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海问题”的成因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

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

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南海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之道摘要: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自古以来,南海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

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

南海争端的成因有很多,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的历史南海争端的成因各国的主张南海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南海情况概述(1)南海地理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

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整个海区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900多公里,水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广东省那么大。

其中属于中国的海域有大约2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区面积最大的海。

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

它背靠华南大陆,东临菲律宾诸岛,南接印尼、文莱等国,西邻越南、马来半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分布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从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四大群岛,已经命名的岛礁有258座。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

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

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2)南海历史概况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五点一、复杂的历史变迁◆在汉代中国人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明代,清代,中国可能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上均显示了可能是南沙群岛的地区.这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将南海归入广东省管辖。

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权的表示,当时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并没有提出过异议。

◆1951年,美国在主持草拟、制定、召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浅析南海问题

浅析南海问题

浅析南海问题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094姓名:尹录学号:2009013426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可谓是争端不断。

第一、南海问题由来“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

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

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

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争端的发生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

南海问题的由来_有哪些解决的方法

南海问题的由来_有哪些解决的方法

南海问题的由来_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南海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为何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会形成主权争议导致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下面店铺分享了南海问题的由来,南海问题分析以及南海问题的应对策略,一起来了解吧。

南海问题的由来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十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就南沙群岛来说,通过它的航道是一条“宝路”。

它位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腹地,周边国家都力图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

此外,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

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

(6)。

今年,科学家又在南海发现大量的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并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

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国际法存在的缺陷有关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公约》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在海面的岛屿)可以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样,有关国家就有了“理由”并不属于他的岛屿。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

后来,逐个发生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

南海局势紧张 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

南海局势紧张 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

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中国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纷纷在南海对中国出手,挑战中国底线,那么形成南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较为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万安西和礼乐滩等10几个盆地。

其中,南沙海域油气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公里,油气地质储量总量达600亿吨.被誉为海上中东或称为“第二个海湾”。

在我国南沙群岛海域里的就有420亿吨,仅曾母暗沙海域已经探明石油储量就有120亿-130吨.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还没有开采出一滴石油.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南沙群岛主权之所以后来成为“问题”并酿成争端,除了资源丰富外,还与20世纪30年代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侵略南沙群岛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中后期,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等也落入日本、法国等的殖民统治之下,而中国南海也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目标,尤其是法国和日本先后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一系列严重侵略活动。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之后,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乘机于12月4日声称安南对西沙群岛拥有所谓“先有权”1933年,法国派炮舰“阿勒特”号和一艘测量船侵占了南威岛等9座南沙岛礁,时称“九小岛事件”.1939年3月30日,日本将法国人驱逐出南沙,取而代之。

后来,日本将所占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一并命名为“新南群岛”,隶属台湾南雄县治。

南海问题浅析

南海问题浅析

南海问题浅析制药102 涂华彬学号2010020802336 中国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纷纷在南海对中国出手,挑战中国底线,那么形成南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3.国际海洋法因素4.南沙群岛的地缘位置因素。

2009年3月以来南海局势骤然升级。

先是菲律宾议会通过了2009年度“菲律宾群岛领海基线议案”,将中国拥有的两组岛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所属岛屿。

接着,2009年3月,马来西亚总理登上中国的弹丸礁“宣示主权”。

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企图由来已久2)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对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也至关重要。

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

日本政府希望东盟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

这也是日本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

3)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东进政策”。

4)此外,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浑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没有所谓强化和弱化问题。

中国一贯从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出发,着眼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致力于与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南海争议。

这也是南海问题有关当事国的共识。

中国与有关国家的谈判和磋商渠道是畅通的。

2009年3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巴达维登上弹丸礁一事表示:“中方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方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有关争议。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策略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策略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策略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策略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围绕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产生的争端。

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区域外介入力量,对南海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南海问题不可回避的因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查看!【摘要】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不管是根据历史还是国际法,中国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任何试图破坏该地区的和平的、稳定的行为都是在挑战我国的国家主权,鉴于该地区的历史复杂性,各国双方都应该保持克制,本着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精神共同营造南海和平稳定局势。

【关键词】克制和平友好共同开发一、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

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

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

由于海洋意识薄弱,一直没有切实的解决,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石油资源的大量进口,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90%以来于海上航道,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

再加上,中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从而到达欧洲。

另外,南海又有丰富的石气资源,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强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浅析南海问题

浅析南海问题

浅析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四方”,即中国大陆、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端。

尤其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争端不断,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外国强国支持,派出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军舰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浅谈一下自己对南海问题的认识。

一、南海的定义:南海是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海之一,以粤闽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

东西距离为1380公里,南北距离为2380 公里,总面积为380万平方公里。

二、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这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越南、菲律宾武力侵占南沙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年代,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占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目前的现状在国际争端中南海问题向来是最牵扯民族感情并最容易引发冲突的热点。

南海作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争议越来越多。

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沙群岛主要为中非之争,南沙群岛由于面积大且石油资源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如今南海问题更是成为了国际化、激烈化的紧迫问题。

有关国家,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是依靠美国等国的力量,提出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要求。

而目前的总体态势是“敌进我退”。

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中国,却在南沙群岛资源的开发上相当滞后。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提出来的,但真正开发的别人,搁置主权的却是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南海问题”的成因摘要:“南海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定义,但都很难全面地反映“南海问题”应有的内涵。

只有从“原发性”和“诱发性”两个因素深入分析南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问题”,这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关键词:“南海问题”;“原发性”;“诱发性”随着南海局势的不断升温,“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南海问题”的成因也已达成某些共识,比如利益说、主权说、地区话语权争夺说等。

但是,关于“南海问题”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白的、清晰的共识性的定义。

本文力图在厘清“南海问题”的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对“南海问题”深层原因做出分析。

一、“南海问题”的定义及内涵所谓“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周边国家围绕中国南海海域的领土、资源、海域划界、海上航行等方面的利益进行争夺而产生的问题(“原发性”),以及由于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带着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介入这一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诱发性”),而“南海问题”是这两类问题的“和”。

“南海问题”涉及的面较广,在现有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南海问题”的第一层面(“原发性”层面),即围绕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争端、海域划界、资源争夺等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要从“南海问题”的第二层面进行研究(“诱发性”层面),即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介入南海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对于这些学者来说,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大国关系,“南海问题”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国之间的问题。

而笔者认为,“南海问题”不仅关乎大国因素,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南海周边国家因素,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它首先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

要想真正厘清“南海问题”的成因,就必须全面的把握“南海问题”,分别从“南海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

二、“南海问题”的成因“原发性”的“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周边国家的性质及结构而必然产生的问题。

这类问题具有原发的特点,并不是人为的诱导。

“诱发性”的“南海问题”是相对于“原发性”而言的,它不是原发的,是部分国家为其某种目的,而对“原发性”的问题进行诱导性的安排,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

从这两个层次入手,本文将“南海问题”的成因分为“原发性”成因和“诱发性”成因。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发性”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南海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另一方面的原因来源于中国。

1.南海周边国家的原因南海周边国家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逐利,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是自私的,也是逐利的。

南海“有利可图”的现实不可避免地让南海产生“问题”。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矿物质。

据探测,南海海域储藏油气量230—300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资源总量的1/3,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

其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气储藏量约200亿吨。

据科学家估计,南海海底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巨大的物质利益驱使部分国家铤而走险,将国际正义和道义抛在一边,“先下手为强”,纷纷掠夺南海资源,并与外国石油公司勾结,在南海开采石油。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五个国家与西方二百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油井约1 380口,年产石油量达5 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大的年开采量。

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领土主权争端,而笔者不这样认为,笔者认为领土主权争端只是南海周边国家为了逐利而采取的手段,因为没有主权就没有资源开采权,没有主权,就没有海域划界权。

在侵占中国领土方面,越南在1975年4月解放西贡,并占领原西贡政权侵占的中国南沙6个岛屿,同年5月,越南刊登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改名为“长沙群岛”,划入其版图。

从1975年至1998年,23年的时间里,越南共侵占我国南沙岛礁29个。

菲律宾在1970年至1980期间,采取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8个岛礁。

马来西亚于1978年开始,在我国南沙群岛南端的一些岛礁上树立“主权碑”,并把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新版地图。

2.中国方面的原因南海自古以来就中国的,中国对南海拥有历史主权的理由充分、证据确凿。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南海成为列国争夺的焦点呢?分析下来中国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的大陆性。

中国强大的时候,要么闭关锁国,高傲自大,要么是在南海进行宣威,并不想走出南海像其他西方列强一样殖民其他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对海洋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国家。

二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起伏。

尤其海上力量的起伏也是导致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中日甲午海战过后,中国海上力量开始一蹶不振,其他殖民国家开始纷纷乘隙而入,导致中国南海许多岛礁被他国占领,比如现在中国与越南有争议就一部分属于越南从西贡政权继承的。

而今天中国发展了,变得强大了,肯定不能让这种耻辱继续下去。

清华大学阎学通先生对日本将钓鱼岛问题国有化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强盗霸占民宅居住了几十年,由于害怕房主强大后来追讨房屋,干脆先向房主索要房产证。

这一比喻也基本适用于南海问题。

如果中国从强大开始就不再衰弱,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同样,如果中国从衰落开始就一直衰落,不再强大,南海各国也不用这么耗费心机,因此,可以说南海问题成因中,中国国力的强盛与否占有很大的比重。

“南海问题”产生的“诱发性”主要来自于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印度。

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诱导“原发性”的“南海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中国的战略牵制和战略围堵,另一个方面是逐利。

1.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成因的因素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战略牵制主要是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为了保障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战略。

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国,美国不可能将此等殊荣拱手相让,肯定会对中国百般阻挡,四面挖坑,处处埋雷。

当然对于美国来说,南海就是一个绝佳的场所,让南海产生“问题”,就成为美国诡计的诞生地。

因此,“南海问题”变得如此这般复杂,可以说很大的原因是美国的战略诱导和牵引。

在南海,美国一个方面是发展美国与菲律宾的盟友关系,将菲律宾打造成南海地区的“雷区”和其围堵中国的前哨阵地,美国预计在菲律宾部署4000~4500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并帮菲律宾升级更新现代武器系统,于2010年3月,美国赠送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给菲律宾海军,2010年,美国将菲律宾正式纳入其“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承诺向菲律宾提供军事安全保障和军备支持。

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军事互访、武器销售、军事培训、后勤支援等方面的合作。

美国在南海逐利主要体现在对战略通道的控制上。

南海早就被称为“亚洲地中海”,处于菲律宾苏比克湾和越南金兰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中东、南亚、欧洲、非洲、必经的国际航道。

通过南沙海域的船舶总吨数相当于世界船舶总吨数的一半,占世界石油运输量的一半,其通航量是巴拿马运河的3倍、苏伊士运河的2倍。

当今世界,有95%的国际贸易通过海上运输,海上通道安全也就等于大国的生命线安全。

目前,中国有39条航线通向国外,其中21条经过南沙群岛海域,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60%经过南沙群岛。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确保该通道畅通或者控制该通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

2.日本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的因素日本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在域外国家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挑拨越南、菲律宾等国,插手南沙争端,达到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目的,在牵制中国崛起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东南亚地区话语权。

同时,日本诱导“南海问题”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也有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争取主动的战略考虑。

3.印度关于南海问题的“诱发性”的因素印度搅局南海和诱导“南海问题”的战略目的主要是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极大地消耗中国的力量,为其在中印边境谈判以及“克什米尔问题”等方面争取主动权。

印度逐利方面主要是近年来,印度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从南海获得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益驱动就成印度诱导“原发性”的“南海问题”产生裂变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南海问题”从其“原发性”的角度看本身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其成因也相对简单,主要是南海周边国家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进而对中国领土提出主权要求以及中国为维护领土完整而与相关国家之间进行博弈,从而导致的“南海问题”。

从其“诱发性”的角度出发,南海问题就变得相对复杂,而其成因也是相互交织。

有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战略目的驱动,也有这些国家为谋求物质利益的利益驱动。

看清楚“南海问题”的成因,针对“南海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中国崛起和中国发展的绊脚石,是美国等体系大国围堵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同时,有效合理地破解“南海问题”对于培养中国的领导能力、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大有帮助,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陈剑锋.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3).[2]越南、菲律宾等国抢采南海油气资源[J].国土资源,2012,(7).[3]金永明.论南海问题法律争议与解决步骤[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1).[4]娄亚萍.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云南社会科学,20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