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及其散文欣赏【优质PPT】

合集下载

(2024年)朱自清《背影》(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2024年)朱自清《背影》(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朱自清《背影》(公开 课)PPT教学课件
2024/3/26
1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写作技巧探讨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2024/3/26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6
3
朱自清生平及文学成就
通过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文章呼吁 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要忽 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18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4/3/26
19
朱自清其他经典作品推荐
《荷塘月色》
描写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景, 展现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
美视角。
《匆匆》
感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的短 暂,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本节课通过分析《背影》一文的情感 表达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了文章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3/26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 展现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25
下节课预告及准备事项
下节课将继续探讨朱自清的其他 经典作品,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
04
4
《背影》创作背景
2024/3/26
1925年,朱自清离开南京前往北京,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 时,父亲为他买橘子而攀越月台的情景深深触动了他。
几年后,朱自清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 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他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有感而发创作了《背影》。

朱自清春优秀ppt课件

朱自清春优秀ppt课件

朱自清的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后改名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曾担任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务,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
写作背景
《春》这篇散文写于1928年, 当时朱自清已经回到了清华大学
使春风的形象更加生动。
拟人
他将春天的事物拟人化,如将花朵 写成孩子的笑脸,使它们更具生命 力。
排比
他在描述中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使春的描绘更加有感染力。
04
思想感悟
主题思想
朱自清的《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 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文章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各种 景象,如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春风拂面等,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勃勃和活力无限。
05
艺术特色
画面感
描述生动形象
朱自清的春优秀ppt课件采用了 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将文字与画 面相结合,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细节表现力强
每个幻灯片都注重细节的表现, 如色彩的搭配、图片的选取和排 版等,让人感受到视觉上的舒适
和冲击力。
画面感连贯
整个ppt课件的画面感非常连贯 ,让人感觉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
个人感悟
读完《春》之后,我感到作者朱自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是那么深沉和真挚。他的文字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春天的美 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美好。
他人评价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 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各种美好景象。这篇文章一直被人们所 喜爱,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一代代读者心中的经典之 作。

朱自清精美散文《荷塘月色》赏析课件.ppt

朱自清精美散文《荷塘月色》赏析课件.ppt
得到真正的宁静。
24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 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江南旧俗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①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 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 了。”)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 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25
பைடு நூலகம்10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 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 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 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 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 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 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 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 己心中的不平静。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 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 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 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 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 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 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
荷叶 田田的
月 下
荷花 淡淡的
荷 荷香 似有似无
塘 荷波
流水 脉脉的
动 静 结 合
15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如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光影似曲
朦胧 和谐
16
荷塘四面
树 远山 灯光
蝉声与蛙声
17
他找到宁静了吗?认真阅读课文4— 6段,看看作者着重以哪些景物来写荷塘, 写月色,写荷塘四面的?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水

《春》朱自清ppt课件完美版(模板)

《春》朱自清ppt课件完美版(模板)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意境 ,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审美愉悦
朱自清的《春》给读者带来了审美愉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中西文化交融在《春》中体现
01 02
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
朱自清在《春》中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如引用西方诗歌中的意 象和表达方式,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
03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 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运用比喻和 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的新、美 、力,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作者通过对春天细致入微的观 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春
春天动物活动呈现方式
动物行为的描绘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动物们 的行为举止,如鸟儿的歌唱、蝴 蝶的翩翩起舞等,展现出春天的 生机与活力。
动物与环境的互动
朱自清通过描写动物与春天环境 的互动关系,如蜜蜂采蜜、鱼儿 戏水等,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生 动感和立体感。
春天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人物形象的塑造
朱自清在《春》中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孩子们在春天里尽情玩耍、老人 们在阳光下悠然自得等,展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温馨。
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作者运用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04
CHAPTER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跨文化视角的呈现

朱自清《春》PPT课件

朱自清《春》PPT课件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花的色彩
想象结果实 虚实结合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珠嘉学校
绘写春花,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 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 开放的情态;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闹”写出了蜂喧蝶舞的场面, 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 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奋发向上。
珠嘉学校
诵读第三部分:
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 新
新的,它生长着。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因为他是新生的,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美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她 是娇美的,突出春天艳丽的容颜。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珠嘉学校

珠学校嘉
文章结构:
盼春(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春草图(报春)
春花图(争春)

绘春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迎春)
赞春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比喻、拟 人
生机 活力 希望
珠嘉学校
读课文第5段,找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 的特点,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将 最难描绘的无形、无色、无味的风描绘 得细腻优美,有情有感的呢?
触觉 -------- 嗅觉 -
听觉 -------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 春风柔、暖
珠嘉学校
触 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 觉 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朱自清《荷塘月色》ppt课件

朱自清《荷塘月色》ppt课件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荷箭等景物描绘得 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朱自清还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变幻,通过描绘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荷塘景 色,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美感。
月光下荷塘的静谧之美
朱自清以月光为背景,通过描绘 月光洒在荷塘上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静谧、幽美的氛围。
这篇散文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通 过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 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 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 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朱自清作为一位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朱自清《荷塘月色》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美景描绘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探讨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分析
CHAPTER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朱自清生平及文学成就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 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风格
《荷塘月色》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富 有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美丽的艺术境界。同时,文章也体 现了朱自清散文的独特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 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03

朱自清《背影》优质ppt课件

朱自清《背影》优质ppt课件

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探、攀、缩、倾 c.爬月台时的动作: (行动不便,艰难)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 会它所包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关怀,惟恐有闪失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关怀,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儿子旅途平安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要儿子小心照看好行李
13 背影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 的特点。 2.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领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学会“关爱他人”。
朱自清(1898-1948),字佩 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 文集《踪迹》、《欧游杂记》 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 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品 有《荷塘月色》、《背影》、 《绿》等。
初读感知,识“背影”
背影
想 看别思
思念 父亲
望父 父子 买橘 分别
倒叙
别后 怀念
一、精读美文,析“背影”
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将句子“我看到了一 个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蹒跚 坚强 远去 难忘
二、研读经典,品“背影”
1.送行是文中记叙最详尽的部分,请概括这部 分记叙的内容。
pán shān
蹒跚
zhù
举箸
děi
得行小费

狼藉
tuí
颓唐
chóu chú
踌躇

簌簌
shì
拭擦
sānɡ
丧事
二、记一记
狼 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典 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质,抵押。 惨 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 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 唐:衰颓败落。 琐 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荷塘月色朱自清及赏析ppt课件

荷塘月色朱自清及赏析ppt课件
自然对人的启示
荷塘月色所表现出的自然美,也是对人生和生命的启示,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
04
荷塘月色艺术手法分析
荷塘月色中象征手法运用
荷塘象征
荷塘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世界,荷花、荷叶等形象则象征着美好、纯洁的品质 。
月色象征
月色作为荷塘的背景,既烘托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又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 静和淡泊。
荷塘月色中节奏和韵律把握
节奏把握
作者通过运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不同的句式结构,以及叠词、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的 节奏变化多端,既有舒缓的慢板,又有紧凑的快板,营造出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
韵律把握
作者注重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作品的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05
荷塘月色审美价值体验
01
02
03
月色下的荷塘
通过描绘月光、荷叶、荷 花等元素,展现荷塘在月 色下的静谧美。
荷塘中的生物
通过描写蛙声、蝉鸣、鱼 跃等,表现荷塘的生机与 活力。
荷塘的四季变化
通过描绘荷塘春、夏、秋 、冬四季的不同景象,展 现荷塘的多样美。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
细腻描绘
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 想象力,将荷塘月色描绘 得栩栩如生。
读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感 知到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和意境
,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想象与联想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和 联想,将荷塘月色的画面和意境 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情感共鸣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 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产生共鸣,增强审美体验。
荷塘月色审美启示
自然美的发现与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艺术特色:
1、结构缜密细致,和谐匀称。 2、写景抒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3、善于用比喻、拟人、对比、通感 (通感用眼、耳、口鼻、舌等器官 谐调起来对审美对象产生和心灵感 觉。朱自清将通感称之为诗人的触 觉,凭着这一点就可以发现美和诗 意)等艺术手法,细腻生动,立体 化地描摹自然景物。 4、语言清新、自然、明净、优美。
• 二是装饰美。恰当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这 些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有艺术魅力。
• 三是形容词、动词运用准确。 •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 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这里的“泻”和“浮”以及“树缝里 也漏着一两点灯光”的“漏”字写活了景 物。 • 四是立真言、写真情、抒真情。 • (1)以真言写真景。 • (2)以真言写真情。
B、朱自清散文就风格而言, 主要有两大类:
1、注意刻画,描写精细生动,文学相当考 究,以《荷塘月色》为代表。 2、编重于质朴,描写在平易中透露深情, 琐细中显现真衬。以《背影》为代表。
三、《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这是 写景抒情的名篇之一。 它以浓艳的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创造 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意境。作者徜徉于远 离闹市的静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 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了。 这是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作品中 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纯洁 的明月,就是作者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 合污的高洁品质的象征;而躲进荷塘, 欣赏月色,以求内心纯到宁静,则表现 了作者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作品最后对江南的惦念,曲折地 透露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个亮点
• (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 (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 (3)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 • (4)散文朴素秀丽,“建立了一 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作品有
•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你我》 • 散文与诗合集《踪迹》 • 散文代表作《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 影》《春》《匆匆》及《荷塘月色》《绿 》 • 《给亡妇》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 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 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 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 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 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 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 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 己心中的不平静。
朱自清散文赏析
一、生平与创作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 毕,号秋实,字佩弦,扬州人。现 代著名诗人,散文大家,学者,民 主战士,有作27种,包括诗歌,散 文,文艺批评,学术著作等。 朱自清出身于官僚家庭,幼年 从东河搬出扬州,自称扬州人士。 品学兼优。1916年后入北大预科, 在北大哲学系学习,次年父亲包办 婚姻,女子叫武钟谊。夫人,不觉已是自 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生息也 没有,妻子已睡熟好久了”的描写,与开 头呼应,“淡淡”收尾,却给人言尽而意 未尽的感觉,引发读者“淡淡”的遐思。
三、用词之美
• 一是声韵美。在《荷塘月色》中,共用叠 词“日日”、“渐渐”、等叠词25个,使 文章柔美、舒缓、流畅。同时,“袅娜” 、“仿佛”、“斑驳”、等双声叠韵词的 运用也增加了文章的声韵美。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中国第一个诗刊《诗》 的编者之一,同时又与人合办总社。其思想发展大 致分为三个阶段: 1、昂奋而苦闷(1898—1927) 2、躲进书斋(1927—1945) 3、丢掉幻想,放弃中立(1945—1948)。 散文创作开始于1923年。有散文集 《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 《你我》、《游杂记》、《伦敦杂记》、 《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二、意境之美
• 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头,笔锋一转,通 过一系列景物描写,给文章定下了“淡淡”的基调。 • 作者对“出门”之后所见所闻的描写,更是紧扣“淡 淡”二字。选取“小煤屑路”、“曲曲折折的荷塘”、“ 寂寞的”夜晚,背手独行到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 ,羞涩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闪电般颤动的花叶、脉脉的 流水、如水的月光,淡淡的云、斑驳稀疏的黑影、高高低 低的树、隐隐约约的山,没精打采的路灯及蝉声、蛙声的 反衬,把整个荷塘月色写得极其恬静淡雅。这样,通过对 荷塘月色的描写,既写出自己淡淡的喜悦,又透露出自己 淡淡的、难以排遣的哀愁。
主题归纳
• 《荷塘月色》通过描写作者在月夜漫步 荷塘的所见所闻,赞美了月夜下的荷塘和 荷塘上的月色,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 政治低下时寂寞、苦闷、彷徨无助的情绪 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写作特点:
• 一、描绘之美。首先,作者把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下的 荷塘”和“月下的荷塘”两部分。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却更见风致 了”重点描绘了荷塘的各样景色。 • “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奏着的名 曲”以荷塘为背景,重点描写了月色的层 次变化。
• 其次,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 写景物的形状、色彩、数量、气味等,以及 它们的运动变化。这样,就把景物刻画得非 常细腻。 • 再次,在描写中,修辞的运用表现作者高超 的修辞技巧。在四五自然段仅378个字,比喻 11处,拟人3处,通感3处,及排比、夸张等 修辞手法,运用得巧妙自然。把荷塘月色描 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 境之感。
二、朱自清散文的题材内容
A、朱自清散文题材内容大抵可分为三类:
1、写景抒情的散文:构思精密,结构精巧,文学优 美,脍炙人口。如《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荷塘月色 》、《绿》。 2、写人叙事的散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切感 人。如《背影》、《给亡妇》、《儿女》等。 3、记叙性论性散文:取材于现实生活,立场、观点 正确、讽刺尖锐。如《执政府大屠杀记》、《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航船中的文明 》等。 其中审美价值最高的是第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