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刺穿力的研究

合集下载

针筒静脉采血实验报告

针筒静脉采血实验报告

针筒静脉采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针筒静脉采血的操作技术,了解静脉采血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针筒静脉采血的可行性。

实验器材和试剂- 针筒(规格:5ml)- 采血针(规格:21G)- 乙醇消毒棉球- 碘酒- 弹性绷带- 绷带固定器实验步骤1. 洗手并戴好一次性手套。

2. 准备好所需器材,确保无明显损坏。

3.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患者手腕或手背作为穿刺部位,因为这些部位较为容易操作。

4. 用乙醇消毒棉球清洁穿刺部位,从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拭,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

5. 用碘酒消毒穿刺部位,沿着清洁的方向擦拭,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注意,不要触碰到已经消毒过的部位。

6.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穿刺部位附近的皮肤,并用另一只手拿起针筒,将针筒上的空气推出,使其内部充满气体。

7. 将针筒的穿刺口以30-45度的角度插入静脉。

感到血液进入针筒时,即表明已成功穿刺到静脉。

8. 缓慢地将针筒上的活塞拉至所需采血量的位置,保持穿刺角度不变。

采血完成后,停止抽取血液。

9. 将针筒从静脉内取出,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10. 快速而轻柔地将绷带固定器固定在穿刺部位上。

确保绷带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11. 将采到的血液转移到试管或容器中,并及时标记。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针筒静脉采血。

共采集到5ml的血液样本,无任何并发症。

结果分析静脉采血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临床上常用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细胞学检查等。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熟悉了针筒静脉采血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静脉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无菌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穿刺时要注意角度和力度的掌握,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到采血的顺利进行。

此外,及时固定绷带有助于减少出血和淤血的风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针筒静脉采血的操作技术。

正确的穿刺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保证操作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的应用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的应用

·临床研究·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的应用黄媛,汪红,王凤玲(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神经外科,海南三亚572008)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动脉穿刺的采血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方法对2010年1 1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和一次性5mL、10mL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采血。

在采血量相同的前提下,计算标本合格率、动脉血分辨率、一针多用性、同时并评价和记录每次穿刺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

结果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成功率高,且省时省力,是一种良好的股动脉穿刺方法。

结论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可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静脉采血针;股动脉;穿刺;采血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由于疾病影响及长期输液等因素,患者外周血管差,动脉穿刺困难,增加了护士穿刺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临床上常用一次性注射器同时采集动脉血查血气和静脉血查血常规等血液检验项目,患者需分别承受穿刺动、静脉的痛苦,且许多休克患者、手术后循环不稳定者、因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充盈不明显,静脉采血较困难,一针穿刺成功率低,不能及时为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延误了抢救时间,反复穿刺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有研究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等检验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自2010年1月以来,我科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和一次性5mL、10mL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股动脉穿刺采血,以探索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行股动脉穿刺中是否同样具有优越性。

现将其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 1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75例,女25例,年龄14 79岁,平均年龄36岁,局部皮肤无溃疡、炎症及疤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组和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组。

一次性采血针实验报告

一次性采血针实验报告

一次性采血针实验报告一次性采血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实验动物进行采血,了解其采血操作方法以及采血效果,并评估一次性采血针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小鼠)- 一次性采血针- 乙醚- 酒精棉球- 无菌注射器- 无菌注射器针头- 麻醉床格实验步骤:1. 麻醉小鼠:用乙醚将小鼠麻醉至无反应,确保小鼠处于无知觉状态。

2. 准备工作:取出一次性采血针,打开包装。

用酒精棉球擦拭小鼠的尾部以及采血针上的接触面,保持无菌。

3. 采血操作:将小鼠放置在麻醉床格上,用手轻轻夹住小鼠的尾部固定。

将一次性采血针针头放在小鼠尾部的血管上,以适当的角度穿刺进入血管。

4. 采血回收:用无菌注射器连接采血针上的管道,慢慢回收采血。

确保采血量符合实验要求。

5. 拔除采血针:采血结束后,慢慢拔出采血针。

6. 处理伤口:用酒精棉球擦拭小鼠尾部的伤口,以防止感染。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小鼠进行采血,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采血顺利,操作简单,采血量符合实验要求。

同时,小鼠受到了较小的伤害,伤口恢复较快。

讨论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是一种可行的采血工具。

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采血过程快速,对实验动物伤害小。

另外,由于采血针具有一次性使用特点,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一次性采血针在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一次性采血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其针头较细,对于较小的血管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采血过程中涉及到局部麻醉和操作技巧,因此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

综上所述,一次性采血针是一种有效的采血工具,适用于实验动物采血实验。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其他动物种类或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开展对比实验,评估一次性采血针与传统采血技术的差异。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原理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原理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原理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取静脉血液样本。

它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针头、导管和针柄。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的原理是通过刺破皮肤和静脉,将静脉内的血液导入导管中,最终收集到采血管中。

具体来说,当插入针头时,针头的尖端被设计成尖锐的刺入皮肤和血管内的表面。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的尖端通常比较尖锐,以便容易穿透皮肤并刺入静脉。

在刺入静脉后,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中的导管起到两个主要作用。

首先,导管可以通过针柄将血液从采血点引导到采血管中。

其次,导管还可以稳定针头的位置,确保血管内的血液可以顺利进入导管而不会流失。

针柄是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的第三个主要部分,它是一个握持和操作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的部分。

通常,针柄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握住和操作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一些针柄还可能有额外的附加功能,如防滑设计,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通常紧握针柄,然后将针头放置在需要采血的部位。

使用者需要将针头垂直插入皮肤,并保持一定的坚定但温和的施力,确保针头能够穿透皮肤和进入静脉。

一旦针头进入静脉,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采血器中的血液流动来确认是否成功插入静脉。

针头一旦进入静脉,血液会顺利进入导管。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压力控制血液的流动速度,以确保血液可以均匀地流入采血器中。

采血完成后,使用者需要注意从静脉中取出针头。

为了减少痛苦和不适感,使用者应该尽量保持针头的垂直方向,避免弯曲或移动。

一些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还具有血管确认和保护装置,可以帮助使用者准确地确定针头的位置,并在取出针头时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和刺激。

总而言之,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的原理是通过刺破皮肤和静脉,将血液引导至导管中,并最终收集到采血器中。

它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操作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并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关键词真空采血针采血一次性我院近几年来运用真空采血针取代传统注射器临床采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结合临床,谈几点体会。

资料与方法材料:我科使用BD公司的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组件(以下简称采血器),其顶端的采血针用于穿刺血管,尾端透明软管与尾针相连,尾针外由橡胶软管包裹,外套针帽,用于刺入真空采血试管,利用试管内的负压将血液吸入管内。

整个采血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单独真空包装。

方法:备齐用物,认真查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真空采血的目的、方法。

选择合适静脉,协助患者取舒适且便于操作的卧位。

操作步骤:解释-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准备胶贴-穿刺-固定-接真空采血管-松止血带-松拳-拔针-按压穿刺点。

如果1例患者需抽取多管血时,正确顺序为:不含添加剂-含抗凝剂-含添加剂。

结果600例患者中有588例患者能顺利采血,其余12例患者中,3例因为血容量不足、血管壁塌陷而不能有效抽出血液,6例因为操作失误、3例因不配合而导致抽血失败。

讨论优点:①真空采血管的管帽具有不同色码,分类明确,便于识别,可减少标本处理及准备的误差,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②采血器采血省去了卸针头、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血标本被污染或倒出,具有无菌程度高、密闭性好的特点,同时减少了护士因直接接触血液而受到感染。

③自动抽取,自动计量,一次性注入试管,避免了以往血液在注射器停留时间太长易发生凝血现象,亦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注射器将血液注入采血管内引起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血细胞破坏所致的溶血,检验结果更真实可靠,采血量也更为准确。

如果患者同时需要输液,抽完血后固定好针头,将采血针一端的胶塞穿刺针拆除,直接接上已备好的液体,调整好滴速即可,既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和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④采血针易于固定。

以往的注射器采血,不可避免的推拉对固定不利,易于造成针头刺穿血管导致采血失败,采血器可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危重患者静脉采血研究进展

危重患者静脉采血研究进展
cm

带加压采血 。张秋玲等 对用止血带结扎采血和血压计袖带
24 经 留置针采血法 .
将准备好的试 管去掉试管 盖 , 将试 管
加压采血进行 比较 , 发现 血压 计袖 带静 脉充盈 率 为 8 % , 0 止 血带静脉 充盈 率为 3 %。使用止血 带结扎 采血 , 6 有学者 认为
需求 。 采 血 速 度 和 采 血 量 大 大 增加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进 针 前 患 者 取 仰
卧位 , 肩下垫一小枕 , 头偏 向一侧 , 嘱患者深 吸气后 用劲鼓腮 , 江颖 等 研 究发 现蝶翼式 真空 采
可让 颈外 静 脉 更 加 充 盈 便 于 穿 刺 ” 。 血针对血 管的选择性 大 , 对皮肤 及血 管的创 伤小 。它 的针 柄 2 3 股静脉 各种 原因 引起 的休克 、 血失液 、 度脱水 等 . 失 重 为蝶翼式 , 针头不会在血管内旋转和滑 出血管外 , 可减轻患 者 浅表血管塌陷者 ; 大面积烧伤 的患者 ; 肢体残 缺的机械性 损伤
患者常因多种因素导致血容量不足 , 导致采 血进 针 困难 , 或是 刺采血 , 由于血流量充 足 , 大大 减少 了二次进 针几率 , 尖部 针 采血方法不当影响检验结果而延误抢救时机 。笔者就危 重患 血管不易破坏 , 也避免 了很多危重 患者不 能握拳导 致血 管不
者静脉 采血 研究进展 综述 如下。
采血量不能保证 , 已较少使用 , 仅在股静脉采血时使用 。 12 一次性静 脉采 血针 . 多个血标本且不受血量控 制 的需要 , 法简单 , 方 患者 易接 受 ,
可以满 足危重 患者 一次 同时采集 输液 J 。朱芳红等 叫发现进针前嘱患者稍做屏气动作 , 可使
塌陷 的血管更 显露 ,5 角穿刺成功见 回血后 , 1。 嘱患者数 12 ,, 常用于危重患者采血 中。但 其缺 点是针 柄不 易 固定 , 操作 不 3 由于喊数字时骨骼肌舒缩 不断交替 , 肉泵血 就会连 续存 , 肌 当易造成针头刺穿或露 出血管 而导致采 血失败 , 因其不 能 在 , 且 改变 了颈外静脉不能扎止血带无压力的采 血情况 , 而使 从 保留 , 每次采血都要重新穿刺 , 不能满足危重患者反复检查 的

一次性使用无菌末梢采血针产品技术要求rc

一次性使用无菌末梢采血针产品技术要求rc

一次性使用无菌末梢采血针组成: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采血针由不锈钢针、塑柄和保护帽三部分组成。

独立使用的采血针主体结构由针体、弹射部件和外壳三部分组成。

适用范围:一次性使用无菌末梢采血针无治疗或诊断作用,供人体指尖、耳垂等循环末梢点刺取血样化验用1.1 产品型号1.1.1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采血针由不锈钢针、塑柄和保护帽三部分组成,共分为两个型号Ⅰ型和Ⅱ型。

1.1.2独立使用的采血针主体结构由针体、弹射部件和外壳三部分组成,共分为一个型号Ⅳ型1.2 产品规格1.2.1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采血针Ⅰ型分为21G、23G、25G、26G、27G、28G、30G 共7个规格1.2.2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采血针Ⅱ型分为21G、23G、25G、26G、27G、28G、30G 共7个规格1.2.3 独立使用的采血针Ⅳ型分为21G、23G、25G、26G、27G、28G、30G共7个规格1.3 型号划分说明根据其外形可分为以下型号:Ⅰ、Ⅱ为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采血针,Ⅳ为独立使用的采血针。

各型号分为7个规格,针线直径代表其规格。

1.4采血针组成材质Ⅰ、Ⅱ型不锈钢针采用GB/T4240-2009规定的06Cr19Ni10不锈钢丝制成,塑柄和保护帽采用符合YY/T0114-2008的聚乙烯料制成。

Ⅳ型采血针主体结构由针体、弹射部件和外壳三部分组成,其中针体的不锈钢针采用GB/T4240-2009规定的06Cr19Ni10不锈钢丝制成,针体的塑柄和保护帽采用符合GB/T 12672-2009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制作,弹射部件采用符合GB/T 22271.1-2008 塑料聚甲醛(POM)制作,外壳采用符合GB/T 2546.1-2006 塑料聚丙烯(PP)制作。

2.1采血针的基本尺寸应符合1.2中表1采血针基本尺寸的要求。

2.2采血针不锈钢针尖不得有毛刺、弯钩和白点等缺陷。

2.3采血针的塑柄不应有明显的毛边、污渍及缺肉等缺陷。

注射器(针)技术报告

注射器(针)技术报告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针)产品技术报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是按照YZB/国××××—2006标准规定生产制造而成。

用于给患者注射用输送药液,该产品以无菌状态提供给用户,仅供一次性使用,可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产品均采用符合医用级要求的材料及零部件,芯杆、外壳由医用级聚丙烯加工而成,橡胶活塞选用天然橡胶、配套用针采用医用级不锈钢针管等,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均符合标准要求,一、产品用途、性能:主要用于预防和临床肌肉静脉注射用。

产品性能主要有:滑动性能、器身密合性、残留容量、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度、易氧化物、环氧乙烷残留量、急性全身毒性、溶血、无菌、无致热原等。

二、产品的基本结构形式:结构:由芯杆、外套、胶塞、配套用注射针组成。

形式:中头式,偏头式。

三、产品的基本规格:1ml, 2ml, 5ml,10ml,20ml,30ml,50ml。

四、产品的主要原辅材料:1.符合YY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的PP料。

2.符合YYT024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橡胶活塞》的活塞。

五、产品执行标准:执行YZB/国××××---2006《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六、适用范围、用途:本产品适用于供抽吸液体或注射液体用。

本产品只适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和静脉抽血检验,由医务人员使用,禁止作其它用途和非医务人员使用。

七、物理指标:1、注射器有良好的滑动性能,其推、拉作用力符合下表的规定。

2.器身密合性将注射器吸入公称容量的水,用下表规定的轴向压力及侧向力,对芯杆作用30s,外套与活塞接触的部位无漏液现象。

在88kPa负压作用下保持60s±5s外套与活塞接触部位不产生漏气现象,且活塞与芯杆不脱离。

3.容量允差:小于二分之一公称容量和大于二分之一公称容量的最大允差符合上表中的有关规定。

4.残留容量:当芯杆完全推入到外套封底时,其残留在外套内的液体体积不超过上表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论FEATURES引言随着实验室设备与技术不断进步,对临床采集标本的要求越来越高[1]。

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通常配合静脉血样采集容器使用,以其简单、高效、安全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以注射器采血的方式[2],有效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故深受广大医务人员欢迎,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3]。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采血针包括直式针与蝶翼针,同时配备有配套的真空静脉管[4]。

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的针尖刺穿力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使用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较小的针尖刺穿力对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目前评价针尖刺穿力的标准GB15811-2016中给出的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刺穿力评价方法,评价的是垂直进针方式,穿刺角度为90°,然而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使用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时的穿刺角度一般为15°~30°,目前尚无对此种进针方式的采血针刺穿力进行评价的相关标准。

本文从影响针尖刺穿力的众多检验因素中,选择关键性指标——穿刺面积和穿刺角度,探讨科学合理、真实反映临床使用的采血针刺穿力评价方法,以期给临床应用提供实际操作方面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样品本文选择国内外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共计21批次,公称外径为0.7 mm和0.8 mm两种型式。

采血针针尖型式基本符合GB 18671-2009《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5]的要求。

1.2 仪器设备(1)模拟皮肤材料:材料为聚氨酯膜,厚度为0.35 mm,硬度为邵氏A85。

(2)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机,传感器最大量程为100 N,精度为0.5级,专用夹具。

1.3 方法(1)原理:利用试验装置以100 mm/min的速度,通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刺穿力的研究万敏,姚秀军,施燕平,张翔,李坎园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东济南 250101[摘 要] 本文结合临床应用情况,对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刺穿力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在GB15811-2016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穿刺面积和不同穿刺角度对刺穿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穿刺的模拟皮肤面积越大,刺穿力也随之增大;穿刺角度越小,试验刺穿力越大。

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外标准中刺穿力评价方法的差异性,探讨科学合理、真实反映临床使用的刺穿力评价方法,以期提供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刺穿力;穿刺面积;穿刺角度Study on the Penetration Force of Single-Use Needles for Human V enous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WAN Min, YAO Xiujun, SHI Yanping, ZHANG Xiang, LI KanyuanShandong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For Medical Devices, 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enetration force method of single-use needles for human venous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was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use.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ing method including in GB15811-2016,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penetration area and different penetration angles on the penetration force of single-use needles for human venous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r the simulated skin area was, the greater the penetration force. The smaller penetration angles was, the greater the penetration forc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enetration force betwee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e 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that reflected the clinical us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nd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single-use needles of human venous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he penetration force for needles; penetration area; penetration angle[中图分类号] R331;R318.6 [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11.006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8)11-0019-04收稿日期:2018-07-25 修回日期:2018-08-27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C0106001)。

通讯作者:施燕平,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器械检验与评价。

通讯作者邮箱:sdzxsyp@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11期 V OL.33 No.1119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11期 V OL.33 No.1120专 论FEATURES过模拟皮肤测得的最大峰值力来评估针的刺穿力。

(2)试验方案:按照GB15811-2016/ISO7864:199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6-7]试验要求,分别对不同穿刺区域面积及30°、60°和90°的进针角度进行试验,记录刺穿力最大值。

2 刺穿面积的影响GB15811-2016中规定穿刺区域的直径为10 mm ,考虑在日常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容易忽视穿刺区域面积要求,存在随意改变穿刺区域面积的情况。

本文分别对选择直径10 mm 和直径19 mm 的穿刺区域进行试验,考察不同穿刺区域面积(不同穿刺区域直径)对刺穿力的影响。

试验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1可见,同一批次样品,随着穿刺区域面积的增大,刺穿力有随之变大的趋势。

针尖穿刺过程是一个涉及能量转换的动态过程,一般包括能量的积累、吸收和存储3个过程[8]。

针尖刺穿力提供的能量主要用于模拟皮肤材料的变形和采血针的挠度变形,被穿刺的模拟皮肤面积越大,变形量就越大,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造成刺穿力也随之增大。

3 刺穿角度的影响3.1 试验方案GB15811-2016《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中刺穿力检测方法为90°穿刺,而临床针对不同的注射类型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图2),这就造成标准方法的局限性。

为更为真实地反映临床实际进针角度的刺穿力情况,本文选择30°、60°和90°三个角度的刺穿力进行试验研究,模拟临床静脉采血进针角度25°左右的实际情况,同时研究建立不同进针角度对刺穿力的趋势判断。

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30°刺穿力测试装置举例和刺穿力曲线图示例。

3.2 数据分析按照制定的试验方案对21批次产品,分别开展30°、60°和90°三种角度的刺穿力试验,每批次检测3支样品,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综合考虑试验样品间的差异性,对21批次产品30°、60°和90°三种角度的刺穿力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30°刺穿力远远大于90°刺穿力,60°刺穿力总体有大于90°刺穿力的趋势(图5),因此随着进针角度的变小,刺穿力有逐步变大的趋势。

临床穿刺时所受到的阻力越小,患者的疼痛感越低。

进针角度越小,需要刺穿力越大,患者疼痛感越强烈。

垂直刺穿法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斜刺穿法,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斜刺法[9]。

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成反比[10]。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因人而异进行大角度穿刺,可有效减轻静脉穿刺对皮下神经的刺激,明显减轻患者疼痛[11]。

图1不同穿刺区域面积刺穿力试验对比图2 临床不同部位进针角度示意图图3 30°刺穿力测试装置示例图4刺穿力曲线图示例图5不同进针角度刺穿力数据图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11期 V OL.33 No.1121专 论FEATURES4 国内外标准刺穿力试验方法的差异分析目前国内有效的版本为GB15811-2016(参考采用ISO7864-1993),代替GB15811-2001[12]。

国际标准有效版本是ISO7864-2016[13]。

国内外两份标准均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刺穿力试验方法,但两份标准关于刺穿力的评价内容存在差异。

4.1 穿刺介质材料存在差异现行有效的国内外标准的穿刺介质材料不同,GB15811-2016中的穿刺介质材料是聚氨酯膜,而ISO7864-2016中要求根据试验范围的预期用途选择合适的穿刺介质材料,并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同时在标准中给出了4种典型试验介质的举例。

国内外标准穿刺介质材料的具体差异,见表1。

表1 国内外标准穿刺介质材料差异表穿刺介质GB15811-2016ISO7864-2016穿刺介质材料聚氨酯膜典型的试验介质:① 天然胶乳介质;② 聚氨酯膜;③ 硅橡胶;④ 聚乙烯。

穿刺介质材料要求聚氨酯膜:硬度为邵氏A (85±10),厚度 (0.35±0.05) mm ①天然胶乳,硬度为邵氏A (40±5),公称厚度为 (1.0±0.1)m m ;② 聚氨酯膜,硬度为邵氏A (85±10),公称厚度为(0.40±0.05) mm ;③ 硅橡胶,硬度为邵氏A (50±5),公称厚度为 (0.50±0.05) mm ;④ 聚乙烯:厚度为 (50±5) μm ,杨氏模量为 (130±10) M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