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

请在左图 中绘出净 光合速率 曲线
t1 t2 t3
t4
1. 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 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 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A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 量相等
条件改变
增大二氧化碳浓 度 温度从25摄氏度 提高到30摄氏 度 阴生植物
A点
不 变 下 移 上 移
光补偿点b
不变 向右移动
光饱和点c
向右上移动 向左下方向移 动 向左下方移动
向左移动
适当增加光照强 度
不 向左移动 变
向右上移动
二、中间产物含量变化问题
H2 O
[H]
CO2+H2O
C2H5OH+CO2
C6H12O6
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
1.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 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C)
A.升 B.降 C.降 D.升
升 降 升 升
升 降 升 降
升 降 升 降
【拓展练习】
例 2 、下图 T0-T1 表示的是适宜条件下生长的小球藻叶绿 体中某两种化合物( [H] 、 ADP 、 C3 或 C5) 的 含量, T1-T3 则表示改变其生长条件后两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回答 问题:
b 光照强度 图1
2.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温度),使光合速 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点的移动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温度超过最适温度
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3)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欲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3)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的理解与应用;(2)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1. 教学资源:(1)光合作用的相关教材、PPT、视频等;(2)实验器材和材料:绿叶植物、光照设备、二氧化碳供应等;(3)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2)提问: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和代谢的?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1)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2)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引导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1)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2)解释反应式中的各个成分和反应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4. 应用与实践:(1)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3)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效果。
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2)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3)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学习效果是否明显。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2)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学生对光合作用应用的认识和体会。
2019年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含解

专题0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考卷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多为知识综合理解加实际应用类型,是历届考生备考过程中感觉较为困难的知识点,但分析高考题目不难发现,虽然题目样式多变,然知识点的考查依旧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形式如下:1、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以人类科技成果作用作为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本专题将以2015-2018年间典型高考真题入手,按知识点进行“拆分”,以期对考生的备考起到导向作用,在备考中能有的放矢。
【难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考查此类题目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考查为大背景,考点涉及光合、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原料、物质变化等诸多方面,此类型题目考查相对基础,属于较易题,应争取不丢分。
【典例1】(2017 全国III)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考点分析】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

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对地球上的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光合作用也是生物学中一个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关键过程、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
首先,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上,其中的色素分子(如叶绿素)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和酶催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光合色素吸收到光子后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生成氧气。
暗反应是基于碳酸盐羧化酶的催化作用,将CO2氧化还原合成有机物质,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通路进行固定和转化。
然而,光合作用的难点在于其过程中复杂的化学反应和调节机制。
光合作用的反应涉及到很多酶的参与和调控,其中包括光反应的光系统I和光系统II,暗反应的酮酸羧化途径等。
这些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光合作用的反应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强、温度、水分等。
为了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过程。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关键反应和酶的作用机制对于理解整个光合作用过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进行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强、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探讨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
3.运用模型和计算工具。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建立模型来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通过模拟和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光合作用的特性和行为。
总之,光合作用是一个相对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生物学概念,但通过深入学习、实验观察和运用模型和计算工具等方法,可以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
考点02 光合作用-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之困难考点突破(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考向一 光合作用条件骤变时各物质量的变化
外界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影响
在分析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突然改变或(CH 2O)运输受阻后C 3、C 5含量等变化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结合起来。
只要分析清楚影响的是消耗过程还是产生过程,即可判断出有关物质的含量变化。
1.相关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
注:以上各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在外界条件改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且是相对含量的变化 可见,光合作用条件变化时,C 3、C 5含量的变化总是相反的。
2.相关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
【规律总结】在分析条件改变对光合作用中物质含量的影响时,关键是从骤变的因素影响的
直接反应式的角度考虑。
例如,突然停止光照,[H]和ATP 无法生成,这些物质直接参与C 3。
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精)

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精)“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光合作用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特别是一些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计植物算的问题,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将会使分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得一些出错误的结论。
下面笔者就光合作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剖析如下:一、坐标曲线关键点移动问题例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B. 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C. 若横坐标为CQ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D. 若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则Y点应向左移动答案:选D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影响,读懂坐标曲线中关键点的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正确推理。
根据题图可知,若横坐标所示的因素为光照强度,则Y点表示光补偿点。
若横坐标所示的因素为CO浓度,则Y点表示CO补偿点。
无论植物是处于光补偿点,还是CO补偿点,其光合速率均等于呼吸速率。
坐标曲线中补偿点的移动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CQ浓度、光照强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不受影响。
那么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补偿点相应地向左移或向右移。
D选项中改变的外界因素是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量,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植物会出现叶绿素的合成量减少,从而使光反应受到抑制。
也就是说在同等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会减小。
这时Y 点应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以满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要求。
故D选项错误。
(2)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温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补偿点的移动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A选项中,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要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值。
这时Y点应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重难点突破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合作用强度:判断:P59【自主诊断】(3)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概念课本P1042.光照P56思考探究1 纠正以下描述方式:(1)B点含义: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是光的补偿点D点含义:光的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出现光的饱和点的原因(外因、内因举例谁限制)(2)做题时常考:农业生产上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请提出具体措施(3)拓展:P70第3题,白桦叶绿素含量随的增加而增加,提高了白桦在弱光下的捕光能力。
某些阴生植物如人参,弱光下叶片中某些光合色素,如叶绿素含量较高,其意义是(4)描述类问题P60 全国卷I(2)分析3.CO2浓度(1) P60 2.两个曲线分析A点与A,点含义是否相同。
(2)批阅下列说法:卡尔文还通过改变条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化合物,他改变的条件是(改变二氧化碳浓度),这时他发现C5含量快速升高,由此得出固定物质是C5。
(3)气孔问题:P61.第3题(1)增加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其原因是:避免因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的降低(4)应用:如何提高CO2浓度?大田温室4.水水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①②③5.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举例说明①②③(2)课本P61,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原因是(3)P59,大棚生产中为什么多施加有机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关键词是)(4)纠正下列描述: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是缺Mg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6.光合作用曲线点的分析批阅: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E点左移批阅:上图限制C、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温度(思考原因)若问限制因素,要审题,题目中若写了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则下图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一般问限制因素都是回答外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2019年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含解析

专题0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考卷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多为知识综合理解加实际应用类型,是历届考生备考过程中感觉较为困难的知识点,但分析高考题目不难发现,虽然题目样式多变,然知识点的考查依旧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形式如下:1、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以人类科技成果作用作为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本专题将以2015-2018年间典型高考真题入手,按知识点进行“拆分”,以期对考生的备考起到导向作用,在备考中能有的放矢。
【难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考查此类题目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考查为大背景,考点涉及光合、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原料、物质变化等诸多方面,此类型题目考查相对基础,属于较易题,应争取不丢分。
【典例1】(2017 全国III)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考点分析】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活 的生 物
问题3、如何进行物理误差的校正?
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也可 能会由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 为使测定结果更趋准确,应设 置对照实验,以校正物理膨胀 等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 此时,对照实验与呼吸装置相 比,应将所测生物灭活,如将 种子煮熟,而其他各项处理应 与实验组完全一致(包括 NaOH溶液,所用种子数量, 装置瓶及玻璃管的规格等)。
装置1:
(1)若液滴不动,说明: 该装置中气体体积不变,所测生物进行无氧 呼吸。 (2)若液滴左移,说明: 该装置中气体体积下降,所测生物进行有氧 呼吸或有氧、无氧呼吸并存。
装置2:
(1)若液滴不动,说明: 该装置中气体体积不变,即O2:CO2=1,所测 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2)若液滴右移,说明: 该装置中气体体积上升,即O2<CO2,所测生物进 行无氧呼吸或有氧与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并存。 (3)若液滴左移,说明: 该装置中气体体积下降,即O2>CO2,所测生 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的底物可能有脂质。
(1)若 红__色__液__滴__右__移,则_呼__吸_强__度__,__释__放__O_2_使_瓶__内__气_压增大
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
(2)若红__色__液__滴__左_移__,则 呼_吸__强__度_,__吸_收__O_2_使_瓶__内_气_ 压减小
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
2、必须两个实验装置配合才能对种子或生物的 细胞呼吸类型作出判断。
3、为了使实验结果精确,要设置对照实验以排 除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
4、测定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步>P60)
①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则表明所测生 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所测生 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方向和刻度
根据特定装置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测定细胞呼吸 作用或确认呼吸类型常采取U型管液面升降或玻璃管液滴移动的 观察法,即在广口瓶或锥形瓶内放入被测生物(活种子或植物或 动物),通过生物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或吸入O2引起的气压变化, 进而推测或计算生物的呼吸状况,如图装置所示。
问题1、加入NaOH或KOH的作用是?
3、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 光照强度的关系
(3)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
观察液滴移动。
a.进行结果与结论的描述时应
“先结果后结论”,而不是“先结
能进
论后结果”。
行光 合作 用的
Na2CO3/ NaHCO3
b.为使实验结果精确,排除实验 误差还应设置装置3,以便校正。
材料
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
果应分别为M1 = M2、N1 > N2。
①若马尾松林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
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
240 mmol。
②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
氧呼吸
难点突破2:计算
•植物CO2吸收总量? •叶绿体CO2吸收总量? •有机物积累量? •有机物制造量?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用CO2量表示)= 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2量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
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
将装置甲、乙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②________________;
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液滴移动 ③_的_方_向_和__刻_度_________。
⑵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_甲_、_乙_装置_D_中_放_入N_aH_CO_3溶_液_,_乙装_置_作;为对照组 ②_将_装_置甲_、_乙_放_在_光_照_强度_、_温_度_等_相_同;的环境中 ③_30_分_钟后_分_别_记_录_甲_、_乙两_装_置_中_红_墨_水。液滴移动的
迁移应用
《步》P60:4.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
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
C 说法错误的是(
)
现象 选项
甲装置 乙装置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D 液滴左移 滴液右移
结论
只进行有氧呼吸 只进行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
③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该生物既进 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④装置1与装置2液滴均左移,则呼吸过程中O2吸收量大于 CO2释放量,呼吸底物中可能有脂质参与。(与糖类相比, 脂肪C、H比例高,O的比例低,故氧化分解时释放相同CO2 时,脂肪消耗的O2多,故CO2/O2<1,而葡萄糖只进行有氧 呼吸时,CO2/O2=1;若有氧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则 CO2/O2>1。)
由于生物呼吸时既产生CO2又消 耗O2,前者可引起装置内气压升高, 而后者则引起装置内气压下降,为便 于测定真实呼吸情况,应只测其中一 种气体变化情况。为此,测定过程中, 往往用NaOH或KOH吸收掉呼吸所产 生的CO2,这样,整个装置中的气压 变化,只能因吸பைடு நூலகம்O2所引起,从而排 除CO2对气压变化的干扰。
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
重点题型研析3
《步》P59:典例4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 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利用以上装置完成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 ⑴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①_甲_、_乙_装_置_D_中_放_入__Na_OH_溶_液_,_装;置乙作为对照组
(3)若 红__色__液__滴__不_移_,则 _于吸_细收__胞的_呼O__2吸量_强_,_度瓶__,内_释气__放压_的不__O变_2_量等于
4、测定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步>P60)
1、注意观察装置的不同之处及其作用 装置1:NaOH溶液,吸收CO2,使该装置中气体 体积变化由02引起。 装置2:蒸馏水,不吸收CO2,使该装置中气体体 积变化由02与CO2的体积差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