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业部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摘要: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申请和审批1.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具备的条件2.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流程3.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审批时间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1.非主要农作物的定义和范围2.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意义3.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流程正文: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申请和审批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是保护植物新品种的一种法律凭证,对于种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条件。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申请人需要向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交申请,同时提供植物新品种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植物新品种的照片、生长周期、繁殖方式等。
其次,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植物新品种是否具备申请品种权的条件。
最后,如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审查通过,会向申请人颁发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整个审批过程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除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对于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登记可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登记,农民可以获得政府对农作物的认可,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上出售农作物时获得更好的价格。
其次,登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政府对农作物进行登记,可以鼓励农民种植品质好、产量高的农作物,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水平。
最后,登记可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政府对农作物进行登记,可以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进行预警和防治。
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申请人需要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同时提供农作物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农作物的名称、生长周期、产量等。
其次,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农作物是否具备登记的条件。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引言非主要农作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种植的,不属于传统主要农作物范畴的作物。
非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在促进农业多样性、提升农民收入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品种登记指南。
本文将就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一、品种登记的意义和目的品种登记是指对非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进行申报、测试、审批和登记的程序。
品种登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作物品种的繁育:品种登记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农作物品种的繁育工作,推动农作物品种的创新和改良。
2.保护农作物品种权益:通过品种登记,农作物品种的权益得到保护,防止他人擅自使用和宣传某一品种,维护农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3.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品种登记规定了农作物品种的检验、测试和评价标准,推动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提高,降低种植风险。
4.规范市场秩序:品种登记使得市场上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来源可信,产品品质有保障,保证了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5.提升农民收入:通过品种登记,合格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得到推广和种植,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提升。
二、品种登记指南的主要内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申请要求申请品种登记的人或机构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具备农作物种子或品种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掌握品种繁育和测试所需的设备、人员等资源;•已经完成对品种的试验、评价等。
2. 申报材料申请品种登记需要提交一系列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品种命名和编号;•品种的起源、遗传背景和繁育过程等的详细描述;•品种的性状特征描述和测定方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特性和抗逆性等评价数据;•品种的遗传纯度和稳定性评价报告;•品种的毒性和过敏原检测报告。
3. 检验和测试申请品种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测试,以验证其与现有品种的差异和优势,主要包括:•遗传纯度检测:通过对种子的外观和遗传标记的分析,判断品种的遗传纯度。
农业农村部关于决定对27种农作物857个品种予以登记、对12种农作物90个品种予以变更登记的公告

农业农村部关于决定对27种农作物857个品种予以登记、对12种农作物90个品种予以变更登记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24.07.12
•【文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07号
•【施行日期】2024.07.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种植业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07号
关于决定对27种农作物857个品种予以登记、对12种农作物90个品种予以变更登记的公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决定对陇薯25号等马铃薯、甘薯、谷子、高粱、大麦(青稞)、蚕豆、豌豆、油菜、花生、亚麻(胡麻)、向日葵、甘蔗、甜菜、大白菜、结球甘蓝、黄瓜、番茄、辣椒、茎瘤芥、西瓜、甜瓜、苹果、柑橘、香蕉、葡萄、桃、茶树等27种农作物857个品种予以登记,对金黍二号等谷子、大麦(青稞)、豌豆、油菜、花生、向日葵、甘蔗、大白菜、番茄、辣椒、西瓜、甜瓜等12种农作物90个品种予以变更登记。
现予公告。
附件:1. 陇薯25号等857个品种登记信息
2. 金黍二号等90个品种变更登记信息
农业农村部2024年7月12日。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是指国家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制度,旨在促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培育、繁育和推广。
一、登记原则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符合《国家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
3、经过仔细筛选、严格评估,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或者文化价值;
4、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社会效益;
5、具有一定的品种稳定性。
二、申报办法
1、申报者须准备以下材料:
(1)《申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2)申报品种的遗传材料(如:种子、种苗);
(3)申报品种的繁育证明材料;
(4)申报品种的数量证明材料;
(5)申报品种的说明书;
(6)其他有关材料。
2、申报者应当向省级农业部门提交上述材料,由省级农业部门组织专家评审。
三、登记审批
1、申报材料通过审查后,省级农业部门应向国家农业科技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2、国家农业科技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品种进行种质安全评估,确定其种质安全性;
3、国家农业科技部门将申报品种的评审结果报国家农业部备案;
4、国家农业部将申报品种登记结果公布于国家农产品品种登记网站;
5、登记完成后,登记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由国家农业部门发放给申报者。
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办法

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保护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公正,及时地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鉴定登记,促进优良品种推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安徽省境内推广种植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鉴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马铃薯以外的高粱、大麦、谷子、甘薯、蔬菜、西甜瓜、花生、芝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茶树、果树、桑树、烟草、花卉、麻类、糖类、中药材、草类、食用菌、绿肥等农作物。
第四条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本着自愿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工作,由安徽省种子协会专家委员会负责。
按作物种类设立粮油、经作和瓜菜三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专业委员会。
每个专业委员会人数一般为7~11人。
第六条鉴于非主要农作物种类多,设立品种鉴定专家库。
专家库由管理、科研,教学,推广、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专家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
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鉴定需要,从专家库中聘请专家组成相应专业委员会开展品种鉴定工作。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第七条申请品种鉴定登记的省内外会员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直接向安徽省种子协会提出申请,非会员单位和个人经同意后也可申请。
第八条申请鉴定登记的品种应具备下列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与现有品种(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有明显区别;(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五)具有适当的名称;第九条品种鉴定登记的申请者应当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内容如下:(一)申请者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二)品种选育的单位或个人;(三)作物种类和品种暂定名称。
品种暂定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四)建议的试验区域和栽培要点;(五)品种选育报告,包括选育方法、亲本组合、品种特征特性以及标准图片等。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保护农作物新品种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定义、申请程序、保护范围和对农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个主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 什么是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是指国家对于植物新品种的创新提供的一种专利保护证书。
通过申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权利人可以获得对该植物新品种的独占性种植、销售、交易权利。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颁发,可以保护农业创新,促进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2. 如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申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首先需要进行新品种的测试、试种,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商品化和应用价值。
然后向国家农业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新品种的描述、命名、特点、起源等信息。
通过审查和评定,经过一定程序的申请者可以成功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3.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保护范围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保护范围包括对于该植物新品种的独占性种植、繁殖、销售、运输、加工等权利。
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权利人可以对新品种进行专有化种植和开发,有利于植物新品种的创新和推广。
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1. 非主要农作物的概念非主要农作物是指不属于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产品的农作物。
这些作物通常在农业生产中数量不大但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一定特色和地位,如中草药、瓜果蔬菜等。
2. 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意义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是指对于这些非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进行登记备案。
这有利于统计和管理非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农作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多样化。
三、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1. 保护农业创新通过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颁发,可以保护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创新,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培育工作。
2. 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农作物资源,有助于地方农业经济的多元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7.06.21•【字号】豫农种植〔2017〕33号•【施行日期】2017.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豫农种植〔2017〕3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农委),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业部2017年第1号令,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农业部第2510号公告,以下简称目录)和有关规定,按照农业部的工作部署,我省已开始受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新修订的《种子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做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是贯彻落实《种子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优质、专用、高效及高品质品种选育及推广,满足市场供给需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我省农业“四优四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品种管理制度上的重大改革。
品种登记侧重于品种身份管理,着力解决“一品多名、多品一名”等混乱现象,有利于保护育种家权益,有利于品种创新,有利于加强市场监管。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以新理念、新方式、新手段做好品种登记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精神,促进品种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二、严格依法登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品种登记是一项新的品种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登记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依规登记,强调品种身份管理意识,不增设任何有悖于法律及办法以外的门槛,促进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要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对品种进行跟踪监测评价,一旦发现已登记品种有材料造假、种子样品不实的要及时上报处理;给种子使用者和其它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赔偿责任,对于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的,要撤销登记。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

品种测试顺利开展,同时可以利用品种信息数据库,实现品种间DNA指纹比对,确认品种的特异性,提高品种准入科学性和管理水平,保护育种者权益,为品种创新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1] 卢新雄.植物种质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J].植物学报,2006,23(1):119-125[2] 韩瑞锋,邢玉伟,王双喜.浅析品种多、乱、杂的原因与对策[J].种子科技,2008,26(1):17-18 (修回日期:2018-01-23)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孙海艳 陈应志 史梦雅 李荣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2)《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办法》)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步入法治轨道,意味着非主要农作物成为种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
面对这项全新的事业,种子管理部门如何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品种登记工作,写好农作物品种管理新的篇章,值得深入思考。
1 品种登记管理是我国审时度势新设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是新修订《种子法》中增设的一项制度,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育种者和农民利益,引导优良绿色品种选育和推广,这对于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种业强国目标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品种登记管理是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重点保障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的同时,非主要农作物种业一直处于种子管理部门关注的边缘状态,市场管理也少有覆盖,品种入市更没有相关法律约束。
不少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者和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对他人已育成品种通过一定育种手段进行稍微改造或商业修饰,甚至“拿来”改头换面套用自己包装出售,严重侵犯了育种者权益,使得生产上看似海量的品种却很多具有相似的性状、突破性品种比较匮乏。
种子销售市场上也存在“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混乱现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种子市场秩序,挫伤了育种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成为影响种业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560号中薯18号、敖红谷、邡牌油600等马铃薯、谷子、油菜、向日葵、大白菜、结球甘蓝、番茄、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共40个品种,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复核,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要求,现予公告。
农业部2017年8月2日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7)110001作物种类:马铃薯品种名称:中薯18号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种来源:C91.628 ×C93.154特征特性:鲜食中晚熟杂交种。
从出苗到收获99天左右。
株型直立,生长势强,茎色绿色带褐色,叶色深绿色,花冠紫色,天然结实性少,匍匐茎短,薯块长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株高68.5厘米,单株主茎数2.3个,单株结薯数为6.1块,平均单薯重120.5克,商品薯率72.8%。
干物质含量23.7%,淀粉含量15.5%,蛋白质含量2.34%,维生素C含量17.3毫克/100克,还原糖含量0.43%,食味品质优良。
中感晚疫病,抗PVX、抗PVY病毒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2297千克,比对照克新1号增产16.6%;第2生长周期亩产2123千克,比对照克新1号增产16.2%。
栽培技术要点:1.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
2.株行距根据当地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3500~4500株。
垄作播深15厘米左右,覆土10厘米。
3.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止因肥水过多而徒长;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促使早发棵和早结薯。
4.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前期注意防低温霜冻。
5.收获前一个月停止施氮肥,收获前15~20天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存。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北方一季作区春季栽培,广东省粤东、粤西马铃薯产区及云南省冬季栽培。
注意事项:不能与茄科作物连作,应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连作会导致病虫害发生加重。
特殊气候条件下易造成某些病虫害发生。
注意防治晚疫病、青枯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当地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
该品种应在微酸性土壤,以pH5.5~6.5为最适宜,但在pH5~8的范围内也能良好生长。
北方一作区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7℃后播种,遇到持续低温,会对种薯的发芽和出苗整齐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耕深应在30~35厘米左右。
选用授权经销商的合格种薯,播前15~30天催芽,催壮芽,芽长1厘米左右。
使用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等。
本品种应该适墒播种,播种深度视当地土壤情况而定。
合理施肥,以农家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化肥施用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实施配方施肥。
田间管理中注意适当加厚培土层,生长过程中合理灌溉,生长后期防止沥涝,成熟时及时收获,收获时防止暴晒或日光灼害影响品质。
贮藏中温度控制在2~4℃,并要求避光和合理的湿度。
本品种不抗/耐除草剂,不得使用对马铃薯有危害的除草剂并应特别注意其它作物上使用除草剂的漂移和残留药害。
登记编号:GPD谷子(2017)150001作物种类:谷子品种名称:敖红谷申请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红谷子变异株多代选育而来特征特性:粮用常规品种。
生育期平均105天,主茎平均高133.1厘米,主穗长24.8厘米,穗纺锤形,松紧度中等,单株穗重21.4克,单株粒重19.9克,出谷率81%,千粒重3.0克,红谷黄米。
粗蛋白含量11.86%,粗脂肪含量3.96%,总淀粉含量80.12%,支链淀粉含量73.93%,赖氨酸含量0.39%。
抗谷瘟病,抗谷锈病,抗白发病,未发现对已知谷子虫害有显著的易感或抗性。
第一生长周期亩产369.2千克,比对照赤谷6号增产5.8%;第二生长周期亩产395.5千克,比对照赤谷6号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5月10~25日播种,亩保苗2万~3万株。
施肥:施足底肥,种肥二铵6~8千克/亩或复合肥8~10千克/亩,追施尿素15~25千克/亩。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500℃以上地区种植,春播5月10~25日播种。
注意事项:做好种子消毒,用谷子种衣剂拌种,包衣效果好,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和粘虫。
登记编号:GPD谷子(2017)150002作物种类:谷子品种名称:金枪申请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赤谷四×毛毛谷特征特性:粮用常规种。
生育期110~115天,株高1.45米左右。
穗长25.5厘米,棍棒形,紧码,有芒。
单株穗重27.4克,出谷率81.9%,千粒重3.3克,米质黄色。
粗蛋白含量10.39%,粗脂肪含量4.79%,总淀粉含量79.19%,支链淀粉含量74.81%,赖氨酸含量0.38%。
抗谷瘟病,抗谷锈病,抗白发病,未发现对已知谷子虫害有显著的易感或抗性。
第一生长周期亩产435.6千克,比对照赤谷8号增产10.0%;第二生长周期亩产469.8千克,比对照赤谷8号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时间:5月1~25日播种,亩保苗2万~3万株。
施肥:施足底肥,种肥二铵6~8千克/亩或复合肥8~10千克/亩,追施尿素15~25千克/亩。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种植,春播5月1~25日播种。
注意事项:做好种子消毒,用谷子种衣剂拌种,包衣效果好,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和粘虫。
登记编号:GPD谷子(2017)150003作物种类:谷子品种名称:小粟粮申请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农家品种“小白米”田间变异株选育而来特征特性:粮用常规种。
生育期平均110天,主茎平均高133.9厘米,主穗长32.8厘米,穗猫爪形,松紧度中等,单株穗重28.4克,单株粒重23.2克,出谷率81.6%,千粒重3克,红谷白米。
粗蛋白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3.26%,总淀粉含量80.29%,支链淀粉含量73.73%,赖氨酸含量0.34%。
抗谷瘟病,抗谷锈病,抗白发病,未发现对已知谷子虫害有显著的易感或抗性。
第一生长周期亩产371.0千克,比对照赤谷6号增产8.5%;第二生长周期亩产378.1千克,比对照赤谷6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时间:5月1~25日播种,亩保苗2~3万株。
施肥:施足底肥,种肥二铵6~8千克/亩或复合肥8~10千克/亩,追施尿素15~25千克/亩。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种植,春播5月1~25日播种。
注意事项:做好种子消毒,用谷子种衣剂拌种,包衣效果好,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和粘虫。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7)510001作物种类:油菜品种名称:邡牌油600申请者: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品种来源:S13×R286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
株高214.5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10个,有效角果数453.4个,每角粒数18.16粒,千粒重3.34克。
种子芥酸含量0.1%,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9.26μmol/克饼,含油率44.14%。
较抗倒。
主序不实果率6.28%。
全生育日数216天,比对照早熟2天。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耐)菌核病能力与对照相当,感菌核病,抗病毒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180.69千克,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5.69%;第2生长周期亩产176.06千克,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8.52%。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下旬。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8000株。
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大田收获菜籽不宜留种;油菜为喜硼作物,建议配合使用专用硼肥;根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预测预报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出现旱、涝、阴雨寡照、高温、低温、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应积极贯彻执行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对策和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7)510002作物种类:油菜品种名称:德邡油2号申请者: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品种来源:ZY-001×ZR-6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
株高218厘米,单株有效角果529.4个、每果16.3粒、千粒重3.63克。
种子芥酸含量0.4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8.84µmol/克饼、含油率43.37%。
主序不实果率10.1%。
花期倒伏面积2.2%。
全生育日数221天,同德油6号。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耐)菌核病能力与对照相当,感菌核病,抗病毒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165.78千克,比对照川油21增产11.99%;第2生长周期亩产188.18千克,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6.38%。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旬播种,直播10月上旬。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9000株。
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旬播种,直播10月上旬。
注意事项:大田收获菜籽不宜留种;油菜为喜硼作物,建议配合使用专用硼肥;根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预测预报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在出现旱、涝、阴雨寡照、高温、低温、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应积极贯彻执行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对策和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17)110001作物种类:向日葵品种名称:关尔一号申请者:北京关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者:北京关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品种来源:0765A ×0748R特征特性:食用型中晚熟杂交种。
生育期105~115天左右,株高185~260厘米左右,花盘直径20~24厘米,花盘倾斜度3~5级,籽粒排列较紧,平均分枝株率0%,籽粒长度2.2~2.6厘米,宽0.8~0.9厘米。
籽实蛋白质含量18.3%。
中抗盘腐型菌核病,中抗根腐型菌核病,中抗黄萎病,中抗黑斑病,中抗褐斑病。
第1生长周期亩产283千克,比对照X3939增产9%;第2生长周期亩产265千克,比对照X3939增产8%。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根据各地栽培习惯在4月15日~6月15日之间确定合适播期。
2.栽培密度:密度控制在1500~1800株/亩以内。
3.施肥:播种前随糙地亩施二铵7~10千克配合磷钾肥10千克,结合灌头水(现蕾前)亩追尿素20~22.5千克或结合浇二水亩追碳铵40~50千克。
4.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查田补苗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
1对真叶时间苗,2~3真叶时定苗。
一般中耕除草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铲除;第2次在现蕾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