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教育

文献综述

(一)自我教育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国外自我教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

目前,关于自我教育的定义,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自我教育本质就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把握、认识、完善和超越的过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伴随着人类文明而来。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的宗教文献中就有关于自我意识萌芽的记载;到了苏格拉底时代,“认识自己”逐渐演变为人类的独立宣言,标志着人类对自我的自觉认识;而人类对自我的真正研究,始于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①最先提出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同时也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从此,人的“自我”之谜从此被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们以各种比喻的方式揭开。从古至今,国外学者对自我教育的理论有很多的阐述,教育思潮派别林立,理论纷呈,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存在主义的自我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是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个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即是创造自我,完成自我,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认为自我教育是最实际的教育,道德标准要自由选择,因其自我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生主体论的极端发展,过分强调对“自我”的关注,充满了个人主义,最后走向否定教师、否定教学、取消学校的极端。第二,人本主义自我教育。它的核心观点是自我实1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莫基人之一,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现,主张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自我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做自我选择的淘汰工作,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个性的人;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是教育的新起点,教育就是要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自我实现。第三,现代合理性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认为在对个体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难以想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把自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地位上。他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以接受课外活动的教育为主,以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内部需求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在条件只能是辅助,教师、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想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必须坚持自我教育。

2、国内自我教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对于自我教育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孔子是提出人生系统论的第一人,有一套独到的道德体系和道德修养的方法。“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自述的进德修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他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符合自己既定标准的过程。在自我修养的方法曾言“三军可

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立志和力行的重要性。孟子1提出了性善论,指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也就是说人性之中具备了一切道德的要素和可能,只要反身而诚,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大学》和((中庸》,总结了前期儒家的思想,对自我教育问题的论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庸》把“诚”看成道德行为的根本,提出了“慎独”的修养方法。“孟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从小节、点滴来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在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最需要而最忽略的是启发自觉,应该探讨最合理最有效之新教育原理与方法,促进青少年自觉性的启发、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的普及、生活否认提高,并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思想。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他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认为德育不仅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活动、是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活动;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一定要使学生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在我国最早系统地论述自我教育理论的是周锡玉,从教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全面论述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方式方法,提出了“自我教育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的著名论断。近年来,自我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学者地重视,但遗憾的是对自我教育的概念问题,目前仍然没

有统一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对此概念的定义仍局限于心理学的范畴,也有相当多的学者从德育的范畴来解释自我教育的概念。如:朱智贤把自我教育定。义为“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顾明远认为,“自我教育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发展自己的道德活动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意识,使良好的品质日臻完善,使不良的品质得到克服”。

二.自我教育特征:

张耀灿、陈万柏,认为自我教育的特点是自觉性和主动性。(2001年)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冯春芳在《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义及特征分析》一文中认为自我教育的特征是: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性和终身性。(前沿,2004(3))祖嘉合认为自我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由常规模式中的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化;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由外在教育向内在疏导教育转化;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社会规定转化为自我设定。(2004)白雪涛认为自我教育的特征有以下四个部分:主客体的统一性,他律、自律的统一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化的主动性。(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三.自我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般学者为自我教育分为群体(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个人的自我教育。

群体自我教育一般学者都认为包括集体讨论,参观调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学习,开展竞赛等等,而个人的自我教育则因侧重点不一样,则有些差别。祖嘉合认为自我教育包括两种方式,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个人的自我教育,集体的自我教育包含集体讨论,参观调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学习,开展竞赛等等。而个人的自我教育则包含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鉴定等。一些学者认为个人自我教育包含:自我修养,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改造等形式。(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学者认为个体自我教育包含: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鉴定等。(罗洪铁,2002)班华认为自我教育法包括自我认识的方法,自我体验的方法,自我控制的方法。(2001)

四、自我教育在当代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概况

学者们因为研究自我教育的切入点不同,提出的具体途径也有一定差别,有学者认为应该从营造社会教育环境,激发自我教育需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培养自我教育习惯几个方面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孙其昂,2004)有学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意识地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中培养综合能力。(张耀灿、陈万柏,1999)一些学者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孙明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价值和途径》一文中指出:第一,加强两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保障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第二,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探索“隐形教育”途径。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良好氛围。(2005(1))刘春雁在《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