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四、教学准备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6.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讨论两地的发展差异和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西藏的旅游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形、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典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理概念: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分析自然特征: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介绍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5.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探讨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某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掌握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利用图片和数据,分析两大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3)通过实例,了解两大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的分析;(2)两大地区差异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地理资料,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概况;(2)制作相关地理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地理知识点;(2)收集有关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3)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学生总结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分析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2)让学生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地图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爱吃哈密瓜吗?见过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西北地区的地形”找出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以及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1)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太行山等等;(2)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抵达——“春风不度玉门关”;(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东西经度大,离海洋远。
活动(1)西北地域天气干旱,但其干旱的程度在不同的地方会有差别,主要表现在植被和土壤方面。
西北地区:东→西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的青藏地区】西北地域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而“高”、“寒”就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天下屋脊”之称。
一、读图,找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横断山区北——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南——喜马拉雅山二、世界屋脊及高寒气候1.为什么成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最高的高原。
2.天气特点:高寒天气,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摄氏度,夏季气温8~18摄氏度,降水分配不均匀。
活动:1.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纬度上,两者年内气温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引发的2.(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本。
(2)因为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高山上冰雪融化,冰雪融水汇聚,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主要地形区;(3)了解两大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及民族风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大地区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及民族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两大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单元内容,回顾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谈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及民族风情;(2)引导学生分析两大地区的异同点。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西藏的旅游业等;(2)学生分析实例中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绘制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区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使学生认识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地点,主知识与能力要铁路线的散布以及有名的农产品;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培育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剖析一个地区地区特过程与方法征的方法感情态度经过叙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与价值观【要点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教课过程【展现投电影】中国地理地区图。
【复习发问】请同学在投电影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限(秦岭—淮河线),并谈谈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日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一、基本概略1.地点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地点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谈谈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解说】西北地区大概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含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现投电影】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照表面积占全国的比率人口占全国的比率北方地区20%40%南方地区25%55%西北地区30%4%【发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率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一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增补完美。
【叙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浓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少。
【发问】请同学谈谈: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概占2/3。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3.doc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西北、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西北、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西北、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西北、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教学内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和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开发边疆的雄心壮志。
2、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西北、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西北地区教学目的: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木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掌握西北地区重要铁路的分布,并分析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5、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6、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教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开发边疆的雄心壮志。
2、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口然环境的特点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新课导入:阅读材料“唐诗屮的两北地区”。
由学生朗读王维《使君塞上》和王之涣《凉州词》两首唐诗,并作适当解析,从中感受到诗人笔下描绘的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引导学生阅读“西北地区”图,或用多媒体投影显示“西北地区”图,让学生熟悉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I韦I,然后,依次完成下列读图内容。
1.在图上:找出天山、准嶋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内蒙占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其位置及其他特征。
河套平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2.在图上找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三山”和“两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
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
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推进)
[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动画图。
[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
[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
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
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
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
[师生总结]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减少,因为离海洋距离越来越远。
[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
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
[图片演示]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和青藏高原牧场[学生活动]说说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处。
(分别是草原牧场、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
[师生共讨]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我们知道,气候干旱,降水及少,养牛养羊没有水源是不行的,那么牧场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沙漠里吗?
[学生回答]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解决饮水问题,所以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上,成为山地牧场。
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
[图片演示]内蒙古草原优良畜种三河马和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
[学生讨论]三河牛和牦牛有什么不同?细毛羊和澳洲的美利奴羊有什么不同?
牦牛的毛多而且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新疆的细毛羊腿短而且粗,适合爬山,因为新疆是山地
牧场。
[总结]列表如下:
项目牧场类型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
青藏地区高寒牧场藏山羊,藏绵羊,牦牛
[图片演示]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
[学生活动]比较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的差异。
[学生回答]
温带草原牧场:地形平坦开阔,绿草如茵,草质较好
高寒牧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荒漠草原为主[学生探讨]
原因:内蒙古高原气候较为温暖,降水较多;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承转提问]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在发展农业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决定农业是什么类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十分干旱,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为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发展灌溉农业。
[读图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是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学生活动]分析以上地区如何进行灌溉。
[学生回答]河套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连山,有祁连
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广布,灌溉农业只能分布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绿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类型,重点是各个区域的特征和优良畜种,我们要结合他们的位置特征来分析其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