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76加几人教新课标.pdf
小学一年上册876加几说课稿

小学一年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第一篇:小学一年上册876加几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说课内容是“8、7、6加几(用数学)”,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9加几的基础上,得出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提问以及联系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小动物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练习,自主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口算卡数的分成树上9只小鸟又飞来3只的关于9加几的看图列式(二).学习新知1.学习课本P91的例2根据图意列式.人民公园原来有8人又来了5人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2.怎样列算式,原来的加上又来的及8+5=13 就是一共的人数可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A、直观的进行数一数,直接得出答案。
昌黎县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2课时876加几1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8、7、6加几(1)▶教学内容教科书P91例2,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和P93“练习二十一”第2题。
▶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适时优化“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感受“凑十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9加几的口算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口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有学生用数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8、7、6加几(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口算,为后面学习8、7、6加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情境图。
师: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观察后讨论,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预设2: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男生有7人,女生有6人。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师:怎样列式解答?【学情预设】学生分别列式:8+5和7+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5= 7+6=【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8、7、6加几1.自主探究8加几。
(1)借助操作,体会“凑十法”。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76加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76加几人教新课标教材分析:《8、7、6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把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运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要紧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
同时,本节内容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例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使小孩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明白得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带领同学去游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看、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明白得,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已有体会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运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白得“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运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表达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把握的运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形中去打好基础。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运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把握8加几的运算方法打好基础。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2时,先利用学生运算8+5的基础,让学生摸索如何样把8凑成10,算出8+4的得数。
876说课

《8、7、6加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一、说教材:《8、7、6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104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自主探究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 7、 6加几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 7、 6加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等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说教法学法: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打好基础。
学例题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圆片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让学生思考怎样把8凑成10,算出8+5的得数。
之后,让学生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作准备。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7加几、6加几,利用再次观察跑步图,换角度观察问题,按男女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重新获取数学信息,列出算式,体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出7+6,也可以列出6+7,从而自然过渡到7加几、6加几的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难易适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数学应用等方面。
本节课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已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但系统性和逻辑性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认识数字0-10,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基本概念与运算:讲解数字0-10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数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8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76进位加法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8、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7、6进位加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学会8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6加几的教学就容易了,就能做到学法的迁移。
二、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8加几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快乐,体验愉快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难点是: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
针对重难点,利用动手操作和课件演示来突破。
四、说教法: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注重算理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情景教学法。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的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发思维,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法:对于加法的理解用课件的操作来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3.因材施教、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说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方法上力求体现:1.观察法:每一个问题的出示都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练习法:通过富有层次性的练习设计,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一、准备课单位:中心小学主备人时间:.7.25 参与者【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p2---p8)【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会比多少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是比出来的。
4、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难点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新生入学的准备课,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数一数和比多少。
1.数一数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欢迎新同学”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等;校园外有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3《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新版】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流程设计,4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景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地位: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数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度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3.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突破方法:适时点拨、找学生反复说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针对重点、难点,我采用情境创设、小组交流、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突破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的准备:课件、直尺设计意图:课件是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呈现,易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直尺是因为《课标》基本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低年级老师的板演很重要,像画等号,老师的规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学生,他们会效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列式, 师将
③学生自由算一算自己要花多少钱?(由学生说算法,班内交流)
④学生看板书小结 8 加几、 7 加几、 6 加几的算法。
⑤出示“凑十歌”,学生自读、互读、齐读、背诵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例 3 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 8+9。学生完成计算后,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注意请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的学生, 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没有出现交换加数的方法, 要启发
学生想一想: “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如果学生有困难,
可以进一步启
发:“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的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
9+8=17,算出
8+9=17。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得数不变”规律推想出得数, 蕴含
有简单的推想过程。如计算 8+9:因为 9+8=17,所以 8+9=17。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学习简
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得数。之后,让学生回顾比较 9 加几、 8 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用“凑十法”
计算 7 加几、 6 加几作准备。然后,让学生思考,推出用“凑十法”计算
7+6、 6+5 的计算
方法。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以加深学生对
7 加几、 6 加几计算方法的认识。
第1 页
3、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本节内容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
例题。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
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
周围。 ”因此, 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带领同学去游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
8、 7、 6 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 8、 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打好基础。教学例
1 时,
利用学习 9 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 8 凑成 10 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
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
8+5 的口算过程,强化“把 8
凑成 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 2 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 2 时,先利用学生计算 8+5 的基础,让学生思考怎样把 8 凑成 10,算出 8+4 的
2。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生回答后选择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 设计意图:复习已有知识,揭示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实质,并利用这种数学 思想方法的迁移知道新知识的学习。 ]
二、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
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
8、 7、 6 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8、 7、 6 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比较、 抽象及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 1)大家看, 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示主题图)
(出
( 2)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该怎样列式呢?生汇报并交流。教 师板书 8+5
[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到公园玩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
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 1)8 加几(教学例 1)
①师: 9 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 8+5 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 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 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
(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 8+5 是多少?)
第3 页
8、 7、 6 数字)
[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活泼、积极、好胜的个性特点,把游戏贯穿在课堂
中,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算法把
8、 7 加几这些算式
能算得又对又快。由于题目没有什么难度,课堂上学生都很兴奋,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第4 页
③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 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 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 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 8+4 行吗?
[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 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课标》这一理念,在教 学时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 --- 同桌交流 --- 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找到不同 的计算方法。而这些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 过程中体验、 归纳得出来的各种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尊重学生自己的方 法,允许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
8、7、6 加几 说课稿
教材分析:
《8、7、6 加几》 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P103-104
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 9 加几的基础进行的, 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 比
]
小结: 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 择其中的一种!
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做一做: 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 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 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 10 个来,再计算!
104 页,
2、对号上车(连线)
3、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
⑤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 8 加几) 8 加几,怎么算?(生小结)那么如果是 7 加 几、 6 加几同学们会算吗?
( 2)自主探究 7、 6 加几
①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 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一些游
②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 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 板书设计按 9 加几、 8 加几、 7 加几、 6 加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