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文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环境对比、想想象体会巨人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2、理解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品读,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人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有趣的童话。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谁愿意读花园美的句子呢?(个别读)花园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女生齐读)3、请你闭着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美的画面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么愉快的心情再次享受这么美的花园吧。

(齐读)4、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竟然是这样的现象(播放,感受荒凉)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文里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个别读)仿佛我们就在巨人的花园里,听着北风,一起去感受花园的荒凉(齐读)(通过和朗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对比描写,提示对比手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语言优美、环境描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5、造成这么荒凉的景象都是谁造成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巨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用波浪线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话,并想想说这些话时巨人的样子,心里的想法。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小组讨论。

(1)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课文简说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第1篇】一、逐段解读,明结构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适中,段落不多,语言明晰,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如何一步步实现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飞天梦想。

第一段:总的介绍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不断地尝试实现它。

第二段:介绍了明代官员万户实验利用火箭上天的故事。

第三段:过渡段,写了在万户探索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始终没有放弃飞天梦想。

第四段:介绍了我国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历史。

第五段: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历史。

第六段:写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历史。

第七段: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探索历史。

由上可知,这是一篇总分结构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国“飞天事业”的探索历史。

二、研读习题,知重点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对课题下方的“阅读提示”的解读入手:“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浏览“阅读提示”,我们发现,编者为我们提出了两个教学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通过默读全文,梳理中华民族飞天梦实现的过程。

这个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学生浏览全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和标志性事件——进行梳理。

这个学习任务,指向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因而放在初读正音的环节之后较为妥当。

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在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中国航天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便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完成从“课内的阅读”到“课外的学习”的有效延伸。

读完了“阅读提示”,我心里还有个“疙瘩”未曾解开,那就是——单元语文要素在这篇课文中该怎么去落实?按照惯例,略读课文的存在意义,似乎就是要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和掌握的阅读方法在这篇课文中加以操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琥珀》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琥珀》的主题和情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通过文本展现出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的复印件。

2.课件(包含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

3.学生练习册。

4.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准备一些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特点。

2.通过提问或故事串联,引导学生思考琥珀代表的意义。

第二步:整体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琥珀》。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故事情节。

第三步: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线索等。

2.分析课文细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第四步:课文赏析1.分享作者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

2.根据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讨论。

第五步: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探究琥珀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给学生展示其他相关作品或故事,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知识。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琥珀》相关的阅读题目。

2.鼓励学生以琥珀为素材创作一些小故事或诗歌。

通过本文档的教学导学案,希朶能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的公开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导学案第1篇】(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与。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导学案第1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4.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失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2.展示:【课件出示2】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

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地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纳米和纳米技术,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

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

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设计理念: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读写结合,深刻体会诗人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

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全诗)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导学案第1篇】本课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

《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

1904年生。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学,一路上,他随时记下了海上的见闻和风光,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海上日出》是《古诗三首》后面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设计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训练“”和内容与表达进行。

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习得学习方法,而且使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学生课前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并进行了分享,对《海行杂记》有所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链接
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酝酿着新的战争。

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如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夺取了政权。

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

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1941年,德国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军港,对美军发动进攻。

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日本法西斯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

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

12月苏军发动反攻,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

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杜鹃和夜莺
杜鹃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夜莺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多鸣于月夜,故名。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