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历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统计(1980-201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

例4:(2007年国家)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到的各种绝活念念不忘。如今,这些绝活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民间艺术。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兴趣及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流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例2:(2006年国家)
专家系统是一个电脑系统,其具有某专业领域的特定知识,可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或给予建议,是人工智能领域较成功的例子。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属于专家系统的是:( )
A.网上银行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对自己的账户进行管理
B.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把文字处理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作日常办公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1:(2009年国家)
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 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 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一)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例1:(2009年国家)
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006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国家统计局2008-11-17 10:29:27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
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1980-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GDP

2014年全球GDP排名国家或地区名称GDP总量(十亿美元)所在地区1美国17497.96美洲2中国10385.66亚洲3日本4817.52亚洲4德国3733.0欧洲5法国2565.62欧洲6英国2532.05欧洲7巴西2503.87美洲8印度2117.28亚洲9俄罗斯2109.02欧洲10意大利1953.82欧洲近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人均GDP(美元)2005-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GDP总量(亿元)人均GDP 200511.3185895.7614259 200612.7217656.5916602 200714.2268019.420337 20089.6316751.7523912 20099.2345629.2325963 201010.63408902.95305672012 7.75 534123.04 39544 20119.49484123.5036018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GDP 呈现四大特点1、 从GDP 增速来讲,为了适应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GDP 增速主动换挡 仍然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不再唯 GDP 论英雄,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国家统计局表示,“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 8%将远远高于同期世界 2.5% 左右的年均增速。
2、 单位GDP 能耗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6%年均计划降低3.4%。
而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实际分别降低 2.01%、3.6%、3.7%和 4.8%。
也就是说,2015年只要降低3%就可以完成“十二五”降低 16%的预期目标。
」单位GDP 能耗之所以下降这么多, 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
3、 G DP 总量稳步攀升维持世界第二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 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世界经济-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B.苏联(俄罗斯)丧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苏联国民经济发 展迟缓,在世界经济多极化过程中实力下降,并最 终在80年代后期丧失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1987苏
联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
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1年981-1984年
益
市场规模只
扩
有发达国家
大
的4.793%
的
南
北美洲、欧洲、大洋 洲的网民人数占全球
北
网民人数的61.82%.
数
北美洲、欧洲网民人
字
数分别占到全球网民 人数的31.29%、
鸿
28.83%。非洲的网民
沟
人数只占全球网民人
数的1.34%。
世界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美元)
30
Database,April,1999
20
10
0
1970年 1973年 1976年 1979年 1982年 1985年 1988年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89年 1990年
社会主义国家
21.93 16.84 12.03 11.30 10.07 8.56
中国外交部,为2000年数据,按照古巴官方汇率换算为美元,按 照市场自由汇率,古巴的GDP总量只有6.4亿美元,人均为57美
2004年大约12235.4亿美
元。中、老、越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 Database, 元,占全球商品进出口总
Sept. 2005.
值的6.6%。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历年世界各主要国家GDP

2008年至2012年已按世界银 行的数据修改,其它年度尚
未修改.
法2,1083 法2,5200 英2,6489 英2,1838 英2,2562 巴2,4766 英2,4351
意1,7284 意2,0900 意2,3073 意2,1111 巴2,1430 英2,4454 巴2,2526
西1,0694 西1,4100 俄1,6608 巴1,6216 意2,0435 意2,1939 俄2,0147
澳7460 荷8708 荷7963 荷7746 印8468 印8780
20台3980 26台4101 23台3901 24台4437 25台4797 台
36港2050 41港2192 39港2140 37港2288 37港2486 35港2633
101澳207 97澳213 87澳282 83澳364 74澳436 。网址为/indicator/NY.GDP.MKTP.CD。
11 瑞典357
巴5025
印5561 韩6053.31 韩7142
12 荷351
印4775
韩5209 印5989 墨6929
13 中272
韩4221
荷5093 澳5183 俄6718
14
荷749
澳5082 荷 巴4923 巴5877
16
俄3099
俄4288 俄4334 荷5813
2 日2068 日1,0279 日3,0522 日5,2929 日4,7661 日4,2451 日3,9934 日4,2907 日5,9487 日4,6638
3 西德2037 西德8261 德1,5470 德2,4166 德1,8752 德1,8738 德1,9841 德2,3862 德2,5862 德2,7301
2012年经济形势回顾

2012年经济回顾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201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但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GDP增长8.2%左右,全年GDP增长8%左右,略高于7.5%的调控目标,四季度CPI上涨2.2%左右,全年上涨2.7%左右。
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两低即低增长、低通胀态势。
目前的宏观经济放缓既有传统的周期性因素,同时又有结构性调整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轮的宏观经济周期是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不确定因素增多。
这需要政策长短结合,从长计议,政策的立足点是通过短期稳定增长为长期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其中适时推出改革十分必要。
从短期看,稳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近期稳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中央财政的作用尤为重要。
2.全球经济形势回顾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
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