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设计修订版
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设计

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设计生态地暖作为暖通专业的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可是几十年。
引进国内,也可是十来年,设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的更为繁琐,设计技术研究与经验特别重点。
由于设计是施工的基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成效,地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余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
地暖系统的设计应该经过严实仔细的计算与仔细的研究。
设计依照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理设计规范》(2001年版、订正版)2、《适用供热设计手册》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2000年10月1日实行)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河北省2001年1月1日实行)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7、与建设单位签署的合同、设计拜托书美暖生态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1、地板表面的均匀温度①人员常常逗留的地面,宜采纳24℃-26℃,温度上限值28℃。
②人员短期逗留的地面,宜采纳28℃-30℃,温度上限值32℃。
③无人员逗留的地面,宜采纳35℃-40℃,温度上限值42℃。
2、供回水温度①供水温度的上限值60℃、65℃、70℃、75℃等。
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该超出60℃。
②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3、热负荷①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
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
②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带系数。
(见下列图)采暖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附带系数4、有效散热面计算有效散热量时,一定重视室内设施、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5、填补层①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②当面积超出30m2或长度超出6m时,填补层宜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6m,宽度大于或等于5mm的伸缩缝。
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合增大,但不宜超出10m。
③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6、压力工作压力不宜大于。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1 . 1系统 不具有个 体 调节 的能力
【 贺平 , 刚. 热工程 【] 1 ] 孙 供 M. 中国建筑工 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出版 社 .9 3 19.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 进行 局部调 节 ,无法 改 善和满 足热 用 户 的热 舒适性要求。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 到住宅楼的顶层, 然后依次 向下分至各用户 , 这就 在理论 上造成 了各不 同楼 层 的热用 户 的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值也不相等 。因此造成 顶层 过热 , 底层 过冷 , 冷热 不均 现象 。顶 层用 户过 热时 只能通过打 开 门窗 的方 式 来放 走热 量以降低室内温度, 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调节热水流量来降低室温 ,就会造 成 以下各 层 过冷 的现 象 。 其次 , 系统也 无法 该 对 各房 间的室 温进行 单独 调节 ,从 而导 致能 源的浪 费 。 1 . 2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由于 单管垂 直采 暖系统是 一 个整 体 的热 水循 环系 统 。如果 该系 统有 一处设 施 漏水 或
面:
系统 ,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 计 , 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 不仅能够实现较好 加调 节 阀就 可 以达 到调节 介质 流量 ,从 而满 的 系统控 制 和计量 功 能 ,同时可 以降低 能源 足用 户对热 舒适 性 的要 求 , 实现 节能 。 并 但这 的浪费 ,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 种 调节 方式 在使 用时 , 应该 考虑 到 以下 问题 : 相 当的经 济效 益 。
3 对供热企 业的管 理提 出更高 的要 . 6
求。 4结 束语 综 上所述 ,对 于住 宅 小 区的供暖 系统设
利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即热用 户 向供热 企业缴 纳热 费。 因而用 户对 供热 系 统 节能越 来越关 注。单 管垂 直采 暖系 统 的弊 病越 来越 明显 ,其 弊端 具体 表现 在 以下几 方
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设计

美暖生态米暖系统工程设计生态地暖作为暖通专业地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不过儿十年•引进国内,也不过十来年,设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地更加繁杂,设讣技术研究与经验非常关键.因为设计是施工地基础,设汁地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效果,地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地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地暖系统地设计应当经过严密认真地计•算与细致地研究.设计依据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订版)2、《实用供热设讣手册》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2000年10月1日实施)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釆暖工程技术规程》(河北省2001年1月1日实施)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与建设单位签订地合同、设讣委托书美暖生态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1、地板表面地平均温度①人员经常停留地地面,宜采用24° C-26° C,温度上限值28° C •②人员短期停留地地面,宜采用28° C- 30° C,温度上限值32。
C.③无人员停留地地面,宜采用35。
C-40° C,温度上限值42C.2、供回水温度①供水温度地上限值60° C、65° C、70° C、75° C等.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地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
C.②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C.3、热负荷①全面辐射米暖地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对计算出地热负荷保证室温要求,设计时应尽量按散热量比石材低地木材板考虑,用户即使选用右材类做地而,也不会影响采暧效果.5、为满足一户屮各朝向房间室温地匀衡,耗热星计算屮应考虑方向附加及附减,外墙多地房间,热损失多,加热管必然密些.南向屮间房间热损失少,管间距必然大些.6、尽量考虑将生产冷水管布置在地板采H爰结构层屮,但应避免管一相互穿越.7、合理划分环路区域,昼量做到分室控制,避免与其它管线交叉.8、设计屮应特别注意,同一分集水器上管长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阴力失衡和管材浪费.9、对以独立式燃气炉为热源地系统,应控制管长W90m,以减少阻力,并特别注意阴力平衡和管内流速问题.10、为保证地而不裂,管间距不得小于100mm,局部过密处在管上皮10mm处加钢丝网;为保障地温度均匀性,管间距不易大于350mm. 1K供回水温度宜小于60° C (最大不超过70*0 , 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C,系统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8MPa.l2.无论采用何种热源,地板采暧与供回水系统地温度、水量和所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匹配.13、应特别注意在设讣选择参数时,PEX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 25m/s,否则会产生气塞现象.14、根据规范,在长度超过6-8m应设宜膨胀缝材.每30-40m2应设膨胀缝材,但膨胀缝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合理设置.15、确保地板采暖层地厚度(不包括而层厚度),住宅厚度为270mm (复合保温厚度20mm,豆石混凝上厚度为50mm,管上皮豆石混凝上地厚度不少于30mm. 16、不同地而标髙应分别设垃分集水器.上海美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暖工程部制作。
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图集、手册、地方标准

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图集、手册、地方标准及参考用书天津市地方标准规范标准号名称DB29-1-2007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6-2004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29-7-2000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DB29-15-199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29-16-200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B29-19-199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9-20-2000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2-2007天津市居住设计标准DB29-35-2004天津市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标准DB29-36-2002天津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29-37-2002天津市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38-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41-2002天津市生态居住区建设技术规程DB29-42-2003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47-2003天津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B29-48-2003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排水管道技术规程DB29-50-2003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1-2003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2-2003城市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3-2003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4-2003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5-200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57-2003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DB29-58-2003雷击电磁脉冲建筑防护标准DB29-59-2003电气装置消防安全检测技术规程DB29-61-2004电热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62-2004天津市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DB29-63-2004增钙粉煤灰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29-64-2007天津市建设事业IC卡应用标准DB29-65-2004挤扩灌注桩技术规程DB29-66-2004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系统设计标准DB29-67-2004天津城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68-2004天津市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69-2008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DB29-70-2004埋地聚乙烯(PE)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9-71-2004天津市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DB29-72-2004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3-2004地下管线非开挖技术规程DB29-74-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DB29-75-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桥梁工程部分)DB29-76-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排水工程部分)DB29-77-2004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污水工程部分)DB29-78-2004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标准DB29-79-2004桥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29-80-2004天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标准DB29-81-2004天津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标准DB29-83-2004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管网检查井综合设置技术规程DB29-84-2004钢结构住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85-2004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DB29-86-2004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DB29-87-2004天津市城市排水泵站建设标准DB29-88-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9-2004天津市市政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DB29-90-2004增强聚丙稀(FRPP)室外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9-91-2004天津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29-92-2004天津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规程DB29-93-2004土压平衡和泥土平衡顶管工程技术规程DB29-94-200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B29-95-2004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DB29-96-2004天津市公共汽车服务管理标准DB29-97-2004天津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标准DB29-98-2004天津市城市供水服务管理标准DB29-99-2004天津市城镇燃气服务管理标准DB29-100-2004住宅厨房卫生间变压式排风道应用规程DB29-101-200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9-102-2004劲性搅拌桩技术规程DB29-103-2004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29-104-2004天津市管道直引水工程技术规程DB29-105-2004沉降控制桩基础技规程DB29-106-2004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29-107-2004燃气设施标识标准DB29-109-2004燃气应用设备技术规程DB29-110-200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1-2004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程DB29-110-2004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DB29-113-200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DB29-114-2004天津市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程DB29-115-200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标准DB29-116-2004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DB29-117-2004天津市遥感影像绿地统计标准DB29-118-2004天津市屋顶绿化技术规程DB29-119-2005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DB29-120-2005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1-2005天津市城市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技术规程DB29-122-2005天津市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技术规程DB29-123-2005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DB29-124-2005天津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技术规程DB29-125-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6-2007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T29-127-2005天津市仙客来生产栽培技术规程DB29-128-2005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29-129-2005混凝土用矿物掺料应用技术规程DB29-130-2005预拌砂浆技术应用规程DB29-131-2005天津市建筑工程监理规程DB29-132-2005建筑内外墙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29-133-2005建筑用界面处理剂技术规程DB29-134-2005钢结构防炎涂料工程施工验收规范DB29-135-2005现浇发泡夹芯保温墙体施工及验收规程DB29-136-200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装饰工程技术规程DB29-137-2005天津市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DB29-138-2005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9-2005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40-2005天津市空间网络结构技术规程DB29-142-2005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29-143-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深基坑施工技术规程DB29-144-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45-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SMW施工技术规程DB29-146-2005天津市地下铁道暗挖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47-2005天津市城市桥梁养护操作技术规程DB29-148-2005结构混凝土堆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9-2005分布式光纤温度探测火灾报警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29-150-2005天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DB29-152-2005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DB29-153-2005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4-2006天津市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B29-155-2006塑料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DB29-156-2006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29-157-2006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密封施工技术规程DB29-158-2006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59-2006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B29-160-2006高喷插芯组合桩技术规程DB29-161-2006天津市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29-162-2006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程DB/T29-163-2006天津市彩色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29-164-2006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5-2006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29-166-2006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DB29-167-2007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74-2007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4-2007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DB29-176-2007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程DB29-177-2007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评估标准DB29-178-2007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GB29-179-2007天津市玻纤水泥平板复合保温屋面外墙施工验收规程DB29-180-2008天津市CS外墙外保温板和屋面板工程技术规程DB29-182-2008天津市建设工程临时用电配电箱安全技术标准DB29-183-2008聚合物砂浆面保温装饰板应用技术规程DB29-184-2008天津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定DB29-185-2008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轻钢结构拼装型临建房屋安全技术规范天津市地方标准图集图集号图集名称单价(元)06G304 305预制钢筋土方桩,空心方桩04D01住宅电气通用图集06J102住宅垂直集中排气系统BPS-111(-Z)型06J10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ZL保温系列)04SJ104炉渣混凝土聚苯板复合保温外墙构造图集2001N901供热锅炉运行调节技术01防1防空地下室工程图集02SJ601PVC塑料门窗02SJ105GQ塑合中空内模水泥墙建筑构造02D60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图集DBJ29-43-20023E轻型高强方孔墙板建筑构造图集DBJT29-44-2002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管桩)DBJT29-45-2002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套)津06S401整体直埋式化粪池G605页岩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KP1)结构J107页岩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KP1)建筑04SJ109轻型龙骨石膏板建筑构造05SJ801建筑防水构造(一)(BAC自粘防水管材)05SG401螺旋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津07SJ110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构造津07J902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津07SJ802建筑防水构造(粘霸系列)津07SJ803建筑防水构造(YH防水系列)津07SJ111维护结构保温构造(干法施工砂)津07SJ112维护结构保温构造(CL墙体保温)津07SJ113维护结构保温构造(CS墙体保温)津07SSZ1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津07SJ903预制件组合构造围墙津07SJ114围护结构保温构造(非承重页岩)津07SJ7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编制深度图样津07SJ7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编制深度图样05J14(建筑)补充本05D16(电气)补充本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道(建筑)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气)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地图集(给排水)DBJT29-18-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暖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标准号名称定价(元)GB/T5001-2001房层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修订版)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32-2003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修订版)GB50046-200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1-2002烟囱设计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9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1-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71-2002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2-200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5-84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50077-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50083-97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5-98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规范GB50096-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102-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3-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3-2005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5-89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50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7-2007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31-2007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T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1-92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修订版)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8-92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99修订版)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局部修订)GB50183-2004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4-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6-93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99修订版)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1-2004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4-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6-94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4-95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6-2007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T50228-9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4-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合订本)GB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62-97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6-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69-9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50273-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50281-200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T50283-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85-98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问距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1-99房地产估价规范GB50292-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3-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5-99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8-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修订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7-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3-2000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5-200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23-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50324-200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T50326-2006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8-200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9-2002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341-200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38-2003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2-2003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7-2004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9-2005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2-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9-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0-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61-2006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9-200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80-2006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381-2006墟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9-20067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391-2006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392-2007机械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规范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8-2006无缝钢管工艺设计规范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401-2007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04-200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08-2007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2-2007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501-2007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6-2008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8-200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标准规范汇编ISBN号书名定价(元)工程建设常用规范选编U1460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60.00U14555建筑设计规范130.00U14597建筑结构设计规范130.00U14598城镇燃气与供热工程规范90.00U14600城乡规划规范70.00U14602建筑施工安全规范50.00U14606城镇道路桥梁设计规范60.00U14609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范80.00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修订版)12016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修订版)65.0012017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版)190.0012018混凝土结构规范(修订版)138.0012019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修订版)52.0012020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修订版)37.001202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修订版)115.0012022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修订版)114.0012023地基与基础规范(修订版)168.0012024室外给水工程规范(修订版)123.0012025室外排水工程规范(修订版)135.0012026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修订版)100.0012027城镇热气热力工程规范(修订版)145.0012028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修订版)62.0012029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修订版)100.0012175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80.0012248建筑幕墙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汇编185.001419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汇编136.00现行建筑规范大全6605现行建筑设备规范大全(1-5)50.007593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130.009568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增补本)133.007632现行建筑设备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73.509998现行建筑安装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上、下册)300.00 13451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88.001345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10.001345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48.0010821现行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大全(缩印本)120.0015053现行市政工程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280.0015288现行建筑结构规范条文说明大全(缩印本)168.0015175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条文说明大全(缩印本)150.001382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238.00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标准号名称定价(元)JGJ1-91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7-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3-94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4-200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5-2008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9-92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2-98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G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9-2003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30-2003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6-84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60-99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1-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3-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4-200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78-9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3-91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90-92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5-2003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7-95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1-96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3-96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5-96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国内外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建筑经济CONSTRUCTION ECONOMY第 42 卷第 5 期2021 年 5 月Vol.42 No.5May 2021摘要:选取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应用范围较广、认可度较高的美国LEED 、德国DGN B 、英国BREEAM 、澳大利亚Green Star 与我国评价标准作为样本,从能源节约利用、水资源节约利用、材料节约利用、生态质量与环境保护、舒适宜居、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炼相关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既有建筑;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1X (2021)05-0090-05DOI :10.14181/ki.1002-851x.202105090[引用本文] 荀志远,徐瑛莲,张丽敏,等.国内外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对比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5):90-94.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Retrofitting Assessment Systems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at Home and AbroadXUN Zhiyuan ,XU Yinglian ,ZHANG Limin ,ZHANG Jingxuan(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26652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LEED of United States ,DGNB of Germany ,BREEAM of United Kingdom ,Green Star of Australia and Green Retrofitting Assessment Standard of China as samples ,which are widely used and highly recognized in the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buildings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energy ,water resources and material economical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quali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fort & livability and economy ,etc. Then ,extracts the correlating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Keywords :existing build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green retrofit ;assessment system ;comparative study 1 引 言2020年全国“两会”指出,要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
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芦健

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芦健摘要:暖通设计作为生态建筑工程的后期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程,有助于提高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设计暖通过程中,必须考虑所建设建筑的施工状况,秉着节能、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暖通工程,以求得到最优的暖通施工效益。
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设计,不断进行优化,并努力找出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暖通设计提供良好保证。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问题;对策1导言对于暖通设计,它位于整个生态工程的后期,属于综合性服务的性质,能够实现整个生态建筑综合性能的提升,为此,在进行暖通工程设计的时候,要全面分析建筑的具体条件和情况,以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性为基本准则,以达到暖通效益的提升。
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实现全面优化,分析设计中的不足,保障暖通设计的顺利进行。
2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整体需求不仅有所提升,而且还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当前很多建筑物都是高耗能,而在当前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建筑行业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已经逐渐将绿色生态建筑作为主要发展趋势。
暖通设计是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能源消耗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和处理,而且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3.1缺乏对暖通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全面认识在当前的建筑暖通设计工作中,要遵从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在根本上保证暖通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暖通设计中,相关人员对技术规范和准则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致使很多细节设计出现失误,致使暖通设计方案出现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地方,影响了暖通设计施工的品质,降低了使用者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进行防火阀的设计的时候,一旦在穿越防火墙的时候,忽略防火阀,就会违背设计规范,为工程埋下隐患。
暖通系统改造项目申请

暖通系统改造项目申请尊敬的_____领导:您好!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逐步扩大,现有的暖通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特向您提出暖通系统改造项目申请。
一、现有暖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暖通系统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供暖系统和通风系统。
然而,这些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1、中央空调系统制冷制热效果不佳:部分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舒适的工作环境标准,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能耗过高:由于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能源消耗过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维护成本高:频繁的故障维修和零部件更换,使得维护费用逐年递增。
2、供暖系统温度不均匀:部分房间过热,而有些房间则温度不足,导致员工在冬季的工作体验较差。
管道老化:供暖管道存在腐蚀、漏水等问题,不仅影响供暖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
3、通风系统通风效果差: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不佳,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噪音过大:通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和休息。
二、暖通系统改造的必要性1、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舒适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改造暖通系统,能够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温度和空气质量,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新的暖通系统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新老化的设备和管道,优化系统运行,能够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受影响。
三、改造方案及预期效果1、中央空调系统改造更换高效节能的空调主机和压缩机,提高制冷制热效率。
优化空调管道布局,确保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安装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运行参数。
改造项目采暖工程方案模板

改造项目采暖工程方案模板一、前言本方案旨在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提升采暖系统的效率,并满足现有建筑的采暖需求。
通过采用先进的采暖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效水平,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室内舒适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方案将从设备改造、管道更换、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以期达到改善现有采暖系统的目的。
二、现状分析1.建筑概况该改造项目是一栋多年使用的办公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5层。
建筑使用现状良好,但采暖系统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效率低的问题。
2.采暖系统现状目前的采暖系统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采用燃气锅炉进行供热,通过水泵将热水输送至各个楼层的散热器进行供暖,存在能源消耗高、热效率低、维护保养成本大等问题。
3.现有问题(1)燃气锅炉老化,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高。
(2)部分散热器辐射面积减小,供热不均匀。
(3)管道老化,漏水情况严重,运行安全性差。
(4)控制系统不完善,无法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
三、改造方案设计1.设备改造(1)更换燃气锅炉:选择先进高效的燃气热水锅炉,提高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更换散热器:将老化的散热器进行更换,选择适当大小的散热器,提高供暖均匀性。
2.管道更换(1)更换管道:更换老化的供暖管道,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质,完善管道系统,减少漏水情况。
(2)增加管道隔热:在供暖管道上增加隔热层,减少散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3.控制系统优化(1)安装智能温控器:在每个房间安装智能温控器,实现室内温度自动控制,提高供暖舒适度。
(2)优化循环水系统:对供水和回水进行恒温控制,减少能源浪费。
(3)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对采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成本分析1. 设备改造成本:包括燃气锅炉、散热器等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2. 管道更换成本:包括供暖管道、隔热材料等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3. 控制系统优化成本:包括智能温控器、智能监控系统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
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美暖生态采暖系统工程设计
生态地暖作为暖通专业的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不过几十年。
引进国内,也不过十来年,设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的更加繁杂,设计技术研究与经验非常关键。
因为设计是施工的基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效果,地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
地暖系统的设计应当经过严密认真的计算与细致的研究。
设计依据
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订版)
2、《实用供热设计手册》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2000年10月1日实施)
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河北省2001年1月1日实施)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设计委托书
美暖生态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
1、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
①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
②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
③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
2、供回水温度
①供水温度的上限值60℃、65℃、70℃、75℃等。
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
②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3、热负荷
①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
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
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
②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加系数。
(见下图)
4、有效散热面
计算有效散热量时,必须重视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5、填充层
①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②当面积超过30m2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宜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6m,宽度大于或等于5mm的伸缩缝。
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10m。
③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6、压力
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如超过应采取措施。
7、流速
加速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不超过0.5m/s。
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
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来30Kpa。
8、绝热层
柚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宜采用PS板,容量≥20kg/m3,厚度不宜小于
25mm。
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①根据建筑施工图及相关数据,计算建筑物热负荷。
②与建筑其他相关专业(水、电、装饰等)协调地暖系统设计有关间距。
③确定集配装置(分水器)的位置。
2、施工设计
①计算建筑物的有效散热负荷。
②计算建筑物的有效散热面积。
③地暖系统布置及水力计算。
④其他附属设备选择。
⑤与相关专业会签,并经审核绘制出正式施工图。
3、设计完成,应将设计各有关资料,打印装订成册。
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采用分户独立式热源或集中采暖负荷的90%。
或将房间温度降低2℃计算。
2、在住宅中应用,应考虑家具遮挡等因素对散热量的影响,乘以适当修正系数。
3、垂直相邻房间,除顶层外,各层均应按房间采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的热量,确定房间所需散热量。
4、不同地面材质、散热量不同,为保证室温要求,设计时应尽量按散热量比石材低的木材板考虑,用户即使选用石材类做地面,也不会影响采暖效果。
5、为满足一户中各朝向房间室温的匀衡,耗热量计算中应考虑方向附加及附减,外墙多的房间,热损失多,加热管必然密些。
南向中间房间热损失少,管间距必然大些。
6、尽量考虑将生产冷水管布置在地板采暖结构层中,但应避免管一相互穿越。
7、合理划分环路区域,昼量做到分室控制,避免与其它管线交叉。
8、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同一分集水器上管长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阴力失衡和管材浪费。
9、对以独立式燃气炉为热源的系统,应控制管长≤90m,以减少阻力,并特别注意阴力平衡和管内流速问题。
10、为保证地面不裂,管间距不得小于100mm,局部过密处在管上皮
10mm处加钢丝网;为保障地温度均匀性,管间距不易大于350mm。
11、供回水温度宜小于60℃(最大不超过70℃),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系统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8MPa。
12、无论采用何种热源,地板采暖与供回水系统的温度、水量和所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匹配。
13、应特别注意在设计选择参数时,PEX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否则会产生气塞现象。
14、根据规范,在长度超过6-8m应设置膨胀缝材。
每30-40m2应设膨胀缝材,但膨胀缝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合理设置。
15、确保地板采暖层的厚度(不包括面层厚度),住宅厚度为≥70mm (复合保温厚度20mm,豆石混凝土厚度为50mm,管上皮豆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少于30mm。
16、不同地面标高应分别设置分集水器。
上海美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暖工程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