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文献综述
第01章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

第01章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幻灯片21.1 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理论结构泛指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需要解答两个基本问题:●审计理论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幻灯片31.2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幻灯片41.2.1 审计假设观●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审计假设是不能直接检验的公理。
它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而存在的,是由它来推导审计理论的。
●回忆“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关系幻灯片5审计假设举例●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以验证的。
●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送审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不正当的舞弊行为。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错弊发生的可能性。
幻灯片61.2.2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审计外部环境是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审计实践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它决定了审计目标,从而决定了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内部环境是指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文化、审计工作内容等。
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方法。
幻灯片7●环境重要吗?●审计环境如何影响审计?幻灯片81.2.3审计对象观●审计之所以能独立成科,首先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审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入手,才能体现审计对象与审计本质、职能、方法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幻灯片9●幻灯片101.2.4审计本质观●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二、审计的基本概念2.1 审计的定义审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形式,本节将介绍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成员组成的团队对其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进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计旨在提供独立的和客观的评估,以帮助组织改进其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2.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师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的过程。
外部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验证,以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三、审计理论与方法3.1 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理论是指对审计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科体系。
审计理论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原则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将介绍几个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理论,如问题导向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2 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方法是指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是叙述性审计方法,它通过详细描述一个实体的财务交易和财务报表,以帮助审计师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审计方法,如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四、审计的挑战与改进4.1 新技术对审计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对审计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节将讨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审计的挑战和机遇。
4.2 审计改进的方向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监管要求,审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节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改进的策略和建议,如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等。
五、参考文献1.Arens, A. A., Elder, R. J., & Beasley, M. S. (2014). Auditing andassurance services. Pearson.2.Simnett, R., & Huggins, A. L. (2015). Integrated reporting andassurance: Where can research add value?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 34(3), 59-78.3.Knechel, W. R., & Salterio, S. E. (2016). Auditing: Assurance andrisk. Routledge.4.Hoitash, R., Prawitt, D. F., & Sharma, D. (2018). Internal auditsourcing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Evidencefrom audit fees and restat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93(3),25-61.5.DeZoort, F. T., & Harrison, P. D. (2016). Internal audit and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Insights from academic research.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 10(1), 5-26.以上文献仅为参考,读者在深入研究审计方面的时候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涉及了许多相关主题,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审计风险等。
以下是一些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相关主题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
1. 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综述可以回顾审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审计理论的主要趋势和前沿。
- 审计理论的理论框架: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不同的审计理论框架,包括信号检测理论、代理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
2. 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的综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类型企业的审计程序,以及不同类型审计的程序特点,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
- 数据分析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3. 审计流程-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审计计划的编制过程,以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证据的不同来源和收集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4.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如审计报告的标准符合程度、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等指标。
-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审计机构的制度设计等。
5.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国家或地区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要求。
- 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这方面的综述可以研究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以上仅是一些审计方面文献综述的主题示例,具体的文献综述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关注点来确定。
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审计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网站等渠道搜索相关文献,以获取更详细和最新的研究综述。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研究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研究作者:靳玲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30期摘要:审计理论研究起点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到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不同的研究学者存在着不同种观点。
本文根据逻辑起点的内涵,对各个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把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这具有优势和说服力。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of auditing theory research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auditing theory. So far,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auditing theory has not formed a consistent conclusion,and different research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various viewpoin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aking the auditing environment a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auditing theory research has more advantages and persuasion.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环境;逻辑起点Key words: structure of audit theory;audit environment;logical starting point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0-0207-020 引言任何一种学科都必须有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作为支撑,否则在实际业务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讨论

会计人才对企业管理的视野,深入理解 财务运行体系的机制,也可以激发会计 人才对不同新鲜岗位的工作热情,在为 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综合素 质的提升。其次,近年来,国家财税改 革频繁,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变 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 原有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新制度实施的 需求,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五)采取以留人为基础的有 力措施
留人是“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应 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明 确会计人才职业发展目标,保障会计人 才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性。
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应畅通企业与 会计人员的沟通渠道,动态掌握会计人 员的执业行为和思想动向,洞察性地分 析会计人才体系的发展动态,针对企业
应留的会计人才应采取预留措施积极争 取,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应摒弃的会计 人员应采取“末位淘汰”制度及时解 聘,保障会计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与 考核体系,借用实物奖金激励和岗位晋 升激励的措施,激发会计人才的工作积 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建立 激励考核体系时,应着重分层级、分岗 位设置激励方案,从而保障激励机制能 有效落地。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应明确会 计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会计人才知 晓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职业发展规划 应结合短期和长期阶段建立长效机制, 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需求的会计 人才。
的逻辑起点;四是主张以审计本质、审 计目标和审计假设三个因素作为审计理 论结构的研究起点。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摘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逻辑起点,才能构建出具有科学性的审计理论结构。
目前,理论界对于选择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存在不同看法。
本文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入手,评析不同学派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审计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审计理论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外在表现。
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与否及其科学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由此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的正确性以及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程度。
要成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有一些必备条件:一是可知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作为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条件,作为逻辑起点的要素必须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是能被人们直接感知了解的直接存在。
二是可推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逻辑起点应该能够推理论证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通过逻辑起点可以延伸至审计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也能够推算出尚未知的审计事项。
逻辑起点的发展规律能反映审计理论发展的规律。
三是结合性。
审计理论结果逻辑起点必须能将审计体系与审计环境、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逻辑起点要有结合性,要成为联系体系与环境、实务与理论的纽带,使他们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揭示矛盾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要能够揭示审计理论体系中显现的矛盾及潜在的矛盾萌芽。
矛盾是事务发展的动因,没有矛盾就没有审计理论的发展。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各种观点评析随着审计理论的前进和发展,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
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不同选择会形成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进而形成侧重不同的审计理论体系。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做了大量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观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论的代表人是莫茨(Robert K.Mats)和夏拉夫(Hussein A.Sharif)。
概述审计理论的涵义、逻辑起点及理论结构

【摘要】根据英国著名审计学家福林特(DavidFlint)的定义:“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有关审计活动的一贯性命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同审计目标与目的联系起来提供合理的基础和依据。
这种命题可以解释审计在各种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的活动空l间。
”我国王文彬和林钟高两位教授在《审计基本理论》一书中将审计理论定义为:“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加以概括的关于审计系统化的、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的理性认识。
”综合各名家的见解,笔者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源于审计实践,并能指导、规范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的理性化的认识。
【关键词】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考;审计理论结构的思考一、关于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首先,指导、解释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终极目的。
虽然审计理论产生于审计实践活动,但是它必须高于实践,是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制定基础,是检验审计活动正确与否的标准。
审计理论的内容和结构要围绕审计理论的目标进行确定和组织。
这就决定了审计理论必须具有解释当前审计实践的现实状态,并预测和指导未来审计发展趋势的功能。
其次,审计理论应具有前瞻性。
它不但能指导、规范现实的审计工作,而且能预测审计的发展趋势,合理解释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审计理论同时具备发展和稳定两个特性。
所谓发展就是指审计理论应当可以伴随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前演进。
所谓稳定则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呐,审计理论一旦形成,就趋向于保持这一状态。
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保持理论的先进性,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有效的指导、解释审计实践。
最后,审计理论要有一个科学的框架结构。
其结构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各层之间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结构要有利于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和理论木身的发展。
对于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
审计理结构逻辑起点现实选择论文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摘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对审计这门学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先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逻辑起点论,然后提出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审计环境不管什么学科在建立完整、严密的理论结构之前,都必须先要合理确定该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审计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因此,科学地确定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成为审计理论结构构建的关键问题。
如今,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选择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观点不一,始终不能达到一致的看法,本文就针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符合的特征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不能任意选择,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首先,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审计理论体系中其他内容的起点和基础,并且这个概念是最基本、最概括、最简明的,易于理解。
2.此外,该逻辑起点可以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联系起来,并且能将审计体系中的其他要素同审计实践联系起来。
3.另外,该逻辑起点能够揭示审计理论体系中各要素的内在矛盾和审计体系的整体矛盾。
4.逻辑起点能推导论证所有其他有关的审计理论范畴。
[1]5.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当具有可知性和科学的预见性等特征。
[2]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各种观点评述1.以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以审计假设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审计学家尚德尔(charles w.scandal),他在其《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一书中提出了以审计假设为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
该观点是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来指导审计准则。
其流程图可大致表示为: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概念→审计准则→审计规范。
[3]以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有着其显著的优点,它可以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联系起来,但是这种联系是不容易做到的。
此外,审计假设是审计人员根据一些无法证实的现象推测出来的,它带有的主观性很强,并且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若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它也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缺乏稳定性,因此以审计假设作为逻辑起点是不合适的,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严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文献综述摘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结构的构建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确定就成为审计理论结构构建的关键问题。
在此,本文将简单综述当今关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审计环境一、逻辑起点的特征及必备条件从哲学的角度讲,逻辑起点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全过程的出发点的概念、范畴或判断,也叫做上升的起点。
[1]它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建基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造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审计理论结构是构成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结构正确与否及其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1、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它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是进行审计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
2、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对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进行推理论证。
要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完整的审计理论体系,就必然要求能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推导出其他的审计要素。
3、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起来。
理论的作用便是来指导和解释或预测现实的实践活动。
4、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连接审计系统与审计环境。
审计系统是由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开放信息系统,与审计环境之间存在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必须要成为审计系统与审计环境的桥梁。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研究综述到目前为止,关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争论尚无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抽象哲学起点论、审计假设起点论、审计目标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本质起点论等。
另外,除了一元起点论,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倾向于多元起点论。
(一)抽象哲学起点论。
以抽象哲学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代表人为莫茨(Robert K.Mats)和夏拉夫(Hussein A.Sharif)。
1961年,1961年,凝结着莫茨和夏洛夫两位教授研究成果的专著《审计理论结构》出版。
在他们的这本合著中,他们从研究哲学的性质和含义入手,认为哲学是“构成某一学问的基础的原则体系”和“实务的规范体系”,并且以哲学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和五个基本审计概念(即证据、应有审计关注、公允表达、独立性和道德行为),构建了由哲学基础、假设、理论概念、规则及实际应用五个要素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
[2]莫茨和夏拉夫首次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审计研究,批驳了“审计无理论”的论调,对审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
在《审计理论结构》这部著作的影响下,1978年美国审计学家C·W尚德尔教授出版了《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
[3]在该书中,尚德尔教授认为审计理论应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假设—定理—结构—原则—准则,构建了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
他所提出的审计基本假设有五个,即审计目的假设、审计判断假设、审计证据假设、审计标准假设和审计传输假设。
尚德尔教授认为这些基本的审计假设有助于进一步的审计理论探究,它通常可以被用作演绎推断的前提,从这些审计基本假设中可以推演出审计原则的。
审计假设起点论的其他学者认为审计假设是一个基础命题,是审计实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客观环境对审计的约束,以此为起点可以推导出审计原则、审计概念等要素。
(三)审计目标起点论。
该观点最早是由加拿大审计学家安德森于1977 年提出的,他在其著作《外部审计学》中建立以审计目标为起点的审计理论模式:审计目标、公认审计准则、审计概念、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过程。
[4]1985年出版的《蒙哥马利审计学》第10版,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审计理论五要素,即审计目标、准则、公设、概念和技术,其重大突破在于将审计目标作为整个体系的逻辑起点。
国内的许多学者也赞成该观点,如王文彬、林钟高两位教授在其著作《审计基本理论》一书中提出, 审计目标应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5]刘明辉在5独立审计准则研究6中也提出该观点。
[6]他们认为,审计应首先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加拿人审计学家安德森教授,在他所著的《外部审计学》中提出了以审计目标为起点的审计理论模式:审计目标、公认审计准则、审计概念、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过程。
我国的王文彬、林钟两位教授,在其合著的《审计基本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审计目标应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
1991年萧应达在《比较审计学》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目的—审计假设—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标准—审计计划和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
1995年李若山教授《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目的—审计假设—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质量特征。
这都是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四)审计环境起点论。
以审计环境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我国的汤土云教授。
他在其著作《现代审计理论》中提出:“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能够揭示比以审计本质、审计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展开的审计理论结构更高层次的审计理论”,“以审计环境作为研究起点可以作为其他审计理论的基础,并对其他审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7] 1997年刘明辉教授提出“环境与报告使用者→目标→公设→基本概念→原则→准则→程序→方法→报告”的结构模式,支持审计环境起点论。
(五)审计本质起点论。
20世纪80年代,汤姆·李在《公司审计学》中提出审计本质与目标、审计概念和审计标准的审计理论结构。
[8]1988年戴维·弗林特在《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一书中,强调以审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提出的结构模式为: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
[9]两种框架都以审计本质为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的框架体系。
在国内也十分推崇以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代表人物有阎金锷、蔡春和徐政旦等学者。
1994年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为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规范—审计信息—审计控制。
[10]1996年阎金锷、林炳发在《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书中,概括出的审计理论结构为: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
[11](六)信息认证起点论。
借鉴2007 年我国学者宋英慧、安亚人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提出以信息认证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框架,该框架以逻辑学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论证了审计理论框架的基本内容,其基本思路是从信息认证这个逻辑起点出发能推出审计的终极本质,即审计是独立、客观的财务及相关经济信息的认证活动。
然后从审计本质出发推出审计框架其他要素。
即审计理论框架由:逻辑起点信息认证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基本概念和审计准则等要素组成。
[12](七)以审计职能为逻辑起点论。
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颁布的《审计基本概念说明》就是以明确审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审计职能为逻辑起点来论述审计理论结构的。
(八)两元或多元起点论。
最早提出以复合要素为逻辑起点来构建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是英国的汤姆·李,他在1985年的《公司审计学》一书中以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
我国也有学者以复合要素作为逻辑起点,吴联生博士认为应该以审计动因、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三者合一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三元素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13]三、小结上述观点的提出都有自己的道理, 并不是凭空设想和捏造,但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这些缺陷和不足有些是显而易见、难以克服的,有的则可以通过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加以限制,甚至可以消除。
笔者认为,应该以审计环境和目标共同作为起点。
审计目标不能推导出审计环境,也不能推导出审计本质。
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的客观环境, 是衡量审计理论是否先进科学的基本标准。
脱离环境的理论是空想的理论,也将不能反映环境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但环境不是万能的,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其他的理论范畴。
可见,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单独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都不能满足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都存在片面性。
只有两者相结合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才能满足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全部条件,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参考文献[1]王振鸿,侯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2]﹝美﹞罗伯特.K.莫茨,﹝埃及﹞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3]﹝美﹞C·W尚德尔.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M].美国,1978.[4] Anderson, R. J. T he External Audit [M].Copp clark R itman,1977.[5]王文彬,林钟高.审计基本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6]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7]汤土云.现代审计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8]Lee, T. Company Auditing[M].Van Nostrand Reinhold( UK ) Co.Lt d. , 1986.[9]戴维,弗林特.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M].英国,1988.[10]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1]阎金锷,林炳发.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J].《审计研究》.1996.03.[12]宋英慧,安亚人.信息认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新论[J].《审计研究》.2003.01[13]李欣,程德兴.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J].《科技创业月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