形成的。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约,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多;而在越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繁复,越高等,陆地生物化石越多。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涌现的顺次,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如细胞色素C〕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说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4.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时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八下生物的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梳理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
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条件:高温、雷电、紫外线
过程:①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②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
③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④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场所:原始海洋
2、实验证据:美国学者米勒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大气成分合成了氨基酸。
支持了生命起源的过程的第①步
3、生命起源的其他学说:略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生物进化的证据
(1)最直接的证据是生物化石
①化石的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②分布规律:越古老地层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越晚期地层
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2)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例如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相似性越少。
3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见课本58页
2.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
提出者:达尔文
内容:过度繁殖(原因)、生存斗争(动力)
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人工选择学说: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就像找对象结婚生孩子一样。
植物的有性生殖得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像一朵花里有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和雌蕊(子房里有卵细胞),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然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受精卵就像爱情的结晶,之后发育成种子的胚,种子再长成新植株。
- 无性生殖- 这就好比植物自己克隆自己。
像扦插,你从一棵植物上剪个枝条,插到土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
还有嫁接,把一个植物的芽或者枝条接到另一个植物的茎或者根上,就像给植物做了个“器官移植”,而且还能让接穗保持原来的优良性状呢。
压条也是,把植物的枝条压在土里,等它生根后再和母株分开,又是一棵新植物。
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一生可精彩了。
它是完全变态发育,就像变身一样。
家蚕宝宝从受精卵孵化出来是幼虫,就像个小肉虫,整天就知道吃桑叶。
然后它会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面变成蛹,蛹就像个小房子,在里面悄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
最后蛹破茧而出变成成虫(蚕蛾),长了翅膀能飞,还能找对象繁殖下一代。
-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蝗虫就不一样啦,它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若虫,和成虫长得很像,就是个头小,翅膀没长全,也没有生殖能力。
若虫经过几次蜕皮就慢慢长大变成成虫,而且蝗虫可调皮了,它们成群结队的时候能把庄稼吃得精光呢。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就像青蛙,雄蛙会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呱呱”叫,这是在求偶呢。
雌蛙把卵产在水里,雄蛙把精子也排在水里,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 青蛙的发育也是变态发育。
受精卵先发育成蝌蚪,蝌蚪长得像鱼,有尾巴,用鳃呼吸。
慢慢的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巴逐渐消失,鳃也变成了肺,就变成了能在陆地上生活的青蛙啦。
不过现在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太好,很多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呢。
4. 鸟的生殖和发育- 鸟的生殖可讲究了。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八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着重于生命起源及进化、人体生理、遗传与进化、生态环境等知识点。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为学生们复习与巩固知识做出一些参考。
1. 生命起源及进化生命起源包括原核生物时代、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的转化以及多细胞生物的产生三个阶段。
生命进化是指物种多样性的演变。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开始于约38亿年前的原核生物时代,细胞结构简单,没有分化的器官。
约20亿年前,原核生物进化为复杂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更加复杂,分化出了多种细胞器官。
约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多细胞生物——海绵动物,此后出现了各种动植物,对于物种的繁衍和群体的生存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 人体生理人体生理是指人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等。
其中,呼吸功能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负责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身体,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循环系统则是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也将代谢产物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处理。
消化系统则包括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负责将食物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分解为细胞所需的物质。
排泄系统则是将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的物质通过尿液和其他方式排出体外,保证人体内部的化学平衡,并助于体内废物及时清除。
神经系统则是控制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反应的重要系统,包括了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
3. 遗传与进化遗传学是研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及其变异的一门学科。
遗传变异是种群进化的基础,而基因突变则是生命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种进化可以被分为自然选择、性选择、人为选择和遗传漂变等多种类型。
基于这些原理,科学家们可以对动、植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4. 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环境可以被分为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因素,而生物环境则包括了生物群落、生态位、生物圈等;人文环境则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4.在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6.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