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地理作业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

初中八年级初二地理作业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
初中八年级初二地理作业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

第二次作业:

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在世界各国中,我国陆地领土仅次于()

A. 俄罗斯和美国

B.俄罗斯和加拿大

C.加拿大和美国

D.美国和巴西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

A.壮族

B.珞巴族

A.壮族

B.珞巴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3.同学们都听过“黔驴技穷”这个故事吧,故事中的驴是哪里的?()

A.陕西省

B.江西省

C.贵州省

D.甘肃省

4、下列不是山区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崩塌

B.滑坡 C、沙尘暴 D、泥石流5.下列山脉中,既位于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上,又是省级行政区大致界线的是()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

D.南岭

6、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7.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长江

B.额尔齐斯河

C.黄河

D.塔里木河

8.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水调到()

A.东北、华北

B.西北、华北

C.华中、华南

D.西南、东南

9.遵义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高温少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0.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

11.上海宝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农业发达

D. 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12.下列有关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内河航运发达

B.我国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发展公路和铁路运输

C.我国台风、寒潮、旱涝灾害频繁,对管道运输十分不利

D.我国地域广阔,发展航空运输的优势不十分突出

13.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

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峡”是指()

A.琼州海峡

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

14.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

右图名胜是()

A.避暑山庄

B.八达岭长城

C.天坛祈年殿

D.颐和园

15.与香港毗邻的经济特区是()

A. 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二、综合题(没空1分,共24分)

16.读沿北纬32°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代表地势第级阶梯,①是高原,

(2)B代表地势第级阶梯,②是盆地。

(3)③是平原,B与C的分界线是_______ __。

17.看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A、B两地的经度和纬度:

A:经度_______ _

B:纬度_______ _ _

(2)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3)B地属于温度带中的_____带,A地位于________(东或西)半球。

18.看“长江水系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

长江发源于源头①山,注入东海;湖泊③,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②是。

(3)图中城市A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它是。

(4)图中B段是长江上游最负盛名的急流峡谷——。m

(5)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9.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该地区是我国

(南方/北方)地区。

(2)该地区有我国第二

大岛,它是。

(3)该地区与北方地区

的主要分界是

山与河。

(4)该地区由于受季风

影响显著,故其主要气

候类型是和。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国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

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

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

方公里。

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

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

出过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

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

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上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众所周知,日本甲午战后侵占我领海领土,在二战后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交还给美国,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又将钓鱼岛交给日本、但也只是给予其“管辖权”,主权一直在中国。日本占有钓鱼岛根本没有法理依据或历史支持,也没有国际道义支持。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回答有关中日钓鱼

岛争端的提问时,吕新华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没有权力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任何形式的买卖,钓鱼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一寸土地都不应交易。不管日本以什么样的形式“购岛”,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20.钓鱼岛主要有哪些岛屿组成?

21.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哪些资源?

22.解决钓鱼岛问题,你有那更好的建议?

第二作业答案: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4分)

16.(1)一青藏

(2)二四川

(3)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17.(1)A:40oW(西经40度) B:40oN(北纬40度)

(2)东北

(3)北温西

18. (1)唐古拉鄱阳湖

(2)上三峡水利工程

(3)宜昌

(4)虎跳峡

(5)C

19. (1)南方

(2)海南岛

(3)秦岭淮

(4)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 中国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

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22. 石油和天然气

23.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双向细目表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大地是运动的 C.月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3.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A.自转运动B.公转运动C.星空变化D.季节更替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 D. 6.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地球表面形成四季的变化 B.地球表面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表面形成五个温度带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7.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五带划分D.季节变化 8.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D.四季冷暖差异 9.晚上.北京的畅畅给美国的姑妈打电话说上午好,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10.玲玲家准备在张家界市城区买房,为方便爷爷奶奶出行,准备买一楼,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玲玲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全年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玲玲的理由是() A.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 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 C.这几天正处于张家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 D.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川省地图和成都市地图,比例尺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图. 13.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要表示较小范围的区域,得采用较 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尺的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也就较 __________________(详细、简略)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初一地理: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与地图(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____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试题(附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而B地更早迎来日出 B.甲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60°S,20°W) C.当太阳直射C地时,家住海南的玲玲发现自己正午时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 D.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此时我国人民正欢度春节。 (2)十三届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召开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 之间 D.④①之间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是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位于东边的B地先看到日出;甲图中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地理坐标(60°S,20°E);当太阳直射C地时,是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各地进入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北半球各地的影子会达到一年中最长;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我国正进入一年中的夏季,故答案为:A。(2)十三届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两会期间,地球公转的位置是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也就在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是在图中④①之间,故答案为:D。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关于下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地理坐标是(10°W,10°N) B. 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C. C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 D点每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关于图中点的叙述,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赤道以北,所以地理坐标是(10°E,10°N));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是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经度大于160°,赤道以南地区,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D点的纬度是60°S,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4.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 学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总分20分,每题4分,共5小题)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三、图表分析题:(总分10分) 四、简答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集 第2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五大焦点问题。 2、中国水功能区划 第3章中国人口 1、生态足迹 2、农民工市民化 3、论述题:近年来的“民工荒”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资源已经面临“易斯拐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简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5、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表(单位:万人) (1)简述中国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2)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4章中国的生态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2、国家环境功能区划 3、简要评价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 4、论述题:请对中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说明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第5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简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三线建设 4、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6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七区二十三带” 2、简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 3、案例分析题: 2006-2010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请结合案例分析一下问题: (1)简述中国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情况。 (2)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及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5、《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2007年)》将我国草原划分为四大区域,分析四大草原区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 第7章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非化石能源 2、波罗的海指数(BDI) 3、简述光伏发电的全球市场特征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下图是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试题(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 66.5°S,90°E B. 66.5° N,90°W C. 66.5°N,90°E D. 66.5°S,90°W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 ②点位于东半球 C. ③点有极夜现象 D. 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③所在的纬线是60°S,①所在的纬线是66.5°S,②所在的纬线是80°S,排除BC两项;根据从0°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读图可知,①是西经,②③是东经。由此确定,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 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 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 参考答案: 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

中国经济地理考试作业

论我的家乡——红安自然地理环境这学期上了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地理知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湖北红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公路通武汉及邻近鄂、豫各县。1927年“黄麻起义”发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境内革命纪念地遗址近百处。 红安县- 自然环境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武汉130公里,省级公路阳(逻)福(田河)公路纵贯境内,为大别山通往长江港口的重要线路。全境总面积1795.6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红安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和北部多高山,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西北部系丘陵地带,南部是平缓的低丘山岗;县西、县南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在海拔高度50米以下的面积为280平方公里,50-200米的1355平方公里,200-500米的139平方公里。整个县境形成由北向南逐渐倾斜,以丘陵为主,北部低山,南部岗地的地貌特点。境内大小河流100条,加上水库、塘堰,总水面积18.6万亩,耕地50.85万亩,构成“六山半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红安境内名山众多,据《黄安县志》载:“县有三台:天台以奇胜,云台以峭胜,阳台以幽胜”,这其中的天台山主峰817米,历来是兵民避险之所,军家必争之地。“飘渺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李贽诗中对天台夜景的赞美。与天台山遥相对峙的老君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红安境内有倒水、滠水、举水三大水系,其中倒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把全县划分为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区。倒水又名界河,为山区季节性河流,4-8月常有洪水发生,水势较猛。它源出大别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从河南新县奔腾而下,流经红安。倒水河流经红安有大小支流72条,下店河、七里坪河、烟宝地河、金沙河、高桥河、依河等。红安物产丰富,既有黄金、铁、铜、水晶、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银杏、水杉、松树、楠竹等林业资源;既有享誉全国的花生、水稻、油菜籽、红薯等粮食作物,又有山植、天麻、青茶、珍珠花、乌柏籽、煨葫芦等土特产。如此丰富的物产必然吸引着各地客商往来经营,雍正年间,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倒水河上竹排运输往来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南省的生猪,湖南的杉木,安徽六安的茶叶,新洲张渡湖的鲜鱼,黄冈、应城的烟叶,应城的石膏,以及来自汉口的食盐和本地及新县一带的米、花生油、土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汇总

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大地是运动的 C.月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3.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A.自转运动B.公转运动C.星空变化D.季节更替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 D. 6.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地球表面形成四季的变化 B.地球表面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表面形成五个温度带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7.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五带划分D.季节变化 8.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D.四季冷暖差异 9.晚上.北京的畅畅给美国的姑妈打电话说上午好,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10.玲玲家准备在张家界市城区买房,为方便爷爷奶奶出行,准备买一楼,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玲玲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全年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玲玲的理由是() A.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 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 C.这几天正处于张家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 D.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川省地图和成都市地图,比例尺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图. 13.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要表示较小范围的区域,得采用较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尺的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也就较__________________(详细、简略)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列各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①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②图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陡崖;③图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④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 ①→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 2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1.0分)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正确答案:C 3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1.0分) 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正确答案:C 4()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1.0分) A、徽州 B、山西

D、绍兴 正确答案:D 5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1.0分) A、康熙 B、乾隆 C、雍正 D、咸丰 正确答案:A 6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1.0分)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施琅 D、左宗棠 正确答案:D 7秦始皇时期实行()。(1.0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B 8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河南地区存在贸易路线。(1.0分)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正确答案:A 9郡县制时期实行上计,其中上计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户口 B、赋税 C、兵力 D、刑狱 正确答案:C 10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1.0分)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中华民国 正确答案:C 11“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1.0分) A、四羊方尊 B、大克鼎 C、何尊 D、曾侯乙尊盘 正确答案:C 12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A、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最新尔雅网课《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1.0分) 1.0 分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2(C)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 ?A、六十年代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九十年代后 3从(C)以后到清朝,新疆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A、黄巾起义 ?B、靖康之乱 ?C、安史之乱 ?D、五胡乱华 4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D)。 ?A、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B、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C、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D、以上都对 5自公元(C)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 ?A、11世纪 ?B、12世纪 ?C、13世纪 ?D、14世纪 6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D)。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以上都对 7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 ?A、军事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人口因素 8(D)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A、徽州 ?B、山西 ?C、湘西 ?D、绍兴 9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D)。?A、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历史自然地理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对 11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D)。 ?A、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B、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C、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D、以上都对 12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C)到达过新疆地区?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13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寻找建文帝 ?B、联络海外,打击蒙古参与势力 ?C、宣扬明朝国威,加强政治的合法性 ?D、寻找贸易经商的机会 14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B)和()。 ?A、开封和南京 ?B、开封和杭州 ?C、洛阳和南京 ?D、洛阳和杭州 15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16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C)。 ?A、“奉诏四条察州” ?B、“奉诏五条察州” ?C、“奉诏六条察州” ?D、“奉诏七条察州” 17 16世纪末叶,(B)从美洲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全国传播。?A、胡椒 ?B、红薯 ?C、葡萄 ?D、以上都对 18从(D)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60° 10° c d b a 120°E ● ● ●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 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 11.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750米 12.已知王村的气温是11℃,丁山气温应是 A.6.5℃ B.7.1℃ C.7.4℃ D.6.8℃ 13.王村与大王山实际水平距离为 A.3km B.6km C.8km D.10km 图6为我国某沿海地区等高、等深线图(单位:米),图7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4~17题。 图6 图7 14.夏至日12时12分(北京时间),图中岛屿上a′处的旗杆影长为零,a′点的地理坐标为 A.123°E,23°26′N B.117°E,23°26′N C.117°E,23°26′S D.120°E,0° 15.最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活动是 A.晒盐 B.建港 C.滩涂养值 D.海滨旅游 16.图6中与图7剖面图相符合的剖面线是 A.aa′ B.bb′ https://www.360docs.net/doc/6e5412690.html,′ D.dd′ 17.图1中cc′剖面线最大高差H为(单位:米) A.64<H<65 B.69<H<70 C.74<H<75 D.79<H<80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 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18~20题。 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4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19.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