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7-04-19T15:41:57.5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作者:张院1 李菲2

[导读] 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1江西省万年县中医院急诊科;2鹰潭市解放军第184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相应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引发死亡的相关单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其中,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 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处理过程中因加强相关因素的干预,以提升治疗成功率,减少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治疗体会

重症肺炎虽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低,但部分患者会由于周围循环衰竭而诱发感染性休克的症状[1]。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往往好发于器官组织功能减退,同时又伴发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以及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早期及时进行准确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大价值[2]。为此,我院对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1.25±2.64)岁。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常规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常规给予葡萄糖平衡以及盐溶液平衡治疗。一旦患者有以下症状需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具体如下:①若发现患者的血压低于50/40mm Hg,心率超过120次/min、表浅血管陷闭、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同时伴有情绪躁动或者处于晕迷状态时,应考虑为冷型休克,需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并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治疗,必要情况下可实施强心剂或者肝素进行治疗;②若发生患者的血压低于80/50mm Hg、心率超过100次/min、表情淡漠,且皮肤温暖时,应考虑为温型休克,应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缩血管药物治疗;③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难以检测,同时无尿,皮肤冰冷,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治疗,随后实施激素以及山莨菪碱治疗。本病具有病情急重的特点,早期只能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情况采取相关辅助检查,并判断致病菌情况,随后结合临床经验实施个性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此外,针对部分休克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及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属于一种危重的内科急症,大部分均因感染肺炎双球菌而引发,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发热、寒战以及神智改变等[3]。本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差,机体抵抗力低,在细菌侵袭下极易影响血液循环,致使小动脉以及微循环由于麻痹而出现扩张的症状,诱发有效血容量显著降低,引发休克[4]。因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的特点,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的实施抗感染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价值。

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7.50%,病死率为32.50%。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重症肺炎

婴幼儿重症肺炎 婴幼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病例。症状重,处理难度较大,有些病例反复发作。因此我们要认识其发病机制,和主要病因与诱因、临床过程中呈现的不同状态,合理和规范化临床治疗对策,是病情好转避免呼吸衰竭的关键。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许多新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菌株的感染成为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毒性和支原体性肺炎也显著增加。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 病原体直接侵袭,机体反应性改变,免疫机制参与,三者共同作用。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逐渐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多数热型不规则,亦有表现弛张热或稽留热。其它表现还有进食困难,呕吐,腹泻等,少数有些有皮疹。 常见体征包括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烦躁、紫绀、矛盾呼吸等。听诊有喘鸣音/湿罗音。肺泡含气量增加时,膈肌下移使肝下界下移。 X线胸片示肺内斑片状影,可明确肺炎诊断。 病原学诊断:鼻咽分泌物培养,特异抗体测定等。 三、同病原肺炎的严重状态 包括原发感染所致的全身严重状态;肺部病变的广泛程度或累及胸腔、纵膈;肺脏与其它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即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甚至MODS。 不同病原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四、婴儿重症肺炎三种临床状态及发展趋势 重症肺炎患儿临床上存在着不同的病因和病情发展过程。我们归纳为以下三种状态,有时以某种为主,也可互相交叉、重叠发生,在危重症病例多为同时存在。 1.急诊状态:肺炎患儿突然出现以下情况常使病情恶化,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梗阻、分泌物潴留、呼吸暂停、抽搐、呛奶、胃食道反流、呼吸肌疲劳等。此时处于潜在呼吸衰竭(impending respiratory failure)或临界呼吸衰竭(criticalrespiratory failure)状态,严重者立即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以急诊状态收入PICU患儿占2/3。 婴儿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且严重度加重。病因有RSV感染、先心病肺充血、有早产史患儿、新生儿期遗留慢性肺疾患、胃食道反流、气道对各种物理化学刺激敏感,如吸入气体过冷、过热,湿度过大或不足、体位不适,吸痰过度刺激,甚至疼痛哭闹等均可诱发。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三凹征、紫绀。因均存在气道病变,加之气道窄,咳嗽能力弱,易呛奶,有时吸气音几乎消失,发生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心肺功能衰竭。很多婴儿重症肺炎(以病毒性多见)可发生气道梗阻的急诊状态。严重者可发展为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这种急诊情况可以发生在家庭、急诊室、普通病房和ICU内,常需紧急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因气道高反应性常呈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小时,也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反复发生。严重时即使在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下,亦很难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处理需在有经验的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 心跳呼吸骤停是重症肺炎急诊的最严重情况。发作时可出现急性心衰,其重要机制之一是心肺互相影响,胸腔负压的急速增加导致左室跨壁压增加,使左室搏出量下降。我院5年内共89例次,每年分别在6~10例次,即使在PICU监测条件下也仍有发生。反映了婴儿重症肺炎急诊状态的危险程度。 2.危重状态:即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症肺炎可发展为ALI和ARDS。甚至继续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约占PICU 婴儿重症肺炎1/3,病程中也可发生上述气道高反应性等急诊事件。发生ALI或ARDS时,肺部感染启动异常全身炎症反应,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使肺部病变迅速加重,表现严重低氧血症,普通给氧不能缓解,需要在ICU内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为主的机械通气。同时患儿可合并脑水肿、DIC、中毒性心肌炎、脓胸和胸腔积液、肺大疱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本PICU资料显示典型ARDS病例65例(11.8%),死亡44例(67.7%)。按照近年来诊断标准回顾分析显示,ALI约占1/4~1/3。 婴儿ALI的特点为:常存在肺瘀血,肺水肿,肺出血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混合性致病因素,使临床症状、体征和胸片呈现多种表现。导致ARDS的原因多见于:(1)重症肺炎病原体致病力较强,如金葡菌、肺炎克雷白菌、腺病毒、EB病毒等。(2)恶性病和慢性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肺部间质病变,进而继发细菌、病毒、真菌和卡氏肺囊虫等感染。(3)在肺炎早期即出现败血症。(4)MODS时,肺成为首先受累的器官,即ALI或ARDS常是MODS动态发展过程中最先表现的状态。 3.亚急性、慢性疾病状态:反复发生肺炎病情复杂 肺炎伴随各种先天性、慢性疾病,如先心病、先天性喉、气管软化症、新生儿期遗留慢性肺疾患、肺血管炎(川崎病、Wegner肉芽肿、狼疮等)。其中先心病最为常见,因其存在肺血多和肺高压的特殊发病

肺炎病人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 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 3高热期应进食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不能进食者适当补液;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 4加强口腔护理,肺炎患者体温较高,如果口腔内存留食物残渣,宜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炎,口腔的清洁还可以促进食欲。应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碘甘油等。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9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檫浴,冰盐水灌肠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000~2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观察热性变化规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热退后要鼓励患者增加呼吸运动,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并发症出现。 2胸痛的护理: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降低患侧胸廓活动度,疼痛明显时可按医嘱小剂量服用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3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晨起漱口三次,将深部咳出的痰置于痰培养皿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作痰细菌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鼓励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剧烈刺激性干咳者遵医嘱给予可待因糖浆(惠菲宁)10ml,每天2~3次,并观察疗效。 (三)病情观察 1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胸痛等情况,如体温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并存可能,如休克、脓胸等,需进一步检查。观察各类抗生素的反应,用药前按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较著,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应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用药间隔及配伍禁忌。 2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骤降至常温一下、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出汗、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等休克征象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一般护理系统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每天起居规律,早睡早起,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 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爱好,老年人 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以免导致并发症。 2饮食:饮食控制是重要性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计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以往我院收治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 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 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疗 效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均在统计学范畴内(P < 0.05)。结论: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施以临床护 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 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5-02Clinical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Subject Lu Jinghu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previous cases in our hospit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pneumonia in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ildren are receiving glucocorticoids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treatment, accordingto the different mode of ap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epted conventional care, interventiongroup 30 cases tak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ifference of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category(P < 0.05). Conclusion: for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and get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sever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children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病临 床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有自限性,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患儿预后良好[1]。 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本病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病例不在少数,重症支原体肺 炎可能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因多 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护理干 预十分关键。本次研究旨在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 用效果,成绩喜人。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以往我院于 2011 年01 月-2013 年01 月的病例资料中抽取60 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①高热温度在38.5℃持续10d 以上,经常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② X 线片提示双侧肺叶受累或合并胸 腔积液;③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范围1-13岁之间,年龄均值 (5.6±1.3)岁。据不同模式的应用将其划分为各30 例的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特征运用SPSS 软件分析P >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8-25T11:55:51.7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高秀梅 [导读]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抢救治疗。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提供临床治疗和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结果29例重症肺炎患者经积极的救治及护理,28例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6.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抢救治疗,提升生存几率。 关键词:肺炎;表现;治疗;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29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o provid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ults 29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28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the success rate was 96.5%. Conclusion clin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help to improve the complications,so that patients get mo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enhance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Key words] pneumonia;performance;treatment;nursing 肺炎在临床中属于多见呼吸疾病,该疾病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的威胁表达,临床中因为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窒息的比例比较多,这也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所以患者的生命危险,需要进行抢救,使用护理进行配合,对于抢救成功率有所提升,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留,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为了提升临床肺炎护理质量,对29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29例重症肺炎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9例患者是女性,20例患者是男性,最小患者是62岁,最大患者是71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对病情的程度进行研究,若是已经有了休克、呼吸短浅等症状,表明已经出血了感染性休克。 1.2临床表现29例休克性肺炎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23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或嗜睡、咳嗽、咯血、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4例患者血压下降伴有四肢湿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烦躁、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尿少或无尿。26例患者出现肺部湿啰音,患侧呼吸音降低及管状呼吸音等。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胃肠道表现。5例患者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2例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1.3治疗 1.3.1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制订合理的抢救方案,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以便迅速施救。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 1.3.2积极补充血容量(扩容)这是改善微循环灌注的基础,休克关键的治疗就是快速补充有效的血容量。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随时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等晶体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酣、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液。以维持收缩压90-10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尿量大于30ml/h。 1.3.3抗感染重症肺炎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卡他莫拉菌等为主,根据病原学资料、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及长效广谱强有效的抗生素。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应用。 1.3.4纠正酸中毒休克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脏收缩力减弱、有效微循环不足,要给予碱性液。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并防止DIC的发生。动脉血pH值<7.0使用,首选5%碳酸氢钠100-250ml,1-4h后复查。 1.3.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保证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 2结果 本组患者29例,28例痊愈出院,1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治愈率96.5%。 3护理措施 3.1留意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护,存在异常情况应该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积极的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工作,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3.2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来进行吸氧护理,吸氧过程中应该要对患者的吸氧效果进行观察,对吸氧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吸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帮助,若是无效,则应该准备进行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3.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病房应该温暖舒适,干净整洁,保持空气的流通,让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促进呼吸和静脉回流。为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净,进行口腔卫生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控制饮食的量,护理的时候应轻柔,不要发出较大的噪音,影响患者的休息。 3.4补液和输液是临床中护理的重要内容,补液和输液是为了改善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补液的时候要记录好尿液的量,注意组织灌注的改善情况,如果尿量小于30毫升每小时,那么应该进行补液。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对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 3.5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感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其心理比较担忧,对治疗比较没有信心,因此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慌,加上处于经济承受能力的担忧,其心理负担比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可以将积压在内心的担忧说出来,想办法来帮患者解决,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能够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总之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急,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会有生命危险,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让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因此临床意义重大。

重症肺炎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造成重症肺炎日益增多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肺痈”等范畴。 1 诊断标准: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

肺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二、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四、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指导陪护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

呼吸科心得体会

呼吸科心得体会 【篇一:呼吸内科实习心得】 护士内科护理实习心得体会 在结束的这一个月的临床内科实习中,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 心带教下,我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 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 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 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 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 早退,勤奋学习,以身作则,积极进取。通过这一个月的认真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懂得的东西。在实习的日子中,我了解 到收治病人的一般过程:如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人病史、过敏史等,认真写好护理记录,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配合老师的指导,了解抗生素对各种消化系统的基本应用。同时,我也了解了胸腹部穿刺的一般过程,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通过这 段时间的实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身上应有的职责,无论何时,应把病人放在第一,咏最好的态度和最负责的行动去关心病人疾苦。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呼吸内科实习小结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 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 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 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 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 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 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 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 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 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

重症肺炎最新版本

小儿重症肺炎 一、概论 重症肺炎是指在肺炎病程中,除具有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危重阶段。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据国内各地统计,肺炎病儿占小儿内科住院人数的24%~56%。小儿肺炎死亡占整个儿童死亡的五分之一以上,重症肺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仍占小儿死亡率的首位。鉴于重症肺炎的预后差,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及健康成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小儿肺炎列为三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种疾病之一。 二、发病因素 1.感染 小儿童症肺炎以感染性占绝大多数。 (1)病毒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肺炎发病率逐渐增加,而细菌性肺炎相对减少。其中以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为主。 (2)细菌感染 主要由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 2.年龄因素 婴幼儿容易发生重症肺炎,1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力很差,肺炎易于扩散,可迅速恶化。 3.机体状态早产儿、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患儿及有呼吸系统外并发症者易于发生重症肺炎。患重症感冒、麻疹、百日咳后患肺炎的,亦较易转

变为重症肺炎。 三、临床表现 1.重症肺炎的一般症状 初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然后迅速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灰暗,拒食,呕吐,腹胀。 2.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气喘最为突出,可咳出白色粘痰(病毒性)、脓性痰(细菌性)甚至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时)。体检可见呼吸表浅、频速、鼻扇、吸气三凹征、唇周及四肢末端紫绀。听诊闻中、小水泡音或有喘鸣音。 3.肺炎并呼吸衰竭表现 呼吸困难加重,呼吸浅快,重者转为浅慢,节律改变。三凹征明显或反而不明显,口唇发绀,烦躁或嗜睡、昏迷、惊厥,后期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表现。PaCO2≥6.67kPa(50mmHg)。 4.心血管系统表现及心衰表现 重症肺炎往往出现循环系统受累,表现为脉搏微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呈奔马律、紫绀加重、肺部罗音增多等。严重者可有肝脏肿大、静脉充盈、四肢水肿等心衰表现。出现休克和周围循环衰竭时可见面色苍白、皮肤灰暗湿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可有DIC合并出现。 5.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重者意识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昏迷、惊厥、进而可出现脑疝,患儿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并发中毒性脑病时可见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惊厥和昏迷。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而不伴其他变化。

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的护理常规呼内张晓利【病情观察】 1.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2.咳嗽、咳痰的程度和性质。 3.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 (1)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刺激性气味,保证病人良好休息。 (2)调整体位:病人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病人伏桌休息,减轻体力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多者,协助病人充分排出。张口呼吸者应每日清洁口腔2~3次,并补充因呼吸丧失的水分。 (4)心理护理:增加巡视次数,进行必要的解释,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5)吸氧: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2.高热的护理: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重症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1重症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1. 1关于重症肺炎的概念 重症肺炎是一个概念性的临床诊断用语,发达国家儿科教科书和ICD10版关于诊断分类并无此说,因此它不是一个有严格定义的疾病概念的医学术语。广义的小儿重症肺炎应包括小儿各年龄组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炎症性疾病。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所指的涵义有: (1)肺炎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或其他合并症;(2)肺炎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先天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应视为重症肺炎高危儿; (3)狭义的重症肺炎指婴幼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包括毛细支气管(肺)炎和一般支气管肺炎; (4)肺炎引起sep sis、严重sep sis、感染性休克和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 [以下称sep sis 及其序贯状态( sep sis and its sequels) ]; (5)急性肺损伤(AL 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可视为重症肺炎的特殊类型或严重sep sis靶器官的损伤; (6)重症患儿的肺炎,主要指住P ICU、N ICU的肺炎患儿,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肺炎按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3种临床状态: (1)急性过程重者数小时至数天内可死亡,多死于急性呼吸衰竭、肺炎休克/心衰,甚至因气道梗阻直接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2)危重状态包括AL I和ARDS。常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后继续加重和有既存疾病的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在ICU内呼吸循环支持下存活,经二次打击,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肺部/全身的微循环障碍所致。严格来讲,此时患儿已从肺部局部疾病转变为sep sis全身性疾病。(3)恶性病和慢性病基础上的肺部感染状态可反复发生肺炎伴呼衰、心衰或sep sis及其序贯状态。肺炎伴随各种先天性/慢性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1. 2关于重症肺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包括: (1)感染和免疫机制:各种不同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包括感染、感染免疫以及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从微生态角度出发,整个呼吸道和肺脏可以视为存在微生态环境的一个特定的空腔脏器,而呼吸系统感染是局部微生态以及炎症免疫反应平衡/失衡的变化过程。(2)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各系统病理生理机制,如肺炎呼衰、肺炎休克/心衰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机制。(3)以肺部为原发病灶引起的SIRS/ sep sis及其序贯状态的发病机制。(4)AL I/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以下就应用sep sis的P IRO评估系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借用sep sis的P IRO分级评估系统,并适当补充或修改其某些涵义,可以全面综合分析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再找出主要矛盾。其目的是更全面地理解小儿重症肺炎的疾病本质并指导治疗。小儿重症肺炎P IRO分析思路,即是从内因、外因、机体反应性和脏器功能状态4个方面去分析重症肺炎发生机制。 (1)机体易感性( P, p redisposition) :即导致重症肺炎的内因、危险因素和诱因。月龄和年龄是临床医师最需关注的相关内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婴幼儿患儿占小儿重症肺炎的70% ~85%。不同年龄组的呼吸循环生理解剖特征和免疫功能发育水平明显不同。对判断患儿的呼吸力学机制和病原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如小婴儿和年长儿分别易发生RSV毛细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 。其次是既存疾病,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 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肺炎病人护理,其中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为重点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1.大叶性肺炎炎症起于肺泡,通过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蔓延,以致一个肺段或肺叶发生炎症(肺实变),故又称为肺泡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 2.小叶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播散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炎。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引起。

3.间质性肺炎为肺间质的炎症。 (二)按病因学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均可引起肺炎。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三)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肺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为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当全身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而发病。受凉、淋雨、过劳、酒醉、长期卧床等均可使全身免疫功能降低,而易致肺部感染。病人多见于既往健康的男性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咯铁锈色痰。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感染严重病人可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感染中毒病人易发生休克型肺炎,表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可以体温不升,常无咳嗽、咳痰现象。 2.体征肺实变时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累及胸膜时,可闻胸膜摩擦音。休克型肺炎出现休克体征。病变广泛者可因缺氧而引起气急和发绀。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三)辅助检查

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31T15:18:24.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王娟 [导读] 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抽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2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admitted from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control group of 60 patients, using routine care; observation group of 60 patients, the use of quality c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ung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the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The nursing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Severe pneumonia; Nursing; Effect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症状表现为肺部湿啰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功能衰竭等[1]。此病好发于婴幼儿,病情凶险,致死率高,因此临床中用予以高度重视,除了实施抢救治疗之外,还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以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个月至67岁,平均年龄(28.76±6.4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个月至66岁,平均年龄(29.33±6.3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第一,病情观察。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护士应实施观察其体温、呼吸、面色等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憋喘严重或者呼吸困难,则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的意识及瞳孔发生变化,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则及时告诉医生并协助抢救。第二,用药护理。准确执行医嘱,并向患者说明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准确计算患者的用药时间,向患者说明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2]。第三,环境护理。护士定期清理患者的病房,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给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第四,饮食护理。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对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护士给予鼻饲或深静脉补液,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第五,体位护理。为促进痰液咯出,缓解呼吸困难,护士应给患者安排半卧位,注意头部不能向前屈曲,以防窒息。第六,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的家属合作,对患者实施双重心理疏导,亲近患者,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尽量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猜疑心理;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3]。第七,呼吸道管理护理。为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氧浓度维持在30%~50%之间,氧流量控制在0.5~1.0L/min范围内,如果患者病情较严重,则适当增加氧流量。如果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则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第八,健康教育。一方面,护士向患者讲解肺炎的病因、症状表现、防治方法,提高患者对肺炎的认知水平[4]。另一方面,叮嘱患者加强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注意防寒保暖,少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症状消失时间,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3.0统计软件包。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