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西北和青藏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区教案(新版)湘教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3、培养学生从网络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教材和网络查询等手段,自主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西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旅游?【预设】旅游可以看美景、吃美食!【教师】我也喜欢旅游。
但是我每天都在发愁暑假去哪里呀!【追问】你们喜欢玩微信吗?【学生】喜欢。
【教师】我喜欢通过微信看朋友们去了哪里,作为参考。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小明的微信里发了这样一组极其美丽的照片。
【展示】胡杨林、草原、葡萄、西北美食、沙漠图片。
【提问】照片美不美?【学生】美!【教师】所以我决定暑假就去这些地方啦,但他们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动手帮我查询一下,好吗?【学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
【教师】可我没去过西北地区,你们去过吗?【学生】没有/有。
【教师】但我的朋友小明去过,而且他在旅途中用微信发了很多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明一起来游西北,做好旅行准备。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外部联 通性和发展支撑能力。
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维护社 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 区
contents
目录
• 西北地区概述 • 青藏地区概述 • 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历史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
01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位于中国西北部,包 括新疆、青海、甘肃、 宁夏和陕西等省份。
水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冰川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都在青藏地区。
农业发展
畜牧业
青藏地区的畜牧业是其传统的产业,主要饲养牦牛、藏羊 等高原特色牲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销往其他地 区。
种植业
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种植业相对较为受限。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农业现代化程度 较低。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 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塔里 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煤炭
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也十分 丰富,主要分布在陕北、 宁夏和新疆地区。
稀土
分布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的 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 矿之一。
农业发展
畜牧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主要饲养牛、羊、马等牲畜。
种植业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 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中考地理复习总动员 第十二讲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第十二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考点归纳:⑴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西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表现为"三山夹两盆"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形以某某高原为主。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的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位于该区。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a.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b.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携带的湿润气流基本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因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⑵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逐渐变化),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⑴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①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而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山脉;②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③河湖--是许多大江大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
其中某某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⑵主要自然特征--高寒:①高--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高山,大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②寒--海拔高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⑶青藏地区的资源:①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的透明度好,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
某某因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②地热:本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八年级下湘教版5.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预习学案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学习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等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难点)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新知认知】1.位置范围: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 山脉—山脉—山脉一线以北.面积人口,面积: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民族:汉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哈萨克族。
2自然地理: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 ______. 为主,其中著名的有高原,盆.地、盆地。
河西走廊位于高原和高原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
山脉:新疆的的地形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山是指________ _______ ____盆是指_________ _______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面积最大的盆地,还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和我国最低处的盆地,低于海平面米。
气候: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特征:____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的特征。
降水:年降水量从东部的_____mm左右,往西减少到_____mm,再到______mm以下,吐鲁番盆地西部的_______年降水量近5.9毫米.新疆西北部因受_________的影响降水略多.河流:由于降水较少,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____河,_______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新疆西北部的______河向北注入_______.植被:由于降水的原因本区植被自东往西为______ _______ _________.而塔里木河沿岸树木以耐寒的_______为主.3.农业:本区气候干旱,绿洲农业是本区特色,在山麓、甘肃的、以及塔里木盆的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灌溉农业:宁夏的和内蒙古的、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农产品有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4.牧业: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产的_____ ____ ____ ___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重要的畜牧基地.主要牲畜有内蒙古的_____ ______,新疆的_____ _______,宁夏的_______.5.矿产:①煤:内蒙古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宁夏的________. ②石油:甘肃______新疆_______ ________ _______③有色金属:稀土_______镍________金_______宝石______ ④西气东输工程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西起新疆的_______气田往东直通______ _____6.交通:主要铁路有:兰新线(___-----____),北疆铁路(_____------______),南疆铁路(____---____)7人民生活:食:___________ 住房:__________ 沙漠之舟:_______思考:1.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2.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3.从东往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
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合理。
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如:对地图的处理,自然景观的描述等等,体现了知识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分析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1、教师基本功有待提高,例如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却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3. 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三、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青藏地区包括西藏和青海两个省区。
- 西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盆地交错,青藏地区地势高原为主。
-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气温变化大;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西北地区主要以戈壁、沙漠为主,气候干燥,盛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青藏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寒冷,盛产稀有金属矿藏。
- 西北地区以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要经济支柱,青藏地区以畜牧业和稀有金属开采为主要经济来源。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产生活水平较低。
- 近些年来,政府加大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
2.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现状,撰写调研报告。
3.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规划,展开讨论。
4. 教室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展板、PPT等形式,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
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人教课标版初中二年级的内容,教材内容与所学过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并列,是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课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作知识上的铺垫。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察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总结、归纳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进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资源准备(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讲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以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源,制作演示文稿。
第15题 (单选题)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想把从网络上下载的一张图片设置成演示文稿的背景,具体操作步骤是()。
(4 分)A.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背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填充颜色栏中选择填充效果,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选择网络中下载的图片,单击应用即可B.在菜单栏中选择"格式"-"背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填充颜色栏中,选择填充颜色,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选择网络中下载的图片,单击应用即可C.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背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填充颜色栏中选择填充效果,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选择网络中下载的图片,单击应用即可D.在菜单栏中选择"格式"-"背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填充颜色栏中选择填充效果,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选择网络中下载的图片,单击应用即可第16题 (单选题)在PPT演示文稿开发过程中,想要修改从网络上下载的图片,最适合用的工具软件是()。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PPT课件

青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如公路、铁路、通讯等,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青藏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 破坏。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的发展不 平衡,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仍 然较为突出。
此外,民族团结和宗教问题也 是青藏地区面临的挑战之一,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0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自然环境的异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相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北地区的煤炭、石油和青 藏地区的水能、太阳能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不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温差大。而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历史文化和经济概况
历史文化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丝绸之路。
经济概况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有一定发展,同 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 气等。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 西北地区面临严重的荒漠 化、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 缺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而青藏地区则主要是 高原。
历史文化的异同
01
相同点
02
03
04
两者都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迹,如西北地区的 丝绸之路和青藏地区的 唐蕃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
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与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且多河。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的差异引起的。
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东西干旱(2)少内流(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