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图文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在唐朝时期发明的?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杨广D. 李旦3. 唐朝的都城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南京4.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下确立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5.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2.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3. 唐朝的都城是洛阳。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高宗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______的统治下确立的。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______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 简述唐朝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简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5. 简述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的看法。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四大发明的看法。
3.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对外交流的看法。
4.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的看法。
5.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看法。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图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_图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卷Ⅰ(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作为全国统一的政权,存在时间都没超过30年②兵役、徭役繁重③都采取过压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措施④都是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某班历史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凿C、农民起义的爆发D、灾荒连年3、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世,史称()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4、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有人从地下挖出一枚古钱币,上有“开元通宝”字样,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这枚古钱币应该铸造于哪个朝代()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6、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A.“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8、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9、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内容,关联有误的是()A.吴道子——画圣 B.杜甫——诗圣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1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5、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诞生。
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6、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辽 B.西夏 C.金 D.元7、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
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8、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为让孩子们勿忘国耻。
当时这一“国耻”是指()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9、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其根本原因是()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10、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全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全面】(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2、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诸子百家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提倡节俭的是()A.荀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3、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4、“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这则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D.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5、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6、下图所示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反映的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
你知道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族首领是谁吗()A.赵匡胤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7、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明朝刑法严酷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玄奘B.鉴真C.郑成功D.郑和9、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10、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11、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全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全面)(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2、下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B.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3、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
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4、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A.浪漫 B.强盛 C.封闭 D.开放5、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6、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A.洛阳B.扬州C.长安D.成都7、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8、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 B.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C.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 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工艺成熟9、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C.西晋皇族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10、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1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1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秦都咸阳B.隋都长安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2、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元—宋—唐B.唐—元—宋C.唐—宋—元D.宋—元—唐3、隋朝从建立到灭亡跟哪一朝代极为相似()A.秦朝B.汉朝C.三国D.东晋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辽③西夏④金⑤南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⑤④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8、两汉文化看徐州。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9、“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10、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A.维护封建统治 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仁政”思想的实践11、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2、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
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元朝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
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5、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以推广使用。
唐代以来,耕犁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
下列农具与此变化有关的是()A.B.C.D.6、夏、商、西周灭亡的最大的共同点是:()A.诸侯的叛乱 B.统治者失去民心 C.人民暴动 D.少数民族的内侵7、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原始文化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 B.农业发展状况 C.体质进化程度 D.生产力水平8、“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9、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1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11、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真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2、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B.王羲之C.贾思勰D.祖冲之3、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
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国家统一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D.加强中央集权4、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
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6、“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7、唐朝时期,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是()A.朝鲜B.越南C.日本D.菲律宾8、《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9、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请问这一伟大工程的中心是()A.扬州B.余杭C.洛阳D.邗沟10、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民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_图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卷Ⅰ(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作为全国统一的政权,存在时间都没超过30年②兵役、徭役繁重③都采取过压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措施④都是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某班历史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凿C、农民起义的爆发D、灾荒连年3、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世,史称()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4、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有人从地下挖出一枚古钱币,上有“开元通宝”字样,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这枚古钱币应该铸造于哪个朝代()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6、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A.“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8、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9、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内容,关联有误的是()A.吴道子——画圣 B.杜甫——诗圣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1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1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1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会子美元英镑A B C D16.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7.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8.20XX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9.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20.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2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 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2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23、元朝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不包括()A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C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已同汉族融合 D一个新的民族——蒙古族开始形成24、两宋政府设立的市舶司,其主要职能是()A管理对外贸易 B监督船舶制造 C管理国家财政 D管理少数民族事务25.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卷Ⅰ(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卷Ⅱ(50分)(开卷型)班级:姓名:分数: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2分)(2)唐太宗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请举一例说明。
(3分)(3)唐太宗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3分)(4)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唐太宗的历史地位。
(1分)27、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
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图一图二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2分)(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3)对比材料一语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分)(4)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9.同桌因事缺席一节课,请你以下面这首诗和问题为线索,帮她补上这节课好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2分)(2)该民族建立政权后,曾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最终双方改和,史称什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30、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图10(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3分)(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4分)3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下列两枚邮票,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左边所示器物是什么?它发明于我国哪一朝代?(2分)(2)据图一,从左边大图与右边两小图的配置,可以看出邮票设计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2分)(3)图二左边人物是谁?据图二,说说他对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
(3分)(4)读了这两枚邮票后,七(1)班议论纷纷,主要有两种意见。
其一: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很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宣扬;其二:科学技术不断在更新进步,我们更应该宣扬今天的科技成就。
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3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50分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
⑷唐太宗是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27、(1)科举制,武则天(2)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3)是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4)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
(7分) 28.(1)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生活处于不饥饿也不富足的状态。
(2)两宋时期。
(3)变化:北宋时期政府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