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试题
高二化学电解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电解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就相同【答案】B【解析】A、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错误;B、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正确;C、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硫酸、硝酸等,错误;D、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主要是由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还受外界条件影响,错误。
【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BaSO4B.HCl C.CO2D.H2O【答案】D【解析】AB是强电解质,C非电解质,D弱电解质。
【考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3.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二氧化硫的水溶液B.熔融态氯化钠C.铜D.冰醋酸【答案】B【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是混合物,错误;C是单质,错误;电解质要能导电必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D冰醋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导电,溶于水发生电离才导电,D错误;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定义和导电能力。
4.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A.液溴B.蔗糖C.干冰D.硫酸钡【答案】C【解析】非电解质必须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液溴为单质,A错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D错误;蔗糖水溶液不能导电,B错误;干冰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碳酸是电解质能发生电离产生离子,所以可以导电,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5.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A.H2SiO3H2S CO2B.MgSO4CH3COOH CH3CH2OHC.H2SO3BaSO4CH4D.H2O NH3·H2O H3PO4【答案】B【解析】A、CO2是非电解质,错误;B、MgSO4是强电解质,错误;C、CH4是非电解质,错误;D、三者都是弱电解质,正确。
物理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例题与习题解)例题1、已知25℃时,m ∞Λ(NaAc)=×10-4S·m 2·mol –1,m ∞Λ(HCl)=×10-4S·m 2·mol –1,m ∞Λ(NaCl)=×10-4S. m2·mol –1,求25℃时∞m Λ(HAc)。
解: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m m m (NaAc) =(Na ) +(Ac )ΛΛΛ∞∞∞-+ m m m (HCl) =(H ) +(Cl )ΛΛΛ∞∞∞- + m m m (NaCl) =(Na ) +(Cl )ΛΛΛ∞∞∞- + m m m (HAc) =(H ) +(Ac )ΛΛΛ∞∞∞-+ + m m m m + m m =(H ) (Cl )(Na )(Ac ) (Na )(Cl )ΛΛΛΛΛΛ∞∞-∞∞-∞∞-+++--m m m =(HCl) (NaAc)(NaCl)ΛΛΛ∞∞∞+-=+=×10-4 (S·m 2·mol -1)例题2:一些常见离子在25℃时的λ∞±m,见P 22表,求∞m 24Λ(H SO )。
解:=∞)SO (H Λ42m )(SO λ)(H 2λ-24m m ∞+∞+0.015960.0349822+⨯=0.085924=(S·m 2·mol –1)例题3:的醋酸水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为×10-2 ,计算醋酸溶液的pH 值和解离平衡常数。
解:-2-32-1m κ 1.6210Λ===1.6210(S.m .mol )c 0.01⨯⨯⨯1000+--4m H ,m Ac ,mΛ=λ+λ=(349.82+40.9)10∞∞∞⨯).mol (S.m 103.91-122-⨯=-3m -2m Λ 1.6210α===0.0451Λ 3.9110∞⨯⨯ pH =-lg(αc)=-lg(0.0451)=3.38⨯0.0122c c α0.010.045k ==1-α1-0.045⨯-5-3=1.0810(mol.dm )⨯例题4:电导测定得出25℃时氯化银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10–4 S·m –1。
ch8电解质溶液试题

三、计算题 ( 共 5 题 45 分 )
20. 10 分 (3636)
用 0.1 A的电流,从 200 ml 浓度为 0.1 mol·dm-3的AgNO3溶液中分离Ag,从溶液中分离出一半银
所需时间为:
()
(A) 10 min
(B) 16 min
3
(C) 100 min
(D) 160 min
21. 10 分 (3826) 在 0℃时,0.1 mol·dm-3盐酸中的 H+和 Cl-的淌度分别为 365×10-9 和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选择题 ( 共 10 题 20 分 ) 1. 2 分 (3808)
在 10 cm3 浓度为 1 mol·dm-3 的KOH溶液中加入 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Λm / ( S·m2·mol-1)
A
B
C
128.7
155.7
106.8
123.1
147.9
102.9
4
5
16. 2 分 (4075) 298 K时,0.005 mol·kg-1 的KCl和 0.005 mol·kg-1 的NaAc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γ±,1和 γ±,2,则两者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 分 (4071) 质 量 摩 尔 浓 度 为 m 的 Na3PO4 溶 液 , 平 均 活 度 系 数 为 γ ± , 则 该 电 解 质 的 活 度 a(Na3PO4) 等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一.选择题1.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a) 0.1mol ·dm -3 NaNO 3 (b) 0.1mol ·dm -3 NaCl (c) H 2O(d) 0.1mol ·dm -3Ca(NO 3)2 (e) 0.1mol ·dm -3 NaBr(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La 3+ (B) Mg 2+ (C) NH 4+ (D) H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A) λm (H +)/[λm (H +) + λm (Ba 2+) + 2λm (Cl -)](B) c 1λm (H +)/[c 1λm (H +)+ 2c 2λm (½ Ba 2+)+ (c 1+ 2c 2)λm (Cl -)](C) c 1λm (H +)/[c 1λm (H +) + c 2λm (Ba 2+) + λm (Cl -)](D) c 1λm (H +)/[c 1λm (H +) + 2c 2λm (Ba 2+) + 2c 2λm (Cl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6. 已知()12221089.4291,--∞⋅⋅⨯=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 m (H +)= m (OH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κ 为:(A) 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C) 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A) 0.715 g (B) 2.545 g(C) 23 g (D) 2.08 g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B) 摩尔电导率(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D) 离子淌度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 曾包括的?(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子迁移数为:(A) x /y (B) y /x(C) (x -y )/x (D) (y -x )/y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 m ,λ和法拉第常数F 之间的关系是:(A) z +∞+U /∞+,m λ=F(B) z +∞+U ∞+,m λ=F (C) z +∞+,m λ∞+U F = 1 (D) ∞+,m λ/ z +∞+U =F13. CaCl 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A) Λ∞(CaCl 2) = λm (Ca 2+) + λm (Cl -)(B) Λ∞(CaCl 2) = ½ λm (Ca 2+) + λm (Cl -)(C) Λ∞(CaCl 2) = λm (Ca 2+) + 2λm (Cl -)(D) Λ∞(CaCl 2) = 2 [λm (Ca 2+) + λm (Cl -)]14.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电导率κ、摩尔电导率Λm 和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数据如下:m /(mol ·kg -1) κ Λm ∞Λm1κ1 Λm,1 Λ1,m 0.5κ2 Λm,2 ∞Λ2,m 0.1κ3 Λm,3 ∞Λ3,m 0.05 κ4 Λm,4 ∞Λ4,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Λm,1<Λm,2<Λm,3<Λm,4 (B) Λm,1>Λm,2>Λm,3>Λm,4 (C) κ1=κ2=κ3=κ4 (D) ∞Λ1,m <∞Λ2,m <∞Λ3,m <∞Λ4,m15. 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 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16. 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A) γ ±,1= γ ±,2 (B) γ ±,1> γ ±,2(C) γ ±,1< γ ±,2 (D) γ ±,1≥ γ ±,217. Li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115.03×10-4 S ·m 2·mol -1,在 298 K 时,测得LiCl 稀溶液中 Li + 的迁移数为 0.3364,则 Cl -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λm (Cl -)为:(A) 76.33×10-4 S ·m 2·mol -1 (B) 113.03×10-4 S ·m 2·mol -1(C) 38.70×10-4 S ·m 2·mol -1 (D) 76.33×102 S ·m 2·mol -118. 对于给定离子B ,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哪几个,才能使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B 和离子淌度U B 为常数。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一.选择题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a) ·dm -3 NaNO 3 (b) ·dm -3 NaCl (c) H 2O(d) ·dm -3Ca(NO 3)2 (e) ·dm -3 NaBr(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 La 3+ (B) Mg 2+(C) NH 4+ (D) H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10-3 mol ·kg -1 (B) ×10-3 mol ·kg -1(C) ×10-3 mol ·kg -1 (D) ×10-3 mol ·kg -1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 m (H +)/[m (H +) + m (Ba 2+) + 2m (Cl -)](B) c 1m (H +)/[c 1m (H +)+ 2c 2m (½ Ba 2+)+ (c 1+ 2c 2)m (Cl -)](C) c 1m (H +)/[c 1m (H +) + c 2m (Ba 2+) + m (Cl -)](D) c 1m (H +)/[c 1m (H +) + 2c 2m (Ba 2+) + 2c 2m (Cl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6. 已知()12221089.4291,--∞⋅⋅⨯=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A) ×10-9 S ·m -1 (B) ×10-6 S ·m -1(C) ×10-9 S ·m -1 (D) ×10-6 S ·m -1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A) 0.715 g (B) 2.545 g(C) 23 g (D) 2.08 g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B) 摩尔电导率(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D) 离子淌度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 曾包括的?(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子迁移数为:(A) x /y (B) y /x(C) (x -y )/x (D) (y -x )/y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 m ,λ和法拉第常数F 之间的关系是:(A) z +∞+U /∞+,m λ=F (B) z +∞+U ∞+,m λ=F(C) z +∞+,m λ∞+U F = 1 (D) ∞+,m λ/ z +∞+U =F13. CaCl 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CaCl 2) = m (Ca 2+) + m (Cl -) (B) (CaCl 2) = ½ m (Ca 2+) + m (Cl -) (C) (CaCl 2) = m (Ca 2+) + 2m (Cl -) (D) (CaCl 2) = 2 [m (Ca 2+) + m (Cl -)]14.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m 和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数据如下: m /(mol ·kg -1) m ∞Λm1 m,1 ∞Λ1,mm,2 ∞Λ2,mm,3 ∞Λ3,mm,4 ∞Λ4,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m,1<m,2<m,3<m,4 (B)m,1>m,2>m,3>m,4(C)(D) ∞Λ1,m <∞Λ2,m <∞Λ3,m <∞Λ4,m15. 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 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16. 298 K 时, mol ·kg -1 的 KCl 和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 度系数分别为 ,1和 ,2,则有(A) ,1= ,2 (B) ,1> ,2(C) ,1< ,2 (D) ,1≥ ,217. Li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10-4 S ·m 2·mol -1,在 298 K 时,测得 LiCl 稀溶液中 Li + 的迁移数为 ,则 Cl -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m (Cl -)为:(A) ×10-4 S ·m 2·mol -1 (B) ×10-4 S ·m 2·mol -1(C) ×10-4 S ·m 2·mol -1 (D) ×102 S ·m 2·mol -118. 对于给定离子B ,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哪几个,才能使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B 和离子淌度U B 为常数。
高考化学练习题:电解质溶液(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练习题: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5•安徽)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 ﹣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真题集萃.分析: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氢氧化钠与一水合氨其中和能力是相同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完全电离,NH3•H2O部分电离,因此c(OH ﹣)>0.1mol/L,c(Na+)=0.1mol/L,c(NH3•H2O)<0.1mol/L,故c(OH﹣)>c(Na+)>c(NH3•H2O),故A错误;B、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c(Na+)=c(Cl﹣),即c(NH4+)+c(H+)=c(OH﹣),故B正确;C、加入盐酸至pH=7时,溶液呈中性,即c(H+)=c(OH﹣),那么c(NH4+)+c(Na+)=c(Cl﹣),即c(Cl﹣)>c(Na+),故C错误;D、加入20mL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c(H+)>c(OH﹣),那么c(NH4+)+c(Na+)<c(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2.(2015•广东)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考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由图可知abc为等温线;B、由b点计算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C、b点到a点,氢离子浓度变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据此解答即可;D、稀释不会引起水的离子积的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c 到b,故A错误;B、b点c(H+)=c(OH﹣)=1.0×10﹣7,故K W=1.0×10﹣7×1.0×10﹣7=1.0×10﹣14,故B错误;C、加入FeCl3,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b到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C正确;D、由c点到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K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掌握水的离子积为温度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2015•海南)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A.NO2B.SO2C.SO3D.CO2考点:p H的简单计算.分析: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根据反应产物的酸碱性判断.解答:解: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aN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NaHS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弱酸性;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强酸性;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NaHC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弱碱性;综上可知,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SO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目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之间反应判断产物以及溶液的酸碱性.4.(2015•四川)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溶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1.0×10﹣7mol/LB.c(Na+)=c(HCO3﹣)+c(CO32﹣)+c(H2CO3)C.c(H+)+c(NH4+)=c(OH﹣)+c(HCO3﹣)+2c(CO32﹣)D.c(Cl﹣)>c(NH4+)>c(HCO3﹣)>c(CO32﹣)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根据Kw=c(H+)×c(OH﹣)=1.0×10﹣14计算;B.根据物料守恒即c(Na)=c(C)分析;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解答:解:A.Kw=c(H+)×c(OH﹣)=1.0×10﹣14,已知pH<7,即c(H+)>1.0×10﹣7mol/L,则<1.0×10﹣7mol/L,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c(C),所以c(Na+)=c(HCO3﹣)+c(CO32﹣)+c(H2CO3),故B正确;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NH4+)=c(OH﹣)+c(HCO3﹣)+2c(CO32﹣)+c (Cl﹣),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c(Na+)<c(Cl﹣),所以c(H+)+c(NH4+)>c(OH﹣)+c(HCO3﹣)+2c(CO32﹣),故C错误;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HCO3﹣浓度减小,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c(CO32﹣)最小,即c(Cl﹣)>c(NH4+)>c(HCO3﹣)>c(CO3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方法.5.(2015•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Ba2+、Br﹣、CO32﹣B.Cl﹣、SO32﹣、Fe2+、H+C.K+、Na+、SO42﹣、MnO4﹣D.Na+、H+、NO3﹣、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S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2015•四川)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 u2++S2﹣=CuS↓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则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蓝色沉淀,故B错误;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C错误;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则离子反应为Cu2++4NH3•H2O=[Cu(NH3)4]2++4H2O,故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络合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2015•上海)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 ﹣、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在其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溶液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溶液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阴离子只能为Cl﹣,阳离子可以为:H+、NH4+、Ba2+、Al3+,最多存在5种离子;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阳离子只能为Ba2+,则一定不存在CO32﹣,可存在的离子为:Ba2+、Cl﹣、OH﹣、NO3﹣,则最多只有4种,根据分析可知,最多存5种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离子反应和种类的判断,综合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无色以及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特点,特别注意硝酸不能生成氢气.8.(2014•江苏)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考点:水的电离;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2014•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D、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来回答判断.解答:解: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不会获得胶体,故A错误;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会减小,故B错误;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并不会获得氢氧化钙,故C 错误;D、氢氧化铜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Cu2++2OH﹣,Cu(NO3)2溶液中铜离子会抑制沉淀溶解平衡的右移,所以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10.(2014•上海)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A.c(Ca2+)、c(OH﹣)均增大B.c(Ca2+)、c(OH﹣)均保持不变C.c(Ca2+)、c(OH﹣)均减小D.c(OH﹣)增大、c(H+)减小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结合Ca(OH)2(s)⇌Ca2+(aq)+2OH﹣(aq)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解: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因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反应后一定有Ca(OH)2析出,则溶液浓度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4年上海考题,涉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原理以及溶解平衡的特点,难度不大.11.(2014•海南)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阴极逸出气体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溶液的pH变小考点:电解原理;真题集萃.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极区碱性增强,遇到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正确;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逸出气体氢气,故B正确;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pH变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12.(2014•四川)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B.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c(OH﹣)D.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 (H+)+c(CH3COOH)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结合电荷守恒判断;D.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解答:解:A.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所以c(HCO3﹣)<c (OH﹣),故A错误;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c(Cl﹣)>c(CH3COOH)>c(H+),故B正确;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即c(OH﹣)>c(H+),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H4+),且c (OH﹣)>c(H+),所以c(Cl﹣)<c(NH4+),所以c(Cl﹣)+c(H+)<c(NH4+)+c(OH﹣),故C错误;D.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 (CH3COO﹣)+c(OH﹣)=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所以得c(OH﹣)=c(H+)+c(CH3CO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溶液酸碱性再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来分析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高考高频点,常常与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结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3.(2014•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32﹣)D.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42﹣)+c (H2C2O4)]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NaHSO4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守恒分析判断;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分析.解答:解:A、NaHSO4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分析,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NaHSO4 =Na++H++SO42﹣,H2O⇌H++OH﹣,溶液中质子守恒,c(H+)=c(SO42﹣)+c(OH﹣),故A正确;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Ag+)>c(Cl﹣)>c(I﹣),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H2CO3⇌H++HCO3﹣,HCO3﹣⇌H++CO32﹣,c(H+)>c(HCO3﹣)>2c(CO32﹣),故C错误;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2c(Na+)=3[c(HC2O4﹣)+C(C2O42﹣)+c(H2C2O4)],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平衡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2014•广东)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 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A﹣)+c(HA).A.HA为弱酸;B.该混合液pH>7;C.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D.Y表示H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A﹣)+c(Y)=c(Na+).解答:解: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 ﹣),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 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Na+)=c(A﹣)+c(HA).A.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为NaA溶液,溶液中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故A错误;B.c(Na+)>c(A﹣),说明NaA水解,A﹣+H2O⇌HA+OH﹣,该混合液pH>7,故B错误;C.HA是弱电解质,则有c(A﹣)>c(OH﹣),c(OH﹣)除了水解产生的还有水电离的,因此c (OH﹣)>c(HA),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故C错误;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A﹣)+c(HA),Y表示HA,得到c(A﹣)+c(Y)=c(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酸的强弱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值、盐类水解等,判断一元酸HA是弱酸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5.(2014•山东)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 ﹣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开始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B.根据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该比值与氢氧根离子成反比,电解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根据物料守恒,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二者的浓度之和逐渐减小;D.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氨水与醋酸的浓度、体积相等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解答: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当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开始时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H4的混合物,由CH3COONH4的水解常数K h=,随着氨水的加入,c(H+)逐渐减小,Kh不变,则变小,当加氨水至溶液显碱性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 b=,c(OH﹣)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电离常数K不变,所以逐渐减小,即始终减小,故B错误;C.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为0.001mol,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定性判断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明确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16.(2014•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离子之间不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络合物、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双水解的就能共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a2+、SO42﹣生成微溶物硫酸钙,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SO32﹣氧化为Fe3+、SO42﹣,所以不能共存,故B 错误;C.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故C正确;D.Fe3+、SCN﹣生成络合物Fe(SCN)3,所以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硫酸钙是微溶物,少量时能在水溶液中共存,但不能大量存在,为易错点.17.(2014•安徽)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Fe(OH)3↓+BaSO4↓D.1L O.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 Fe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铁离子能够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该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C.该离子方程式不满足硫酸铁、氢氧化钡的化学组成关系;D.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铁及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及m=nM计算出铁的质量.解答:解:A.Fe2(SO4)3溶液中的Fe3+与C6H5OH发生显色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铁离子能够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题目方程式未配平,故B错误;C.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42﹣+3Ba2++6OH﹣═2Fe(OH)3↓+3BaSO4↓,故C错误;D.1L O.1mol•L﹣1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铁0.1mol,0.1mol硫酸铁中含有0.2mol铁离子,与足量锌反应可以生成0.2mol铁,生成铁的质量为11.2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常见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的情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8.(2013•重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KClO3和三氧化硫的水溶液都能导电,KClO3是电解质,但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CH3COOH不完全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Al(OH)3;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说明溶解度S(AgCl)>S(AgI),所以K(AgCl)>K (AgI);解答:解:A.电解质是熔融态或水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氯酸钾溶于水自身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SO3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若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显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即V醋酸>V NaOH,故B错误;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由于酸性:HCO3﹣>Al(OH)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AlO2﹣+HCO3﹣+H2O=Al(OH)3↓+CO32﹣有沉淀生成,无气体生成,故C错误;D.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AgCl转变为黄色沉淀AgI,说明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沉淀易转化为更难溶沉淀,越难溶物质其饱和溶液中电离出相应离子浓度越小,故K(AgI)<K(Ag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酸碱中和、氢氧化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等知识,掌握它们的相关本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9.(2013•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选择题1电解时,主要承担电量迁移任务的离⼦与⾸先在电极上发⽣反应的离⼦间有什么关系?()(A)没有任何关系(B)有某种关系(C)有⽆关系视相对电迁移率的⼤⼩⽽定(D)两者总是⼀致的2已知Cu的相对原⼦量为64,⽤0.5法拉第电量可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多少Cu?()(A) 16 g (B) 32 g(C) 64 g (D) 127 g3 H2S2O8可由电解法制取,阳极反应为:2H2SO4→ H2S2O8+ 2H+ + 2e-,阳极副反应为O2的析出。
阴极析氢效率为100%,已知电解产⽣H2,O2的⽓体体积分别为9.0 L和2.24 L(标准态下),则⽣成H2S2O8的物质的量为:()(A) 0.1 mol (B) 0.2 mol(C) 0.3 mol (D) 0.4 mol4按物质导电⽅式的不同⽽提出的第⼆类导体,下述对它特点的描述,哪⼀点是不正确的?()(A)其电阻随温度的升⾼⽽增⼤(B)其电阻随温度的升⾼⽽减⼩(C)其导电的原因是离⼦的存在(D)当电流通过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反应发⽣5当⼀定的直流电通过⼀含有⾦属离⼦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属的量正⽐于:()(A) 阴极的表⾯积(B)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通过的电量(D) 电解质溶液的温度6在CuSO4溶液中⽤铂电极以0.1 A的电流通电10 min,在阴极上沉积的铜的质量是:()(A) 19.9 mg (B) 29.0 mg(C) 39.8 mg (D) 60.0 mg7使2000 A的电流通过⼀个铜电解器,在1 h 内,能得到铜的质量是:()(A) 10 g (B) 100 g(C) 500 g (D) 2 700 g8⽤0.1 A的电流,从200 ml 浓度为0.1 mol·dm-3的AgNO3溶液中分离Ag,从溶液中分离出⼀半银所需时间为:()(A) 10 min (B) 16 min(C) 100 min (D) 160 min9 z B、r B及c 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B 种离⼦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 B 离⼦迁移数 (t B)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A) │z B│愈⼤,t B愈⼤(B) │z B│、r B愈⼤,t B愈⼤(C) │z B│、r B、c B愈⼤,t B愈⼤(D) A、B、C 均未说完全10在⼀定温度和浓度的⽔溶液中,带相同电荷数的 Li+、Na+、K+、Rb+、它们的离⼦半径依次增⼤,但其离⼦摩尔电导率恰也依次增⼤,这是由于:()(A) 离⼦淌度依次减⼩(B) 离⼦的⽔化作⽤依次减弱(C) 离⼦的迁移数依次减⼩(D) 电场强度的作⽤依次减弱11电解质溶液中离⼦迁移数 (t i) 与离⼦淌度 (U i) 成正⽐。
高三化学电解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电解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地用如右图曲线表示,应为【答案】C【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向其中加入硫酸,则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是难溶电解质,水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水时。
此时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继续加入硫酸,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又增大,所以选择C。
【考点】考查溶液导电能力的判断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B.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C.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 mol H+D.1 L 0.1 mol·L-1的H2SO3溶液中含有0.2 mol H+【答案】C【解析】非电解质溶解时不存在电离的过程,A错误;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SO3是非电解质,B错误;H2SO4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而H2SO3是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C正确,D错误。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Cl溶液B.SO3C.Na2O D.Cu【答案】C【解析】NaCl溶液属于混合物,SO3属于非电解质,Cu属于单质。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符号为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C60和石墨互为同位素D.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HCO3-【答案】D【解析】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7,左上角为37,错误;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错误;C、C60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D、NaHCO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HCO3-,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用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试题一.选择题1.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a) 0.1mol ·dm -3 NaNO 3 (b) 0.1mol ·dm -3 NaCl (c) H 2O (d) 0.1mol ·dm -3Ca(NO 3)2 (e) 0.1mol ·dm -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 La 3+ (B) Mg 2+ (C) NH 4+ (D) H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A) 6.0×10-3 mol ·kg -1 (B) 5.0×10-3mol ·kg -1(C) 4.5×10-3 mol ·kg -1 (D) 3.0×10-3mol ·kg -1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A) l m (H +)/[l m (H +) + l m (Ba 2+) + 2l m (Cl -)] (B) c 1l m (H +)/[c 1l m (H +)+ 2c 2l m (½ Ba 2+)+ (c 1+ 2c 2)l m (Cl -)](C) c 1l m (H +)/[c 1l m (H +) + c 2l m (Ba 2+) + l m (Cl -)] (D) c 1l m (H +)/[c 1l m (H +) + 2c 2l m (Ba 2+) + 2c 2l m (Cl -)]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6. 已知()12221089.4291,--∞⋅⋅⨯=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 m (H +)= m (OH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为: (A) 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 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A) 0.715 g (B) 2.545 g (C) 23 g (D) 2.08 g 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 (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曾包括的?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 (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子迁移数为: (A) x /y (B) y /x (C) (x -y )/x (D) (y -x )/y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 m ,λ和法拉第常数F 之间的关系是:(A) z +∞+U /∞+,m λ=F (B) z +∞+U ∞+,m λ=F(C) z +∞+,m λ∞+U F = 1 (D) ∞+,m λ/ z +∞+U =F13. CaCl 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L ¥(CaCl 2) = l m (Ca 2+) + l m (Cl -) (B) L ¥(CaCl 2) = ½ l m (Ca 2+) + l m (Cl -) (C) L ¥(CaCl 2) = l m (Ca 2+) + 2l m (Cl -) (D) L ¥(CaCl 2) = 2 [l m (Ca 2+) + l m (Cl -)] 14.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m 和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数据如下:m /(mol ·kg -1) m ∞Λm1 m,1 ∞Λ1,m0.5 m,2 ∞Λ2,m0.1 m,3 ∞Λ3,m0.05 m,4 ∞Λ4,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m,1<m,2<m,3<m,4 (B)m,1>m,2>m,3>m,4(C)(D)∞Λ1,m <∞Λ2,m<∞Λ3,m<∞Λ4,m15. 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 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16. 298 K时, 0.005 mol·kg-1的 KCl 和 0.005 mol·kg-1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g±,1和g±,2,则有(A) g±,1= g±,2 (B) g±,1>g±,2(C) g±,1<g±,2 (D) g±,1≥g±,217. Li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115.03×10-4 S·m2·mol-1,在 298 K 时,测得LiCl 稀溶液中 Li+ 的迁移数为 0.3364,则 Cl-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l m(Cl-)为:(A) 76.33×10-4S·m2·mol-1 (B) 113.03×10-4 S·m2·mol-1(C) 38.70×10-4 S·m2·mol-1 (D) 76.33×102 S·m2·mol-118. 对于给定离子B,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哪几个,才能使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B和离子淌度U B为常数。
(a)强电解质溶液;(b)无限稀释溶液;(c)一定温度下;(d)一定溶剂下;(e)一定的共存离子。
(A) a, b, c, d (B) a, b, c, d, e(C) b, c, d (D) b, c, d, e19. 在298 K时离子强度为0.015 mol·kg-1的ZnCl2的溶液中,其平均活度系数是:(A) 0.7504 (B) 1.133 (C) 0.7793 (D)1.28320. 有4个浓度都是 0.01 mol ·kg -1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A) KCl (B) CaCl 2 (C) Na 2SO 4 (D) AlCl 3 二.填空题1. 298 K 时,有 0.100 mol ·dm -3 的 NaCl 水溶液,已知:U +( Na +) = 4.26×10-8 m 2·V -1·s -1, U -( Cl -) = 6.80×10-8 m 2·V -1·s -1,则该溶液之摩尔电导率为 。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填入增大、减小、先增后减)。
3.()[]64CN Fe K 的极限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
4. 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 mol ·kg -1增加到0.1 mol ·kg -1时,其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m 将: ,m 。
(填入增加、减少或不变)5. 298 K 时,0.005 mol ·kg -1 的KCl 和0.005 mol ·kg -1 的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1和±,2,则两者的关系为:。
6. 浓度均为m 的不同价型电解质,设1-3型、2-2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分别是I 1, I 2,则I 1/I 2等于 。
7. 在10 cm 3 1mol ·dm -3 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摩尔电导率将 (填入增加、减小、不能确定)。
8. 0.001 mol ·kg -1 KCl 与 0.001mol ·kg -1 K 4Fe(CN)6混合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 = 。
在 25℃时,该溶液中 KCl 的平均活度系数 g ± = _ 。
已知常数A = 0.509 (mol ·kg -1)-1/2 9. 在25℃时,0.1 mol ·dm -3 KOH 溶液中,K + 的迁移数 t 1 与0.1mol ·dm -3 KCl 溶液中K +的迁移数t 2,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为 。
10. 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Na 3PO 4溶液,平均活度系数为±,则该电解质的活度a (Na 3PO 4)等于 。
11. 同浓度的KCl ,KOH 和HCl 三种溶液,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_溶液。
12. 已知 18℃时,Ba(OH)2,BaCl 2,NH 4Cl 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88×10-2,1.203×10-2,1.298×10-2 S ·m 2·mol -1,那么 18℃时 NH 3·H 2O 的 ∞Λ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