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2)ppt
【精编】第二章语境..幻灯片

• ——张志公《语境研究论文集·序》1992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1、广义包括:(1)
前言后语,上下文。如在“新华书店”中的“书”
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在“家书抵万金”中的“书”
指“书信”。(2)说话时的情景,包括场合、时 间、背景等等,如失火时喊“火!”与借火柴点
烟时说“火!”情景不同而含义不同。(3)言语 发出者和接受者,即两个(或多个)进行交谈的人。 2、狭义,只指前言后语和上下文。
• B: 什么事?你尽管说。 • A: 你知道我家最近出了很多事情,单位上有些工
作只好麻烦你多费心了。⋯⋯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2)场合 • 场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一些人就某个话
题,以某种方式,为某种目的(意图)进行言语 交际的一种景况。 • 场合的制约作用表现为时间、地点对语言表达与 理解的影响。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人们对于语言 的使用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 的地点选择不同的话语与话题,使话语与时间、 地点相协调,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yangtzenormaluniversity语境语言知识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情景知识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交际的话题交际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背景知识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交际的话题交际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背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相互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相互知识yangtzenormaluniversity三语境的特点?1上下文语境yangtzenormaluniversity?所以她乐瑶说你这一生只需要承受失去母亲一个人的痛苦只需要担心她一个人的安危但我要承受三个担心三个
语言感知认知课件.ppt

认知能力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1. 观察与记忆 找动物(拼图) 找东西 踩影子 找糖果 2. 分类、排序与匹配 开开关关 瓶宝宝排队 玩树叶 找相同
3. 简易拼图 会变的图形 自制拼图
4. 数物对应 5. 艺术感受与创造
育婴师三级
一、语言发展的观察评价
1、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观察与相关的练 习方法
实施有差异性的语言教育
示例二: 基本情况:略 语言发展水平状况:爱说话,会说“宝宝搬凳凳”;会跟
念押韵的儿歌;爱看图片,指指认认 确定发展目标:能绘声绘色说出地点及颜色,能在模仿的
基础上说“宝宝在客厅搬凳凳”;模仿成人朗诵儿歌,根 据内容指认图片 教育策略与游戏:生活中熟悉物品,能用完整的句子说。 开展游戏:辨别各种颜色、长短、高矮的板凳;可用比赛 的方式,搬指定的凳子,如“搬绿凳子”,用最快的速度 搬回,并语言表达“宝宝搬来了绿凳凳”;开展亲子阅读, 利用绘本,讲故事,婴幼儿指认主人公及其他角色。
4、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婴幼儿的感知练习内 容和进度
增加:“调整后的材料”、“~过程”、“~ 进度” “建议”
三、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语言、感知和认知
语言 选择题 操作题: 实施有差异的语言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
P99)
语言、感知与认知
P96 6个月的宝宝能确定声源(判断)。 P96 1岁的宝宝能够指认五官等对语言做出动作
1.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练习
各环节主动向婴幼儿介绍 情况,丰富语言
抓紧时机多说话、对话 丰富婴幼儿的生活
1. 示范模仿法 2. 视、听、讲、做结合法 3. 游戏法 4. 表演法 5. 练习法
2. 专门的语言练习
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早 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认知语境(2)ppt

2018/11/9
16
4. 3. 5 社会心理表征 社会心理表征的形成并不一定要依赖人的直 接经验,语言使用本身在其中就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安德森做过有关白人对黑人的看 法的意识形态(或社会表征)的社会调查,结 果发现白人几乎千篇一律地认为黑人迷信、 懒惰、逍遥、愚昧和擅长音乐。被调查的人 中间有很多人与黑人几乎没有直接来往,他 们对黑人的这种看法主要来自大众传播媒介。
2018/11/9
1
一个命题总会有这样两个成分:一个 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例如: (1)小李学英语。 在这一命题中,“小李”是命题的论 题,也就是说论题是命题谈及的话题或主 题,而“学英语”是这一命题的关系,它 对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小李的全部情况这一 主题作了限制,此时我们就注意到“小李 学英语”这一情况。 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中,语境由一系 列命题组成。这些命题往往是不完整的,一 般需要推理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语境。如:
2018/11/9
15
在心理图式对输入信息进行选择、分析、 匹配、拟合形成最佳图式过程中,文化背景 知识不容忽视。可见,交际双方在知识草案 和心理图式方面越是一致,语用推理就越是 省力;反之亦然。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要获得 最大的关联性,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认知环 境。如: (9)Roy Trenton used to drive a taxi. A short while ago, however, he became a bus driver and has not regretted i3. 3 知识草案 (knowledge script) 知识草案与框架理论都是由明斯基1975年 在其著作《知识框架》(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中提出的。框 架理论揭示了世界知识结构在人的记忆中 是如何组织的,在话语的释义过程中又是如 何被激活的。知识草案是基本行为单位的 认知结构。昂格尔里(F. Ungerer)和施 米德(H. Schmid)认为“草案是专门为 经常出现的事件序列设计的知识结构”, 具有动态性, 依赖概念, 并以“预料”为基 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草案对推理有协 助作用,形成了对话语理解的语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PPT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 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 的出处。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 词、叹词。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 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 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 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等表达方式。
语言语境 (上下文)
话语
背景语境(认知语境)
语言意义的类别
语言意义 (理性意义)
语句
言语意义 (语用意义)
语境
话语
语境
语
语
语境意义
面 意
意图意义
语境策略是借助话语之外的语境因素(如 话语的上下文、话语的语体、语用的具体 时间、地点、场景、话题等外显性的因素, 说写者的意图、听读者与说写者的关系、 听读者的背景知识、语用的社会、时代、 文化背景等内隐性的因素)对话语意义进 行补充,帮助理解的策略。
2.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的类别
现场语境 (交际语境)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 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 复句、条件复句。
理解文章的语境与作者意图课件

理解文章的语境与作者意图课件在我们阅读和理解一篇文章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都能读懂,但却无法真正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真实意图。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深入理解文章的语境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课件将带您一起探索如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语境与作者意图,从而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境的重要性什么是语境?简单来说,语境就是文章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目的、读者对象等因素。
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框架,为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句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比如,当我们看到“这个苹果真甜”这句话,如果不考虑语境,我们可能只能理解到表面的意思,即这个苹果的味道是甜的。
但如果放在一个孩子在果园里第一次品尝到新鲜苹果的语境中,这句话可能还包含着孩子的惊喜和快乐;如果放在一个商家在推销苹果的语境中,这句话可能就是在强调苹果的品质好,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语境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词句的歧义,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语境还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态度,使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作者意图的探寻作者在写作时,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意图。
了解作者的意图,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方向和重点。
作者的意图可能是为了传达信息,比如在科普文章中,作者的意图就是向读者介绍某个科学知识或现象;也可能是为了表达观点,例如在议论文中,作者通过论证来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还可能是为了引发情感共鸣,像在抒情散文中,作者借助文字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那么,如何探寻作者的意图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入手。
标题往往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主题,开头部分则常常会揭示作者写作的初衷。
其次,我们要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
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达到写作目的,会采用一定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通过分析这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语言、感知、认知PPT课件

3.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1)0~1岁。其特点为发声练习。 (2)1~2岁,学说话积极、主动。 (3)2~3岁。2岁以后在运用语言和词汇
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到3岁时能与周围的人 进行较为自由的交谈。
3
4.语言能力开发的意义
(1)从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看。(交际工具) (2)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看。(关键期) (3)从婴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看。(促进全
反复让他们接触和熟悉一些日常用品,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2-3岁以后的婴幼儿,视觉、听觉、触觉能力有了提高,通过
看图片、出去参观等方式来了解事物。故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 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分类等活动。 24—36个月 形成一些简单的概念 认识颜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识别大小、长短 认识简单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 识别方位:里面、外面,左右、上下 形成最初步的分类与归纳
7
二、婴幼儿感知能力开发
1.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规律 (1)视觉 新生儿能注视或跟踪东西的物体或光点 2个月以内的婴儿最佳的注视距离时15-25厘米 2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按物体的不同距离调节焦距 4个月时已能对近的和远的目标聚焦。 3-4个月的颜色视觉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并表现
师与婴幼儿一起阅读;婴幼儿独自阅读。 5)语言游戏 接话游戏;问答游戏。
6
(3)婴幼儿语言能力开发中的保育工作
1)保护婴幼儿的嗓音,说话不大声喊叫。 2)注意用眼卫生。 3)安排相对固定的语言练习的时间。 上午9:00~10:00之间,下午3:00左右。
每天练习次数一般可1~2次,时间大约 5~15分钟。
出对某些颜色的偏爱,他们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 黄、绿、橙、蓝等
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ppt课件

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
21
4. 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 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 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 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
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22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
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 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 依据 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18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 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19
2、从但建是筑,设对施于中可欧以洲体小味城的,文千化万不能这么套近乎能。反你映以小为城已某经方了面如特指点掌的,建实筑际设上施恐怕连 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内别涵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两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两个亮点, 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30
一、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 二、谈标题“一朵午荷”中“荷”的含义。(4分) (重庆卷14题)“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全国卷Ⅰ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ppt

理 解 重要词 语在 文中的含义
重要词语: 1、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感情色彩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 3、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4、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含义的
词语 5、运用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关键
词语 6、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1: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 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3、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 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 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 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
3、指代内容概括后,可用代入法检验。
例1 我极其期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
要, 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 献,详尽地刊印出来。 “这样”指代
例2 过去的两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一门传授知识
的 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 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的课文,就从逐句讲解发展 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 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 变,就是离不开老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
龙点睛。
刀法: 比喻教育方法 。
万像: 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
万龙点睛: 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 1、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2、分析喻体的特征,寻找喻体与本体的 相似性是理解的基础。
例2: 塔布土拉罕在呼和浩特市东北35公里,大 青山的南麓。古城作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 周围约六里。在内城的地面上到处可以看到汉代 的绳纹陶片。在城的附近有五个大土堆,塔布土 拉罕就是五个大土堆的意思。这五个大土堆,可 能是五个大封土墓,如果把这五个大封土墓打开, 很有可能发现这个古城的历史档案。(《内蒙访 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斯基说,我们的知识以数据结构 形式贮存在记忆中, 称为“框架 框架”,它代 框架 表典型的情景。这些典型情景以下面的 方式使用:“在遇到新的情景时,或对当前 在遇到新的情景时, 在遇到新的情景时 问题的看法做出改变时,我们必须从自己 问题的看法做出改变时 我们必须从自己 的记忆中筛选出一个结构,即框架 即框架。这是 的记忆中筛选出一个结构 即框架 一种必要时可以改变细节以适应现状的 记忆框架。” 明斯基揭示了世界的知识 结构在人的记忆中是如何组织的,在话语 的理解过程中又是如何被激活的。框架 理论实际上是知识再现的一种方式。
2012-4-6
14
心理图式是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中经 过经验式的排列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的情 景单元或行为。比如“考试”和“准备 考试”可以组合成一种心理图式,供语 用推理时选择。与带有固定认知意义的 草案相比, 心理图式涉及的范围更大,带 , 有较多的社会文化色彩。
2012-4-6
15
另外,记忆并非是消极的信息输入,而 是以心理图式和先前知识为基础的能动过 程。与带有固定认知意义的知识草案相比, 心理图式多伴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干预,其范 畴更广。心理图式理论使人们能够从一种 固定的方式,凭借已有知识来解释新经历。 心理图式是建设性的,这种建设性的过程要 使用过去已有的语篇信息,并结合现有语篇 , 和已有经历,以达到构建心理表征的目的。 心理图式虽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总的来 说,它是一个动态过程。。
2012-4-6
22
2012-4-6 12
(7) John: Let’s go to Professor Smith’s lecture. Mary: His lecture is always boring. 虽然史密斯教授的这次讲座可能不象以前所开的 讲座那样单调乏味,而是生动、有趣的,但是 Mary的知识结构(心理图式)已有了这样的信息, 即史密斯教授的讲座是无聊的,这信息可能是 Mary的亲身体验得来的、也可能是从其它渠道获 取的,致使Mary坚持认为史密斯教授的这次讲座 无异于往常。因此,该话语的语境含义是“Mary 不打算和John一起去参加史密斯教授的讲座”。
2012-4-6
4
4.3.2框架理论(frame theory) 计算机科学家明斯基(M. Minsky) 1975年在他的著作《知识框架》(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 中提出了框架理论,把以资料结构(data structure)形式贮存于记忆中的知识称为 框架(frame) ,它代表典型的情景。之后, 框架 菲尔莫尔(J. Fillmore)将框架这一概念 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并将其定义为 “认知结构……, 其知识是词语表达概念 的先决条件。”
2012-4-6
16
在心理图式对输入信息进行选择、分析、 匹配、拟合形成最佳图式过程中,文化背景 知识不容忽视。可见,交际双方在知识草案 和心理图式方面越是一致,语用推理就越是 省力;反之亦然。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要获得 最大的关联性,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认知环 境。如: (9)Roy Trenton used to drive a taxi. A short while ago, however, he became a bus driver and has not regretted it.
2012-4-6
8
人们可以用知识草案来构建对已经 发生过的事件的理解。草案是具有动态 性的图式,是一种固定的认知单元,在特定 的情景中经过经验式的排列组合,可以形 成规模更大的情景单元或行为心理图式。 使用草案可以构建所发生事件的内容。 知识草案是真实世界的状态、事件或行 为的典型结构概念
因此,有关社会表征基本上是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而大众 传媒也是一种语言的使用方式。由 于接受上述社会调查的人(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本科生),很少和黑人有过 直接来往,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 取的、认为黑人懒惰、迷信的看法, 便成了一种社会偏见。
2012-4-6
19
事实上,语言表达意义,对意义的表 达仅起一种触发作用,即语言是一种触 发机制。语言在交际中激活知识草案, 激活后的知识草案按相关的具体语境形 成心理图式,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化知 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面上进行以交际 准则为基础的排列,导致不同的推理结 果。成功的交际必须将信息纳入明白无 误的明示――推理模式之中进行演绎推 理。
认知语境( ) 第六讲 认知语境(2)
高登亮
4.3认知语境构成因素及理论基础 . 认知语境构成因素及理论基础
4. 3. 1 命题 (proposition) “一个命题可以当作是一个由可能世界组 成的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有这样一个特 点:表达了该命题的那个句子在其中指谓 的值为真。”认知心理学也将一个命题看 作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即一个命题 大致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相当。由此 可见,命题是基本的语用认知单元。
2012-4-6
21
解释下列术语的定义: 1、 命题 (proposition)、 2、 框架理论(frame theory)、 3、 知识草案 (knowledge script)、 4、 心理图式 (psychological schema) 、 5、社会心理表征(socio-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等认知语境构成因素。
2012-4-6 20
连接草案、形成图式,调整表征的顺序 等过程,受到两种逻辑规则的控制:连 接草案的过程基本上是演绎性质的,因 为草案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已经固定下 来的知识单元;然而连接心理图式和排 列社会心理表征内部子成分的过程,却 基本上是一种缺损逻辑过程(enthymemic reasoning) 。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是获取信息和语境 的最佳关联――遵循关联原则 ( relevance)――寻求最佳关联:“以最小的 处理努力获取尽可能大的语境效果” 。
2012-4-6
2
一个命题总会有这样两个成分:一个 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例如: (1)小李学英语。 在这一命题中,“小李”是命题的论 题,也就是说论题是命题谈及的话题或主 题,而“学英语”是这一命题的关系,它 对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小李的全部情况这一 主题作了限制,此时我们就注意到“小李 学英语”这一情况。 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中,语境由一系 列命题组成。这些命题往往是不完整的,一 般需要推理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语境。如:
2012-4-6
17
4. 3. 5 社会心理表征 社会心理表征的形成并不一定要依赖人的直 接经验,语言使用本身在其中就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安德森做过有关白人对黑人的看 法的意识形态(或社会表征)的社会调查,结 果发现白人几乎千篇一律地认为黑人迷信、 懒惰、逍遥、愚昧和擅长音乐。被调查的人 中间有很多人与黑人几乎没有直接来往,他 们对黑人的这种看法主要来自大众传播媒介。
2012-4-6
13
人们对未写出或未说出的言语意义的自 然理解以先前存在的知识结构为基础。 这些结构的作用与我们用来解释新经历 时所用的来自先前经历的模式相似。这 种模式定义为“心理图式”。图式是先 前知识结构在人脑中的结构化,是一种比 命题更大的认知单位,用来对更复杂的认 知结构进行编码。图式相当于一套命题 或意象集合,是一种语用对外部世界进行 抽象而得出的心理模型。
2012-4-6 10
“basketball team”的知识草案: 篮球运动员 身手敏捷 动作灵活 个头高 合作精神…… 一个篮球运动员应具备身手敏捷、动作灵活、 个头高、合作精神等等素质条件。而篮球运动 员“个头高”这一点作为世界现象经验化的结 果已储存在人脑中,这层关系一经激活就能协助 交际者实施恰当的推理,即:Tom is tall.
2012-4-6
7
4. 3. 3 知识草案 (knowledge script) 知识草案与框架理论都是由明斯基1975年 在其著作《知识框架》(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中提出的。框 架理论揭示了世界知识结构在人的记忆中 是如何组织的,在话语的释义过程中又是如 何被激活的。知识草案是基本行为单位的 认知结构。昂格尔里(F. Ungerer)和施 米德(H. Schmid)认为“草案是专门为 经常出现的事件序列设计的知识结构”, 具有动态性, 依赖概念, 并以“预料”为基 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草案对推理有协 助作用,形成了对话语理解的语境。
2012-4-6 6
泰勒(R.Taylor)把框架 框架当作“联接 框架 一个语言形式所涉及的多个认知域和知 识网络”。例如,“学生框架”的认知域为: 1.每一个到学校通过课堂获取知识的人; 2.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席规定的每 一节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3.完成 一定的课程或学分,获取一定的文凭;4. 交纳一定的费用。学生就是相对于这样 的框架的一类人。。
2012-4-6
11
4.3.4心理图式 (psychological schema) 图式(schema) 在英文中原意为“图解”、 “概略”之意,最初是康德提出的一个哲 学概念。20 世纪初,心理学家们把它引入 了心理学的研究并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 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图式 是交际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 对于交际者认识新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认知过程中,交际者只有把新信息与已 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才能理解话语, 这就是认知语境制约话语理解的结果。
2012-4-6
9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话语省略是经常 发生的。话语中所省略的某些信息, 以及两个话语之间的认知空位,我们 可以从知识草案中提取有关的内容 通过语境补充方法加以弥补,使话语 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概念,便于 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例如: (4)A: Is Tom tall? B: He used to be on the school basketball team.
2012-4-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