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
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从面积、人口、气候、地形等方面理解其自然地理差异,并用事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在西北地区地形图上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重点)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与影响因素,并能认知本区自东向西地面植被的变化及其原因。
(重、难点)理解自然环境特点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③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空白图”多媒体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与植被图:多媒体出示西北牧区、畜种与民族分布图:多媒体出示西北地区景观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15的图文,认知坎儿井的构成与作用。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有效训练】1、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A 、准噶尔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 2、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湿润B 、半湿润C 、半干旱D 、干旱 3、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A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 、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在(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5、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A 、深居内陆B 、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C 、太阳辐射强D 、降水少 6、“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我国的(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7、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省级行政区:A B F N 山脉:D E M 盆地:H 省级行政区B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除了山脉M、E和盆地H外,还有山脉 和盆地 。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掌握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利用图片和数据,分析两大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3)通过实例,了解两大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的分析;(2)两大地区差异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地理资料,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概况;(2)制作相关地理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地理知识点;(2)收集有关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3)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学生总结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分析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2)让学生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重点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难点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高原以和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以景观为主,只有盆地有星星点点的。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而且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为主,是我国最长内流河。
合作探究:1、西北地区2、为什么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
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系统归纳课堂练习1、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平原、山地为主B。
以丘陵、高原为主C。
以山地、丘陵为主D。
以高原、盆地为主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太阳辐射强B。
距海洋远,山岭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
海拔高,空气稀薄D。
季风不能到达3、西北地区的植被,从东向西大体为()A。
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B。
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C。
荒漠草原一荒漠一森林D。
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A。
以耕作业为主B。
以林业为主C。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2 气候特点1.3 地形地貌1.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2.1 民族与文化2.2 人口和城市分布2.3 农业和牧业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三章: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3.1 地理位置和范围3.2 高原气候3.3 地形地貌特征3.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四章: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1 民族与文化4.2 人口和城市分布4.3 农业和牧业4.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合作与发展5.1 区域合作现状5.2 合作领域与成果5.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对策和建议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6.1 农业特色产业: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苹果等6.2 牧业特色产业:如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新疆的细毛羊等6.3 工业特色产业:如陕西的能源工业、甘肃的稀土工业等6.4 旅游特色产业: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特色产业7.1 农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青稞、西藏的牦牛等7.2 牧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草原畜牧业、西藏的高原畜牧业等7.3 工业特色产业:如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等7.4 旅游特色产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第八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8.1 荒漠化问题: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8.2 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如高原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如塔里木河、黄河流域的治理等8.4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九章:国家政策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9.1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问题9.2 青藏高原特殊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藏族文化保护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等9.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0.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0.3 总结与反思: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合作与发展等进行全面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解析:地形地貌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名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知识板块: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西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3.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珍稀动植物资源4.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农业发展;2.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认识其珍稀动植物资源;3.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解其生活环境。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发展学生的课堂表达技巧,以及思维逻辑能力;3.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珍爱生命的态度;2.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资源和环境的分布状况;2.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3.让学生学会地图的绘制和阅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2.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模拟策略:通过模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等情境,让学生了解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环境,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 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探究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探究某个问题,再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交流,增强其合作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以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旳: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旳自然环境旳比较,理解两区旳自然环境差别及对其他地理事物旳影响;2.通过读图拟定范畴、概括位置、地形特点、分析两区旳自然地理特性,进一步锻炼学生旳读图能力及有关旳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旳位置、范畴、地形及重要旳气候特性,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旳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旳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旳关系。
教学用品:POWERPOINT课件;板图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上课提前在黑板中间画上西北地区轮廓图和青藏地区轮廓图。
用背投幕布遮住。
[导入新课][投影演示]四个地区旳典型图片在以往旳课程中,我们领略了北方旳皑皑白雪,南方旳热带、亚热带风情,今天我们将走进广阔旳大西北去感受草原旳美丽,大漠旳壮阔;踏向祖国旳西南,去揭开雪域高原旳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投影演示]西北地区旳三张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等[提问]这三张图片是反映旳哪个地区旳自然景观?[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提问]体现了西北地区旳什么样旳特性?[学生回答]干旱[提问]那么这种干旱旳气候特性是怎么形成旳?[教师总结]与西北地区所特有旳位置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投影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旳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旳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旳大洋。
[板书]:左半部分(与学生回答同步)西北地区位置景观 (西北内陆) 西东 河流 (少,内流河)地形 其他(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 (绿洲,雅丹地貌)干旱[学生活动]读课本11页图5.14中西北地形图1、找出重要地形区2、找出重要山脉找出完毕后请昂首准噶尔塔里木盆[学生群答]重要地形区:老师在板图上填注[学生回答]重要山脉:老师在板图上填注[提问]请同窗按照黑板旳板图描述一下西北地区旳地形特性?[学生回答]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学生活动]根据黑板旳板书,我们懂得西北地区旳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它气候旳干旱,他们之间旳因果关系是什么样旳呢?请同窗们完毕课本12页活动1,规定:1、在四个内容中注明哪个是因素哪个是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时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月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湖
2、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3、理解河谷农业的特点,记住主要的农业区,农作物和主要牲畜
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过程与方法:1、分析材料,掌握“世界屋脊”和高寒气候的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材料,掌握本区交通对工农业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开发边疆的雄心壮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次备课
(5)、读图4-21,完成连线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课时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2)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月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理解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记住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农作物
及优良畜种
3、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矿产资源,主要的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西北地区的生态
环境和防治沙漠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开发大西北的雄心壮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二、西北地区
1、概述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___ ___山-________山-_______山一线以北。
(2)、范围: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省北部。
(3)、读图4-31,找出P93活动题1中的地理事物。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为主,其中著名的有高原,
盆地、盆地。
(5)、新疆地形特点可概括为“”。
(6)、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人口:仅占全国的。
(7)、民族:汉族约占全区的,少数民族有、、
、哈萨克族等。
2、自然环境的特征
(1)、___ __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表现出__________逐渐减少,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全国降水最少的的地方是___ ___
盆地西部的___ ____。
(2)、本区地处内陆,冷热变化剧烈。
(3)、由于和,本区称为太阳辐射高值区。
(4)、阅读P94材料,本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由___ ___向_____ ____到
____ _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北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 ___,该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是
属于_ 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降水__ ___,气候干旱。
(6)、西北地区河流少,且多为内流河,____ ___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牲畜以耐
渴的______为代表。
3、牧业和农业
(1)、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 ____。
(2)、本区的农业以______农业为主,分布在山麓、、、
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
4、交通和经济
(1)、在图4-31上找出兰新线,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说一说这三条铁路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2)、完成P97活动1的表格,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
(3)、接着完成活动2,3,4,5,具体见课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