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课堂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共18张PPT)

提问:这些材料说明什么?
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重视农业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用当 时的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时间: 1950 年---- 1952 年。 范围:主要在 新 解放区。 开始: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废除 地主 的土地制度,实行 农民的土地制度。 结果:到1952年底,除 部分少数民外,全国大陆基本完 成了土地改革。 族地区
土地改革——分田地
四川金堂县的贫农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烧地契
二、土地改革的实行:
1、时间、法律政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容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地区:
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改
二、土地改革的实行:
1、时间、法律政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 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容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地区: 新解放区 3、具体方式: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分给地主应得的 一份土地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年 1953 年
83
3
197
74
116
355
18
0
0
4
27
0
2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 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1950 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解放 区的土地制度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实行:
1、时间、法律政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容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课件1: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第3课  土地改革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背景(必要性或者原因): ①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建国后,新解放区人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3、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4、实施: ①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 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5、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 得了解放。
必要性 (原因)
A.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 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土 经过
1950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革 意义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
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
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共15张PPT)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 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 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 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 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 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 增长了26.9%。
——《复兴之路》
提高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土地改革法大纲》 D.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2.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
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新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
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4.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 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5. 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人教部编版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土地改革——分田地
四川金堂县的贫农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烧地契
土地改革——拔界碑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 1951年
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 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 革,农民获得解放。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2、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3、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歌剧《白毛女》 剧照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 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 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土改背景)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占有土地比例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地 主
坐享其成
收取高额的地租剥 削压榨农民
农 民
劳而无获
•思考:由上述材料,你估计当时农村里的 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住的是……
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吃的是……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土 地 改
原因 经过 结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22张)
第3课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地 主
剥削与被剥 削的关系
农 民
一:土地改革原因
想想:如果你是被剥削的农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要 土地
农 民
一:土地改革原因
(2)土地改革是广大农民迫切的愿望。
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 改
新解放 区广大 农民迫 切要求 进行土 地改革
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对土地政策的调整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土地改革概况
1.地区: 新解放区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土地地所所有有制制的的转转变变:: c 从“地主 ” 到“农民 ”
4.开始土改时间: 1950年冬
5.完成: 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批斗地主 烧地契
土改中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农民分到土地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项目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都是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不存在剥削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土地改革3教学课件ppt

土地改革3教学课件ppt

课后活动:
观看或阅读<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有关 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同学们再见!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第3课 土地改革 (21张PPT)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21张PPT)课件

己占有 所
和农民一样参 加劳动
劳动成果

知识归纳 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进行了哪些土地的改革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 打土豪.分田地,废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

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 抗日战争时期 息,农民交租交息
制定《中国土地
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
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 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 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 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 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 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 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 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合作探究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




土地

占有者
不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相同
土点 产品分配 地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 地主阶级占有 归 民之间是剥削 绝大部分劳动 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共26张PPT)

土地改革——拔界碑
土地改革——分田地
四川金堂县的贫农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烧地契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 改 纪 念 邮 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三)、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史料1 土地改革前后的变化。 土地改革前: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 农民占地20%-30% ;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 大约300-350亿公斤粮食供应的地租 ;存在着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1949年,全国粮 食总产量1 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土地改革后: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 得土地4 660多万顷;每年交地租达350亿公斤 粮食;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 自食其力的人;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 1 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四)、兴农——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教师:“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 民稳则天下稳。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依赖于 农村地区的安宁。 史料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 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 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 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 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小结:今天,三农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空前 重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现代农业一定会 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 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 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 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 农民殷殷的关怀。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 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 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 再遥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为什么土地改革中要分给地主一份 土地?
土地改革中,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土地,是要让他们自己耕种,成为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
土地改革中 贫苦农民斗地主
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烧掉旧地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3、土地改革的完成 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 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获 得了真正的解放。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要晚一些,全国约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少数民 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区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 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任务。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 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 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 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消灭农奴制度。
1)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7亿亩 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 2)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350亿千克 粮食地租。
类 别 名 称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 阶级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 民之间是剥削 与被剥削关系
相同点
产品分配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劳动成果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时间:1950年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 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党总结了过去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 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 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它成为指导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 20% 到30%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 10% 得温饱。
20-30%
90%
70-80%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农民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的现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我的收获
1. 下表是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 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D )
A.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源自B.新中国成立 D.土地改革
我的收获
• 2.固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6月 访问一位经历过“土地改革”的农民,以下最 A ) 适合的访问对象是( • A.孔大爷(80岁) B.李伯伯(52岁) • C.田大叔(46岁) D.史阿姨(35岁)
农民
地主 和农民一样 参加劳动
农民自己 占有 劳动成果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这是1950年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 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宋庆龄曾这样描述 1950年的中国农民:你立刻能 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兴奋地说:“我 够从人民的脸上,从那富有自信的表情和他们的昂首 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 挺立的姿态上,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新态度。这一切都 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 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自得地对你说:“这是我的”。
主 要 内 容
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 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 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只有废除这种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农民,才 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2、为什么要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一样,地主与农 民的矛盾不一样,所以要有分别,要保证社 会稳定、人心稳定,所以割地的土地改革 要有步骤、分批进行。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西藏地 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 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对于农奴主 的人身依附关系,废除了封建农 奴主的土地所有制,“翻身农奴 把歌唱。”
藏民欢庆焚烧地契
土地改革的意义
1.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这次土地改革较之以往的土地改革 有什么新的特点?
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与过去的土地改革有 所不同,一是注意保护富农经济,二是对地主由过 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 余的粮食及房屋,三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争取富农在政治上中立, 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 稳定城市里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 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材料: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 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 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 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 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 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 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 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 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 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 条腿。
“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 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 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这件大事应该是 ( ) B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 一。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5村公布 的阶级划分榜。
3.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 ,标志中国民主革命彻底完成。
1949年到1952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叫做经济恢复
时期。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
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 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改解
复习提问:抗美援朝
1、原因: 2、目的:为了 、 。 3、时间: 年_ _月至_ 年__ 月 4、军队:__ __ 司令员:___ _ 5、英雄人物及事迹:__ __ __ __ 6、结果: 7、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2)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政权;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 (5)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必要性)
解放前农民的悲惨生活
农 民 被 这幅图反映的是旧社会 迫 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 卖 儿 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 卖 是他们的住处。 女
解放前,农民长期遭受 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封建土地制度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到80%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 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 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喜儿卖掉。 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了, 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 军解放该地后,打倒恶霸,喜儿获 得翻身。那么,是什么土地制度迫 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种制度何时 在我国彻底被消灭?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我的收获
• 3.《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 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 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 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 段风云岁月。下列不可能在这部 影片中看到的情景是( D )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
我的收获
4. (2010· 海南中考)右图是1951年1 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 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 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B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立即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 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 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必要性)
1.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根本原因) 2.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原因) 3.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目的)
农村划分阶级成分
将农村人员划分为五个等级,依照等级划分土地。 分别是:地主,指的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 做些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富农,指 的是一般占有土地,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资本, 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 分或大部分;中农,指的是占有土地,拥有相当的生 产工具,生活依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 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的农民;雇农,指的是 靠出卖劳动力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劳动者。一般 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或只有较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贫农,指的是农村中的佃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 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是租人土地耕种,或出 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主、富农的剥削。
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不仅圆满完成了经济恢
复的任务,而且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新中
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短短的三年,新中国从废墟上 站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着整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