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移位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物平移技术

建筑物平移技术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 平 面迁 位移 置升 、降 标技 高术 改 变 』 移动路线 原位升降 适用范围
原地升降,平面位置不变, 上部结构标高改变
平移抬升
上坡迁移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大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小
平移下降
下坡平移
原地竖向旋转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大, 较少遇到该情况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小 原地倾斜建筑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朝【 向平水 、面平 标位迁 高置移 不变技 变化术 】 移动路线 横向平移 适用范围
新旧位置横向对齐
纵向平移
先横向后纵向 先纵向后横向 斜 向
新旧位置纵向对齐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适用范围
1.1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概念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是指将建筑物从原址整体 搬迁到新址的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各种情况下需要改变建筑物位置 的工程中
整体迁移方法有两种:
一、在保证主体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建筑物整体迁移到新 位置
属于建筑工程领域,主要针对因城市规划、道路拓宽或社区改造需要移 位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移动距离较短;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 平 面迁 位移 置升 、降 标技 高术 改 变 』 移动路线 原位升降 适用范围
原地升降,平面位置不变, 上部结构标高改变
平移抬升
上坡迁移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大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提高量较小
平移下降
平面位置改变、标高降低量较大, 较少遇到该情况
1 概述
1.1 1.2 1.3 1.4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第 2 页共 12 页(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9.4.1 技术内容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

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

建筑物移位包括以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

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 技术指标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9.4.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既有建(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

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 工程案例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3
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1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设计内容
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特殊建筑物的 整体移位应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整体移位工程的设计包括: ① 新基础设计 ② 结构托换设计 ③ 移位轨道设计 ④ 移动系统设计 ⑤ 就位连接构造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ymax =
− q 1 − e k
y=
P 3 +( P 2 +P 4) e 2k
β
β L0
2
−βa
( cosβa+sinβa) +( P ( cos2βa+sin2βa) 1 +P 5) e
−2βa
cos
β L0

2
最大沉降差为:
∆ymax = ymax − y = q q −β L0 q − β L0 βL + e cos β L0 − e 2 cos 0 2k 2k k 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① 基本构造 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就位连接方法,做法 是直接将柱底钢筋和新基础内预埋钢筋焊接,然后浇筑混 凝土的连接方法。 ② 扩大基础法的设计 1)设计要求:节点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承担柱下竖向荷载; 柱中的纵筋在连接节点处具有足够的锚固能力;节点混凝 土足够承担水平剪力。 l0 = lw +10 2)纵筋最小焊接长度: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3. 轨道基础的设计内容:
① 确定截面形式和尺寸; ② 轨道基础变形的验算; ③ 轨道基础的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④ 轨道基础底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5)建筑物就位后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图1-5 别墅渡轮移位中
5.(美)卡罗莱纳州海岸灯塔移位工程 1999年6月位于美国卡罗莱纳州Hatteras角海岸的一座灯塔为了免于不断
的海岸侵蚀,当局决定将其移至1600英尺外的地方,由于地形的原因,移动 的轨迹达2900英尺。这座灯塔高61m,重达44000KN。和以往的移位工程相 比,这项工程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施工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了确定建 筑的自重,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液压顶升系统,由100个千斤顶将其顶高5 英尺,为了保证此高耸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扩大钢梁 作为底盘,用钢梁铺成7条行走的下轨道,设置14根跨越7条下轨道的长滚轴, 液压千斤顶提供水平牵引力,每分钟行走2.5英尺,同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 避免所经路途可能遭受的暴风雪的侵袭和地基的破坏。
图1-2 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馆平移中
3.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apolis市的Shubert剧院平 移工程

1999年1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apolis
市Shubert剧院进行了平移,平移采用的平板拖车
自身具有动力装置,在平移现场外观看不到牵引
设备(图3-6),令人惊叹不已,参观者络绎不
中必须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必须要调整
Shubert 剧院行走路线,使其行走轨迹成一曲线
形状以便绕过此餐厅(图3-7)。
图1-3 平移现场
图1-4 行走轨迹
4.(美)别墅渡轮移位 1998年,美国的一所豪华别墅,
建筑面积约1100㎡,从波卡罗顿长 途跋涉100多英里到皮斯城,建筑 物进行顶升托换时用了64个150KN 千斤顶,这座移位工程的特殊之处 在于这座别墅行进中必须要经过一 条运河,在这一段路程上采用一艘 特殊的船体作为运输工具,通过调 节船中的水量(192000加仑)来保 证该建筑物从陆地到船上和从船上 到陆地的平稳性。该建筑物基础为 混凝土桩基,桩基切断时钢筋留有 足够的连接长度,以便移至新位置 时的连接。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工法编号:RJGF(闽)-S11-2010完成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张天宇王世杰吴志雄李梁峰黄高飞1 前言1.0.1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城市建设进程飞速发展,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经常需要拆除部分老旧建筑物。

当遇到文物古建筑等需要保护的建筑时,便产生了文物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采用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将需保护的文物建筑整体移位至异地进行保护无疑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优途径。

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技术是指保持原有建筑物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结构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砼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包含土力学、结构2力学、结构动力等学科,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械、施加固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它包括纵横向移动、转向或者移动加转向。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2 特点2.0.1 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0.2 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2.0.3 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3 适用范围3本工法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一般为十二层以内,其结构形式可包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4 工艺原理4.0.1 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建筑移位新技术

建筑移位新技术

成都二环路顶升,第一次使用交替顶升工艺 厦门仙岳路顶升,顶升最高11.181m
顶升控制指标 l顶升误差:2mm l横向偏位:5mm l纵向偏位:5mm
南浦大桥浦西W3匝道
整体降坡工程(2017)
工程概况:匝道桥共八跨,其配跨为8×20 m,宽度为9.55m。上部结构:八跨均为简支 预应力板梁。下部结构:桥墩均为方桩、承台、立柱接盖梁。 设计要求:匝道北侧六跨拆除,南侧八跨整体调坡降落。整体最大降落高度为5.231米,降 落面积为1528平方米。 施工工艺:交替式落梁技术,桥墩切割拆除技术。
PLC同步控制技术在桥隧工程 中的应用
汇报内容
一、PLC同步控制技术介绍 二、桥隧工程中的应用 三、其他应用
一、PLC同步控制技术介绍
一、PLC同步控制技术介绍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
同步控制:位移控制(位移传感器),力控制(压力传感
本工程为杭州秋石路高架艮秋立交段新建钢箱梁工程的顶推施工,钢箱梁在新 建高架一端拼装,然后分段向另一端顶推合拢施工,顶推跨数为20跨,顶推 最长距离约800米,顶推总重量约13000吨。
采用的施工工艺:利用三点受力均衡的滑脚结构,采用间断性连续顶推施工工 艺。
l 采用的施工工艺: 利用三点受力均衡的滑脚结构,采用间断性连续顶推施工工艺。
器)
上部结构
信号线
系统总站(西门子S7300)
现场液压分泵 站
液压千斤顶
传感器
进油管 回油管
计算机
同步控制原理图
一、PLC同步控制技术介绍
• PLC同步控制技术在桥隧工程中的的应用: 把电脑编程技术、液压技术、高精度量测 技术综合应用在建(构)筑结构上,结合 建(构)筑结构的特点,保证建(构)筑 结构在空间位置同步运动或者精确加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按偏移控制方式分类:
• 1、有侧限控制方式 • 2、无侧限控制方式
《建筑移位技术》
三、国外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世界上第一座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使用 蒸汽机车作为牵引装置。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应始于20世纪初。
图1-1 新《西建筑兰移农位技宅术平》 移中
《建筑移位技术》
(三)根据结构处理方式分类:
• 1、整体式移位:所谓整体式移位是指在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结构整体性保持 不变的移位。
• 2、分体式移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移位要求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分别移位,在新址基础上再连接起来或永久的分开的移 位工程。
《建筑移位技术》
(四)根据移位方式分类:
《建筑移位技术》
(二)根据基础处置方式分类:
• 1、切断式:所谓切断式是指在基础的某一水平位置将基础 切断,上部移走,在新的就位位置施作新基础,然后再将上 部结构与新基础连接起来。
• 2、连同式:所谓连同式是指将建筑物结构主体与基础一同 移走。这种情况通常基础埋深线,对于深基础,如桩基等 则不适用。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术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 代,落后于欧美、前苏联等国家近半个世纪,但 是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势头良 好,其理论与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 止,我国已累计完成各类建筑物移位100余幢。
《建筑移位技术》
二、分类
(一)根据移位装置分类:
• 1、滚动式:其移位装置是采用辊轴,依靠辊轴的转动来实现建筑物移 位的。
• 3、组合式:即在同一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即有顶推又有牵 拉。
《建筑移位技术》
(六)按托盘结构形式分类:
• 1、十字交叉梁结构体系 • 2、拱形结构体系 • 3、梁板结合结构体系
《建筑移位技术》
(七)按施力设备的控制方式分类:
• 1、手动控制千斤顶施力方式 • 2、数字控制千斤顶施力方式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概说
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移位技术》
目录
第一节 移位工程概述 第二节 移位工程设计 第三节 移位工程施工 第四节 案例选讲
《建筑移位技术》
第一节 移位工程概述
《建筑移位技术》
一、定义
移位工程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在、爬升、升降、旋转、 转向等单项移位或组合移位。
广义的移位工程还包括树木,超大型设备 或构件等移位,但它所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工程 技术手段,而非其它手段。
《建筑移位技术》
:①挪动; ②改变,变动。
移,禾相倚,移也。 ——《说文解字》
《建筑移位技术》
: ①位置,所在的地方; ②职位,地位; ③特指皇位。
位,列中庭之左右谓之 位,从人立。
——《说文解字》
• 2、滑动式:所谓滑动式是指移位装置的滑移面是滑动摩擦,通常下轨 道为钢轨或钢板,上轨道为钢板或槽钢,这是一种新兴的移位装置。
• 3、轮动式:在托盘梁体系下布置一系列的转轮(通常为橡胶轮胎),底盘结 构体系为能满足移位要求的轨道梁系或道路。这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移位 方式。
• 4、组合式:在同一建筑物移位工程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移位方式,进行 组合式移位。
• 3、组合式移位:两种或两种以上移位方式的组合。例如直 线位移﹢旋转移位或旋转移位﹢抬升移位等。
《建筑移位技术》
(五)根据施工方式分类:
• 1、顶推式:沿着移位方向在建筑物的一侧采用千斤顶或其 它动力设备顶推建筑物来实现建筑物移位方式。
• 2、牵拉式:沿着移位位方向,采用千斤顶及钢铰线等对移 位建筑物进行牵拉。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结构加固示意图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油缸分布
《建筑移位技术》
支座布置示意图
《建筑移位技术》
隔震支座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起步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欧 美国家,世界上第一例建筑物移位工程是位于新 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此后,欧美、 前苏联等国家相继发展了这项技术,据统计,目 前国外完成的移位工程总数约30余项。
2、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馆整体平移
190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由于校园扩 建,将重约60000KN三层高的科学馆进行 了整体平移,而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为了 绕过另一栋楼,采用了转向技术,将其旋 转了45度。该建筑物平面为86英尺×115英 尺,建筑面积约3000㎡,此项移位工程采 用的是圆木滚轴滚动装置,用了675个直 径6英寸圆木滚轴,用800个螺旋千斤顶将 建筑物顶起,采用木梁托换,用30个螺旋 千斤顶提供水平牵引力,这一技术在当时 的土木工程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和广泛 的评论。这座楼至今仍在使用,历经了百 年考验。
《建筑移位技术》
移位:挪动位置,改变位置。
建筑物移位:建筑物的位置挪动或改变。
建筑物移位工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将建 筑物从原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工程,包括平移、 升降、爬升和转动。
与纠倾工程的区别:纠倾是将建筑物从新位 置恢复到原位置。
《建筑移位技术》
托盘结构体系 pallet structural system 移位施工中,在建筑物底部设计水平截面的 上部,通过梁与加强支撑等结构,形成托住上部 结构并与其一同移动的整体结构体系。
• 1、水平式移位:所谓水平式移位(简称平移)是指整个移 位过程是在同一水平面内完成的,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的标 高不发生任何变化。它主要包括直线移位、折线移位(转 向移位)、曲线移位和旋转移位。
• 2、升降或移位:是指在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的标高发生变化 的移位。它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地升降移位,即建 筑物保持原地不动,在垂直方向上抬升或下降;一种是爬 式升降移位,这种移位方式是指在建筑物的水平移位过程 中同时完成升降移位。它通常适用于水平移位过程中不需 要对建筑物进行小幅度的升降移位。
底盘结构体系 chassis structural system 移位施工中,在建筑物底部某一水平截面的 下部,采用梁、板并与基础连接,形成能承受建 筑物移位时的移位荷载,并满足地基承载能力的 承载结构体系。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物平移演示动画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顶推示意图
牵拉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