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计算机基础班讲义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 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一线性表

大纲要求: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 顺序存储结构

2. 链式存储结构

3. 线性表的应用

知识点:

1.深刻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掌握数据结构的“三要素”:逻辑结构、物理(存储)结构及在这种结构上所定义的操作“运算”。

2.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定义,常用计算语句频度来估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指线性表的数据元素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主要是指:除第一及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结点都只有一个前趋和只有一个后继。在顺序存储结构中,元素存储的先后位置反映出这种逻辑关系,而在链式存储结构中,是靠指针来反映这种逻辑关系的。

4.顺序存储结构用向量(一维数组)表示,给定下标,可以存取相应元素,属于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两种不同实现:表空间的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掌握顺序表上实现插入、删除、定位等运算的算法。

6.尽管“只要知道某结点的指针就可以存取该元素”,但因链表的存取都需要从头指针开始,顺链而行,故链表不属于随机存取结构。要理解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结点和元素结点的差别。头结点是在插入、删除等操作时,为了算法的统一而设立的(若无头结点,则在第一元素前插入元素或删除第一元素时,链表的头指针总在变化)。对链表(不包括循环链表)的任何操作,均要从头结点开始,头结点的指针具有标记作用,故头指针往往被称为链表的名字,如链表head是指链表头结点的指针是head。理解循环链表中设置尾指针而不设置头指针的好处。链表操作中应注意不要使链意外“断开”。因此,若

在某结点前插入一个元素或删除某元素,必须知道该元素的前驱结点的指针。

7.链表是本部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常用链表的特点和运算: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双向循环链表的生成、插入、删除、遍历以及链表的分解和归并等操作。并能够设计出实现线性表其它运算的算法。

8.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角度综合比较线性表在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下的特点,即其各自适用的场合。

二栈、队列和数组

大纲要求: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知识点:

1.栈、队列的定义及其相关数据结构的概念,包括:顺序栈、链栈、循环队列、链队列等。

栈与队列存取数据(请注意包括:存和取两部分)的特点。

2.掌握顺序栈和链栈上的进栈和退栈的算法,并弄清栈空和栈满的条件。注意因栈在一端操作,故通常链栈不设头结点。

3.如何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前缀、后缀表达式,了解对两种表达式求值的方法。

4.栈与递归的关系。用递归解决的几类问题:问题的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递归的,以及问题的解法是递归的。掌握典型问题的算法以及将递归算法转换为非递归算法,如n!阶乘问题,fib数列问题,hanoi问题。了解在数值表达式的求解、括号的配对等问题中应用栈的工作原理。

5.掌握在链队列上实现入队和出队的算法。注意对仅剩一个元素的链队列删除元素时的处理(令队尾指针指向队头)。还需特别注意仅设尾指针的循环链队列的各种操作的实现。6.循环队列队空及队满的条件。队空定义为队头指针等于队尾指针,队满则可用牺牲一个单元或是设标记的方法,这里特别注意取模运算。掌握循环队列中入队与出队算法。7.在后续章节中多处有栈和队列的应用,如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等都用到栈,而树的层次遍历、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等则用到队列。这些方面的应用应重点掌握。

8.数组在机器(内存)级上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掌握数组(主要是二维)在以行序为主和列序为主的存储中的地址计算方法。

9.特殊矩阵(对称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在压缩存储是的下标变换公式。

三树与二叉树

大纲要求: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 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 二叉树的遍历

4. 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5. 二叉排序树

6. 平衡二叉树

(三)树、森林

1. 树的存储结构

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 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的应用

1. 等价类问题

2. 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知识点:

1.二叉树的概念、性质

(1)掌握树和二叉树的定义。

(2)理解二叉树与普通双分支树的区别。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这种特殊不仅仅在于其分支最多为2以及其它特征,一个最重要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二叉树是有序的。即二叉树的左右孩子是不可交换的,如果交换了就成了另外一棵二叉树,这样交换之后的二叉树与原二叉树是不相同的两棵二叉树。但是,对于普通的双分支树而言,不具有这种性质。

(3)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的概念。

(4)重点掌握二叉树的五个性质及证明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推广到K叉树。普通二叉树的五个性质:第i层的最多结点数,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多结点数,n0=n2+1的性质,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顺序存储二叉树时孩子结点与父结点之间的换算关系(序号i结点的左孩子为:2*i,右孩子为:2*i+1)。

2.掌握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二叉链表、三叉链表存储结构的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以及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相互转换的算法。

3.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以及按层次遍历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三种遍历算法,划分的依据是视其每个算法中对根结点数据的访问顺序而定。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理解其执行的实际步骤,并且应该熟练掌握三种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4.遍历是基础,重点掌握在三种基本遍历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二叉树的其它算法

如求二叉树叶子结点总数,求二叉树结点总数,求度为1或度为2的结点总数,复制二叉树,建立二叉树,交换左右子树,查找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删除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等等。

5.线索二叉树的引出,是为避免如二叉树遍历时的递归求解。递归虽然形式上比较好理解,

但是消耗了大量的内存资源,如果递归层次一多,势必带来资源耗尽的危险。二叉树线索化的实质是建立结点在相应序列中与其前驱和后继之间的直接联系。

对于线索二叉树,应该掌握:线索化的实质,三种线索化的算法,线索化后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基本线索二叉树的其它算法问题(如:查找某一类线索二叉树中指定结点的前驱或后继结点)。

6.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结果是一个递增的有序序列。二叉排序树的形态取决于元素的输

入顺序,二叉排序树在最差情况下形成单支树。熟练掌握其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以及判断某棵二叉树是否二叉排序树这一问题的递归与非递归算法。

7.平衡二叉树是二叉排序树的优化,平衡二叉树对左右子树的深度有了限定:深度之差的

绝对值不得大于1。掌握平衡二叉树的四种调整算法。

8.树与森林的遍历,只有两种遍历算法:先根与后根(对于森林而言称作:先序与中序遍

历)。二者的先根与后根遍历与二叉树中的遍历算法是有对应关系的:先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先序遍历,而后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二叉树使用二叉链表分别存放它的左右孩子,树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称孩子兄弟链表),而森林也是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掌握树、森林和二叉树间的相互转换。

9.简单掌握等价类的生成算法。

10.哈夫曼树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引出的特殊二叉树结构,它的前提是给二叉树的每条边赋予

了权值,这样形成的二叉树按权相加之和是最小的,一般来说,哈夫曼树的形态不是唯一的。理解哈夫曼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基于哈夫曼树生成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四图

大纲要求:

(一)图的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 邻接矩阵法

2. 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 深度优先搜索

2. 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及其复杂度分析

1. 最小(代价)生成树

2. 最短路径

3. 拓扑排序

4. 关键路径

知识点:

1.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图的定义和特点、无向图、有向图、入度、出度、完全图、生成树、路径长度、回路、(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等概念。掌握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相关计算题。在基本概念中,完全图、连通分量、生成树和邻接点是重点。

2.图的存储形式。图是复杂的数据结构,有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重点是邻接矩阵),邻接表与逆邻接表,这两种存储结构对无向图和有向图均使用。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是图的两种基本的遍历算法,这两个算法对图一章的重要性等同于“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对于二叉树一章的重要性。

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的应用,图一章的算法设计题常常是基于这两种基本的遍历算法而设计的。例如,在(强)连通图中,主过程一次调用深(广)度优先遍历过程(DFS/BFS),即可遍历全部顶点,故可以用此方法求出连通分量的个数,要会画出遍历中形成的深(广)度优先生成树和生成森林。又如,“求最长的最短路径问题”和“判断两顶点间是否存在长为K的简单路径问题”,就用到了广度遍历和深度遍历算法。

4.最小生成树的概念。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通常是不唯一的,但最小生成树边上的权值之

和是唯一的。掌握最小生成树的构造方法: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根据这两种算法思想用图示法表示出求给定网的一棵最小生成树的过程。

5.拓扑排序是在有向图上对入度(先、后)为零的顶点的一种排序,通常结果不唯一。拓

扑排序有两种方法,一是无前趋的顶点优先算法,二是无后继的顶点优先算法。换句话说,一种是“从前向后”的排序,一种是“从后向前”排。后一种排序出来的结果是“逆拓扑有序”的。用拓扑排序和深度优先遍历都可判断图是否存在环路。

6.关键路径问题是图一章的难点问题。理解关键路径的关键有三个方面:一是何谓关键路

径,二是最早时间的含义及求解方法,三是最晚时间的含义及求解方法。简单地说,最早时间是通过“从前向后”的方法求的,而最晚时间是通过“从后向前”的方法求解的,并且,要想求最晚时间必须是在所有的最早时间都已经求出来之后才能进行。熟练掌握求解的过程和步骤。关键路径问题是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理解“减少关键活动时间可以缩短工期”是指该活动为所有关键路径所共有,且减少到尚未改变关键路径的前提下有效。

7.最短路径问题也是为图一章的难点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分为两种:一是求从某一点出发

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二是求图中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解决第一个问题用DIJSKTRA算法,解决第二个问题用FLOYD算法,注意区分。掌握这两个算法,并能手工熟练模拟。掌握用求最短路径问题来解决的应用问题(如旅游景点及旅游路线的选择问题)。

五查找

大纲要求: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 B-树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知识点:

1.线性表上的查找。对于顺序表采用顺序查找方法,逐个比较,顺序表设置了监视哨使查找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有序顺序表采用折半查找法,其判定树是唯一的。对于索引结构,采用索引顺序查找算法,此算法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既能较快速地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注意这三种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掌握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其中,折半查找还要特别注意适用条件以及其递归实现方法。

2.B-树是多路平衡外查找树,用于文件系统。要能手工模拟B-树插入和删除关键字使B-树增高和降低,会推导B-树的平均查找长度。

3.散列表的查找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当前待查找数据的特征,以记录关键字为自变量,设计一个散列函数,该函数对关键字进行转换后,其解释结果为待查的地址。熟练掌握散列函数的设计,冲突解决方法的选择及冲突处理过程的描述。散列表中关键字的查找只能用散列函数来计算,不能顺序查找,也不能折半查找。在闭散列法解决冲突的情况下,元素删除也只能做标记,不能物理地删除。理想情况下,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O(1),优于其他查找方法。

六内部排序

大纲要求: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一)内部排序算法的应用

知识点:

1.插入类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定待排序文件第一个记录有序,然后从第二个记录起,依次插入到排好序的有序子文件中,直到整个文件有序。从减少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进行了各种改进,在插入排序中有直接插入、折半插入、希尔排序。直接插入是依次寻找,折半插入是折半寻找,希尔排序是通过控制每次参与排序的数的总范围“由小到大”的增量来实现排序效率提高的目的。

2.交换类排序基于相邻记录比较,若逆序则进行交换。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是交换排序的例子,在起换排序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目前最好的内部排序法。快速排序的思想:用中间数将待排数据组一分为二。快速排序,在处理的“问题规模”这

个概念上,与希尔有点相反,快速排序,是先处理一个较大规模,然后逐渐把处理的规模降低,最终达到排序的目的。

3.选择类排序,可以分为: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根据什么规则选取最小的数。简单选择,是通过简单的数组遍历方案确定最小数;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的性质,通过堆元素的删除、调整等一系列操作将最小数选出放在堆顶。

堆排序较为重要,其最差性能比快速排序的最差性能好。

4.归并排序是通过“归并”这种操作完成排序的目的,既然是归并就必须是两者以上的数据集合才可能实现归并,算法思想比较简单。

5.基数排序,是一种特殊的排序方法,分为两种:多关键字的排序(扑克牌排序),链式排序(整数排序)。基数排序的核心思想也是利用“基数空间”这个概念将问题规模规范、变小,在排序的过程中,只要按照基数排序的思想,是不用进行关键字比较的,这样得出的最终序列就是一个有序序列。

6.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算法思想以及算法实现。掌握在最好、最坏、平均情况下各种排序方法的性能分析。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及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排序是稳定排序,而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时间性能好的排序方法是不稳定排序(但特别注意,简单选择排序是不稳定排序)。

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发展和特点。

2.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操作系统概述

大纲要求: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知识点:

1.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牢固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记忆要点:●操作系统是什么——是核心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管什么——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

●操作系统有何用——扩充硬件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了解操作系统所处的地位: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

2.牢固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管理。

3.记住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操作系统性能衡量标准。4.关于多道程序设计,掌握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多道程序设计与单道程序设计的比较。

5.记住并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设计目标及特点,其中,UNIX系统是著名的分时系统。区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几种操作系统特点的比较及各自的使用场合。

6.了解现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三种使用界面: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7.理解以下相关概念:CPU状态(管态和目态)及状态转换、存储系统、中断系统、I/O 结构、通道、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技术、缓冲技术、时钟。

二进程管理

大纲要求:

(一)进程与线程

1. 进程概念

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 进程控制

4. 进程组织

5. 进程通信

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

6.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处理机调度

1.调度的基本概念

2.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调度的基本准则

4.调度方式

5.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任务、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三)进程同步

1.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 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

3. 信号量

4. 管程

5. 经典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

(四)死锁

1. 死锁的概念

2. 死锁处理策略

3. 死锁预防

4. 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5. 死锁检测和解除

知识点:

1.牢固掌握进程的概念,深入理解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动态性和并发性,掌握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理解进程的生存过程。理解进程的一般组成,应深入理解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每个进程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掌握进程的基本状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状态转换?2.掌握进程临界资源和临界区的概念,理解进入临界区的原则。掌握进程同步与互斥的概念。理解信号量概念,P、V操作执行的动作。

3.能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简单的进程互斥或同步。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式:(1)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确定进程有几个或几类;

(2)确定进程间的制约关系——是互斥,还是同步;

(3)各相关进程间通过什么信号量实现彼此的制约,标明信号量的含义和初值。

(4)用P、V操作写出相应的代码段。

(5)验证代码的正确性:设以不同的次序运行各进程,是否能保证问题的圆满解决。4.进程通信的含义,它与P、V操作的比较,理解进程通信机制——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管道文件。

5.理解线程的概念与基本状态,线程与进程的比较。

6.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理解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的关系,理解作业的几种状态。

7.掌握常用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吞吐量、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8.掌握基本调度算法的实现思想,包括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任务、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并能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如可以利用图表形式列出各作业或进程的有关时间值,如到达时间、运行时间、结束时间等,利用评价公式计算出各指标的值。

9.掌握死锁的概念和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理解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不可抢占条件、占有并等待资源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10.记住解决死锁的一般方法,掌握死锁的预防和死锁的避免二者的基本思想。11.掌握死锁的预防策略中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12.理解进程安全序列的概念,理解死锁与安全序列的关系。

13.理解银行家算法。了解资源分配图。

14.了解死锁的检测及解除的思想。

三内存管理

大纲要求:

(一)内存管理基础

1. 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

2. 交换与覆盖

3.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单一连续分配;分区分配。

4.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1. 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 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

4. 页面分配策略

5. 抖动

抖动现象;工作集。

6. 请求分段管理方式

7. 请求段页式管理方式

知识点:

1.存储管理的基本目的一是充分发挥内存的利用率,二是为用户使用存储器提供方便。比较完善的内存管理系统,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内存分配、地址重定位、内存保护、内存扩充。

2.理解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

3.存储分配是设法解决多道程序之间划分主存的空间问题。存储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1)直接方式。程序员在编制程序时,或编译程序对源程序编译时,所用的是实际存储地址。

(2)静态分配方式。不由程序员在编程时指定实际存储地址,而是在装配程序把一个或一组目标模块进行链接装入时确定它们在主存中的相应位置。一旦程序装入内存,将不允许它在存储空间中移动。

(3)动态分配方式。作业在存储空间中的位置是在装入时确定的,但在运行过程中允许它在存储空间中移动,并且允许作业临时申请附加的存储空间。

4.地址重定位。地址变换的目的既是为了方便用户编程,也是内存分配的需要。为了实现静态或动态存储分配,必须采用地址重定位技术。所谓地址重定位,就是当一个程序装入到与其地址空间不一致的存储空间而进行的地址变换过程,即将地址空间给出的逻辑地址映射到内存的物理地址。地址重定位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方式。

5.要重点理解虚拟存储器的有关概念。扩充内存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方便用户。虚拟存储技术是实现内存扩充的主要手段。实现虚拟存储器的关键是硬件能提供

快速有效的地址变换机构,软件采用相应的算法。

6.理解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熟练应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分配算法:最先适应、最优适应、最坏适应算法。

7.理解分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原理,掌握页表的作用。重点要掌握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变换方法及过程。

8.请求分页存储管理,重点掌握先进先出法(FIFO)、最佳置换法(OPT)和最近最少使用置换法(LRU)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重点掌握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缺页中断次数和缺页中断率的计算方法。

9.内零头(或内碎片)。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无须移动信息而能较好地解决分区存储方式造成的存储器“碎片”问题,但依然存在“内碎片”现象。“内碎片”是指由于分配给作业的页面是整数块,而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不一定是页的整数倍,因而最后一页可能不满,这最后一页中的空闲区称为内碎片。“内碎片”的多少与页面大小有关,平均而言,“内碎片”为半页大小。

10.理解分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过程。理解段式存储管理的各项优点。理解分页和分段管理的主要区别。

11.掌握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实现方法和地址变换过程。

四文件管理

大纲要求:

(一)文件系统基础

1. 文件概念

2. 文件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3. 目录结构

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

4. 文件共享

共享动机;共享方式;共享语义。

5. 文件保护

访问类型;访问控制。

(二)文件系统实现

1.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 目录实现

3. 文件实现

(三)磁盘组织与管理

1. 磁盘的结构

2. 磁盘调度算法

3. 磁盘的管理

知识点:

1.牢固掌握文件、文件系统概念以及文件分类。

2.了解文件系统的功能。文件系统的功能包括:文件的目录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文件名与文件存储空间的映射,提供文件共享以及保护与保密措施,实现各种文件操作。

3.文件的存储介质,磁带结构、磁盘结构以及磁盘地址、块的概念。

4.掌握文件的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用户从使用角度组织的文件,一般有两种形式: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流式文件。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三种类型: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其中,文件的物理结构是重点。

5.掌握目录的基本组织方式。文件目录是文件系统的关键数据结构,用来组织文件卷上的文件以及对文件进行检索。文件目录的组织有三种形式:简单的文件目录、二级目录和多级结构。其中树型目录是使用最广泛的目录结构,它能有效地提高对目录的检索速度,允许文件重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在文件目录表中的每个目录项是一个文件控制块(也称为文件说明)。一个文件控制块包括如下信息:文件的标识信息、文件的结构信息、文件存取控制信息、文件的管理信息。理解路径名(绝对路径名和相对路径名)和文件链接的概念。

6.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是实现连续空间或非连续空间的分配与回收。三种基本的管理方法是:位示图、空闲块表、空闲块链。

7.文件的存取控制。文件的保护保密与文件的共享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护保密的实质是有条件的共享。常用的文件的存取控制方法有:存取控制矩阵、口令和密码技术。

存取控制矩阵方式集保护与保密于一体,口令和密码则是用于保密。

8.磁盘的地址是三维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掌握执行一次信息传输的时间——寻找时间+延迟时间+传送时间。熟练掌握常用的移臂调度算法的应用——先来先服务、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电梯调度、单向扫描算法。

五输入输出(I/O)管理

大纲要求:

(一) I/O管理概述

1. I/O设备

2. I/O管理目标

3. I/O管理功能

4. I/O应用接口

5. I/O控制方式

(二) I/O核心子系统

1. I/O调度概念

2. 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3. 设备分配与回收

4. 假脱机技术(SPOOLing)

5. 出错处理

知识点:

1.了解设备的分类。从存储介质物理特性角度看,分为存储设备(块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字符设备)。从使用角度看,有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

2.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必须按照用户的要求来控制I/O设备工作,完成用户所希望的I/O操作,以减轻用户编制程序的负担。其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按照一个的算法把某I/O 设备分配给对该设备提出请求的进程,以保证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如何充分而有效地使用设备,尽可能提高它们的并行操作程度是设备管理的第三个任务。掌握设备管理功能是进行设备的分配、实现真正的I/O操作、实现其他功能。

3.通道技术。通道的引入是为了建立独立的I/O操作系统。通道不仅使数据传送独立于CPU,而且希望I/O操作的组织、管理和结束等尽量独立,以保证CPU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计算。通道有自己的指令(称为通道命令),并可构成通道程序。设置通道后,就可把原来由CPU完成的I/O操作交给通道完成。根据信息交换的方式,可将通道分为三种类型:字节多路通道、数据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

4.设备的分配和设备处理程序。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概念,设备管理所用的数据结构,设备分配的原则,常用的设备分配算法,设备分配的过程和设备处理程序的功能。5.理解使用缓冲技术的目的和缓冲区的设置方式。

引入缓冲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使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得到改善;

(2)提高CPU、通道和I/O设备的并行操作程度;

(3)减少中断CPU的次数,放宽CPU对中断的响应时间。

根据缓冲的数量及组织形式,缓冲分为:单缓冲、双缓冲、多缓冲和缓冲池。

6.理解虚拟设备的实现原理——SPOOLing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思想。SPOOLing技术的核心思想使利用可共享的外存设备来模拟独享设备的操作,是一台独享设备变成若干虚拟设备。SPOOLing系统主要由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三部分组成。

文都祝你考研成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串讲讲义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1.1.3 计算机网络实例简介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实用 1.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2.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制定机构 习题 第2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2.1.2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2.1.3 通信方式 2.2 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2.2.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2.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4 多路复用技术 2.2.5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3 数据交换技术 2.3.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2.3.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2.3.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2.3.4 交换技术的比较 2.4 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 2.4.1 拓扑结构 2.4.2 传输介质 2.5 差错控制方法 2.5.1 差错的产生及原因及其控制 2.5.2 奇偶校验码 2.5.3 循环冗余码 2.5.4 海明码 2.6 同步数字体系SDH 2.6.1 SDH的由来 2.6.2 SDH速率体系 2.6.3 SDH复用结构 2.6.4 SDH的主要技术特点 习题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3.1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3.1.1 协议和体系结构 3.1.2 OSI基本参考模型 3.2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 3.2.1 TCP/IP的体系结构和功能3.2.2 TCP/IP的主机—网络层 3.2.3 TCP/IP的互连层 3.2.4 TCP/IP的传输层 3.2.5 TCP/IP的应用层 3.3 物理层 3.3.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3.3.2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数据链路层 3.4.1 数据链路层功能 3.4.2 差错控制 3.4.3 流量控制 3.4.4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举例 3.5 网络层 3.5.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3.5.2 路由选择 3.5.3 拥塞(Congestion)控制 3.5.4 X.25协议 3.5.5 网际互连 3.6 传输层 3.6.1 传输层在OSI中的地位和作用 3.6.2 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3.6.3 客户/服务器模式 3.6.4 传输层的服务与服务质量 3.6.5 用户数据协议 3.6.6 传输控制协议 3.7 高层协议介绍 3.7.1 会话层 3.7.2 表示层 3.7.3 应用层 习题 第4章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1.1 局域网的定义 4.1.2 局域网的特点 4.2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2.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2.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2.3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4.3.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4.3.2 IEEE 802标准 4.4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 4.4.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4.4.2 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讲解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 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 XP基本操作 ?3、计算机网络使用操作 ?4、办公软件word 2003 ?5、办公软件excel 2003 第一讲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四代)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数值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等 2、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辅助工程:CAD、CAM、CAT、CAI等 ?计算机分类 1、按规模分:巨、大、中、小、微 2、按用途分:专用机、通用机 ?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可靠性强。 3、具有记忆(存储)能力。 4、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5、高度自动化与灵活性 ?未来的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 ?巨型化(不是体积大,而是速度高、容量大、功能强) ?微型化(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网络化(分散的计算机联成网) ?智能化(计算机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2、二进制数的特点: ?最多只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 和1 。 ?逢二进一。 ?(基数为二,逢二进一,借一为二。) ?二进制优点:

事业单位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大全下

事业单位-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大全 (下) 第五讲软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讲要点 系统软件的分类 操作系统 常见应用软件 授课内容 第一节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为用户开发应用系统及使用应用软件提供一个平台,用户可以使用,但一般不随意修改它。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编程界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用户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使用方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逐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 indows、UNIX、Linux、等,详细内容见第3章。 2.语言处理程序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计程序是用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按问题的要求编写而成的计算机代码,计算机完成操作的基础就是执行程序。随着计算机语言的进化,程序也越来越趋近于人而脱离机器。对于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是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要执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首先要将该程序通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机器指令,然后供计算机执行。不同的高级语言对应不同的语言处理程序,例如:Turbo C是DOS系统下的C语言处理程序;V isual C++是W indows系统下的C语言处理程序。 3.诊断程序 诊断程序主要用于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进行检测,能对CPU、内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及I/O接口的性能和故障进行检测。微机中常用的诊断程序有Qaplus、Pcbench、W'mbench、W'mtest和Checkitpro等。 4.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是面向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目前主要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及仓库管理等的数据管理。 这类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比较大,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和分类等。数 第[18]页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讲义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从本质上讲,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 2.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艾兰.图灵:英国数学家,计算机基本思想的创始人和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提出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即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15日,美国,ENIAC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二、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精度高 ●存储量大 ●具有记忆力 ●自动控制 三、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 四、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检索、财务管理、人 事档案 ●自动控制(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人工智能 五、数制与码制 1.数制:数值计算 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八进制数 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2.码制:符号处理(中、英文符号)——ASCII 基本ASCII码,采用7位二制数来表示1个字符 A(65)a(97) 3.汉字编码 (1) 汉字输入码(外码) 目前汉字编码的方案很多,呈现“万马奔腾”、泛滥成灾的局面。但是按照编码的规则可以分为四大类:

●字形编码:五笔字型、表形码等。 ●字音编码:全拼、双拼、智能ABC等。 ●音形编码:肖码、五十元码等。 ●数字编码:区位码、电报码等。 (2) 汉字机内码(内码) 将GB2312-80交换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设置为1而得到的。 (3)字形码(输出码) 用点阵表示字形时,汉字字形码指的就是这个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 例题:用16×16点阵来表示一个汉字,则该汉字图形由16×16共256个点构成, 汉字所占的字节数: 16×16点阵的1个汉字占用的字节数: 16×16/8=32 Byte 32×32点阵的1个汉字占用的字节数: 32×32/8=128 Byte 1K个32×32点阵汉字占用字节数: 4×32×1024=128 KB 六、计算机中信息的单位 1. 最小单位位bit 2. 基本单位字节Byte

计算机基础讲义

计算机基础讲义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 1. 计算机发展史中计算机诞生时间的三个第一 世界上发明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 C 1946.2 美国 世界上第一台按存储程序控制功能设计的计算机EDVA C 1946 1950 美 国 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实现存储顺序控制功能的计算机EDSA C 1947 1949.5 英国 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⑴计算机发展的分代按照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分法。 通常是按计算机中硬件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划分成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也有一种观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大型机时期、小型机时期、PC 时期(或客户/ 服务器、PC/ 服务器)时期和Internet 或以网络为中心)时期。 ⑵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时代” 从何时开始? 认为1951 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UNIVA C-I 投产,计算机从此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由单纯为军事服务进入为社会公众服务,被认为是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 3. 计算机的特点 从计算机的特点理解计算机的定义,要清楚计算 机的实质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输入信息,存储信息,并按照人们意志(这些意志就是顺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输出人们所需要信息的自动执行的电子装置。 计算机的特点:处置速度快、处置精度高、可存储、可进行逻辑判断、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运行速度。 运算速度是个综合性的指标,MIPS 含义。 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 正确理解字长概念。 5.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信息处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复习指南

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复习指南 1 选择题40分(单选题) 2 操作题 本考试由理论考和操作考两部分组成,下面说明一下各部分的考试形式、题量、考核重点以及复习方法。 理论考: 形式:选择题(4选1) 题量:40题(每题1分,共40分) 考核重点: 第1章计算机基础 第6章网络基础 第7章Internet应用 第9章多媒体基础 复习方法: 阅读光盘中的“计算机统考理论题部份复习题.doc”文件中的练习题,每道题都已附参考答案,但学员必须先不看参考答案,独立做一遍,判断自己的预测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务必做到过目不忘,心中基本有底。 操作考: 形式: 对给定的素材根据题目要求和样张完成相关操作,素材文件原名存回。 题量:60分 考核重点: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 xp(2道题,共12分) 第3章字处理Word 2003(2道题,共14分) 第4章表处理Excel 2003(2道题,共10分) 第5章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3(1道题,6分)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道题,5分,主要考设置共享文件夹) 第7章Internet应用(2道题:IE的使用7分,OutLook的使用6分) 复习方法: 做“统考练习系统”光盘中的操作题,选择“按知识点抽题”方式对第2、3、4、5、6、7几章的操作题进行练习,学员必须至少练习一遍,因为这就是真实的考试环境。下表是供学员参考的重点练习题号。 章节题号 操作系统Windows xp 1~4、7、8、12、15、17、20、22 文字编辑(Word)2~7、9~18、21、22、24 电子表格(Excel)1~8、12~15、18、9* 电子演示文稿(PPT)1~7、9~18、20 Internet应用1、2、7、8、9 Outlook 1、3、6、8、9、10

202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讲义精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 教学讲义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莫克利和他的学生埃克特于1946年研 制成功的ENIAC,重要元件是电子管。 ●冯·诺依曼机的三个特点:采取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由五个基本部件组成【运 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联想于收购IBM PC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8月成功自主研 制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的特性: 1、高速、精准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效; 5、网络与通信功效:变化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计算机的用途: 1、科学计算:人类基因序列分析、人造卫星轨道测算、气象卫星云图处理等。

2、数据处理: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是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 3、实时控制:重要是应用在当代工业生产的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重要有CAD\CAI\CAM\CAT等。 5、网络与通信:万维网、QQ、EMAIL等。 6、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机器翻译等。 7、数字娱乐:电影、电视、游戏等。 8、嵌入式系统:各类电子数码产品、工业制造系统等。 ●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数据的型态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共计算机 2、按使用范围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按性能分: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 ●计算机的新技术: 1、嵌入式技术:嵌入式系统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特 定的应用程序四个部分组成,集软件与硬件于一体,可独立工作。重要应用于各种智能家电、数码产品中。 2、网格计算: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一样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 计算机”协同工作,是一个新型计算模式。 3、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如ASP\JSP\CGI 等。中间件技术是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并形成各种不一样类别。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将来新一代计算机: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1. 引言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应用于信息处理、储存、传输、获取和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总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力。 本讲义将介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

2.1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硬件。 2.2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此外,还需要了解软件的安装和升级等基本操作。 2.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和常用的网络协议。

3.1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3.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族、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功能。 3.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篡改的能力。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2021年9月统考《计算机基础》网络统考 奥鹏统考 电大统考 复习资

2021年9月统考《计算机基础》网络统考奥鹏统考电大 统考复习资 单选题: 1、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中插入的图表时,单击图表工具,可以设置________. A.动画、审阅 B.显示图表的背景墙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B 2、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插入的图片时,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在快捷窗中选择 ________. A.更改图片 B.动画、审阅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A 3、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中插入的图表时,单击图表工具,可以设置________. A.图表的样式及颜色 B.动画、审阅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A 4、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中插入的图表时,单击图表工具,可以设置________. A.动画、审阅 B.显示图表的基底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 B 5、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中插入来至文件的图片时,单击图片格式工具,可以设置 ________. A.图片剪裁 B.动画、审阅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A 6、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中插入的表格时,单击表格工具,可以设置________. A.幻灯片放映 B.动画、审阅 C.设计、切换 1 D.合并单元格答案:D 7、PowerPoint2021中“幻灯片放映”,选择排练计时,可以设置________. A.幻灯片动画 B.图表的设计或布局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的时间控制答案:D

8、PowerPoint2021 编辑幻灯片插入的图片时,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在快捷窗中选择 ________. A.置于底层 B.动画、审阅 C.设计、切换 D.幻灯片放映答案:A 9、PowerPoint 若要设置幻灯片中的文字为“加粗”、“阴影”,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_。 A.“格式”选项卡中 B.“开始”选项卡中 C.“审阅”选项卡中 D.“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答案:B 10、PowerPoint 2021 幻灯片编辑中,将已插入的剪切画尺寸,设为高8厘米、宽12厘米,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_。 A.“审阅”选项卡中 B.“动画”选项卡中 C.“图片工具”->“格式”选项卡中 D.“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答案:C 11、PowerPoint 若要设置幻灯片中绘制图形的边框颜色,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_。 A.“设计”选项卡中 B.“审阅”选项卡中 C.“开始”选项卡中 D.“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答案:C 12、PowerPoint 2021 若要设置幻灯片的版式为“标题和内容”、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 A.“格式”选项卡中 B.“审阅”选项卡中 2 C.“开始”选项卡中 D.“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答案:C 13、PowerPoint 2021 幻灯片编辑中,要将选中的图片元素设置成从左上角飞入,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_。 A.“格式”选项卡中 B.“动画”选项卡中 C.“开始”选项卡中 D.“设计”选项卡中答案:B 14、PowerPoint 2021 幻灯片放映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应该进行的操作在 _________。 A.“格式”选项卡中 B.“审阅”选项卡中 C.“开始”选项卡中 D.“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答案:D 15、PowerPoint 2021 幻灯片编辑中,要在幻灯片中插入文件夹中的音乐文件,应该进行的操作在_________。 A.“审阅”选项卡中 B.“格式”选项卡中 C.“图表工具设计”选项卡中 D.“插入”选项卡中答案:D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

习惯经验的强大惯性,源自于背景的长期稳定性。软件体系的快速变革,让我们忽视了硬件体系的长期稳定。这种稳定性使得很多习惯经验变成了不言自明的信条。大多数的软件设计方法的革新只不过是用旧石斧打造出来新石斧。在C中我们使用getc,putc来进行IO,在Java中无非是变成了 System.in.read(),System.out.print ()。为什么IO必定是这种形式呢?这是因为我们长期使用着同一种计算机。我们知道PC/Mac这样的计算机中CPU与IO 设备进行通信,需要通过各种总线。下面这张图演示了CPU与IO设备之间通信的基本过程. 以 C语言为代表的传统的IO,实际上是单CPU上单任务工作模式的投影。在单台计算机上, 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决定了CPU处于控制者和决策者的地位。换而言

之,我们历来习惯于以CPU的视角来考虑程序的IO逻辑.程序员是将自己假设为CPU. 程序员关心的IO设施只是一个黑盒.我们只需要往IO发送一个请求,然后等待请求回来进行运算,完全不关心这一来一回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过程. 但是当我们打开黑盒,观察CPU与IO的通信过程的时候, IO Monad就从幕后走 向了台前。以总线的角度看,CPU和外设是等同的,都只是一个具有运算能力和 输入输出端口的黑盒.总线正如 Bind/>>=函数一样不关心这些黑盒子里如何运 算的,它只关心从这个黑盒拿数据出来放入那个黑盒. 从整个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看,传统的IO观念只不过是IO Monad的一个局部化形态。 IO Monad实则上在一些接近操作系统底层的软件中,经常扮演者数据总线这种核心角色。比如说Unix/linux shell的管道命令就是彻头彻尾的IO Monad. cat,命令是return/Unit函数,|管道符就是bind/>>=函数。例如:cat sample.txt|grep "High"|wc –l .cat 将sample.txt的文件内容包装成stdout,|管道符将stdout的内容传给grep 命令查询所有单词位High的行,查询的结果又被转化为stdout,再通过|管道符传送给wc命令进行行数统计。微软最新的Shell取名为 Monad,其言下之意恐怕无需赘述了. 不仅如此,IO Monad在结构化程序语言的最初演化的阶段也残留了一些踪迹.很多古老的Pascal程序,都保留了在程序首部书写Input Outpu参数的习惯. program fac_n(input,output); var n:integer; function fac(n:integer):integer; begin if n=1 then fac:=1 else fac:=n*fac(n-1); end; 这就是把程序的主体看成IO Monad上的一个计算函数。所有的Pascal函数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IO设施串联起来.当然随着程序语言往CPU中心化的演化,这些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Monad仅仅是一个数学框架,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软件技术。在Monad 诞生之前,程序员们就已经在广泛的使用类似的软件设计方法。但是这些设计方法本身却无法回答我们一系列的追问:Exception,IO,Pipeline,为什么这些毫不相关的领 域中都会出现相同的数学结构?为什么在不同的领域内呈现的Monad 特性完全 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相同的结构的背后又预示着什么? 以及,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么多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我们的编程实践又有什么意义? (2)关于两 个世界体系的对话 并行计算,是一群顽皮的孩童,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却又不失恶作剧式的顽皮。他们仿佛是一座活跃的“火山”。他们身上惊人的能量只有正确的引导下,才能完全的绽放出来而不致埋没;他们身上顽皮的天性只有在严格的教导中,才不会变成脱缰的野马而无法驾驭。正如儿童的教育首先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必须深入并行计算的本质,去探究这些孩子内心中的陌生而又神奇的世界。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它对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强化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基础、Internet 、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弱化了 Windows 和办公处理软件,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基本要求: 1.拓宽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 2.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 3.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重点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理解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4.为学习后继计算机基础课程夯实基础 5.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学时/0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 (二)重点、难点 计算机的发展、分代;未来新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四)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 (1)近代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3)计算机的分代 (4)计算机的分类 (5)计算机的新技术 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五)作业及要求 1.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 2.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学时/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二)重点、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述 2.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工作原理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计算机软件概述 (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主板 (2)CPU (3)内存储器 (4)外存储器 (5)总线与接口 (6)输入和输出设备 (7)微型计算机选配 (五)作业及要求 1. 计算机硬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 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六)课外学习要求 到电脑市场去了解计算机的最新配置;找机会自己组装电脑;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理论学时/0学时)(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统考复习资料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统考复习资料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统考是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核。在复习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层次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硬件设备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与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的系统。它由一些硬件设备、软件控制程序以及数据传输媒介组成。计算机网络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数据通信、网络硬件设备和通信软件。 1.1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是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数据包由报头和正文组成,报头包含了发送和接收端的地址信息、校验信息等。 1.2 网络硬件设备 网络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接口卡、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它们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工具,起到了连接和转发数据的作用。 1.3 通信软件

通信软件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网络协议规定了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标准和规范,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的基础软件。 二、网络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按照功能和层次划分为五层结构,从下至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负责不同的网络任务。 2.1 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网络的物理传输,包括通信媒介的选择、数据传输的电气和机械特性等。常见的物理层设备有网线、光纤、中继器等。 2.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帧。常见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有网卡、交换机等。 2.3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传输。它采用IP协议进行数据的寻址与转发。常见的网络层设备有路由器。 2.4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端到端的通信。它采用TCP和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传输层设备有网关、防火墙等。 2.5 应用层

2023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第一章数据构造与算法 1.1 算法 1 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措施。程序旳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旳设计。 2、算法旳基本特性 (1)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旳算法,执行后可以得到满意旳成果。 (2)确定性。每一条指令旳含义明确,无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旳一条执行途径,即相似旳输入只能得出相似旳输出。 (3)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旳时间内完成。有两重含义,一是算法中旳操作步骤为有限个,二是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4)拥有足够旳情报。算法中多种运算总是要施加到各个运算对象上,而这些运算对象又可能具有某种初始状态,这就是算法执行旳起点或根据。因此,一种算法执行旳成果总是与输入旳初始数据有关,不一样旳输入将会有不一样旳成果输出。当输入不够或输入错误时,算法将无法执行或执行有错。一般说来,当算法拥有足够旳情报时,此算法才是有效旳;而当提供旳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次序旳规则,并且每一种规则都是有效旳,且是明确旳,此次序将在有限旳次数下终止。

3、算法复杂度重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旳计算工作量,可以用执行算法旳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旳执行次数来度量。 (2 1.2 数据构造旳基本概念 1 2、数据构造重要研究和讨论如下三个方面旳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旳逻辑关系,即数据旳逻辑构造。 数据旳逻辑构造包括:1)表达数据元素旳信息;2)表达各数据元素之间旳前后件关系。(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旳存储关系,即数据旳存储构造。 数据旳存储构造有次序、链接、索引等。 1)次序存储。它是把逻辑上相邻旳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旳存储单元里,结点间旳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旳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旳存储表达称为次序存储构造。 2)链接存储。它不规定逻辑上相邻旳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旳逻辑关系是由附加旳指针字段表达旳。由此得到旳存储表达称为链式存储构造。 3)索引存储: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旳索引表来标识结点旳地址。 *:数据旳逻辑构造反应数据元素之间旳逻辑关系,数据旳存储构造(也称数据旳物理构造)是数据旳逻辑构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旳寄存形式。同一种逻辑构造旳数据可以采用不一样旳存储构造,但影响数据处理效率。 (3)对多种数据构造进行旳运算。

大学计算机统考_基础知识已整理

1.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 A:数据处理主要应用于数值计算 B: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C:过程控制只能应用于生产管理 D:计算机主要用于人工智能 答案:B 2.所谓的信息是指____。 A:基本素材 B:非数值数据 C:数值数据 D:处理后的数据 答案:D 3.超市收款台检查货物的条形码设备,属于对计 算机系统的____。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显示设备 D:打印设备 答案:A 4.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是______。 A:声音合成器 B:激光打印机 C:光笔 D:显示器 答案:C 5.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 A:字节 B:位 C:字 D:MB 答案:B 6.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最小单位是______。 A:字节 B:位 C:字 D:KB 答案:B 7.在计算机领域中,英文单词"byte"的含义是 ______。 A:字 B:字长 C:字节 D:二进制位 答案:C 8.机器语言程序的构成是______。 A:ASCII码B:英文字母 C:二进制码 D:汉字国际码 答案:C 9.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______。A:源程序 B:应用程序 C:用户程序 D:实用程序 答案:A 10.一般说软件包括程序和______。 A:代码 B:系统 C:文档资料 D:使用说明书 答案:C 11.为了避免混淆,十六进制数在书写时常在后面 加上字母______。 A:H B:O C:D D:B 答案:A 12.已知三个字符为:a、X和5,按它们的ASCII码 值升序排序,结果是______。 A:5,a,X B:a,5,X C:X,a,5 D:5,X,a 答案:D 13.用户所用的内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______。A:ROM的容量 B:RAM的容量 C:ROM的容量+RAM的容量 D:硬盘的容量 答案:B 14.构成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高速通道且与CPU时 钟无关的局部总线是______。 A:PC总线 B:ISA总线 C:EISA总线 D:PCI总线 答案:D 15.在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CPU可以直接访问外存储器。 B:外存储器包括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闪存存储器。 C: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是字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讲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 义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1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 义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 换句话说,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执行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2)确定性。每一条指令的含义明确,无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即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 (3)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两重含义,一是算法中的操作步骤为有限个,二是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4)拥有足够的情报。算法中各种运算总是要施加到各个运算对象上,而这些运算对象又可能具有某种初始状态,这就是算法执行的起点或依据。因此,一个 2

算法执行的结果总是与输入的初始数据有关,不同的输入将会有不同的结果输出。当输入不够或输入错误时,算法将无法执行或执行有错。一般说来,当算法拥有足够的情报时,此算法才是有效的;而当提供的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3、算法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1)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可以用执行算法的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 (2) 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1 2、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 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 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3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