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ppt课件

友好
无
补学习
东 朝鲜 亚
三韩遣使赴汉
入:檀弓、果下马、 出:铁器、铜镜
日本 汉武通使光武赐印 出:铁器、铜器、丝 帛
东 越南 南 亚
出:铁器牛耕技术、 水利技术
入:象牙、犀牛、珍 珠
西 安息 亚
使臣往来
优越地理条件 从事转手贸易
欧 大秦 洲
甘英出使大秦
1,原因与条件 A、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 巨大吸引力 B、交通发达,造船与航海技术进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C、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政策—政府的重视支持
南
南亚 天竺
西亚 波斯 大食
天竺遣使来华,唐遣使
大食派使来华 使臣往来
入:珍珠、棉布、胡椒 出:丝、瓷、麝香等
优越地理条件 从事转手贸易
入:佛、画、熬糖 出:造纸 造纸
欧洲 东罗 使节来华 马
丝、瓷
入:基督医、杂技 出:造纸
非洲
民间
训练
材料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 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 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 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 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
第一批抵达美洲的欧洲人在那里发现了中国鸡、中国米、中国瓷器和玉石,更重要的是,他们 还发现了说中文的人。根据新翻译的欧洲探险书籍记载,这些欧洲探险者在墨西哥、美国西海岸 的加利福尼亚州、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州等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国人,他们还找到了中国的多桅船 残骸。孟席斯说,发现这么多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当年这些欧洲探险家还错以为他们到了中国。
隋唐时期:⑴全面开放,形成中华文化圈;⑵与新罗、日本关系密切友好; ⑶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⑷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5)双向交流。
专题:古今中国的对外交往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 发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屈辱外交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成 为国际 反法西 斯联盟
美苏要求中 国承认外蒙 自治,苏联 以租借旅顺 港等为条件 换取出兵对 日作战
联合国正 式成立, 中国成为 联合国创 始会员国
感想: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建国初期
4.加入世贸和北京奥运
现代化的大都市 今天的深圳
香港回归 1997.7.1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澳门回归 1999.12.20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
2001年,中国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 的对外事业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并列举两例其他方式。
和平交往:货物交换、学习文化。 暴力冲突:侵略、战争。 互派使节、直接拜访、联姻等。
2.佛教传入
西汉末年 佛教从古印度经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对我国 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 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 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 佛学的重要典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充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 发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屈辱外交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成 为国际 反法西 斯联盟
美苏要求中 国承认外蒙 自治,苏联 以租借旅顺 港等为条件 换取出兵对 日作战
联合国正 式成立, 中国成为 联合国创 始会员国
感想: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建国初期
4.加入世贸和北京奥运
现代化的大都市 今天的深圳
香港回归 1997.7.1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澳门回归 1999.12.20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
2001年,中国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 的对外事业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并列举两例其他方式。
和平交往:货物交换、学习文化。 暴力冲突:侵略、战争。 互派使节、直接拜访、联姻等。
2.佛教传入
西汉末年 佛教从古印度经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对我国 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 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 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 佛学的重要典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充
专题复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件]
![专题复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134d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4.png)
第6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提能训练1.(2019·四川成都诊断)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 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A 根据材料主旨,从三代至春秋,华夏始祖的神话由始祖不同演变为“共 同”或“同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华夏各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祖先同源的 神话体系,故选A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变法运动主 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与神话传说无关,排除C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而 且神话传说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排除D项。
府拒绝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发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和平交流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 和丝织品外传,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 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 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2)政策:“行汉法”的同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3)管理机构:
“因其俗而柔其人”
①西藏:设 宣政院 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②东北、云南:设行省,纳入行政体系。
③澎湖屿和琉球(今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4)民族交融:元朝时出现民族交融的盛况。
5.明朝 (1)管理机构:中央礼部、鸿胪寺,管理各民族事务;提督四夷馆,负 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2)修筑长城:防范蒙古入境,同时 开放马市 ,与蒙古、女真各族 进行贸易。 (3)羁縻政策: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族进行管理;漠南、哈 密等地,设置蒙古卫、所;西南,设土司。羁縻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 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4)对西藏管理:敕封西藏宗教领袖,对藏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 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中国的对外交往 ppt课件

ppt课件
3
1.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 1.汉朝(1)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 西亚的交通要道。为(2)“ 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 贡献。
• 2.唐朝:(3) 玄奘西游 和(4) 鉴真东渡 为中印、中 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 3.明朝:(5) 郑和 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3.20世纪70年代:1972年,日本首相(5) 田中角荣 访华,中 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得到改善 。
ppt课件
11
3.7.7 中国参加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
• (一)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为APEC)。
•
2.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1)__上__海__举行,这次会议的
上海签署(4)__《__中__美__联__合__公__报__》__。
•
B.(5)___1_9_7__9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ppt课件
10
3.6.6 中日关系
• 1.新中国成立前:日本发动系列侵华战争,(1) 甲午中日战争 、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3) 全面侵华战争 。
• 2.新中国成立初:日本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4)___敌__视_____政策。 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ppt课件
4
2.1 中国近代的外交
• 1、清朝时期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 作用,但是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 经济文化 交流,不利于我
国人民接触外国的 先进文化 和 科学技术 ,阻碍了中国的
社会进步 。
• 2.列强纷纷(1) 侵略
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历史复习课件:中国的对外关系 (共41张PPT)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 过中国入世。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会议
【知识链接】 我国现代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两会大幕甫落,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开始聚 焦习主席开始的俄罗斯、非洲之行,从中国发 展新方略转向中国外交新开篇。
玄奘
鉴真
马可.波罗
郑和
三、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和条件
2. 条件: A. 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 B. 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海陆交通发达 D. 科技发达 E. 杰出人物的作用
思考:综上所述 ,我国历史上对外 政策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给我国什么启 示?
说明:开放则国强!闭关锁国则 导致落后!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78年后)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我国现代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 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中国代表团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 会,却遭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待 遇”是什么?后来,我国代表并没有在《凡 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由于什么原因?
答:拒绝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 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 本;五四爱国运动斗争的结果。
图 三 尼 克 松 访 华
(3)图三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之 前两国最直接的对抗是什么?
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20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20源自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第一节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ppt课件

二.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B 造船技术的发达 C 指南针的运用 D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出 航
.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 模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七次
海船规模 最大:长44丈,宽18丈 船数 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 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 好关系。
.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返回
玄奘西游
1、《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2、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 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文化交 流。
.
四、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哪儿?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371—1435) 国不久病逝。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三、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 玄奘负笈图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 发前往天竺求学。
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B 造船技术的发达 C 指南针的运用 D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出 航
.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 模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七次
海船规模 最大:长44丈,宽18丈 船数 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 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 好关系。
.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返回
玄奘西游
1、《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2、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 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文化交 流。
.
四、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哪儿?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371—1435) 国不久病逝。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三、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 玄奘负笈图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 发前往天竺求学。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1
22.09.2020
一. 古代
考点梳理
时期
中外交往的主要史实
汉朝丝绸之路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主要通道。 两汉 对开辟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张骞 。
西汉末年, 佛 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隋唐 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宋元
宋朝设 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来华。
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5
22.09.2020
想一想
中国在隋唐时期为何对外交往频繁?又产生了 什么影响?
原因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交通发达
D.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影响
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也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6
22.09.2020
练一练
正当西方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 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时,中国 发展的最大障碍却是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玄奘、鉴真) 明朝前期——主动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清朝——对外交往中断(闭关锁国政策)
3
22.09.2020
二. 近代
考点梳理
时期
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史实
1842年,签订《 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 150 多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晚清政府 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78年,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 率部收复新疆。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代表团拒
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北洋政府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 九国公约》, 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4
22.09.2020
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
考点梳理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根本原 因是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 和反对 D.美国也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10
22.09.2020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 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 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 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
8
22.09.2020
和平往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流。下列 各项关于中外和平往来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游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⑤张骞出使西域
A. ③⑤①②④ B. ⑤②①④③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①②③④
9
22.09.2020
11
22.09.2020
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 促 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2
22.09.2020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 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 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年代
重大外交成就
1955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举办第九届APEC领导人会议 。
2001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闭关锁国:使中国大大落伍了。
7
22.09.2020
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②是指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③阻碍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Nhomakorabea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22.09.202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一边倒”的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13
22.09.2020
判断题
√ 1.汉代我国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到达罗马帝国。
2.唐朝时期,鉴真坐着装备指南针的帆船东渡日
× 本。 × 3.明朝初期,郑成功收复了宝岛台湾。 √ 4.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九国公约》规定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
√ 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对美国最为有
利。
14
22.09.2020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 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了中 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 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二:
1405-1433 年间,明成祖派 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 戚继光 平定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明清 1624年 荷兰 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雅克萨之战。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初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2
22.09.2020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秦汉时期——开始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1
22.09.2020
一. 古代
考点梳理
时期
中外交往的主要史实
汉朝丝绸之路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主要通道。 两汉 对开辟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张骞 。
西汉末年, 佛 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隋唐 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宋元
宋朝设 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来华。
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5
22.09.2020
想一想
中国在隋唐时期为何对外交往频繁?又产生了 什么影响?
原因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交通发达
D.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影响
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也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6
22.09.2020
练一练
正当西方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 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时,中国 发展的最大障碍却是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玄奘、鉴真) 明朝前期——主动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清朝——对外交往中断(闭关锁国政策)
3
22.09.2020
二. 近代
考点梳理
时期
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史实
1842年,签订《 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 150 多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晚清政府 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78年,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 率部收复新疆。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代表团拒
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北洋政府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 九国公约》, 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4
22.09.2020
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
考点梳理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根本原 因是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 和反对 D.美国也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10
22.09.2020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 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 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 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
8
22.09.2020
和平往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流。下列 各项关于中外和平往来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游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⑤张骞出使西域
A. ③⑤①②④ B. ⑤②①④③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①②③④
9
22.09.2020
11
22.09.2020
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 促 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2
22.09.2020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 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 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年代
重大外交成就
1955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举办第九届APEC领导人会议 。
2001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闭关锁国:使中国大大落伍了。
7
22.09.2020
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②是指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③阻碍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Nhomakorabea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22.09.202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一边倒”的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13
22.09.2020
判断题
√ 1.汉代我国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到达罗马帝国。
2.唐朝时期,鉴真坐着装备指南针的帆船东渡日
× 本。 × 3.明朝初期,郑成功收复了宝岛台湾。 √ 4.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九国公约》规定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
√ 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对美国最为有
利。
14
22.09.2020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 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了中 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 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二:
1405-1433 年间,明成祖派 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 戚继光 平定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明清 1624年 荷兰 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雅克萨之战。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初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2
22.09.2020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秦汉时期——开始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