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等)之令狐文艳创作
九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九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令狐文艳人教版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
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
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归纳初中学习物理是需要做实验的,那么物理都有哪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理想模型法光线、法线、磁感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它们的引入采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三、转换法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7、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四、实验推理法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五、等效替代法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替代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用滚轮法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法1、研究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doc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 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 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 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 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 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 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 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 , 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 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它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一、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变量之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保持不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控制变量,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实验中的关系。
在物理实验中,常常会有多个变量同时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我们需要控制它们。
例如,在研究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空气阻力、物体质量等。
只有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才能准确地观察到重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我们研究的变量。
这样,当我们观察到实验结果时,可以更加准确地归因于我们研究的变量。
二、初中物理转换法转换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物理现象变化的方法。
通过转换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转换法常常用于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与伸长长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料、直径等条件来观察弹簧的变化。
通过转换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进而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转换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和转换条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并推断出物理规律。
这些方法在物理教学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初中物理有许多的实验方法,很多方法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供大家学习借鉴,快来看看吧!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总结一.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如研究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大小和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和物质种类、质量、升高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电流和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电功和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三.对比(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时,在应用控制变量的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哪一个蒸发快.四.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下结论的?五.模(拟)型法①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②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到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结构时,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块时,把撬棒当做是杠杆模型六.类比的方法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七、转换法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径来认识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转换法.八、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实验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有关物理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九、放大法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需要对一些微小的物理量,如微小的长度,微小的机械振动、很短的时间,微弱的光信号和微弱的电信号等等加以测量,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则很难进行,即使勉强测出也因为与实际的精度要求相差太远而失去意义,这时通常需将被测量放大后再进行测量.因此,放大法与比较法一样,也是物理实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缩小可看成是放大倍数小于1的一种放大).十、分析归纳法归纳方法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十一、假设(猜想)法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十二、列举法列举法是一种借助对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地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列举法基本上有三种:希望点列举法、优点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十三、探究法:探究法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呀!就像咱要研究影响力的大小,那咱就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都保持不变。
比如说研究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时,就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光改变压力来瞧瞧摩擦力咋变化,神奇吧!
2. 转换法呢,把那些不好直接测量或观察的东西,变成咱能看到感受到的。
好比研究声音的产生,咱就看乒乓球被音叉弹得多欢,这不就知道声音产生的情况啦!你说妙不妙?
3. 等效替代法哟!比如曹冲称象,不就是用石头的重量来替代大象的重量嘛。
在物理实验里也是呀,复杂的咱换成简单的来研究,哎呀,太有意思啦!
4. 类比法呀,把新的知识跟熟悉的东西作比较,一下子就好理解了呢!就像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这样不就好懂多啦,你敢说这不好玩?
5. 理想模型法呢,就是弄个完美的模型出来。
像研究光的时候,把光当成直直的线,虽然实际不是完全这样,但这样好研究呀,是不是很特别?
6. 比较法呀,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一比,差异啥的马上就出来了。
比如说两种材料的导电性,一比较就清清楚楚啦,这多直接!
7. 归纳法呢,通过一堆例子总结出规律。
像研究杠杆原理,做了好多实验,最后归纳出那重要的结论,哇塞,太有成就感啦!
8. 科学推理法呀,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一些暂时没法直接验证的东西。
就好像咱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现实中很难有完全不受力的情况,但咱就能推出来呀,厉害吧!
9. 图像法呀,把数据变成图像,那趋势啥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像研究物体的运动,画个速度时间图像,一切都明明白白啦,这多方便呀!
我觉得这些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真的超级有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太赞了!。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二、等效替代法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我们不方便对它进行研究和探索,为了方便的进行研究,我们往往选取一个相同的物体来替代该物体或某一部分,这就是等效替代法。
如: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用水流类比电流等。
三、转换法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研究,就考虑有这些现象相似或有内在联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理现象来研究。
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借助能发光的灯泡或电流表研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磁场。
四、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它把要考察的物理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相近或相似问题的本质区别搞清楚,从而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如:学习电流的概念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学习电压时,用水压类比电压。
五、实验+推理法有些规律,实验是研究不到的,在研究这些规律时,只能根据实验现象推理。
如:牛顿第一定律。
六、归纳法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或杂乱的现象中,探究出这些事物中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或规律性的东西。
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七、比较法比较法是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认识事物、把握和发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共性、区别事物的个性、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比较相同和不同;比较变化和不变;比较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如: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较不同机械的机械效率等。
八、图像法图像法能直观地反映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找出变化规律和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晶体熔化图像等实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令狐文艳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
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
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 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 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的应用
1 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 用“水压”类比“电压”
3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 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 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