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教案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47页口算除法。

教学提示: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玩具吧?你的玩具是什么呢?

生:我有很多毛绒玩具。我特别喜欢玩具熊。

生:我有一只玩具狗……

师:想不想去看看这些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好,让我们一起启程,去玩具制造厂参观吧!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毛绒玩具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师:玩具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玩具厂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玩具厂的一个加工车间,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问题。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每个箱子要装多少个玩具熊?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谁会列算式?

生:80÷4

师:究竟每个箱子要装多少个玩具熊?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独立探究。

师: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方法:

用学具操作:(1)把八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二个十,就是二十。

(2)因为20×4=80,所以80÷4=20。

……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化。】

交流各种算法。谈话: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析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分别说说理由。

3、师:我们再去玩具厂的模具制作车间去看一看,帮助工人师傅算一算:需要多少个包装箱?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把240看作24个十……

因为40×6=240

所以240÷4=60

……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师: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数都

是整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抢答:教材第45页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到的除法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区别。】

4、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师:课件出示例2。怎样列式呢?

生:84÷4=

师:84÷4商是多少?你能用小棒分一分吗?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

生:先分捆,把8捆分成4份,再把零散的4根分给每一份1根;这样每份有21根。

师:用算式表示:80÷4=20,4÷4=1,20+1=21。

总结:几十几除以一位数,先用几十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然后把两次结果相加。

抢答:教材第46页练一练1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化。】

三、巩固新知。

1、投篮。

2、教材第47页2、3题。

答案:1、略2、教材47页2、36÷3=12(根)3、66÷2=33(台)

四、达标反馈。

1、连一连。

630÷7 80 120÷3

240÷8 40 270÷9

320÷4 90 40×2

240÷6 30 270÷3

2、90÷3=()表示把9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十,就是()。

3、直接写得数。

63÷3= 77÷7= 42÷2= 86÷2=

答案:1、略 2、30,3,30 3、21, 11, 21, 43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生:我计算被除数都是整十、几百几十的数时,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这样更简单。

师:在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45页练一练第1、

2、3题。

2、教材第47页4、5题。

答案:1、教材第45 页1. 40,70,50,400,60,80

2. 240÷3=80(盒) 240÷6=40(盒)

3. 略

2、教材第47页4、120÷4=30(本) 120÷6=20(本)

5、90,60,70,90,80,90,70,20,,14,21,23,11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每箱装多少个玩具熊?

80÷4=20(个)

需要多少个包装箱?

240÷4=60(个)

2、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84÷4=21(盆)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对于这样的课应让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乘法口诀表的来历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

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二)资料链接。

小除号的烦恼

有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自己走进了数学王国里。王国里住着好多我认识的数字朋友,还有各种符号。

“咦,怎么没看见小除号呢?”我奇怪地问它的好朋友小乘号。小乘号摇摇头说:“没看见,我们去找它吧。”

找呀找,在一个城堡的拐弯处,看见小除号坐在角落里唉声叹气。我问:“小除号,你为什么叹气呀?”小除号说:“咳,这学期二年级的小朋友刚学了除法,可他们太粗心,把我和小乘号搞混了。明明是8÷8=1,有些小朋友却写成了8÷8=64,你说,我见了心里能不难过吗?”

我听了小除号的话,脸通红通红,小除号它不正在说我吗?我就是那个粗心的人。

离开数字王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了粗心这个坏毛病,做完作业一定认

真检查!

看完这个故事,女儿对除法变得感兴趣了!虽然对除法的认识还有些模糊,但我想经过深入的学习慢慢会好的!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大显身手。 80秒=(______)分(______)秒(_______)秒= 2分 1分一26秒=(_____)秒42分+18分=(_____)时 2、在一块边长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cm2,剩下的边角料是(______)cm2。 3、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_____)秒。 4、280的7倍是_____.31个50相加是_____. 5、小宇早上从家沿南偏西约30°方向走200米到达学校,放学时他要向_____方向走_____米才能到家. 6、一个四位数减去1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____)。 7、小明买了8根跳绳,共花了40元,还买了一个足球,花了30元,一根跳绳比一个足球便宜_____元. 8、填上“>”“<”“=”. 3000克________ 3千克4米6分米________ 46分米 9分________ 90秒5时________ 300分. 3公顷________2800平方米7000平方米________7公顷 9、一场排球比赛从19:30开始,共进行了165分钟。比赛是在(_____)结束的。 10、甲、乙、丙、丁4个人参加乒乓球小组赛,每2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____)场。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70,这个三位小数不可能是()A.2.685 B.2.698 C.2.704 2、某苗圃的面积是8公顷。它的长是4000米,宽是()米。 A.20 B.2 C.2000 3、下面的算是中,乘积小于1500的是()。 A.31 ╳ 53 B.48 ╳ 29 C.42 ╳ 41 D.54 ╳ 31 4、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A.正方形大B.长方形大C.一样大 5、小马虎计算一个数乘4,错误地把乘号当成加号,结果得258,正确的结果是()。 A.1016 B.1032 C.262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旋转就是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而做的圆周运动。() 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3、三角形的面积总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4、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 360÷6= 60÷6= 810÷9= 400÷5= 300÷5=150÷3= 120÷4=60×4=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 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精编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四则运算练习题 (1) 245-135÷9 (70+203÷7)×28 620÷20+3×15 35+65÷5-20 (2) 463+27×6 76-45÷5×3 (540-360)÷(18×5) 120+70-60×2 (3) 368-165÷11 100-36×2+21 45×36-24÷2 39+130×7 (4) 506+15×12 360÷(60÷2)(360÷12-10)×20 74+126÷6×3

(5) 832-256÷16 300-100÷4×8 (24+36)÷12×14 621+93÷31 (6) 159+34×36 107-13×6+45 (86-24)×5÷31 731-252-164 (7) 368-35×11 (365-328)×(73-55) 436+252+138 36×4-175÷5 (8) 329+375÷25 765÷(491-476) 800-309-124 75+720÷(42-27)

(9) 703-24×25 (252+144)÷(307-271) 23×46÷46 93×(515-428) (10) 82÷41×68 (69+21)×(72÷8) (16+20)×35 (126-87)×12÷26 (11) 234÷(205-199) (75+315)÷(35-20) 100÷25÷4 (10+25)×44 (12) (121-92)×12÷6 620-530÷5×2 178-(83+360÷60) 870-30÷15+13

(13) (420+60)÷(275-245) 25×32×125 460÷(30-21÷3) 9000-75×24 (14) 960÷15-28 (49+21)×(48÷8) 45+180÷30-6 84-4×9÷6 (15) 135-75÷5 182÷13+34×3 45+120÷(30-6) 196+24×18 (16) 466+14×2 2400÷60-16×2 420÷[(205-198)×4] 44×12+29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试卷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冀教版小学生三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21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单元使用(2份) 3. 第三单元使用(2份) 4. 第四单元使用(2份) 5. 第五单元使用(2份) 6. 第六单元使用(1份) 7. 第七单元使用(2份) 8. 第八单元使用(2份) 9. 期中检测卷(3份) 10.期末检测卷(3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 从个位起,千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2.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3.一个数由3个千、4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4.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按规律填数。 1020,1030,( ),1050,( )。 7800,( ),( ),8100,8200。 6.一台电脑的价钱是7865元,可以说大约是( )元。 7.在四位数9705中,“9”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8.4325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9.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10.用8、6、2、5这四个数写出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2022中3个2表示的大小( )。 A.一样 B.不一样 C.无法确定 2.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 A.8910 B.9100 C.9000

3.下面三组数中,( )组两个数的关系与其余两组不同。 A.5300与5200 B.9540与9440 C.8400与7400 4.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 )是正确的。 A.6120>6100>614 B.4050<4005<4500 C.3480<2999<4380 5.最大的三位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A.900 B.990 C.1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若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则这个数是四位数。( ) 2.三位数一定比四位数小。( ) 3.七千零九写作7009。( ) 4.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大。( ) 5.用5、6、0、3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6305。( ) 6.最高位是万位的数它是五位数,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 四、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 ) 三千零九( ) 七千零五十( ) 五千一百( ) 9个千和6个一是( )。 3个一和8个千是( )。 5个千和8个十是( )。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五、读出下面各数。 9002( ) 6800( ) 10000( ) 3060( ) 5052( ) 2740( )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占。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3、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纪录等活动。 4、能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毛绒玩具、大豆、小石子、机器人、猫和蒲公英的资料卡、课件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纪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手册中。 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手册中。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出问题: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阅读整理资料: (1)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蒲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简单概括。 (2)根据两种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最后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 形成知识: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讨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哪些属于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呢?生物与非生物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此进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寻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测试卷

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一、填一填。 1. 2. 6725 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90 是()位数,最 高位是()位。 3.在四位数4576中,“4”在()位上,表示 ();“6”在()位上,表示()。 4.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往左数,第四位是(),第五位是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5. 和26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 一个蔬菜礼盒296元,一个水果礼盒408元,如果各买一个大 约需要()元,实际需要()元,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填“大”或“小”)。 7. “光明小学1880名师生来到能容纳2000多人的电影院看电影。” 这句话中()是近似数,()是准确数。 二、我是小法官。 1. 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开始。()

2. 4个一,6个十,5个百和3个千组成的数是4653。() 3.7088中的两个“8”表示的意义一样。() 4.2896的近似数只能是2900,不能是3000。() 5.千位上的“9”表示的数比百位上的“9”表示的数大。() 三、我会选。 1.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3030 B.3300 C.3003 2.一千一千地数,九千后面的一个数是()。 A.8000 B.9001 C.10000 3.聪聪和亮亮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打字比赛,打同一篇文章,聪聪 打了899个字,亮亮打了1025个字,()剩得多。 A.聪聪B.亮亮C.无法确定 4.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3500元,爸爸的实际工资最有可能是 ()元。 A.3250 B.3465 C.3788 5.9 56≈1万,里不可以填()。 A.4 B.5 C.6 四、按要求做一做。 1.读或写出下列各数。 八千零八十写作:() 6600读作:() 八千零八写作:()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一、认识万以内的数 1、万以内数的组成 (1)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最高位开始读 (2)末尾有零一个也不读 (3)中间有零只读一个零 (4)读作用汉字 3、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最高位开始写 (2)写作用阿拉伯数字 二、认识一万 1、一万的读法与写法 读作:一万 写作:10000 2、一万的组成 1个一万是一万2个五千是一万5个二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20个五百是一万50个二百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200个五十是一万500个二十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2000个五十一万5000个二十一万8个1250是一万4个2500是一万 80个125是一万40个250是一万400个25是一万

三、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 1、比较方法 比较大小时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2、比较大小事注意单位转换 举例:(1)1吨○800千克比较时转换单位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由此得出1吨>800千克 举例:(2)10米○100分米比较时转换单位100分米=10米 10米=10米,由此得出10米=100分米 四、近似数 1、什么是近似数 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 2、求近似数的方法 (1)四舍五入法:满五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舍去。例:65≈70 64≈60 (2)进一法:只要大于零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例:61≈70(常用于购物问题)3、什么是“≈” “≈”叫做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4、注意点 (1)、估十位看个位,估百位看十位,估千位看百位,以此类推。 (2)、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是估百位和千位,因为这样方便计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 1.由3个千、8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名称。 一头蓝鲸重约100()一支牙膏重约90() 3.在里填上“>”“<”或“=”。 4501405189997009 4800千克5吨2吨2000千克 4.有94块巧克力,每8块装一盒,装完这些巧克力至少需要()个盒子。 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相差()。 6.从4种汉堡和3种饮料中各选一种,一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7.一个数除以9,商是1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8.…… 照上面的顺序摆下去,第31个是()。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个。 A.1B.2C.3D.4 2.在笔算423×3的过程中,2×3=6,6表示()。 A.6个一B.6个十C.6个百 3.右图中,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相比,()。 A.甲的周长长B.乙的周长长C.同样长 4.喝矿泉水时用手拧瓶盖,瓶盖的运动属于()运动。 A.旋转B.平移C.对称 5.一袋大米重10千克,600袋这样的大米重()吨。 A.6000 B.60 C.6 6.贝贝家买电视大约花了5000元,她家电视的价钱可能是()。 A.3057元B.5011元C.4300元 7.龟兔赛跑,兔子跑了74米,乌龟跑了9米,兔子跑的米数大约是

乌龟跑的米数的()倍。 A.9 B.8 C.7 8.下列各数,中间写两个零的是()。 A.五千零六B.五千零六十C.五千六百9.三位数乘一位数,积()。 A.一定是三位数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1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

智慧小锦囊 认、读、写 万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开始。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 认识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记作:10000 “万”也是计数单位,在 数位顺序表中,万位在右 起第五位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把8611、7435和4373从大到小排 列。 8611>7435>4373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 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 高位开始比起,一位一位 地比较 续表 近似数的认识(1)丫丫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30米,约是 (600)米。 (2)每台洗衣机的售价是1280元,约是 (1000)元。 求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 数接近哪个整十、整 百、整千、几千几 百……的数,这个整十、 整百、整千、几千几 百……的数就是近似数 加减法的估算估算637+107≈482-317≈ 637+107≈640+110=750 482-317≈480-320=160 把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 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 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智慧小锦囊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 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 20×4=80 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 到的是几个十,也就是几十 两位数乘一位 数(积在百以 内)的口算方 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再 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 加起来

续表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 数(一次进位) 的计算方法 38×2=76 3 8 ×1 2 7 6 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 去乘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个 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 几 两位数乘一位 数(连续进位) 的计算方法 48×3=144 4 8 ×2 3 1 4 4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哪一 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几,计算积的十位时注意先加上 个位上进的数,再向百位进位 三位数乘一位 数 竖式计算: 248×5 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 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 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 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 面 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 0×5=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 竖式计算: 508×3 5 0 8 ×23 1 5 2 4 因数中间有0,也用一位数依次去 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 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 数,这一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 来的数,那么必须加上 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 竖式计算:280×3 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计算时让一位数与从三位数右边 数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对齐,最后 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 末尾添几个0;也可以按照三位数 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 三位数乘一位 数的估算 214×3≈200×3=600 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可以 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 几百几十的数 四位数乘一位 数的估算 1080×3≈1000×3=3000 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四 位数看成整千数,还可以看成几千 几百的数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与生命 2教案 冀教版

水与生命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观察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活动2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水环境,从小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五种感觉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水槽、塑料袋、烧杯、牛奶、石块。 拓展活动:水果、水果刀、纱布、杯子、天平。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看得见,摸得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没有它就活不了。 学生:水!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水,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水能喝,能浇地;水能洗衣服;利用水的力量还能发电;水可以灭火;没有水,动植物都会死;水会使铁生锈。)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真多,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多看、多想,我们就能多知道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观察水。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水 1.学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水吧,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观察水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利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并与牛奶和石头作比较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记录在本上。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谈。学生活动非常踊跃,边玩边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2.交流讨论 教师:怎么样我的小科学家们?请把你的发现先在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水是冰凉的,没有味道。 学生:用手搅动水,水会冒泡,还有哗哗的声音。 学生:水抓不住,一抓就流到水槽里。 学生:水是透明的。一个东西放进水里,外面可以看见。 学生:往塑料袋里加入水,在塑料袋上扎几个眼,水会往外流,细细的。 学生:水是白色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水是冰凉、没有味道、白色、透明、流动的。大家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1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认识万以内的数。(课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的数的过程。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在用万以内的数描述某些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用具: 计数器、数位表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的数的过程。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并能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三、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1-3页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说一说:每种电器的价钱中有几个一千元、几个一百元、几个十元和 几个一元? 2、你能把上面的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并读一读吗? 3、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举例说说千位上的“8”和个位上的“8” 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自学5分钟后,组内交流并展示。) 四、自研共探: 1、看一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讨论交流。 3、说一说,进行展示。 (1)每种电器的价钱中有几个一千元、几个一百元、几个十元和几个一元?

(2)你能把上面的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并读一读吗? (3)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举例说说千位上的“8”和个位上的“8”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进行口头展示。(说错的由其他组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 4、知识小结。 (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从高位起,按照顺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关有几个0都不读。(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组成。四、学情展示: 第一关:读出下面各数。 1、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 棵。读作: 2、这一年共有366天。读作: 3、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 个。读作: 第二关:写出下面各数。 1、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写作: 2、图书馆有一千二百五十种杂志。写作: 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写作: 第三关:写一写,读一读。

2020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2.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科学探究:1.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2.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点。3.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納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科学态度: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记录等舌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会从有生命、会运动、会吃东西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1)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玩具狗实物或者狗的活动视频)。提问: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记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相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下册《込识动物》一课,“小狗、小猫等动物具有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的共同特征。”启发学生总结狗在生长发育、繁殖、食物、运动等方面与玩具狗的区别。) (4)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 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 (1)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科学学生活动册》第1顶中。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相同点。 (1)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