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合集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育人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学生成长、学生、完善体系。

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政治合格性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底线,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育人功能的定义育人功能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引导、启发和塑造作用。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育人功能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潜能,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J a n . 2 0 1 4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文 化 育人 功 能及 其 实 现 途径
王 妮
( 兰州文理 学院 政法系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 十八大 报 告提 出社 会主 义文 化 强 国建 设 , 这 对高 校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育教 学工作 提 出
要 推 进社 会 主义 文 化 强 国建 设 , 必 须 全 面 提 高 公 民 道德 素质 , 加 强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建 设 。公 民 道德 素质 是提 高人 的精 神 境界 、 促进 人 的 自我 完善 、 推 动人 的全 面发展 的 内在 动 力 , 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作 者简介 : 王妮( 1 9 8 0 -) , 女, 甘肃陇南人 , 讲师 , 主 要从 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
长江 大学学 报 ( 社科版 )
2 0 1 4年 O 1月
强 国建设 的重要 生力 军 , 承担 着 国家 繁荣 富强 、 文 化
( 二) 高校 思 政课 的文 化传 播功 能 “ 思 想政 治教 育从 本 质上讲 , 是 指社会 或 社会集
团用 一定 的思 想 观念 、 道 德 规 范对 其 成 员 施 加 有 目
的、 有 计划 、 有 组 织 的影 响 , 使他 们 形 成 符 合 一定 社 会 或 一 定 阶 级 所 需 要 的 思 想 品 德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分类 号 : G6 4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3 —1 3 9 5( 2 0 1 4 ) 0 1 —0 1 2 7 — 提 出 , “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实 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 兴 , 必须 推 动社会 主 义文 化 大发 展 大繁 荣 , 兴起 社会 主义 文化 建设 新 高潮 , 提 高 国家 文 化软 实力 , 发挥 文 化 引领 风 尚 、 教 育人 民 、 服 务社 会 、 推 动发 展 的作用 ”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推进 文 化 强 国建设 , 这顺 应 了时 代要 求 , 同 时对高 校 思想 政 治理 论课 ( 以下 简称 “ 思政课” ) 教 学 提 出 了新 要 求 。 如何 发挥 文化 育 人 功 能 , 不 断 推 进 我 国 社会 主 义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的新视野——兼论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的新视野——兼论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德育逐步受到重视%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731958年9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 28 3同时,将德育置于教育方针的首位%
侧重于教育的功能。立德树人中的人是指德才兼备的人,而育人中的人是相对育才中的才而言
的,主要是指德。在育人与育才的关系中,育人
第一位的。但是育人与育才从来不是分
开的,育人蕴含育才,育才以育人为前提和基础$不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
科和专业来看,还是运用社会化理论进行分析,育才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决定了其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 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 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263不论从哪个层面上看,立德树人都是最鲜明的表达,也是最 好的概括%在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 关政策文本,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 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293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怎么解决人才问题呢?这就要靠教育% 对于合格人才,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育全国人民做到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标准2103。这个标准,写入了同年5月中共中央 印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该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有 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 的个人 造 就 “ 理 想 、 有 道 德 、 有 文 化 、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的合 意 识 ,而 后 再 由受 教 育 者 将 个 人 意 有纪律 ”的德智 体美 等全面 发展 的社 格人才 的高 校 ,其思 想政 治教育 不仅 识 、思想 动机 转化 为外 在的行 为和 行 会 主义事 业 建设 者和接 班人 ,为社会 需 要 有 正 确 的 政 治 方 向 , 还 必 须 确 立 为 习惯 ,使 受教 育 者养成 社会 所需 要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贡 献 力 量 。 现 代化 的思 想观念和 价值 观念 。 高校 的 思 想 品 德 、 心 理 素 质 、 品 德 能 力
响 ,使 学 生 形 成 坚 定 的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重要 任 务 就 是 塑 造学 生健 高校 通 过 发 挥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育 人
信念 、政 治态 度 、政 治 情感和 政治 信 全 的人 格 ,使 学 生形成 崇高 丰 富的精 作 用 ,加 强大 学生 的思想政 治 素质 的 念 ,完成 个体 的政治 社会 化过 程 ,培 神世 界 ,健 康 的 良好心 理 品格 ,高 尚 培养 ,做 到坚 持学 习科学 文化 与加强 养有志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社 优 秀的 道德 品质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育 思想 修养 的统一 ,坚持学 习书本 知 识 会 主 义 大 学 生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通 过 传 导 社 会 主 义 的 价 值 准 则 、 行 为 与投 身社会 实践 的统 一 ,坚持 实现 自
观 治教育过 程和 社会 实践过 程 不断确 立 政 治 教 育 培 育 人 才 的 首 要 目 的 ,那 学 的 立 场 、 点和 方法 去 认 识 和 改 造 世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1. 引言1.1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思政课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政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的认同和信仰。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差异高校“思政课程”是指在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和行为规范。

这些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课程思政”则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在各种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校“思政课程”是专门设置的课程,重点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实践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综合运用两者,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系统地渗透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成效

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成效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0年12月20日Dec.20 2020第40卷 第12期Vo1.40 No.1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12.083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成效刘 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部,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多维度、宽领域、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打破僵化思维,破除体制壁垒,强化协同联动,充分调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作用。

针对系统内部尚存在的一些非协同性问题,着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队伍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协同育人;系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12-0197-02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特征。

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1]教育部党组在2017年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完成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充分挖掘了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大育人要素,构建了一体化育人体系。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明确提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通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各体系,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如何建立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尤其是核心力量之间的协同合作,是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见效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其背景和重要性的引言,深入探讨了育人功能的概述、内涵和特点,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路径探讨,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探讨了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功能, 重要性,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内涵, 特点, 影响, 实现路径, 案例分析, 结果总结, 研究方向, 实践意义.1. 引言1.1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对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而“育人功能”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只有深入研究“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其内涵和特点,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探讨实现路径以及进行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教育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信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对⼈的影响论思想政治对⼈的影响 思想政治是学⽣成长阶段最符合学⽣的年龄特点的⼼灵鸡汤,那么,思想政治对⼈有什么影响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论思想政治对⼈的影响,希望⼤家喜欢。

从学习教育的⾓度来看,思想政治是学⽣从⼩学到⼤学都会学习的⼀门课程,从⼈⽣⾓度来考虑,思想政治包含很多⽅⾯,有关⼈⽣哲理、个⼈的思想品德以及⾃⾝对哲学、政治等理念的认识。

思想政治犹如海上明灯,指引⼈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品格的培养。

思想政治在现代⽂化教育中作为⼀门独⽴的学科,受到的重视程度虽然不及语数外,但是在学科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对学⽣⽽⾔是⾮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门学科。

思想政治对⼈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有指导作⽤,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为社会国家培养⼈才起着重要的影响。

从学科教育⾓度来看,现代的政治教学还存在⼀些缺失,应当加以改造;从⼈⽣态度⾓度,思想政治有利于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思想政治带来的影响 随着学⽣学习程度的加深,思想品德逐渐变成思想政治,最终演变为政治学科。

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学科教育的不断发展,最终从政治⾓度来讲,教育对政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学⽣从⼩学起就开始接受思想政治的学习,教育本⾝来讲就是⼀个将政治意识转化为学习理念的⼀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传播政治知识,促进青年⼀代政治社会化,加深青少年⼀代对政治的认识,政治是⼀个⾮常严肃的词汇,⽽政治知识也是需要严肃对待的。

⽆论是哪个阶段,思想政治都是解析社会时事与政治新闻的,教育能为政治带来的不仅是政治⼈才,通过教育的传播,在我们⾝边发⽣的事情⼈们可以⽤理智的态度去看待,⾯对政治形态,能够运⽤⽐较专业的知识去分析并对待。

现在社会上基本没有政治盲,其实学⽣时期不会有很多学⽣对时事政治感兴趣,所以有的学⽣在政治⽅⾯还不如⾃⼰的⽗母,由于⽗母本⾝的经历,他们对政治都是⽐较关注的。

但是政治课本中有很多是关于政治新闻的,⽽所学知识⼤部分也都是要求学⽣运⽤所学去分析材料,这样,学⽣不仅直接了解了国家政治新闻,也对政治有了⼀定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个体价值所在。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涵解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及政治行为的教育,以期提高他们的各项素养,进而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

显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导向,思想构建,道德内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政治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政治导向,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武装学生头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属性,即政治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在于使社会公民不断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从个体学习过程来看,政治社会化即个体通过社会各种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收政治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伴随着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终身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时,还是离不开基本的政治导向,由此才能不断展开其他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思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思想构建,即通过教育载体把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等传授给大学生,期望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专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

人是身和心的统一体,不单单追求食果腹、衣蔽体,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这是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同时也是人的社会性的突出表现。

对于人类而言,精神的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更高层次的目标。

精神,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

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

邓小平曾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和传递精神财富的有力工具,同时对于社会的精神生产又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道德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道德内化,也就是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把高尚的品德境界、良好的品德准则,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通过自我消化吸收为内在的坚固品质,进而经过知、情、信、义、行的转化,生成相应的道德行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由于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不是单个片面发展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单纯等同于自我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必须有外在共同的伦理标尺和道德标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并且把高尚的道德境界作为社会人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念。

《礼记?大学》中的有过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因此,道德是人众多素质中的核心要素,而道德内化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困境解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一是引导功能弱化。

引导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行为规范等方面。

首先是理想信念导向弱化,即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清晰、行为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其次是奋斗目标导向弱化,部分大学生人生缺失奋斗目标,忽视成为优秀大学生,拥有好品行的社会公民和中国梦践行者的奋斗目标,忽视自身和心灵的高度统一。

最后,行为规范导向弱化,即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不高,生活中存在着个人行为失范等现象。

二是思想功能弱化,当代部分大学生只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外在享受,忽视建构自我精神家园。

三是德育功能弱化,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方面的功能减弱。

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

造成育人功能弱化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弱化教学育人功能外部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的变化也带动着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动,同时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进入国内,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频现,严重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其次,不良的校园环境也会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目前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着学风不正,教风不端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最后,不良的家庭环境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交融作用,造成部分大学生逐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

长期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会造成人的形成思维定式,自我道德规范力较差,因此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扭转错误思想增加了难度,进而也就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少数教师缺失师德,弱化教学育人功能“师者人之模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这些名言都蕴含着对于教师的基本规范要求,包含了世人对于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3]。

师德修养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大部分教师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不懈努力,但是由于教师教育和管理上的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育人意识淡漠、价值观念失衡、教学水平不高和科研工作浮躁等问题。

这些教师“为谋求私利放松了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要求,责任心和义务感趋于淡化”[4],部分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校教育事业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对自身形象要求不严,误人子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效果不理想,弱化教学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政治性色彩浓厚,所设置的内容超脱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造成学生厌烦思想政治课的消极情绪。

其次,教育方法上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灌输法,案例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方法在课堂中很少得到运用,当然也有受限于大课堂人数较多的因素。

但是单纯传统的灌输会降低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最后,尽管当代科技不断发展,各大高校硬件设施不断改进,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欠缺或片面单纯依赖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未将自我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方法论抉择方法论的抉择,是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毛泽东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2]因此,如何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也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寻出真正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结合大学生特质,深入学生内心,坚持三贴近教育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基础前提是使大学生认同并从内心愿意接受。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结合点,与大学生思想热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忽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需要,一味以教科书为权威,追求硬性教学目标,从而造成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活动形式感到厌烦抗拒,这样的教育形式不切实际,因而也无法吸引学生,更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完善和改进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必须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要注重自我塑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从而敏锐地意识到学生思想品德的现有水平,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及需求,找准教育的出发点和契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除了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之外,还应该将自己的专业学术功底、丰富的阅历、相关的最新知识及前沿疑难问题等实现与教材的有效结合,在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中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新意,从而易于学生接受[5]。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说,要实施灵魂塑造。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应当渗透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除了从外部寻找原因,探究途径,根源应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出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要相应地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首先,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限于大课堂的局限性,因此更多的是采取灌输法、讲授法。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可以尝试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落实社会实践,使其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存在着政治性偏浓的色彩,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要完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摒除其中不合时宜甚至是落后的教学体系,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上的困惑切实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引起心灵共鸣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积极地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手段上要改善教学设施,多形式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喜闻乐见。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not only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practice path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mainly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of multi angle, deep,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ideology and political behavior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literacy, so as to 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ir subject status, from and realize 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1]. Obvious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political orientatio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moral internalization.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the basic position of the Marx doctrine, ideas, methods to arm the students' min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has a unique proper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political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realizing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the social citizen. From the view of individual learning proces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absorption political information,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ideas, political attitude, political belief and political sentiments. Individual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a lifelong process with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r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basic political orientation, which can continue to expand other aspects of education.(tw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idea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namely through educational carrier to actively advanced ideas, the value of life and taught to students, looking to 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spirit, enrich the students' inner world, which can in some extent structure built exclusively belong to the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ng spiritual home as a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has rich connotation. Man is the unity of body and mind,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satiety, the food and clothes to cover the body, more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enrichment and satisfaction, which is the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er animals and other animals, also is the socia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For humanity, the spirit of satisfaction, its ow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s a higher level of goals. Spirit, is the mostprecious to people. Mao Zedong once said, "people are going to have a little spirit of" [2]. Deng Xiaoping once said, "there is no revolutionary spirit,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emphasized in the eighteen report of the party.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of spiritual wealth, while the spirit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plays a direct role in guiding the.(thre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moral internalization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oral internalization, by means of education, the lofty realm of morality, good moral standards, imparted to the education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 can be the external moral requirements through sel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sturdy quality for the internal, and then through the cognition, emotion, faith, righteousness, a conversion of the generated corresponding to the moral behavior is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life. Marx pointed out that human nature is social, because people in all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 not a single one-sided development of the and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not simply the same as in the self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must be external common ethical yardstick and moral standards to about a bunch of people's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noble moral realm as a social person, must have values. "The book of rites?" the university had such a sentence: "from emperor to the common people, self-cultivation is the". Therefore, morality is the core element of many people's quality, and the moral intern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w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plight of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showing a tendency of weakening. First, the weakening of the guide function. The weakening of the leading funct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ideal belief, the struggle goal, the behavior standard and so on. The first is the weakening of the ideal and belief orientation, that is,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olitical position is not firm, the ideal and belief is not clear, the behavior norms are not perfect and so on. Secondly is the goal orientation weakens, the deletion of par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goal, neglect becomes outstanding students, with the goal of good conduct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Chinese dream practice walker, ignored its heart and a high degree of unity. In the end, the behavior norm oriented weakening, that is, som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literacy is not high,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personal behavior in life. Two is the weakening of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 the contemporary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only one-sided pursuit of material interests, external enjoyment, ign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 spiritual home. Three is the weakening of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students to form a positive personality, the function of weakening. Mainly as par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ng, emotional reaction and volitional behavior and, there is a character flaw or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cause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is complex and vari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