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

三、日积月累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句意: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句意: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句意: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句意: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句意: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同步练习1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栅(zhà)覆(fù)聊(liáo)(2)难写的字籍:左下是“耒”,右下是“昔”。

覆:上面是“西”的变形,左下是“彳”,右下是“复”。

聊:左窄右宽,右边是“卯”。

(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水源野兽帐篷援救寂寞恐惧联想宴会面积淡忘文明忧郁计算缺乏防止日历仪器望远镜自动事实制造缺少栅栏介意无非处境苦闷理智控制知足隔绝境地缘故热带袭击防御手段解除不可思议焉知非福远眺(2)近义词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野蛮~蛮横缺乏~缺少简陋~粗陋相信~信任消失~失踪仍然~依然聪明~聪慧缘故~原因温柔~温和恼怒~愤怒混乱~杂乱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无济于事~于事无补乌合之众~一盘散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得意扬扬~扬扬自得头晕目眩~头昏脑涨绝望~失望荒唐~荒诞疲乏~疲惫悲伤~悲痛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3)反义词畏惧➝勇敢凄凉➝繁荣安慰➝责备简陋➝豪华野蛮➝文明前所未闻➝司空见惯相信➝怀疑消失➝出现聪明➝愚蠢熟悉➝陌生温柔➝粗暴示弱➝逞强混乱➝整齐舒服➝难受一模一样➝天壤之别无济于事➝行之有效乌合之众➝如鸟兽散聚精会神➝东张西望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伤心➝高兴绝望➝如愿遵守➝违反辉煌➝黯淡喧嚣➝清净派头十足➝垂头丧气(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舒舒服服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②AABC式词语:跃跃欲试类似的词语:栩栩如生津津有味斤斤计较勃勃生机闷闷不乐铮铮铁骨振振有词③ABAC式词语:一模一样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轻手轻脚百发百中无边无际有声有色④描写十分遥远的词语:天涯海角类似的词语:千里迢迢千山万水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山高水长山遥路远水远山长⑤含有数字的词语:九牛二虎之力类似的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六神无主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五光十色五湖四海⑥量词一座荒岛一丝安慰一艘船一道刻痕一条狗两只猫一批货一根木桩一场梦一只麻雀一块石头一个圆圈一条细缝一道寒光三头牛一种享受一群大雁一辆敞篷车一张沙发椅一番工夫一只小艇⑦动词走遍荒岛搭起帐篷布置处所调整生活方式闭上眼睛射出寒光拱起腰伸直腿张开大嘴刺进肉皮提着奶桶挣断缰绳长满荆棘张开翅膀叙述经过恢复原状⑧修饰词寂寞的生活野蛮的宴会荒无人烟的岛可怕的荒岛孤独的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深重的经历淡黄的头发瞪大的眼睛光滑的脊背绝望的心情热心的听众动人的情节⑨形容勇敢的词语: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二、佳句积累1.描写外貌的句子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共14张PPT)

词句段运用
特点: 句子中的Biblioteka 点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 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仿写:
饿:他饿得快要发疯了。 安静:房间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词句段运用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 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 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日积月累
拓展积累
在外国名著中有许多经典名句,读一读,可以积累下来。
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安娜 · 卡列尼娜》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译者: 成时
词句段运用
观点一:第一组第一句的翻译突出强调“前所未有的最光辉的” 夜晚,把整个小镇上的人们找到孩子时的欣喜若狂的状态表现得 淋漓尽致。 观点二:我也喜欢第二组第一句的翻译,对照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一句用“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简洁而形象地描写出了当时人 们见到被找回的两个孩子时激动的心情。 观点三:我喜欢第二组第二句的翻译,“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 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一个“涌”字把人们 找到孩子后那激动到无以言表的兴奋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不要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出发的人。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了你一句话,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虽然与对方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日积月累
解词意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
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人心的善恶好歹。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课件

了解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kòu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mào dié

80-90岁:耄 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 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 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 时代为“豆蔻年华”。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修辞手法:夸张
语文园地
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 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语文园地
合作探究
自由读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 的句子。
没有见到过的。
大场面 过的
这是这个小镇前 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 个夜晚。
一个 夜晚
前所未 有的最 辉煌
气氛 简约直白
这是小镇经历过 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 一夜
最激动 人心的
心情 通俗易懂
续表
都让读者体会到“这个夜晚” 表达效果 不一般的意义,感受到欢乐、兴奋
的气氛
不同的译法
修辞 表达的语言 表达效果 手法 情感 风格
大家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这三个人物?
小说中很多地方直接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 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从苦这难段最话深中重我的深经刻历体告会诉世人:在困 境中,到我鲁们滨可逊以乐把观好、处顽和强坏的处特对点照。起来看,并 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部编版语文园地二 第二单元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园地二  第二单元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 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2.讨论阅读方法(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

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4.教师小结: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以及表示程度的句子写得比较好。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而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句子,我们在习作中可以多借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日积月累
1.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了许多名言警句,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言行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明朝时期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意思是别以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出发得更早的人。引申为:不要以为只有你强,还有比你更强的。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三、布置作业
1.评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
2.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某人遇到困难时的样子。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一、词句段运用——修辞的妙用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例句。自读句子,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交流,指名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中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只理解还不够,还应该贴近生活。所以,教学词句段的运用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运用。
鲁滨逊:他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精神。因向往海外的天地,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毅然远行,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虽然流落于无人的荒岛28年,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及劳动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了生活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共29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共29张PPT)

心的一夜。
—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
满地的眼泪。
不同译者的翻译有不同的特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示例 1:我喜欢张友松的翻译,因为他的译文生动具体,语言自然流畅。 示例 2:我喜欢俞东明、陈海庆的翻译,因为他们的译文语言优美、文字简洁。
日积月累
◎13 岁:豆蔻年华
语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 梢头二月初。”
习作例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索亚是国圣彼得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 是镇上的孩子头儿,最近,他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可他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哈克,他们约定半夜 先到墓地去试试胆量。他们到了墓地,却目睹了一场斗杀:
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嫁祸给醉鬼彼得。他们都 害怕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 100 岁:期颐之年
人生以百年为极,故曰 期;百岁之人生活起居须人养 护,故曰颐。《礼记·曲礼 上》:“百年曰期颐。”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特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特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特级教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 交流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学会立体地、多角度地评价人物。

2. 品读词句语段,体会并学习运用夸张的语言表现某种状态或情绪的方法。

3. 比较不同译者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翻译,从句子的长短和用词的不同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4. 熟读、理解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养成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交流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学会立体地、多角度地评价人物。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交流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说说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1. 体会并学习运用夸张的语言表现某种状态或情绪的方法。

2. 比较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突破方法1. 分析句子的特征,了解夸张的方向有扩大、缩小和超前。

2. 反复对比朗读,分析用词,感受三种翻译的不同之处。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法、分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交流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学会立体地、多角度地评价人物。

2. 品读词句语段,体会并学习运用夸张的语言表现某种状态或情绪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师: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篇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历险。

有的历险(旅行)已经结束,有的才刚刚开始。

在这三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去谈一谈这些不同的主人公吧!回顾三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们。

(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贝琪……)二、交流平台1. 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借助课文自由谈谈“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

(1)学生快速回顾课文。

(2)借助文中片段谈谈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理解。

例:联系“好处和坏处表”谈鲁滨逊的积极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第一驿站: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出示课件1】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第二驿站: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出示课件2】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板书:人物描写)(三)第三驿站:多方位评价人物。

【出示课件3】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板书:多方位、多角度)三、拓展研析【出示课件4】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出示课件5】2. 猜猜他是谁。

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出示课件6】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

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板书:语文园地二人物的评价方法作品情节人物描写多方位、多角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词句段的运用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7】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穷得(揭不开锅)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1.修辞手法:夸张)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8】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出示课件9】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夸张的作用: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出示课件10】出示课件: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四、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

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指男子4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语文园地二1.修辞手法:夸张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3.古人年龄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