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海省南部为什么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请在图中找出依据。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青藏地区的河流特征
青藏高原海拔很高,且多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 此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洋都发源于这里。
五、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
(2)想一想,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3)议一议,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黄河蜜瓜,白兰瓜、哈密瓜,库尔勒香梨, 葡萄,新疆的和田枣
2.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 植物光合作用强,夜晚植物的呼吸作用弱, 白天借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 累,所以瓜果糖分含量很高,因而特别甜。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五、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3.畜牧业及条件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牧区,内蒙古草原、 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西北 地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全国占 据突出地位。
优势条件:草场资源广阔。内蒙古地区由东 向西草场生产力降低。新疆拥有广阔的山地草 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 类型。找出昆仑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喜 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1.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 盆地:柴达木盆地。 山地: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 2.地形特点 以高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高,有“世界屋 脊”之称。多雪山冰川。西北部海拔高,起伏 和缓,东南部海拔较低,起伏很大。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外部联 通性和发展支撑能力。
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维护社 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 区
contents
目录
• 西北地区概述 • 青藏地区概述 • 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历史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
01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位于中国西北部,包 括新疆、青海、甘肃、 宁夏和陕西等省份。
水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冰川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都在青藏地区。
农业发展
畜牧业
青藏地区的畜牧业是其传统的产业,主要饲养牦牛、藏羊 等高原特色牲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销往其他地 区。
种植业
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种植业相对较为受限。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农业现代化程度 较低。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 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塔里 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煤炭
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也十分 丰富,主要分布在陕北、 宁夏和新疆地区。
稀土
分布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的 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 矿之一。
农业发展
畜牧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主要饲养牛、羊、马等牲畜。
种植业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 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差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04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份
05
西北地区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
植被分布:荒漠、草原、森林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地貌特征:干旱、多风沙
主要地形区: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河流与湖泊
河流与湖泊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开发建议:根据青藏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建议,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010
总结回顾与思考题
汇报人:
感谢观看
地形地貌特征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等
地貌类型:高原、山地、盆地等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柴达木盆地:中国海拔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气候特点:青藏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少、日照时间长
影响因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是青藏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理差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对比 12、环境问题
西北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生态环境
青藏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
造成湿地退化,草甸破坏
西北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青藏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对比 2、地形
西北
以高原和盆盆地、塔里木盆地
青藏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对比 3、气候
西北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8、农业
有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西北 不利: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农业区及产品: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青藏
有利条件: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 农业区及产品: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青藏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高寒,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对比 4、河湖
西北 稀少,水量小,多内流河、湖;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青藏
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湖泊星罗棋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对比 5、植被
西北 温带草原,由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青藏 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高寒荒漠,东南边缘有森林
中国的地理差异 之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差异
西北地区
青藏地 区
西北地区的一些重要数字
一个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两个主要盆地 三个灌溉农业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PPT课件

青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如公路、铁路、通讯等,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青藏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 破坏。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的发展不 平衡,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仍 然较为突出。
此外,民族团结和宗教问题也 是青藏地区面临的挑战之一,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0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自然环境的异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相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北地区的煤炭、石油和青 藏地区的水能、太阳能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不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温差大。而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历史文化和经济概况
历史文化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丝绸之路。
经济概况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有一定发展,同 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 气等。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 西北地区面临严重的荒漠 化、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 缺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而青藏地区则主要是 高原。
历史文化的异同
01
相同点
02
03
04
两者都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迹,如西北地区的 丝绸之路和青藏地区的 唐蕃古道。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87-98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给青藏和西北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
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4.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
特征,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
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寻找因果关系,分析地理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
3.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
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2.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
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环境意识。
3.通过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轮廓特征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3.西北地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难点
1.青藏地区的“高”和“寒”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特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3.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突破
通过读图4-21、对比分析教材P.88页那曲和南京的气温资料,让学生思考后得出: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同时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通过读图4-31和阅读教材P94阅读材料“从草原到荒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特征,是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热情。
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还可通过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就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搜集青藏和西北地区的有关图片、录像等资料,为新课引入做准备。
b)准备青藏和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c)设计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大屏幕投影和音响等。
学生准备
预习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一课主要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身临其境,用心感受.
2.利用课件,指导读图、填图。
2.读图、填图,熟悉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3.展示课件,指导。
3.学生读图掌握青藏地区是不少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了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及建立的意义。
4.演示课件,攻克难点。
4.通过分析那曲和南京的气温差异,体会青
藏地区因“高”而“寒”的气候特征。
5.展示课件,指导5.通过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现在的交通及经
济发展的状况。
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理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及给青藏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板书设计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1.基本概况
2、自然环境的保护
(1)河流源头自然环境的保护
(2)珍稀动物的保护
3、农业和牧业
(1)农业生产的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主要农业区
(4)主要牲畜
4.柴达木盆地
5.交通与经济
(1)主要的公路
(2)青藏铁路(北段:西宁-格尔木;南段:格尔木-拉萨)
(3)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
6.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请收集资料,分析青藏地区严重的环保问题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练习设计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青藏铁路。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南段)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它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18千米,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材料二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附后)
(1)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干线主要有()
①川藏②青藏③新藏④滇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西藏资源丰富,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煤②太阳能③石油④地热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西藏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4)本地农业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C、雨量适量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5)目前,青藏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内河航运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6)青藏铁路修建中会遇到多年冻土问题,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冰川影响大
D、纬度高,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