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不同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比较研究

不同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比较研究何雅雯;李孟俊;于修烛;刘晓莉;徐立荣【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8(043)003【摘要】为了比较不同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选取紫苏油、亚麻籽油、核桃油、菜籽油和芝麻油5种食用油为原料,以烘箱法为对照,分别采用涂膜法和模拟法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考察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氧化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5种食用油氧化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芝麻油>菜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紫苏油;在氧化初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在评价氧化稳定性的方法中,烘箱法操作简便但无法反映氧化实际情况,涂膜法检测过程高效且实时,模拟法可反映食用油在使用中的实际氧化过程.【总页数】6页(P44-49)【作者】何雅雯;李孟俊;于修烛;刘晓莉;徐立荣【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TQ646【相关文献】1.天然抗氧化剂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J], 蔡俊秀2.不同产地核桃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比较研究 [J], 朱振宝;刘梦颖;易建华;刘楠3.稳定性二氧化氯和固载二氧化氯稳定性能比较研究 [J], 申艳敏;周大军;黄笃树4.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食用油脂的热氧化稳定性及氧化寿命 [J], 王新芳;朱沛华;曹晓冉;孙同山5.不同温度热处理对4种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J], 叶凤凌;职士淇;贾利蓉;王琴;董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油酸花生油与普通油酸花生油的脂肪酸、微量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

高油酸花生油与普通油酸花生油的脂肪酸、微量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篇一:食用花生油中含有油酸,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其分子结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_题和填空题第_题以及解答题的第_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二:常见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常见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琳琅满目,光品种就多达十几种.除了常见的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以外,还有橄榄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野山茶油.大蒜油.葡萄籽油等许多特种油.虽然学了四年的食品,但回家陪父母买油的时候却也只能大概说出哪种油好,哪种油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但让我再具体说一点好在哪.富含什么,就一点也说不出来了……这篇对常见植物油的总结不只是完成一份作业.让父母安心,更是给我这四年多一个反思.一个交代.一.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_.9%.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比较好,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花生油中所含脂肪酸的特点是含十八碳以上的饱和脂肪酸比其它植物油脂多,因此它的混合脂肪酸很难溶解于乙醇,在较低温度(_℃以下)发生混浊甚至凝固. 纯净花生油的脂肪酸在70%乙酸溶液中的混浊温度是39-40.8℃,用此温度可以鉴定花生油是否纯品.花生油是优质烹调油和煎炸油,在油酸-亚油酸类中,它的抗氧化稳定性较高.镁.锌等金属离子是很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1_g花生油中锌离子含量达到8.48mg, 是色拉油的37倍, 菜籽油的_倍, 大豆油的7倍.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激活中老年人的脑细胞, 对延缓衰老有特殊作用.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花生油中还富含白藜芦醇.β- 谷固醇.辅酶Q以及镁离子等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延年益寿的多功能保健成分.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中老年人食用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优质花生油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价格合理,物有所值.特别是采用5S-纯物理压榨工艺生产的浓香.特香系列压榨一级花生油, 较全面地保留了花生油的营养成分,实现了花生油的原汁原味;用物理方法彻底解决了花生油的水分.杂质.沉淀等问题,从而大大延长了花生油的保质期或货架期; 杜绝了黄曲霉毒素B1, 以及采用浸出工艺可能造成的溶剂残留.污染等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了花生油的营养.安全.健康,使其入锅不起沫.不冒烟,香味更浓郁.更芬芳.优质压榨花生油是目前市场上值得消费者信赖的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放心油.二.调和油调和油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食用油专家表示,评价食用油质量优劣主要看脂肪酸的含量.饱和.多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至少要1:1:1,但最好单不饱和脂肪酸略高一点,对健康更有利.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的食用油在外包装上都会标示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留意一下.同样是调和油,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会有很大差别,所以购买时要注意产品成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说明.理论上,从营养学角度看,调和油通过选择不同种类植物油,合理配比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从而含有更丰富.更均衡的脂肪酸,并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适合用于炒菜.但现在市面上的调和油普遍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根据默认的规则,配料在配料表的先后顺序代表含量多少,那大多数调和油均以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为主,甚至调和油上标明以上述油种为品名的调和油实则其含量较少,比如橄榄调和油,其中橄榄油的比例一般比较少.其次,调和油中的菜籽油或大豆油的品质令人担忧,选择的都是装基因菜籽和大豆,并且以浸出法方式榨油.如此看来,调和油宣传的1:1:1不过只是个噱头,其功效.营养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三.米糠油由稻谷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米糠,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取的一种稻米油.米糠油中亚油酸含量为38 %,油酸为42 %,比例为1∶1.1,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油酸和亚油酸比例为1∶1的最佳比例.米糠油中亚麻酸含量极低,使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易氧化,使用过程中除本身固有的香味外不会产生异味.米糠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无长链饱和脂肪酸,使其具有较低的熔点及黏度.因此口感好,煎炸.凉拌皆宜.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 E.甾醇.谷维素等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具有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等有益作用,因而米糠油是国内外公认的营养健康油.米糠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谷维素可以阻止自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等功能,可促进人体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皮肤微血管循环,保护皮肤,还对脑震荡等病有疗效.近年来,米糠油已成为继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之后的又一种保健食品用油,作为烹调用油,它已进入了欧美千家万户,深受高血脂.心脑血管疾患人群喜爱.国内米糠油加工中仍存在急需解决的一些难题,例如米糠的保鲜.米糠油中谷维素的损失等,前者的解决便于米糠油的批量生产,而后者的解决才能让米糠油营养价值的宣传不是一种欺骗.现在美国市场米糠油的零售价达 2.6-3.0美元/千克,由于国内米糠油产业处于新兴阶段,仍然存在一定技术难题,价位是美国的1.5-2倍,对于大众来说,在观念上认可和经济上接受还有一段路要走.四.菜籽油菜籽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从营养价值方面看, 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 菜籽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 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 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贰等物质, 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比如高油酸菜籽油.双低菜籽油等.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 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菜籽油是一种芥酸含量特别高的油,是否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脏受损目前尚有争议,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少吃.五.玉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其脂肪酸组成80 %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0%.亚麻酸含量1%.油酸含量30%左右,同时含有VE.VA.卵磷脂.植物甾醇.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被西方国家誉为〝液体黄金〞.玉米胚芽油富含维生素 A.D.E,儿童易消化吸收.含有的大量不饱合脂肪酸和维生素,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能预防粥样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抗衰老及单纯性肥胖症等,同时所含维生素D对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作用较大,对儿童骨骼的发育极为有利.玉米胚芽油营养价值较高,味觉好,不易变质,价位与花生油略低,值得推荐.六.大豆油大豆油的最大特点是富含两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和α- 亚麻酸.α- 亚麻酸在人体内可转化成 D H A ,因此具有促进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功效.大豆油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以及丰富的卵磷脂, 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 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 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但不如花生油.面对争议日趋增大的转基因大豆,以及压榨法.浸出法对豆油品质的影响,现今还是非转基因大豆通过压榨法制得的大豆油最为保险.综上比较,花生油营养价值更高.性价比也更合理.但针对我国居民用油的情况,营养学专家指出,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考虑,将几种油换着吃才是最健康的做法.这是因为,各种食用植物油中含有的营养物质都各不相同,定期更换食用植物油的品种能使人体的营养更为均衡.篇三: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用油主要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性的把油.盐.酱.醋放在同一个范畴之中,把〝油〞当作一种调味品或者配料.因此,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食用油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食用油是人体吸收脂肪成分的主要渠道.人体每天所需的脂肪成分大部分来自于食用油.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油脂摄入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油分为植物油(花生油 .菜子油.玉米油等)和动物油(猪油 .牛油 .羊油等)两大类.这两种油最大的区别在于所含的脂肪酸不同:动物油(鱼油除外)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除外)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以前,动物类油脂在食用油的使用中占很大比例.但饱和脂肪酸(SFA)摄入过多容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动物类油脂退居二线,植物油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用油.然而,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亚麻油.橄榄油等,它们和人体的健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老百姓应如何科学的选择食用油,是接下来需要我们探讨的.一.在了解如何科学的选择食用油之前,首先应掌握不同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作用.1.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所含碳碳双键的数目 ,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1 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如猪油.羊油等.植物中的棕榈油.椰子油也属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在常温之下会凝固,呈脂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1.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种.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1.2.1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以含油酸为代表的ω-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西方的〝橄榄油〞和我国的〝山茶油〞中,都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膳食脂肪酸中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的油酸较易在体内氧化被吸收,营养价值高.能降低人体内高血脂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又不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会使体内胆固醇增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能降低胆固醇,高胆固醇和脂肪在体内过多沉积是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和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中适当的摄入橄榄油或者山茶油,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1.2.2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以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所含的亚油酸为代表的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以深海鱼油.亚麻油.紫苏油等所含α-亚麻酸为代表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又必需的一种脂肪酸.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研究发现,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α-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亚麻油.紫苏油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α-亚麻酸具有抗血栓.抗过敏.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有利于体内脂肪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肝细胞再生.人体一旦缺乏,即会引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DHA.EPA等,婴幼儿.青少年如果缺乏亚麻酸,就会影响其智力及视力正常发育.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在关于居民日常膳食中食用油营养结构方面提出,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与ω-6的比值为1∶4-6比较好.但多数食用油中含有较多的ω-6系列的脂肪酸,缺少ω-3系列的脂肪酸,比例严重失衡.ω-3与ω-6摄取比例不科学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过敏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因子.因此,膳食中的ω-3与ω-6的摄取平衡对于防治现代生活习惯病至关重要.二.食用油与健康.1.了解常见的食用油1.1 花生油花生油,色泽清亮透明,气味芬芳可口.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且易于消化吸收.此外,花生油中还含有磷脂.甾醇.维生素 E.麦胚酚.胆碱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成份.常吃花生油,不仅可以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花生油中的油酸可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而对有益胆固醇没有影响,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用油脂.1.2 大豆油大豆油一般色泽较深,有轻微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易产生泡沫.大豆油口感舒适度比不上花生油.葵花籽油,但亚油酸含量丰富,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大豆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大豆油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用油.1.3 菜籽油菜籽油,深黄色或棕色,吸收率高达99%.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菜籽油是一种芥酸含量特别高的油,芥酸是否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脏受损目前尚有争议,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少吃.1.4 玉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所含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总含量为86%,其中亚油酸含量为53%.玉米胚芽油含有的亚油酸和谷胱肝肽,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D,对改善视力.促进儿童骨骼发育有很好的作用;含有的维生素E,具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是其他食用油不能比拟的,具有直接.有效.快速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玉米油口感好,不易变质,因而深受人们欢迎.在欧美国家,玉米油是高级食用油,享有〝健康油〞.〝长寿油〞的美称.1.5 橄榄油橄榄油胜产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膳食结构中的重要食用油品.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等.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能力强,消化吸收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除能供给人体热能外,还能增加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从而能防止人体内胆固醇过量.因此,对于习惯摄食肉类食物而导致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摄入过多的人,选择橄榄油做食用油,便能有效的发挥其降血脂的功能,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高血脂症.脂肪肝和保护心脏,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等富贵病的发生风险.1.6 葵花籽油精炼葵花籽油清亮透明,呈青黄或淡黄色,气味芬芳纯正.不同品种的葵花籽提炼出来的油,成分差别较大.市面上常见到的有高亚油酸,低油酸和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两种.为了不干扰体内ω-3与ω-6的比例,最好选择高油酸的那种.有研究指出,高油酸的葵花籽油能影响血液中的脂肪,降低LDL-C的水平,效果可媲美橄榄油.所以,葵花籽油也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1.7 亚麻油亚麻油又被称作〝陆地上的鱼油〞.现代营养学对油脂的营养生理功能分析表明,其中的ω-3系列的α-亚麻酸是维系人类脑进化的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它是维系人体进化,保持身体健康的人体必须脂肪酸.在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代谢.转化为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α-亚麻酸具有很强的增长智力,保护视力,降低血脂.胆固醇,延缓衰老,抗过敏,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的功效.然而,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一旦长期缺乏α-亚麻酸,将会导致脑器官.视觉器官的功能衰退和老年性痴呆症发生,并会引起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病的发生率上升.目前,含ω-3系列脂肪酸的食用油是目前家庭中最缺乏的,这和它的认知度.高昂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关系.1.8 调和油调和油主要是根据使用的需要,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我们生活中一些极为常见的调和油多半是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技术调和之后而成.虽然调和油的营养价值依原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大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且价格合理,比较适宜普通人家日常炒菜使用.但是一些价格异常偏低的劣质调和油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有些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在调和油里添加的是低价油.劣质油.而且,目前大多数的调和油使用的原料是转基因的菜子和大豆,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以来未有定论.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吃含转基因产品的食用油.2.科学选择食用油2.1 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中国营养学会在>中推荐,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_%至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摄入比例应接近,三种脂肪酸比例大概在1:1:1左右.但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植物油能够达到这个比例,要靠油脂企业合理调配不同品种的调和油,或是消费者搭配食用不同品种的油脂,才能保持脂肪摄入量的平衡.从这个角度讲,消费者吃油的品种应该尽可能多元化,不能〝太专一〞,不要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因为各种油里脂肪酸的构成.胆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只有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才能使营养吸收更为均衡.2.2 根据烹饪方法选择合适的食用油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道:〝到底哪种食用油最健康?〞其实这个。
MCT介绍

品中。
MCT应用产品
人造黄油 烹饪油 巧克力涂层 干酪的加工 植物油 蛋黄酱和调味品
特殊的代谢途径
LCT =长链甘油三酸酯
肠黏膜
肠腔内 胆汁\胰汁将LCT和 MCT分解成甘油和 脂肪酸
肠黏膜
MCT = 中链甘油三酸酯
再酯化作用
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门静脉
+
蛋白质 淋巴系统 乳糜微滴 LCT MCT
MCT在减肥食品中的特性
与其它脂肪类物质相比,其产热量较少。 (8.3KCAL VS 9.0KCAL) 增加饱腹感 作为能量直接使用,不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减少蛋白质的消耗量(防止肌肉因运动而产生疲劳) 加快新陈代谢,提供更多能量 MCT可以提高其它营养素的吸收,如矿物质、必需脂肪酸 总结: 在使用MCT前两周内,能明显减少身体上的脂肪组织而不是 肌肉组织。
二:冷却稳定性
纯度较高的葵酸甘油三酸酯的熔点是30摄氏度; 纯度较高的辛酸甘油三酸酯的熔点是15摄氏度 左右;而含有C8脂肪酸和C10脂肪酸混合物的 甘油三酸酯的熔点极低,仅零下15摄氏度。这 些油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储存,既不用担心它 们结晶,也不用加热。这会给食品业带来很大 的方便,特别是当这些油料要以液态的形式喷 洒出去的时候,稍有界经济会堵塞喷嘴。
油脂氧化是造成酸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 新鲜油脂过氧化值小于2.36(mmol/kg油);过 氧化值在2.36~4.73时,感官品尝无异常;高于 7.9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辛辣味及其它刺激性 气味;如果超过11.82时,食用后可引起呕吐、 腹泻等中毒症状。 国标为《10 mmol/kg油
不同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
加热过程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评价

加热过程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评价刘春艳;李昌模;若文靓;刘慧琳;姚云平;石贞;杜欣军【摘要】以调和油和甘油二酯油为材料,对其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
对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在60℃和180oC持续加热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的变化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甘油二酯油在60℃持续加热36h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
在180℃加热3h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甘油二酯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均高于调和油,酸价变化不显著,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呈逐渐升高趋势。
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加热3h后,过氧化值分别达到14.08和6.97meq/kg,羰基值分别达到37.83和37.75meq/kg。
甘油二酯油的热氧化稳定性与调和油相比容易发生氧化、酸败。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blended oil and diacylglycerol were evalu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ir acid value, peroxide value and carbonyl value were compared during continuous heating at 60 ℃and 180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id value and peroxide value were a little high- er when diacylglycerol was heated at 60 ℃ for 36 h with unconspicuous trend. After continuous heating at 180 ℃ for3 h , the acid value, peroxide value and carbonyl value of diacylglycero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lended oil with unconspicuous acid value change and gradually hoist trend for the peroxide value, carbonyl value. After heated for 3 h, the peroxide values of blended oil and diacylglycerol were 14.08 meq/kg and 6.97 meq/kg, carbonyl values were 37.83 and37.75 meq/kg.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acylglycerol was oxidized easier then blended oil.【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2(020)002【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甘油二酯;调和油;氧化稳定性;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作者】刘春艳;李昌模;若文靓;刘慧琳;姚云平;石贞;杜欣军【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1油脂是源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一类非水溶性疏水物质。
高温烹饪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高温烹饪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温烹饪成为了现代饮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烹调方式。
然而,许多人对高温烹饪过程中对食用油的影响并不了解。
事实上,高温烹饪会对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食品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是指油脂在高温下不易氧化的能力。
一般来说,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油脂中存在的脂肪酸组成,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等。
高温烹饪时,油脂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氧化反应,导致油脂中的脂肪酸发生破坏,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影响食用品的健康性。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在高温烹饪中的氧化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椰子油和橄榄油这类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高温下相对稳定,而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容易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
这是因为饱和脂肪酸由于没有双键,相对比较稳定,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容易被高温破坏。
此外,高温烹饪也会影响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是指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而过氧化值则反映了食用油中的氧化程度。
高温烹饪中,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往往会升高,这表明油脂发生了氧化反应。
过高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不仅会降低食用油的品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为了减少高温烹饪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有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选择适合高温烹饪的食用油非常重要。
像橄榄油和椰子油这类具有较高氧化稳定性的油脂是较好的选择。
其次,控制烹饪时的油温也是关键。
过高的油温会加速油脂的氧化,因此要合理控制烹调过程中的油温。
此外,烹饪时间也应尽量缩短,这可以减少油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可能。
另外,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果蔬、坚果和鱼类,也可以帮助减缓食用油的氧化速度。
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油脂在高温下的氧化反应。
总之,高温烹饪对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植物油脂氧化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食品科技植物油脂氧化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徐洪宇(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油脂氧化过程与机理,植物油脂氧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差异,概述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评价的方法。
植物油脂氧化主要与高温和光照有关,高温和光照会加速植物油脂氧化速度,同时植物油脂包含的脂肪酸含量及植物油脂种类均可影响其氧化及氧化稳定性。
关键词: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氧化机理Study on Oxidation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Vegetable OilXU Hongyu(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lant oil oxid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tability differences.Plant oil oxidat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li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light will accelerate the oxidation speed of plant oil, and the fatty acid content contained in plant oil and the species of plant oil can affect its oxidation and oxidation stability.Keywords: vegetable oil; oxidation stability; oxidation mechanism植物油脂中包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分解,导致油脂酸败,让其口感与黏度均发生变化,降低油脂稳定性。
油脂过氧化值的标准

油脂过氧化值的标准油脂过氧化值是指油脂在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过氧化物的含量,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油脂过氧化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对于油脂生产和加工行业来说,控制油脂过氧化值至关重要。
在国际上,不同类型的油脂对应着不同的过氧化值标准,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油脂的过氧化值标准。
首先是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标准。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油脂,其过氧化值的标准一般在0.5-1.0mmol/kg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食用油的品质较好,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油脂的口感和营养需求。
而当食用油的过氧化值超过1.0mmol/kg时,就意味着油脂已经开始氧化变质,不宜再食用。
其次是工业用油的过氧化值标准。
工业用油主要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和冷却,其过氧化值标准一般在10-20mmol/kg之间。
工业用油的过氧化值相对较高,是因为其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需要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再次是食品添加剂中的油脂过氧化值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的油脂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其过氧化值标准一般在5-10mmol/kg之间。
这是因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油脂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受氧化影响,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最后是化妆品中的油脂过氧化值标准。
化妆品中的油脂主要用于皮肤护理和保湿,其过氧化值标准一般在2-5mmol/kg之间。
化妆品中的油脂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油脂对应着不同的过氧化值标准,这些标准直接关系到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油脂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油脂的过氧化值,以确保油脂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符合标准的油脂产品也是保障自身健康的重要手段。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油脂过氧化值的标准,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油脂产品。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_肖庆敏

文章编号:1003—7969(2000)01—0047—03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肖庆敏,王昀晖,李永华(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300454天津塘沽区胡北路二号增一号;第一作者:女,32岁,助理工程师) 摘要: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
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
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 Stability 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了油脂氧化初期的过程,对预测油脂的货架寿命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指数OSI;AOM;诱导期中图分类号:T Q641 文献标识码:A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而变质,油脂变质过程主要为氧化酸败和水解酸败。
关于这两种酸败的机理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1,2],引起油脂不愉快气味的物质主要为戊烷、戊醛、己醛和2,4-癸二醛等小分子物质[3]。
油脂的酸败会影响到食品的风味、食品的变质以及人体的健康等,各种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已应运而生[3,4]。
如气味评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羰基值的测定等。
但如何预测油脂未来的氧化情况,方法尚不多见。
AOM法通过给油脂加温加气来加速油脂的氧化从而预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虽然AOM值与实际货架期间有怎样的关系尚无准确定论,但AOM值高的油贮存期长是可以肯定的。
AOM值现已作为许多商家采购标准中的一项指标。
但是AOM法操作繁杂、重复性差,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OSI法应用与AOM法相似的原理,将定时检测过氧化值改为检测分解产物对水的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机记录,从而使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大有取代AOM法成为预测油脂贮存期新方法的趋势。
1 主要仪器与设备氧化稳定性测试仪,美国Omnion公司生产, ADM公司监制,配空压机,空气过滤器、UPS、计算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08食工3 班吴小霞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论述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规律,用碘量法测定了新鲜花生油和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油和氧化玉米油的过氧化值,用韦氏法测定了新鲜花生油和新鲜玉米油的碘价。
经实验可知,新鲜花生油、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
%)分别为0.0739、1.215、0.0525、2.437,新鲜油、氧化玉米油的过氧化值(I
2
花生油和新鲜玉米油的碘价分别为21.76、23.24。
关键词:花生油玉米油碘量法过氧化值韦氏法碘价氧化稳定性
前言
油脂是人类膳食中的基础营养素之一,是人体中脂肪和热量的主要来源。
它不仅能为人体提供一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帮助人体吸引脂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
[1]但是油脂在通常的贮存条件下,由于受到光、热和某些金属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特别是自动氧化。
油脂氧化后对食用油脂造成很大的影响、分解产生的醛、酮、酸等小分子有强烈刺激气味(哈喇味)影响口味,不适宜食用。
氢过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二级氧化产物在人体中很难代谢,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另外,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很难被动物吸收,常积累于体内对动物造成损害。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
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对于制造、贮存和消费以及用于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上做了许多不懈努力,提出了很多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
[2]实验碘量法和韦氏法测不同油脂的过氧化值和碘价,通过数据的比较,得出它们的氧化稳定性。
1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新鲜花生油、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油、氧化玉米油
1.2 仪器
索氏提取器,研钵,天平,烘箱,250ml碘价瓶,酸式滴定管,100 ml量筒,
25 ml移液管,1 ml移液管,烧杯,分析天平
1.3 试剂
无水乙醚、石油醚或正己烷,氯仿-冰乙酸混合液,饱和碘化钾溶液,
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5%淀粉指示剂,0.05mol/L硫代硫酸钠
标准溶液,10g/100ml碘化钾,环己烷-冰醋酸,韦氏碘液
2 实验方法
2.1 脂肪提取——索氏抽提法
将盛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抽提筒内,滤纸筒的高度不能超过抽提筒虹吸管的高度,连接已干燥恒量的烧瓶,注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或正己烷至烧瓶容积的2/3处,将冷凝器与抽提筒连接号,用少许脱脂棉赛在冷凝器上口,打开连接冷凝器进水管的水龙头,于水浴上加热抽提,加热温度是乙醚每小时回流7次以上,抽提时间一般在8小时以上。
2.2 过氧化值的测定——碘量法
准确称取油脂样品(玉米油、花生油新鲜2g、氧化0.2g)于碘量瓶中,加15ml氯仿-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盖紧,轻轻摇匀0.5min置于暗处(纸箱)3min,取出加入100ml水,摇匀,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试验(不加样品,其余步骤相同),记录数据。
2.2.1 计算公式
过氧化值(I
2%)=(V
1
-V
2
)×C×0.1269/M ×100
式中
V
1
——油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V
2
——空白试验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为0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为0.002 mol/L
M——油样重,g
0.1269——1m mol碘的质量,g
2.3 碘价的测定——韦氏法
准确称取0.2g左右的新鲜油脂样品(花生油、玉米油)置于碘量瓶,加10ml 环己烷—冰乙酸混合溶剂,准确加入12.5ml韦氏碘液,盖好,摇匀,置暗处1h,同时做空白试验。
加10ml碘化钾溶液(10g/100ml)和15ml水,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2.3.1计算公式
碘价=(V2—V1)×C×0.1269/M×100%
式中
V1——油样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为15.25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为0.05 mol/L
M——油样质量,g
0.1269——1/2碘的毫摩尔质量,g/mmol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油和玉米油的过氧化值(POV)
油脂的过氧化值是以100g油脂能氧化析出碘的质量(g)或每千克油脂中含过氧化物氧的物质的量(mmol/kg)表示。
下表为实验所得不同油脂的过氧化值。
表1 不同油脂的过氧化值
项目新鲜花生油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油氧化玉米油
M / g 2.0084 0.2189 2.0096 0.2127
/ ml 5.85 10.48 4.16 20.42
V
1
I
% 0.0739 1.215 0.0525 2.437
2
则用图表示如下: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新鲜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为0.0739,氧化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为1.215,新鲜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为0.0525,氧化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为2.437,很明显,新鲜油脂的过氧化值远远低于氧化油脂。
在油脂氧化初期,POV值会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而当油脂深度氧化时,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起过了氢过氧化物的生成速度,这时POV值就会降低。
所以,氧化的油脂会因为其氧化程度较新鲜花生油高,其POV值也较高,稳定性较差。
另外,新鲜花生油的过氧化值较新鲜玉米油值大,氧化花生油过氧化值较氧化玉米油低,有可能是因为氧化花生油的过氧化值本来就比氧化玉米油低,也有可能是因为花生油已经进入到了深度氧化阶段而玉米油则未达到深度氧化阶段。
如果是前者的因素,说明玉米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如花生油。
[3]
3.2 花生油和玉米油的碘价
表2 新鲜玉米油与新鲜花生油的碘价比较
项目新鲜花生油新鲜玉米油
M / g 0.214 0.208
V
/ ml 7.91 7.63
1
碘价% 21.76 23.24
由表2可得图2,如下所示:
从图和表中都可以看出,新鲜玉米油的碘价比新鲜花生油高。
因为碘价是油脂不饱和程度的特征指标,碘价越高,说明油脂中的双键越多,碘价降低,说明油脂发生了氧化。
所以,新鲜玉米油的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油脂多。
4 讨论
新鲜玉米油的过氧化值比新鲜花生油的低,但氧化玉米油的氧化值比氧化花生油的高,说明玉米油更容易氧化,氧化的程度更深。
这是因为玉米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少(约15%),而以单不饱和脂肪酸(26%)和多饱和脂肪酸(主要为w-6系列,约63%)为主。
[2]脂肪酸组成的不同,使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很大差别,饱和酸的抗氧化能力较不饱和酸强。
所以玉米油比花生油更容易氧化。
新鲜玉米油的碘价比新鲜花生油的高,从而可知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花生油的高,由3.1的讨论可知,玉米油比花生油容易氧化。
玉米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如花生油。
参考文献
[1]孙曙庆.油脂氧化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03)
[2]王新芳.油脂氧化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3]刘羽鹏,郑艳春.食用大豆油储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变化的分析[J].黑龙江粮油科技,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