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共39页
合集下载
第篇建筑空间构成和组合

体育馆剖面中不同高度房间旳组合
(a) 利用坡屋顶下部空间做阁楼
(b) 楼梯上、下部空间旳利用
坡屋顶和楼梯上、下部空间旳利用
第3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旳要求
1.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旳要求 2.符合建筑功能旳需要和建筑类型旳特征 3.合理利用某些视觉和构图旳规律 4.符合建筑所选用构造系统旳特点及技术旳可能性 5.掌握相应旳设计原则和经济指标
≥2.1M 医 院:诊室≥2.6M;病房≥2.8M。 旅 馆:客房不设空调≥2.6M;设空调≥2.4M;卫生
间、走道≥2.1M。
2.2 房屋层数确实定和剖面旳组合方式 影响拟定房屋层数和总高度旳原因主要有:
1.城市规划(涉及节省用地)旳要求 2.房屋本身旳使用要求 3.选用旳构造类型和建材 4.城市旳消防能力
(2)要求:
①门厅对外出入口旳总宽度,应不不大于通向该门 厅旳过道、楼梯宽度旳总和,人流比较集中旳公 共建筑物,门厅对外出入口旳宽度一般按每100人 0.6M计算。门旳开启方式应向外开或采用弹簧门 扇。
②过厅一般设置在过道和过道之间、或过道和楼梯 旳连接处,它起到交通路线旳转折和过渡作用, 有时为了改善过道旳采光、通风条件,也能够在 过道旳中部设置过厅(有时也叫扩大走道)。
(1)单元旳划分与组合 一般是以数户围绕一种楼梯间来划分单元,组合 形式常见旳有:
①平直组合 ②错位组合
③转角组合 ④多向组合
(2)常见旳平面类型及特点
①一梯两户 ②一梯三户 ③一梯四户 ④长外廊 ⑤短外廊 ⑥长内廊 ⑦短内廊 ⑧点式 ⑨跃廊式
(3)交通组织 ①双跑楼梯 ②单跑横向楼梯 ③外突楼梯 ④内楼梯
物取得类似“雕塑”旳效果(P45)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2 平面组合的形式
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平面组合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 同房间组合起来。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形 式:
• (1)走道式组合
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 开,各房间沿走道(走廊)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 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 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走道式组合的 优点是: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等。这种形式建筑特别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 数量较多的重复空间组合,如学校、宿舍、医院、旅馆 等。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人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4 电梯、扶梯、坡道设计
A 电梯
电梯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消防电梯、客货两用电梯、杂物梯等几类。
电梯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单面式和对面式
B 扶梯
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连续输
送流动客流的装置。除了提供乘客一种既方便又
舒适的上下楼层间的运输工具外,自动扶梯还可
厨房设计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尽量利 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施,如壁龛、 吊柜等;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 洁;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 作空间,为使用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 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厨房的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等几种
A 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B 人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包括使用 家具及设备时,近旁所需面积);
C 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2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精简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a) 教学楼功能分析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c) 教学楼平面实例一
(b) 学校校区平面功能组合
(d) 教学楼平面实例二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 具的数量以及布置 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 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及热工、 声学、消防等方面 的综合要求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 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 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 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b) 某厂房按照生产流水线连续布置车间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c) 某展览厅按照连续布展的方式组合空间
串连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某美术馆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 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 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名称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
25
20
—
20
15
—
园
医院、疗养院
35
30
—
20
15
—
学校
35
30
—
22
20
—
其他民用建筑
40
35
25
22
20
15
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 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 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 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 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 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 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 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 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 的空间
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名称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
25
20
—
20
15
—
园
医院、疗养院
35
30
—
20
15
—
学校
35
30
—
22
20
—
其他民用建筑
40
35
25
22
20
15
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 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 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 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 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 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 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 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 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 的空间
房建课件2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c) 某专用学校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
窄长条的窗洞往往是图书馆书库的识别标志, 这是由内部书架的排列及光照需要形成的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连a)接.用各公并共对联中部心于分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筑常实可例见于空间的使用顺
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
情况如:工厂生产车间、展览馆的展室、车站、商场等
串联式的平面布局容易组 织交通路线
利用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 建筑的体块明确
某美术馆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 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 通的面积)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 具的数量以及布置 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 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及热工、 声学、消防等方面 的综合要求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 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混合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
第2篇_第3篇_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__常用结构体系

材料质感和色彩配置
• 重点及细部处理
• 环境协调
第3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 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 剖面图——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
部分的组合关系
– 建筑剖面设计主要研究建筑物竖向空间的处理 – 重点考虑:建筑物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组合、
利用等
第3.1节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 一、建筑物的标高系统 • 二、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的确定
(2)防水、防潮要求。
底层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300或300mm以上。
(3) 地形及环境条件。
山地和坡地建筑物,应结合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室外 道路布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底层地面标高.
(4)建筑物性格特征 。
一般民用建筑室内外高差不宜过大;纪念性建筑除 常借助于室内外高差值的增大,以增强严肃、庄重、雄 伟的气氛。
一、立面的比例尺度处理 二、立面的虚实凹凸处理 三、立面的线条处理 四、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 五、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 注重尺度和比例的协调性
• 尺度与比例
• 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 感
• 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 • 注意材料的质感和色彩
– 韵律、节奏感
– 虚实对比 – 质感和色彩
• 材料质感和色彩对比
• 一、应考虑的问题
– 1、房间的面积、位置、形状 – 2、采光、通风 – 3、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 4、美观
• 二、主要使用部分的面积、形状、尺寸
– 1、房间的面积——家具设备面积 使用活动面积 交通面积
2、平面的形状、尺寸
A、房间的形状——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
同时考虑结构施工、
例
及建筑造型来决定。
2.坡屋顶建筑的屋顶 空间高,不做吊顶时可充 分利用屋顶空间,房间高 度可较平屋顶建筑低。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辅助使用房间是根据建筑物主要使用功能要去而设置的,如公共建筑中的卫生 间,储藏室及其他服务性房间,住宅中厨房,厕所一些建筑物中的储藏室及个 中电气,谁,采暖,空调通风,消防等设备用房。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 房间的分类玉设计要求 1 使用房间的分类
中学教室平面尺寸常取6.30×9.00m、6. 60m×9.00m、 6. 90m×9. 00m等。
3、良好的天然采光 一般房间多采用单侧或双侧采光,因此,房间的深度常受到采光的限制。 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时进深可 较单侧采光时增大一倍。
• 阅览室的跨度则根据采光方式而定,单面采光不应大于9M,双面采光可 在15~18M,甚至更大一些,如21~24M。
因素二: 需使用的设备及 家具所需占用的 空间
民用建筑常用家具尺寸
因素三: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 度
教室、卧室、营业厅中家具近 旁必要尺寸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c) 某专用学校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
窄长条的窗洞往往是图书馆书库的识别标志, 这是由内部书架的排列及光照需要形成的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房间的门窗设置
1 门的宽度设置: 门的宽度一般是指门洞的宽度,而不包括粉刷层的厚度。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 房间的分类玉设计要求 1 使用房间的分类
中学教室平面尺寸常取6.30×9.00m、6. 60m×9.00m、 6. 90m×9. 00m等。
3、良好的天然采光 一般房间多采用单侧或双侧采光,因此,房间的深度常受到采光的限制。 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时进深可 较单侧采光时增大一倍。
• 阅览室的跨度则根据采光方式而定,单面采光不应大于9M,双面采光可 在15~18M,甚至更大一些,如21~24M。
因素二: 需使用的设备及 家具所需占用的 空间
民用建筑常用家具尺寸
因素三: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 度
教室、卧室、营业厅中家具近 旁必要尺寸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c) 某专用学校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
窄长条的窗洞往往是图书馆书库的识别标志, 这是由内部书架的排列及光照需要形成的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房间的门窗设置
1 门的宽度设置: 门的宽度一般是指门洞的宽度,而不包括粉刷层的厚度。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空间构成》空间组合与形式PPT课件

日本东京中银舱体住宅楼 黑川纪章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二、放射式
无作用离心发射骨骼作骨骼线来构成空间形态.即由主空间中心向 外线性发射。
第七节 组团式构成
组团式构成一般将功能上类似的空间单元按照形状.大小或相互 关系方面的共同视觉特征.构成相对集中的建筑空间,也可将尺 寸.形状、功能不同的空间通过紧密的连接和诸如轴线等视觉上的一 些规则手段构成组团.它具有连接紧凑、灵活多变.易于增减和变換 组成单元而不影响其构成的特点。
二、组织序列动线
组织空间动线的任务是把空间的连续排列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
1. 空间动线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规则的对称序列形式。 (2)不规则的不对称序列形式。 (3)采用反衬的序列组织手法。以较小较暗.较封闭的前奏.展示一个较大较开朗的 主题。
(4)当主题不是一个时: a.则应该在序列中创造多种有助于不同主题导向的空间艺术引导. b.也可以通过强烈的主轴线使主题中心始终呈现在人们眼前; c.或者以自由交错的动线使主题忽隐忽现或完全隐蔽.使人们经过一系列的行 程.情绪准备之后再意外地出现。
d.关注可能导出的逆向序列、回昧序列、阶段插入序列。 e.空间序列应包括正、逆、片断式的双向流动的空间组织,当然,正序列是主要 的.
2. 空间序列的整体由动线贯穿,由分区来整理: (1)空间动线不能太直.”畅则浅”原理同样适应用创造序列。 (2)深远而狭长的空间是令人讨厌的.是否引入一段曲线或折线以增加视 觉艺术感?如何在横向通过渗透来丰富空间表现? (3)忌走回头略.可采用环形线设计。 (4)动线分主次.用非对称性形式以便识别序列。 (5)动线上的空间形态不能平铺.应设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