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

(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

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

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3)具有多功能性;

(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包括简便多样性指数、Willams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样新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具有简明的数值概念,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质量。指数值越大,表示多样性越高,生态环境状况越好。

生物指数法有Beck法、Back-Tsuda法和硅藻生物指数法。Beck法与1955年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公式为BI=2A+B(A代表敏感钟,B代表耐污种)。BI≥10,属清洁,水质较好;BI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Beck-Tsuda 法的计算方法与Back法相同。但水质评价标准为:BI≥20属清洁水体;10≤BI <20,属轻度污染水体;6≤BI<10,属中度污染水体;0≤BI<6,属重度污染水体。硅藻生物指数法公式为XBI=(2A+B-2C)/(A+B-C)×100(A代表不耐污种类数;B代表广谱性种类数;C代表仅在污染区出现的种类数)。XBI值在0~50时为多污带,50~100为α-中污带,100~150为β-中污带,150~200为轻污带。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指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

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指示环境污染物的

存在

3.监测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

4.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反应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

的成分和含量,了解大气质量状况。

5.生态监测: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

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

三、填空题

1.生物监测方法的生物学层次分类,主要包括__生态___监测、___生物___测

试以及__分子______、___生理____、____生化____指标和___污染物______在体内的行为等几个方面。

2.生物监测方法的生物分类法,主要包括__植物_____监测、___动物___监测

和____微生物__监测。

3.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种类___SO

2_____、__HF______、___O

3

____、__NO

x

___、

_粉尘_____、__重金属_____等。

4.生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如某些动物的__异常反应____、__分布状况_______

或___数量变化_____;植物叶片的____变黄___、___变白_____等;微生物___数量变化_______等。

5.O

3

的监测植物有__美国白蜡_______、___菜豆______、___黄瓜_____、___葡萄_____、___牵牛花_____、___松树______等。

6.用于监测PANs的植物有:___长叶莴苣____、___瑞士甜菜______以及一年

生___早熟禾_____。

7.监测二氧化硫的植物___一年生早熟禾______、__芥菜______、____堇菜

_____、___苹果树_______、___大麦_______、__南瓜________等。

8.监测氟化氢的植物有__杏树______、____美国黄松______、__北美黄杉

________、___美国黄松_______、_唐菖蒲_______和___小苍兰_____等。

9.监测C

2H

4

的植物通常有___兰花_____、___麝香石竹______、__黄瓜_______、

___西红柿____等。

10.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__洗涤剂______、___染料_______、_____酚类物

质______、___重金属_____、以及___放射性______物质。

11.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_重金属______、__农药________、____化肥______、

___洗涤剂____等。

四、论述题。

1.以滇池为例,阐述水生植被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

(a)严重污染各种高等沉水植物全部死亡

(b)中等污染敏感植物如海菜花、轮藻、石龙尾等消失,篦齿眼子菜等敏感植物稀少,抗性强的如红线草、狐尾藻等相当繁茂。

(c)轻度污染敏感植物如海棠花、轮藻等渐趋消失,中等敏感植物和抗污植物均有生长。

(d)无污染轮藻生长茂盛,海棠花生长正常。上述各类植物均能正常生长。

2.什么是生物监测如何处理物理监测、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三者间的关系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物理、化学监测不能综合反映某一环境的状况。而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和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但生物监测并非刻意取代化学、物理监测,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反应就不能准确地提供污染信息。

3.如何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

4.

处在大气环境中的敏感植物受污染物影响,叶片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如果污染物浓度很高,且暴露时间很短,那么植物表现出急性症状,如叶片坏死,颜色由绿变黄、变白等;当污染物浓度较低而且暴露时间较长时,则表现为慢性中毒,如叶片由绿变黄、脱落和早熟落叶。这两种症状均为典型症状。不同植物对同种污染物的反应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根据特定植物的典型症状(有其是急性症状)可以指示大气中某种污染物的存在。

5.举例说明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动物在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中均有应用。

首先,在大气污染方面。动物监测大气污染虽不及植物那么普遍,但也能起到指示、监测环境的作用。如人们用老鼠、鸡等动物的异常反应来探测矿井里的瓦斯毒气;利用鸟类羽毛、骨骼中的重金属含量来监测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及污染程度。

其次,在水污染方面。利用鱼类毒害前后呼吸频率变化来判断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和污染程度;利用水蛭监测有机物的水域(水蛭的某些种类只在富含有机物

的水域中生活。在有机污染的地方,水蛭数量可达惊人的地步)。

最后,在土壤监测方面。由于农药对蚯蚓有很强的毒性,低剂量农药即可引起蚯蚓数量的减少,因此,可以用蚯蚓监测土壤中的农药。

6.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哪些?说出SO

2、HF、O

3

的六种监测生物。

大气主要污染物有O

3、SO

2

、氟化物、乙烯、NO

x

、重金属

SO

2

的监测生物主要有: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苹果树、南瓜、大麦;

HF的主要监测生物有:杏树、北美黄杉、美国黄松、唐菖蒲、小苍兰、地衣;

O

3

的主要监测生物有:菜豆、黄瓜、葡萄、牵牛花、松树、西瓜

五、判断题

1.Beck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指数(BI)范围在0~40

之间,BI>10位水质清洁。(√)

2.Beck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指数(BI)范围在0~40

之间,BI=0位水质清洁。(×)

3.Beck-Tsuda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水质评价标准为:BI

≥20属清洁水体。(√)

4.Beck-Tsuda法是利用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水质评价标准为:0

≤BI<6属重度污染水体。(√)

5.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二、填空(每个0.5分)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标准 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三、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5、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6、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 是什么? 7、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8、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9、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污染 2、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 4、瞬时水样 5、混合水样 6、流速仪法 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 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 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 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 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 【篇一:环境监测习题答案汇总】 1什么是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影 响人类和环境质量的代表性环境要素进行测定(监视、监控、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 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检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 品采集、样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按监测目的) 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①监视性监测;②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 4一个国家的常规监测水平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监测水平,正确吗?答:正确,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主体,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 第二章习题--大气 1、空气污染监测中,何时应采用浓缩(富集)采样法采集样品?有 哪几种浓缩采样法?答:当大气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较小或用分析方 法灵敏度不够高时,用浓缩采样法。 浓缩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

沉 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2、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危害,采样口应距离地面高处。 3、飘尘的采样器中加入切割器(或分尘器)的作用是什么? 4、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表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采用何种体积? 答: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况(0℃,101.kpa)时的体积(v。),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t)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5、烟道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须用何种采样法?简述该采样法的要点。答:①等速采样法: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的烟气流速 相等。 ②要点:采样时,将烟尘采样管内采样孔插入烟道中的采样点上, 对准气流,调节采样嘴的吸气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时,抽取气样。 6、武汉市某日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为0.15mg/m3,二氧化氮的日 均浓度为0.1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为0.36mg/m3,报 告这天武汉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 解:对于so2,i1=?0.15-0.15??200-100??100?100;对于no2,i2=?0.13-0.12??200-100??100?106;0.28-0.120.8-0.15对于可吸 入颗粒物,i3=?0.36-0.35??300-200??200?214;则api=max (i1,i2,i3)=214,即首0.42-0.35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质量级别为 iv1,为中度污染。 7、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出现以下情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 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 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 (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 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 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 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 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 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部分复习题答案(给学生)

一、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2.渗沥水 : 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渗出来的水溶液,拉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3.光化学氧化剂 : 总氧化剂是指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显示有氧化性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主要有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二者的关系为: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 4.土壤背景值(p265):又称土壤本底值。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5.分 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 1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 20)。 6. 浊度: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7.计权声级: 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级。 8. 等速采样: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9.环境监测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0.总悬浮颗粒物(TSP ):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um 的颗粒物。 11. 总残渣: 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 12.空白实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13.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表示。 14.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零散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 1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16.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这些新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完全不同,多为气溶胶,具有颗粒小、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大等特点。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17. 飘尘 (或PM 10):指粒径小于10um 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 18. 声压级 :被量度声压和基准声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或 0 log 20p p L p 19.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技术规范。 20.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21.优先污染物:对进入环境的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选出潜在危害性大(难以降解、有一

环境监测习题(配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 《环境监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得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4.指示生物 5.噪声;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___ 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3-0.5m处,河床上1m处;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的共存干扰组分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 5 6.4_; 7.将______; 8.四种。 1d)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或f>20000Hz C、f<200Hz或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a容器。 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 6.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 (c) A.不大于45o B.45o C.不大于30o 7. 种(d)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 8.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 9.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c 10.(d)。 A. C.外标法D.校正面积归一法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x)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x)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x)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环境监测复习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浊度: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而污水和废水中不溶物质含量高,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法、分光光度法、浊度计法等; 2、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该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3、凯氏氮: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4、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和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5、细菌总数:评定水体等污染程度指标之一;指1ml水或1g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 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 6、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7、土壤污染: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土壤能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导致土壤环境污染; 8、噪声污染:因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引起各种不需要的声音,超过了人类所能允许的程度,以致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9、底质:137页 10、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1、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 12、固体废物: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 环境监测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P1 2. 控制断面 3. 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P169 4. 土壤背景值 5. 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P291 6.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7.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P267 8.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P147 9、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 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0、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 物。P7 11、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P109 12、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P114 13、何谓混合水样?p43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4、何谓优先监测?P7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5、何谓环境质量图p473 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环境监测思考题

环境监测思考题 一绪论 1.环境监测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优先级监控”??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 进行评价。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 现在它为监督、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 为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 商业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难降解 ? 环境中是否存在一定的残留水平?高频率?生物累积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 ? 现有的现代检测方法 2.为什么要制定环境标准?制定环境标准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我国的环境标准有 哪些分级和分类?作用: ? 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手段?加强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规划的数量基础?推动科技进步的驱动原则: ?(一)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 (2)我们应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三)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四)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分级: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分类: 3.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特征:

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 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特点: 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 4.多氯联苯是一种剧毒物质,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过去,它们通常在大气、土壤和水中被检测到,并受到广泛关注。21世纪初,研究人员在一个欧洲国家的鸡肉中意外发现了毒性最大的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为了确保人类 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请从环境分析和监测的角度谈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应对此次 食品污染事件(如何分析、监测、制定标准等)? 阅读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水和废水监测 ? 什么是水的自我净化?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改变、水体自然恢复原状的过程称为自净。 ?采集水样时,举例说明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对水样进行保存?在选选择添加的化学试剂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生物抑制剂――测定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 投加量为20-60mg/L。对于测定苯酚的水样,当用H3PO4调节水样的pH值并加入CuSO4时,可抑制苯酚细菌的分解活性。 ?调节ph――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酸化至ph1-2,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 沉淀可以防止金属被壁吸附。通过添加NaOH溶液以形成稳定的钠盐,将用于测定氰 化物或挥发性苯酚的水样调节至pH>12。 ?氧化还原剂――测定硫化物的水样中,加入抗坏血酸,可止硫化物被氧化。 ? 为什么要消化水样?有多少种方法? 为了破坏有机物,溶解沉淀物,将待测元素氧化为单一高价态或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湿法消解、干灰化和微波消解 ?对水样中待测物质进行富集与分离的方法有几种?举例说明。 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共沉淀、吸附、离子交换

环境监测思考题

1.测BODs时,(1)水样稀释与接种的目的:稀释的目的:降低水样中有机物的浓度,以保证培养过程DO足够。接种的目的:引入能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群 (2)接种稀释水应满足什么条件?:稀释水PH应为7.2,BOD5应小于0.2mg/L (3)培养5天后,剩余DO及消耗的DO各应满足什么条件?:培养5天后剩余和消耗DO>2mg/L (4)测定BOD时,已知废水的COD值,废水的稀释倍数如何确定?:稀释倍数: 0.075 x CODcr, 0.15 X CODr, 0.25 xCODcr 说明索氏提取法的工作原理、优点及适用范围.。(1)索氏提取器的工作原理:索氏提取否是利甩溃剂的回流及虹吸原理。(2)索氏提取器的优点:固体样品每次都被纯的热溶剂所提取。减少了溶剂用量,缩短了提取时间,提取效率高。(3)索氏提取器的适用范围:比较遁合用于脂溶性物质(有机物)的提取。 2.实验室内常用的质里控制方法都有些?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些方法?它们分别反映数据的事些质量问题?1)实验室内常用的质里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革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标准物质对照分析、绘制和使用质量控制四等。(2)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革分析、标准物质对照分析。 3.监则数据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质纽特征?答:代表性、准确性、情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4.环境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应保证监测数据具备五个方面的质量保证特征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5.写出土壤及生物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残留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各步骤的作用。 答:由于被测物的含量较低,在分析时有其特定的分析步骤,即:提取、净化、浓缩、检测。 (1)提取:充分的提取是残留物分析的前提(2)净化:清除对定性.定量结果的干扰是目的。(3)浓缩: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措施。(4)检测:得到定性、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 5、重量法测定大气颗粒物时,对采样能膜有何要求?简述大气颗粒物采样中常用滤膜材料的种类及其适用对象。 答:要求:(1)每张滤膜在采样前,均需进行检查,不得有真孔过或任何缺陷。(2)安装滤膜时要对正,拧紧,保证不漏气(3)采样结束后滤膜应无损坏,若有则本次采样作废。常用的滤膜有:(1)玻璃纤维滤膜–––适用于重量分析: (2)聚氯乙烯滤膜、聚丙烯、特氟龙滤膜–––适用于无机组分的分析:(3)石英滤膜–––适用于有机组分和碳组分分析。 6.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有哪些?简述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答:(1)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容量法(滴定法)、重量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2)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则:①力法的灵敏度应满足定量的要求:②方法成熟、准确:③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条件) :④方法的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⑤所用试剂无毒或毒性小。 7.采集水样类型及适用范围? (1)混合水样:在同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2)时间等比例水样:适用于水质不稳定、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在同采样点以相等时间间隔采集等体积的多个瞬时水样,经混合均匀得到的水样。(3)流量等比例水样:适用于水质、水量均不稳定的情况,在不同时间根据排污量的大小按比例采集水样,然后混合而成。 8.名词解释:化学需氧量COD: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TOC:即总有机碳,指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投机五总量的综合指标。TOD:是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亚硝酸氮:NO2—N是氮循环中间产物离子色谱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硝酸氮:NO3—N是在有氧环境中最稳定的含氮化合物也是含氮有机化合物经无机无机化合作用最终阶段分分解产物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紫

四川农业大学污染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的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和来源的污染物。 2、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和污染物等。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和污染物。 4、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和污染物。 5、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和污染物。 二、名词解释 1、污染物 2、安全浓度 3、最高允许浓度 4、效应浓度 5、致死浓度 6、吞蚀作用 7、胞饮作用 8、相加作用 9、协同作用 10、拮抗作用 11、独立作用 三、间述题 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 2、简述污染物的分类 3、简述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 4、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5、简述复合污染时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类型。 四、论述题 1、论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 2、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减少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 3、论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五、单项选择题 1、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这是()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独立作用: 第二章生物富积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又称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2、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 3、超量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 二、简答题 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2、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后产生哪些效应,为什么? 3、生物富集与生物解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延伸,生物富集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填空题: 1、影响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和。 2、生物体内影响其富积的因素:、、、、和 3、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家仅发现砷超积累的植物、;锌、隔超积累的植物;隔超积累的植物;锰超积累的植物;铅、隔超积累的植物。 4、解毒能力愈,则富集能力愈;反之则富集能力愈。 5、基质溶液中,污染物可给态(可溶性)数量,植物的吸收和富集量就。 6、土壤水分过多,污染物以态为主,活性受到,富集量。土壤水分,污染物的可给态数量少,富集量亦因此而。 7、环境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和。 8、野生植物的调查内容主要为野生植物的、、。 9、栽培作物的调查内容主要为栽培作物的禾谷类和蔬菜的、、、。 10、研究生物富积的方法有方法、方法和方法。 四、论述题: 1、生物为什么能富集污染物? 2、阐述超量积累植物有几个主要特征。 3、不同污染物类型和各种污染物质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组织内富集量有明显差异,为什么?据此在不同类型污染地区农作物结构应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避免过多污染物进入人体? 4、生物富集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5、研究生物富集的最佳方法有哪些?请你设计一个研究生物富集的方案。 6、简述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那些特点。 五、判断题:(判断正误1分,并说明理由2分,正确用“√“,错误用”ד表示) 1、较高理化和生物稳定的污染物不易被植物富集。() 2、属脂溶性物质的污染物易被植物富集。() 3、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污染物易被植物富集。() 4、基质溶液中,污染物可给态(可溶性)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富集。() 六、单项选择题: 1、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家仅发现砷超积累的植物之一为() A、东南景天 B、吴淞草 C、龙葵 D、赏陆 2、环境调查的内容主要为() A、蔬菜的根、茎、叶 B、野生植物的乔、灌木的叶片 C、大气、土壤和水 d、野外采样 第三章污染物毒害作用及机理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对污染物吸收、富集和污染物对生物毒害的关系。

污染生态学2011年思考题

34 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植物监测、动物检测和微生物监测。 1)植物监测。利用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后, 污染物对植物产生各种反应“信号”, 主要是: 产生可见症状, 如叶片上出现伤斑; 生理代谢异常, 如蒸腾率降低、呼吸作用加强, 生长发育受抑; 植物成分发生变化, 由于吸收污染物质,使植物体中的某些成分相对于正常情况下发生改变。 (1)根据植物形态异常变化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例如当土壤中Cu 过量时, 婴粟植株矮化; Ni过量时, 白头翁的花瓣变为无色; Mn 过量时, 植物叶片畸形、茎呈金黄色; 而土壤中Mn、Fe、S 超量时, 石竹、紫宛、八仙花花色分别呈深紫色、无色(原玫瑰色)和天蓝色(原玫瑰色)。 (2)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些植物具有超量积累重金属能力, 通常分布于重金属过量土壤中, 此生态习性可资判断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否。如萱麻能在含Hg 丰富的土壤上生长; 早熟禾、裸柱菊、北美独行菜能在Cu 污染土壤上生存; 北美车前、蚊母草、早熟禾、裸柱菊则能在Gd 污染土壤上存活。 (3)根据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如祝栋林等报道了苔藓对Pb 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重金属浓度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 许多蕨类植物也可用于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 2)动物监测。由于土壤动物的主要种类与生态系统不同方面的信息相互联系, 因此土壤动物可以作为土壤污染的生态指标。祝栋林等报道铅和镉是蚂蚁的土壤环境敏感元素。王健等研究表明化工厂周围土壤存在明显的Cr 污染, 污染区中螨种群数量和孳生密度明显增加, 且与铬污染程度密切相关, 甲螨可作为土壤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 3)微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反映土壤受到污染的状况。通过对土壤中异养菌(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分离和计数, 观察和了解受测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从而评价土壤被污染的状况及程度。 (1)根据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如吴胜春等[23]研究了金属富集植物Brassia juncea根际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变化, 探讨了这三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 (2)根据微生物功能的变化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 38生物抗性有何利弊?如何利用微生物的抗性作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各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里,当外界环境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发生变化,而对生物的生存不利时,生物会表现出抵御这种外界不良条件的能力,即为生物的抗性。由于遗传而具有的抗性称为天然抗性;由于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称为获得性抗性。 1.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有很大的细胞比表面积,微生物生理生化功能多样,代谢能力强,易适应新环境,遗传功能易于改造,繁殖速度快,能彻底净化环境污染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污染物时只需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需特殊的设备,在处理污染物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有用的产物,所以利用有关的混合微生物群体净化环境污染物有重要的实际和经济意义。生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构建新的具有降解多种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成为可能,为更有效地净化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带来了新的希望。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全

环境监测习题 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换趋势。P2 填空: 1.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单独作用、作用、相加作用和作用。(抗拮、相乘) 2.环境监测具有、和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监测工业废水的一类污染物,在布设采样点;二类污染物在布设采样点。(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污单位总排放口) 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种化学类别,共种有毒化学物质。(14 68) 简答: 1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的对象不同可将环境监测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 2.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6类。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级。 3.什么是优先污染物,具有什么特点?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的污染物进行筛选并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优先过程。那么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illutants)。 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酸度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碱度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SS 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摄氏度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 氨氮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的氮。 污泥体积指数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填空 1.我国目前测定水样色度的方法主要有和。铂钴标准比色法稀释倍数法 2.水质监测中现场测定的项目一般有、、、等。水温pH 电导浊度DO

环境监测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A卷) 一、基本概念:(每个2分,共10分) 1(等效连续声级 2(空白试验 3(细菌总数 4(生物监测 5(静态配气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的过程;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 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 ______时,应设两 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 ; 4(F-选择电极的传感膜是 ________; 5(氰化物造成人即刻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7(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 _______; 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 _______; 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_______mg/l; 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 总声压级为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 A、 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A、 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 ) A、消解、蒸馏、萃取 B、消解、萃取、蒸馏 C、消解、蒸馏、挥发 D、蒸馏、消解、萃取 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 )等部件组成 A、收集器 B、压力计 C、抽气泵 D、温度计 E、流量计 7(关于COD测定,正确的描述有( ); 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B、加HgSO4掩蔽Cl- C、加Ag2SO4 D、加热回流30分钟 E、消耗的氧化剂为O2 8. 在水样中加入 _____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 H2SO4 B、NaOH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 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 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 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 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件需求。 3、环境标准有哪些?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答:(一)在中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发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其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

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问答题 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3、按筛选原那么,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包括14个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国家环保部对监测方法分类?P38 分为三个层次:A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B统一方法;C等效方法。 2、.简述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P42 〔1)根底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实定 (4)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方案 3、具体说明地表水检测中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布设的内容。P42—44 (1〕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设在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③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水与江、河水根本混匀处。 ④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小于等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3)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缺乏0.5m时在二分之一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大于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及二分之一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工业废水在检测时应如何设采样点?P47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