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合集下载

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1

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1

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胰岛素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置于2~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1个月(具体参照药物说明书);普通胰岛素开启后皮下注射用保存1周,静脉注射用保存24小时;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冷冻后胰岛素不再使用。

2、注射前向患者宣教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嘱患者准备好食物并在注射后适当时间食用。

3、注射时间:短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及预混胰岛素于餐前1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食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再抽中效胰岛素。

5、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腹部(避开脐周2cm内)及臀部等部位皮下注射。

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建议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

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另外,应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如使用短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时优先选择腹部,睡前使用的中效胰岛素优先选择臀部和大腿。

6、注射避开硬结破损处,使用75%乙醇消毒。

若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可局部热敷。

暂停注射该部位,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上下摇匀呈云雾状,注射前排气置针尖处滴出一滴药液为准。

7、进针方法:针头长度≤5mm可垂直进针,>5mm需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体质消瘦或针头>8mm应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

8、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推注完毕不可立即拔针,需停留10s后拔针。

注射完毕立即取下针头置于锐器盒。

9、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有低血糖及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过敏等。

10、加强安全教育,心理疏导,重视血糖监测,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1、只要向着一个方向努力,所有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20.7.137.13.202011:3711:37:51Jul-2011:372、少年听雨歌楼上。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注射技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保证注射用品卫生等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的详细指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选择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对于药物吸收效果和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影响。

通常建议选择以下几个部位:1. 腹部:这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腹部皮下脂肪丰富,吸收效果好。

在腹部注射时,需避开脐周1英寸范围,以及腹部上部靠近肝脏的区域。

2. 臀部:臀部也是一个常用的注射部位,脂肪组织较厚,可以缓慢地吸收胰岛素。

但需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及血管丰富的区域。

3. 上臂:上臂的皮下脂肪也较为丰富,是另一个可选的注射部位。

注射时需选择三角肌外侧的区域,远离手肘和肩部。

4. 大腿:大腿前外侧也是一个可行的注射部位,但吸收相对腹部和臀部要慢一些。

无论选择哪个部位,都要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没有明显疤痕、硬结或感染症状。

每次注射部位要尽量不同,既可以提高吸收,也能预防局部皮肤问题的发生。

掌握正确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方法不仅能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准备注射器:取出胰岛素注射器,摇匀胰岛素混悬液,确保无气泡。

调整剂量至所需用量。

2. 选择注射部位:按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让其自然晾干。

3. 注射动作:用一只手夹起皮肤,另一只手持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缓慢推进,直到针头完全进入。

将药液缓慢推入,然后迅速拔出针头。

4. 针头处理:注射完毕后,将针头对准针帽插入并旋转固定。

不要将针头直接丢弃,应放入专用的利废容器中。

5. 按压注射部位:注射后,用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10-15秒,帮助药物扩散吸收。

整个注射过程要缓慢、平稳,避免急促动作造成疼痛。

同时,注射时可以选择呼吸放松等方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胰岛素注射的准备工作、注射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进行解析。

一、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材料在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前,确保准备好以下材料:胰岛素药物、注射器、酒精棉球、适用的注射部位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和棉球。

2. 检查药物有效期和规格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前,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规格。

确保胰岛素药物符合医嘱,并处于有效期内。

3. 要求患者提供医嘱和个人信息在准备执行胰岛素注射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并与患者核实个人信息,确保给予正确的胰岛素剂量。

二、注射操作的步骤1. 清洁双手在注射胰岛素前,护理人员需正确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

2. 确定注射部位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壁、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

3. 准备注射部位用消毒剂彻底清洁所选择的注射部位,使用旋转方式进行消毒,确保注射处干燥。

4. 技巧娴熟的注射操作- 抓握注射器使用正确的抓握方式,将注射器握于手中,确保注射器的稳定性。

- 抽取胰岛素药物按照医嘱的剂量要求,从药瓶中抽取胰岛素药物。

注意在每次使用前,摇晃胰岛素瓶,并确保药液的清澈透明。

- 预处理注射器抓住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推动活塞,将空气推出注射器,直至胰岛素药物溢出针头。

- 注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牢记两个原则:一是将注射器垂直插入预准备的注射部位中,并将针头全部插入皮下组织;二是缓慢稳定地将活塞推动,将药物顺利注射进皮下。

-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结束后,缓慢拔出注射器,使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溢。

三、注意事项1. 注射穿插部位为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护理人员需注射穿插部位。

可以选择不同部位轮换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疼痛和感染。

胰岛素注射指引与流程

胰岛素注射指引与流程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操作指引
一、护理目标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
二、操作重点步骤
1. 规范管理胰岛素,按高危药物管理;掌握胰岛素的分类、药理作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及给药途径;
2.有胰岛素注射相关技术操作指引,根据患者皮肤情况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并轮流更换,保
证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无发生硬结、增生、感染、萎缩等现象;护士正确处理胰岛素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等;
3.监测血糖的变化,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建议医生调整
患者胰岛素剂量;
4.出院指导,当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注射胰岛素,护士应在患者出院前几天,指导患者和/或
家属胰岛素自我注射,告知胰岛素存放要求;在出院前评估患者和/或家属是否掌握胰岛素注射技能及胰岛素存放要求;
三、结果标准
1、胰岛素注射规范,注射部位皮肤无发生硬结、增生、感染、萎缩等现象;
2、注射方法正确,给药剂量和时间准确;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操作流程。

胰岛素注射技术与护理规范

胰岛素注射技术与护理规范

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实践操作
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教育和培训的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评估指标:注射技术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安全意识等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加强培训、模拟练习、定期复习等
实施改进措施后的再次评估:验证效果,持续改进。
评估方法:考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06
胰岛素注射管理和质量改进
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措施
一次性使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笔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笔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和胰岛素注射笔
避免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如对青霉素、鸡蛋等过敏
过敏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抗过敏治疗
注射后观察:注射后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处理
胰岛素注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详细的胰岛素注射流程:包括注射前准备、注射方法、注射后观察等步骤,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胰岛素注射管理制度:包括注射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使用胰岛素。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胰岛素注射技术和护理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确保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和服务。
检查胰岛素有效期和外观
准备注射用具和消毒用品
告知患者注射目的和注意事项
注射中护理
注射前:核对患者身份,检查胰岛素剂型、剂量、有效期
注射时:选择合适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垂直进针,注射完毕后停留片刻
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记录注射时间、剂量、部位等信息
注射后观察和记录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文章目录*一、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二、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三、胰岛素的副作用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 指导病人在注射后的适当时间用餐。

2、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

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 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其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3、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及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4、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

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

用1mL空针抽取所需量作皮下注射。

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

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以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映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5、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

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

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胰岛素治疗的原理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胰岛素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

1. 预防注射部位感染: 胰岛素注射通常需要患者自己进行,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注射部位没有做好清洁,就可能引起感染。

尤其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蜂窝织炎或者脓肿的发生。

2. 血糖波动: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但是在注射胰岛素后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控制,就有可能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

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出汗、疲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厥,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3. 胰岛素注射误用: 由于胰岛素是一种高危药物,如果患者误用或者误注射过多的胰岛素,就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是休克的情况。

特别是在年老体弱或者认知能力下降的患者中,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4.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可能面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这既是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影响,也与胰岛素治疗有关。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1. 注射部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注射部位护理的培训,包括正确的注射技巧、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消毒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注射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注射部位感染的情况。

2. 血糖监测和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用药和饮食调控的方法,以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给予进一步的用药调整建议。

3. 用药指导和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用药时间和剂量的控制等。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胰岛素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适用于I型糖尿病和IⅠ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者。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士要掌握好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

目前,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有注射给药、胰岛素泵、吸入给药。

在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方法为注射给药,本文就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做以论述。

1.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胰岛素注射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按病人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

对ⅠI型糖尿病病人,可选用中效胰岛,每天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一次。

首次剂量约为8U。

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来调整。

I型糖尿病病人,常选短、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

2.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方法胰岛素的注射常需要持续终身、保护注射部位是很重要的。

通常在上臂三角肌、腹壁、大腿前侧、臀部轮换注射,以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为避免皮下组织萎缩或增厚,影响吸收,应有计划有标记的逐一轮换注射部位,对每一部位也应划出小区域,交替注射。

每次注射均应改变位置,一周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两次。

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而不可相反,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而影响其速效性。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可按病人要求选用,最常用的是含30%短效和70%长效制剂。

3.注射时间及剂量应准确一般中长效胰岛素与进餐关系可不严格,但速效制剂必须强调在进餐前半小时注射,因为这一时间正是该药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过早和过晚注射可能引起血糖的过低或过高,干扰疗效或发生低血糖危险,抽吸胰岛素时应强调计量准确无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血糖波动,甚至发生危险。

4.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①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发生,危险性较大,是糖尿病致死原因之一,主要与用量过大,进食过少和运动过多有关。

多发生于夜间,可表现为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

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胰岛素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开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只有进入细胞的葡萄糖才能为细胞提供动力,使人体具有正常的各种生理功能。

一、胰岛素的适应症
胰岛素是生理性的降糖药物,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妊娠,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或肝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或血糖控制不理想;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

二、胰岛素分类:
(1)按其来源分类:
①动物胰岛素:如牛胰岛素、猪胰岛素
②人胰岛素:如重组人胰岛素系列
③人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
(2)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①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
②短效胰岛素如重组人胰岛素R
③中效胰岛素如重组惹胰岛素N
④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
⑤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重组人胰岛素30R、重组人胰岛素50R
三、胰岛素使用的护理
1、胰岛素的注射途径
(1)静滴:是指静脉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通常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速度静滴,以降低血糖。

(2)皮下注射:有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3种。

胰岛素笔是一种笔式注射器,胰岛素笔芯直接装入笔内,不需抽取,易于携带,对老年病人、经常外出的病人尤为方便;使用胰岛素泵时,将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装入其储药器内,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注入体内,特点是模拟胰岛B细胞生理分泌,亦可餐前追加负荷量。

(3)诺和笔的使用:
①安装②检查胰岛素流动性(注射前排气)③剂量选择④实施注射⑤更换笔芯
2、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准确用药:熟悉各种胰岛素的名称、剂型及作用特点;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按时注射。

短效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

(3)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4~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8℃)可使用28天,无需放入冰箱,应避免过冷、过热、太阳直晒,否则可因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失效。

(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

一般腹部吸收最快,臀部吸收最慢。

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能导致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局部硬结。

如在同一区域注射,必须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相距2cm以上,选择无硬结的部位,如产生硬结,可用热敷,但要避免烫伤。

(5)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6)注意监测血糖,如发现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通知医生。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

3、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肌肉震颤、心悸、出汗、饥饿感、软热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

老年糖尿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处理措施:一旦确定病人发生低血糖,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

神志清醒者可给予约含15g糖的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类的饮食,15分钟后测血糖如低于2.8mmol/L,继续补充以上食物一份。

病情重,神志不清者应给予静滴50%葡葡糖40~60ml,或静滴10%葡萄糖液。

反复发作低血糖或较长时间的低血糖昏迷可引起脑部损伤,因此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全身性荨麻疹少见。

(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采用多点、多部位皮下注射可预防其发生。

若发生则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