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前言整合营销传播(IMC) 这一观点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

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整合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从20世纪末传入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对该理论是否适用于当今中国曾进行过大量探讨。

但近年来我国企业大量运用整合营销的实例表明,强调“分众互动传播”的整合营销思想在实践中已被洋为中用,其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环境本身为其提供了生根的土壤:1.市场权力重心的变化:由买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

由于零售商比制造商更接近消费者,对顾客的购买规律、产品流向、市场动态有更好把握,因而获得了对制造商和消费者双方的支配权。

另一方面,在买方市场下,我国消费者也成为主导市场的主要力量。

2.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的多元化一是可供选择的媒体数目剧增,媒体的发展和细分使媒体的受众面变得狭窄并更具目标指向性。

二是计算机网络、广播、报纸、电视、电话通过高科技互相融合渗透、衍生出电子报纸、网络报纸、电话报纸、电话广播、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型媒体形式,使得信息在使用者间的传播速度成级数增加。

二、主题部分(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从理论一出来就开始争论不休,无论是那些理论大家,还是基于这些理论的大家的研究整理个人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者。

关于整合营销传播内涵的重点注重什么,从什么角度出发,研究者发表他们自己的自己研究的看法。

托马斯·罗素(J·Thomas Russell)和罗纳德·莱恩(W ·Ronald Lane)认为:“整合传播是将所有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直接反应广告、事件营销、包装以有利于品牌的形式呈现,对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或相互呼应,以支持其它所有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

网络传播与品牌网络传播文献综述

网络传播与品牌网络传播文献综述

一、传播学的定义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

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传播学将传播分为四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

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

(2)人际传播。

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

(3)组织传播。

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

(4)大众传播。

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

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

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

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二、网络传播三、网络传播效果1.广告效果评估模型综述所谓广告效果评估,是指广告活动实施以后,通过对广告活动过程的分析,评价,以验证广告活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的行为。

因为本文对广告效果的研究界定在受众心理层面上,所以我们将广告心理效果评估模型作了梳理,主要的模式包括:理效果评估模型作了梳理,主要的模式包括:◆AIDA模式(1925):注意一兴趣一欲望一行动◆Hover land模式(1953):注意一理解一接受◆Colley的Dagmar模式(1961):未知一知晓一了解一信服一行动◆R ·7.Lavidge和G·A·Steiner模式(1961):知晓一了解一喜欢一偏好一信服一购买◆Rogers模式(1962):知晓一兴趣一评价一试用一采用◆Mendelsohn模式(1962):初步反应忆起一情绪反应爱好一行动反应◆Wolf等人的模式(1962):知晓一接受一偏好一兴趣一购买◆日本饱户模式(1963):传达可能性一注意率一知识结构一行为化一固定◆Aspinwall模式(1968):接受一偏好一坚持◆M ·S·I模式(1968):知晓一了解一喜欢一偏好一信服一购买◆日本电通CSP模式(1968):未知一知晓一理解一好感一欲求一行动◆Schwartz模式(1969):暴露一注意一记忆一态度改变一购买◆Howard与Sheth模式(1969):注意一了解一态度一意向一购买◆Sheth模式(1970):事实(暴露、译码)一态度一意向一购买◆Murphy模式(1971):态度一了解一重要一差异一催化作用◆Taylor模式与Peterson模式(1972):注意一兴趣一欲望一信服一行动◆Young模式(1972):注意一传播一信服◆Holbrook模式(1975):注意一认知一记忆一态度一意向◆李奥贝纳公司的CAPP模式:未知一己知一接受一偏好一新近购买品牌一品牌满足◆通用GE公司的模式:认知一购买种类一考虑种类一第一选择在上述纷繁的广告心理效应模式中,DAGMAR模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华为传播与研究文献综述

华为传播与研究文献综述

华为传播与研究文献综述
华为传播与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华为公司在传播领域的实践
和研究展开,涉及到华为公司的品牌传播、危机公关、社交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

在品牌传播方面,华为公司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策略,成功打造了国际知名度和良好口碑。

其中,利用体育赛事的品牌传播策略,如赞助荷兰足球俱乐部PSV、西班牙足球俱乐部阿拉维斯等,为华为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传播带来了显著效果。

在危机公关方面,华为公司在美国政府的打压、其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抓捕等事件中,采取了积极应对策略,包括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媒体沟通和社交媒体运营等,有效缓解了危机对公司声誉的影响。

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华为公司注重国际化和本地化两个方向。

在国际化方面,华为借助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YouTube 等,通过创意营销和互动设计,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黏性。

在本地化方面,华为公司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灵活调整社交媒体内容和运营策略,提升了品牌与用户的互动效果。

总的来说,华为公司在传播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未来,华为公司将继续加强传播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国内外关于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增加市场份额的关键
手段,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品牌战略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内品牌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和品牌扩张。

其中,品牌定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研究者主要从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和品牌差异化等角度进行探讨。

品牌形象则是品牌定位的补充和延伸,包括品牌标志、广告传播和品牌故事等方面。

品牌扩张则是品牌战略最终的目标,包括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和品牌收购等方式。

国外品牌战略研究则更注重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度、品牌资产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品牌战略研究中。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如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对品牌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来,品牌战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数字化转型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消费者购物方式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牌战略需要针对这些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社交媒体的崛起也使得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直接,品牌战略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口碑管理。

总之,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它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未来,品牌战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以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

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

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摘要:品牌整合传播策略是企业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手段,统一传递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念,实现品牌一体化传播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总结了不同观点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品牌传播,整合传播,传播策略,研究现状,趋势引言品牌整合传播策略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提高品牌传播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手段,统一传递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念,实现品牌一体化传播的过程。

品牌整合传播策略是企业成功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对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研究现状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并在21世纪逐渐成为品牌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媒整合与传播效果:传媒整合是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达到品牌传播的整合效果。

获得一体化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传媒组合和传播渠道,以及协调各传媒之间的关系。

2.信息整合与品牌认知:信息整合是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基础,通过整合品牌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形式,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记忆度。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探讨了信息整合对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建立的影响。

3.传播策略创新与品牌价值: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往往采取一种或少数几种传媒渠道进行传播,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传播需求。

因此,传媒创新是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创新传媒手段和方式,提升品牌的传播效果和品牌价值。

4.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比较: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研究比较主要集中在传播策略的差异和相同点上。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的差异,为国内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借鉴和启示。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文献综述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学者、专家和企业界都非常关注有关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在中国,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外国名牌产品的大量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营销也引起了国内市场营销学界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国内学者对品牌营销的研究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产品营销理论框架来分析品牌营销,这种专门研究刚刚开始,并不是十分深入。

我国学者对于品牌营销的研究,大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对品牌营销主体的探讨品牌的拥有者可以属于一群企业,不一定只是属于某一个企业。

品牌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是指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关于品牌主体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周吉冲等人(2019)就品牌的产权特点进行了说明,产权模糊使权力可以区域共享,权力共享又使产权不可能为某一企业所独占,其还认为认为区域利益共享与品牌的产权模糊两大产权特点具有内在联系,从而使产权模糊的特点得以保持。

王岚(2016)认为品牌的营销一般由企业出力,地方政府投资,重点强调了地方政府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其认为品牌营销是一种区域内的民众和企业共同受益的一种公共投资。

陈刚等人(2018)认为品牌为一个地区所有相关企业共同拥有,但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对品牌产权的区域利益共享性、模糊性进行了说明,认为区域内任一企业都不能独占这一品牌权利。

笔者认为,为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各主体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品牌,品牌产权的利益共享性和模糊性决定了品牌营销主体的多元性。

(2)关于品牌营销的内容孙薇(2020)认为国产化妆品行业起步很早,但是目前一直在市场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市场份额也不高.要想进一步做好品牌营销,站在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考虑问题至关重要.王煦涵和刘颖昕(2020)认为品牌营销是企业品牌的塑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是在分析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行动计划,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凸显,企业经营者要抓住机遇、审时度势,适时进行品牌营销。

品牌文献综述

品牌文献综述

品牌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的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企业也在不断的树立产品的形象,建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已经成为产品和名称之上而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

品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求品牌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品牌,品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品牌的意义又经历过怎样的发展阶段,品牌未来的发展意义又会怎样,如何做好一个品牌的定位呢?面对众说纷纭的各种说法,我们的专家学者又是怎么看待的?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品牌;意义;定位一、众说纷纭的品牌学说什么是品牌,每一样东西都是一个品牌:可口可乐,联邦快递、保时捷、纽约市、美国、麦当娜。

还有你自己——没错,还有你自己!品牌是任何含义丰富且让人充满联想的标志。

一个伟大的品牌能够带来的就更多了:它能使一个产品或服务变得更具色彩,并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符号说符号说是以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他们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设计,或是上述的综合,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的竞争者。

美国的市场营销协会将品牌定义为:用于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或劳务相区别。

(二)综合说综合说十一世界著名的广告大师、奥美的创始人奥格威为代表,他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

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三)关系说关系说则是奥美广告公司在长期品牌实践中总结道: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间的关系——消费者才是品牌的最后拥有者,品牌是消费者的经验总和。

联合利华的董事长迈克尔认为品牌是消费者如何在生活中对产品与服务的感受而滋生的信任、相关性与意义的总和。

1989年的伦敦商界召开的题为“永恒的品牌”的研讨会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品牌是消费者意识感觉简单收集。

文献综述(关于品牌)

文献综述(关于品牌)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作者所在系别
作者所在专业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国内外品牌整合传播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
丁依文
作者简介:丁依文,女,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品牌设计㊁包装设计㊁教育设计㊂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摘 要:本文专注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搜集相关代表性观点,整理品牌传播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品牌传播从静态过程理论到整合传播的主要理论形态,也综合分析了当前主要的整合品牌传播模型,为该领域的理论发展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术参考㊂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传播模型;理论发展;传播策略;品牌体验一㊁基本概念的研究
关于品牌传播,学者余明阳指出:首先,品牌要明确自身传播目的,其次要瞄准目标传播对象,而后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手段与目标传播对象保持交流,以优化和增加品牌资产㊂较之于 战略 , 策略 是一种手段,为实现某种战略目标而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被称之为 策略 ㊂而将策略思维运用于品牌传播之中,即为品牌传播策略㊂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品牌传播策略之一为整合营销传播㊂
要将传播讯息有效地传达给目标传播对象,就要将品牌传播活动一元化,即 speak with one voice ㊂如此一来,目标传播对象就会通过多样的品牌传播活动,如广告㊁销售促进㊁公共关系㊁新闻报道等,获得一元化㊁高度一致性的品牌内容信息㊂
二㊁整合品牌传播理论发展阶段(一)品牌传播静态过程理论
品牌传播活动一般有几大利益相关者:传播者㊁传播媒介和受众㊂罗宾㊃兰达曾提出:
受众是指与品牌体验㊁广告或社会公关活动有关的任何个人或群体㊂
基于品牌传播静态过程理论,传播者极容易对品牌资产的理解产生偏差,以至于在建构品牌时,注重外在而忽略内在,用外在形式要素和外在动因推动品牌前进㊂主要体现于传播者花费极大时间㊁精力㊁金钱和资源,投入短期可见效的传播效果上,如品牌形象设计㊁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广告,却忽略了品牌自身内容的梳理和建构㊂
(二)品牌传播动态过程理论
品牌传播的动态过程,是指基于消费者对品牌需求的变化㊁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传播过程的变化而进行的动态品牌传播㊂这些动态是通过传播过程实现的,改变了品牌建设的方式和消费者品牌印象的结果㊂
(三)整合营销传播阶段
舒尔茨教授(D.E.Schultz,1993)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品牌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㊂随着市场的发展,AIDA营销沟通模型已经不能解释品牌传播中的一些现象㊂品牌传播模式也日新月异:传播的过程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沟通;传播内容由品牌信息露出转变为注重体验以及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深度发展,品牌传播的双方转变为从个体到个体㊂品牌传播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是向品牌利益相关者传播品牌价值的过程㊂
三㊁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模型与分析(一)以受众知觉为导向的模型
品牌知觉模型的经典代表是Shannon Weaver 模型,其中涉及到三个部分:品牌㊁媒介与消费者㊂著名的AIDA模型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先通过营销手段吸引策略消费者的注意,引起其兴趣,令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随后采取营销行动㊂在IMC 理论体系下的A-IDA模型有了进一步发展,指出品牌拥有者向消费者发送的信息不
只是理性信息,还包括情感信息㊂
(二)社会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品牌传播模型
Meyer 的品牌创造社会模型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人格㊁偏好㊁想象㊁市场体验以及媒介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认为,品牌传播是消费者通过调整和协商,翻译和再造营销成果的过程㊂此外,还出现了关系营销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㊁政府㊁媒体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要求㊂不仅市场的实践和发展带来了理论模型的创新,而且理论模型的发展促进了营销传播模式的发展和变革㊂它们形成了一个互补的发展体系㊂
四㊁结论与启示
品牌传播研究至今,越来越趋近于各个学科的综合运用㊂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品牌传播观念,基于消费者利益的双向机制成为焦点;利益相关者为主导和品牌社区意识下的品牌传播模型成为研究热点,也有许多实证问题需要深入研究㊂作者认为品牌传播是品牌将传播内容进行整理,通过运用适当的传播策略,向其品牌利益相关者进行传播,不断构建起品牌资产的过程㊂而品牌传播策略是为了向传播对象传播一元化品牌形象,而采用的一系列横向㊁纵向的整合性综合传播计划㊂品牌传播策略无固定单一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牌传播目的而灵活制定,从而使品牌传播的影响统一化㊁明确化㊁连续化以及最大化㊂在中国,公众每天被无数的品牌营销传播活动包围,可见当下品牌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㊂而品牌制定合适的传播策略,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向目标传播对象进行一元化传播是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㊂参考文献:
[1] 余明阳.朱纪达.肖俊松.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3-47
[2] 摩根㊃威策尔,吴言.AIDA模式:唤醒消费者的欲望[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01)
[3] 方小林,赵璟,卿海莉. AIDA 模式在网络产品销售中的
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2)
[4] 杨伟文,刘新.品牌认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J].商
业研究.2010(03)
[5] 曹镠,贾莺,徐玮.对广告传播效果的测评[J].统计与决
策.2008(18)
[6] 王晓辉,赵炳新.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知识联想网络
研究[J].求索.2009(06)
[7] 李亮.B2B 企业如何打造品牌[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2(10)
[8] 郭国庆,牛海鹏,刘婷婷,姚亚男.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驱
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不同产品卷入度品牌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02)
[9] 薛海波,王新新.品牌社群关系网络密度影响品牌忠诚的作
用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