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以《时事开讲》和《全媒体大

——以《时事开讲》和《全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开讲》节目为例
贾海楠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摘 要:目前,新闻评论类节目占据了我国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半壁江山,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电视受众的特点在 不断改变,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接受能力不断提升。所以,研究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历史及特点,对于电视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电视这种媒介本身具有其强烈的特质,本文以凤凰卫视极具时代特点的两档节目《时事开讲》 和《全媒体大开讲》节目为依托,结合当代电视媒介及电视受众的新特点,研究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全媒体大开讲》
只有数百人的演播厅打造成了万人演唱 会现场的氛围。 2.3 舞台视频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在音乐节目中如果有完美的舞台呈 现效果就能给音乐增色不少。音乐是一 种流动的艺术,它不能被量化,只能通 过时间的流逝去感知,去体会。音乐更 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它 在艺术种类中是最能引导人们的情绪和 力量的艺术形式。而抽象性的音乐艺术 如果可以被量化,并且用视觉化的舞台 内容进行呈现,就会带来难以言喻的美 妙感。 首先,以视频效果来制造音乐节目 中的仪式感。主持人在台上说出“欢迎 下一位歌手”时,平民歌手即将出场, 此时整场视频及灯光全部收黑,并且静 默数秒,等待歌手拿起话筒的一刻由红 外线联动触发“LED 视频星球”上机械 感转动的视频效果,并且视觉向上延伸 到整个舞台空间的框架视频条,流动的 白光将整个舞美瞬间照亮之后再次收回 到歌手所处的小舞台。这一整套配合动 (上接第 89 页) 政要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近期发 生的各类热议且有价值的新闻话题。节 目也首创每期节目三位节目主持人加一 位时事评论员的核心主持团队模式。其 中,两位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播负责串联 节目,梳理当日新闻话题,回顾新闻话 题背景,向评论员提问等工作。另一位 节目主持人作为副手,负责实时跟进参 与互动观众的观点梳理和观点表述,可 以说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存在,问 观众之所想问,说观众之所想说。而每 期节目会根据话题的指向性,选择不同 的时事评论员参与话题讨论。因为节目 内容涉及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而节 目受众定位也趋于年轻化,所以,整场 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十分轻松、自然。 除了主持风格更具有贴近性外,节目内 容 的 编 排 上 也 更 具 有 实 用 性。 例 如: 2016 年年初被多家媒体关注的“北京女 孩和颐酒店遇袭事件”该节目也对其进 行了报道。而节目除了介绍和分析、评 论了整个新闻事件外,还在节目中花了 较大的篇幅以示范的方式教授女性朋友 遇到袭击时应当如何防身。这就使节目
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及演变

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及演变新闻评论是中国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分析和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中国新闻评论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新闻评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新闻评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的“传官口诛”。
这种形式可以视为最早的新闻评论,它以文字、画像等形式来描述政治事件和社会风俗。
然而,由于当时的交流渠道受限,这些评论受众有限,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新闻评论传统。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闻评论逐渐在中国媒体中出现。
清朝时期,一些著名的报纸开始在版面上增加评论栏目。
这些评论主要关注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文字形式表达观点。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限制,这些评论大多被政府监控,并受到严格的审查。
新闻评论的真正发展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中国。
这个时期,西方思想和新闻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有力推动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著名的报人章士钊在《新闻报》上创办了“京北大社”等评论栏目,为国内新闻评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后,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台通过增加评论栏目来满足公众对多元观点的需求。
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使得新闻评论更加广泛和便捷。
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成为了人们进行新闻评论的重要空间。
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新闻评论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以其简洁、直观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这些形式虽然能够迅速传递信息,但由于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很难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论,从而可能影响公众的理解和判断。
此外,新闻评论的发展也受到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
政府对新闻评论的监管日益严格,一些敏感话题往往受到限制和审查。
社会舆论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压力,使得一些媒体和人士不敢或无法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评论。
尽管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新闻评论仍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

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摘要: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诞生。
15年来,电视新闻杂志奥节目经历了高收视、高关注后,也出现了弊端和不足。
总結出我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从主持人、报道样式、受众意识、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品牌经营等方面探求出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道路。
關键词: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1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概述新闻杂志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杂志型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
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2 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中国的诞生从根本层面上是结合本土经验,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经历了孕育、阵痛,成长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步入它的成熟期,在娱乐性节目和社教类节目日益浓厚的平民化倾向反衬下,其在主持人、节目内容、节目经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1 “明星主持人”的匮乏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并且由主持人担当编辑部负责人。
这些主持人出身于记者,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比如;拉瑟一个人就可以代表《60分钟》栏目。
这意味着主持人的知识、立场、风格都会深深影响新闻报道(或分析)的性质。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即新闻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报道,因此,板起面孔貌似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再博取观众的兴趣,反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或者多重视角的新闻展示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个性的话语方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敏锐的头脑眼光。
2.2 节目内容深度不够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解析事件,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包括全面的事实信息、复杂的关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义信息,许多此类报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对于关系的把握则过于简单化,总是停留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框架内;意义不能呈现多面性,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因此报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就象一个老套的故事,缺乏新鲜感,目前,电视台大多对深度报道节目非常重视。
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作者:陈戈来源:《新闻传播》2017年第12期【摘要】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新闻报道节目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也是新闻电视媒体对新闻资源和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利用,对于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节目制作质量,应该系统总结新闻评论栏目的特征以及主要发展趋势,进而合理制定新闻评论栏目制作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新闻媒体表达电视新闻媒体的主观立场,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开展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提高电视新闻媒体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演变,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成熟,对新闻评论栏目的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加强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节目制作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电视新闻媒体节目收视率,对于电视新闻媒体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电视新闻评论栏目主要特征分析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在概念上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多种电视化的手段,对各种具有普遍性或者代表性的事件、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现象等,在为电视公众提供事实性的基础信息之外,进一步地进行评论或分析,以引导观众正确认识对待。
电视评论栏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内容方面,主要是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以群众的视角对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内容进行选择优化。
比如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种相关政策,重要的政府新闻报道、市场上有关的物价信息、百姓权益维护、地区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有关的奇闻异事等内容。
同时,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在内容特色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体现了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舆论监督类的节目内容在整个新闻评论栏目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节目特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娱乐性,特别是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往往在形式上更加新颖灵活,易于观众的理解接受。
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制播中,更加注重线上线下之间的互动交流,观众的个人观点也可以在节目中得到体现。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优质化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优质化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向着优质化发展。
为此,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实现优质化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这些节目包括《焦点访谈》、《开讲啦》、《百家讲坛》等等。
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式、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在节目形式上,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以访谈、辩论、演讲等形式为主,结合音视频等技术手段,使得节目更加生动、直观、易于接受。
其次,在内容方面,这些节目往往聚焦热点事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并对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在传播方式上,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采用多渠道的传播方式,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向公众群体广泛传播,使得观众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具体而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节目形式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增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多样化的节目形式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比如,可以加入游戏环节或者音乐演出等元素,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更深入的主题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探讨,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应该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关注,提高节目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3. 多渠道的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媒介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中国新闻评论节目发展

中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指导教师谭璐组长: 刘宇杰10080184组员: 孙震10080093杨洋10080120王姝频10080150刘宇10080183杨敏10080194杨一楠10080195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摘要:随着新闻事业市场的发展,新闻竞争的激烈程度的迅速增加,"独家"新闻已不再成为可能,如何在掌握相同信息的情况下使我们的节目脱颖而出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不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通过新闻评论类节目产生的背景,历史总结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提出节目形式要创新和通过主持人评论员等树立"意见领袖"的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使用于满足; <<焦点访谈>>; <<新闻1+1>>; <<有报天天读>>; 主持人文献综述:从1980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诞生之后,相关的电视新闻评论研究也随之出现.从1982年的杂志<<新闻评论>>(出版商无法考证)胡文龙:<<新闻评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07杨新敏:<<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03第一版党秋月:<<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 记者摇篮2009(01)马倩:<<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新闻世界2011(05)戴辉娟:<<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研究>>南昌大学2009观点创新:通过对我国现有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研究,根据传播学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以及"意见领袖"理论,我们将提出通过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等传播主体塑造意见领袖形象,并对主持人提出相关要求,为满足受众需求以不同的节目形式促进节目创新,推动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正文: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理论基础1、从电视新闻报道到电视新闻评论2、电视新闻评论类型概述二、评论节目的典型代表——焦点访谈1、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特点2、焦点访谈让我们用事实说话,事实的调查,做一个离事实最近的人三、与凤凰卫视等优秀节目比较1、《有报天天读》作为2002年凤凰台的新栏目与内地新闻评论节目进行比较2、以《新闻1+1》为例,写它的独特之处,以及和凤凰卫视的比较的不足,进而得出我国目前电视新闻节目走向评论时代四、比较分析总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1、栏目质化现象严重2、舆论监督外部环境变化与评论节目的诉求之间发生矛盾3、过分追求故事化结构,影响客观公正;评论尺度泛道德化,影响报到深度五、解决方案: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的实现1、观众的"自己人效应"是前提2、新闻信息的"使用与满足"3、主持人的"意见领袖"形象是关键六、大胆尝试对内地新闻评论节目提出改进措施,猜测中国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综述和理论基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指的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借助电视媒体,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这种节目形式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综述电视新闻评论这种节目形式由新闻报道而来,那么有新闻报道到新闻评论,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白热化,媒体声音的多元化,报道角度的多维化,媒体传播资讯能力的多维化已经势均力敌,电视新闻及时、滚动、刷新等传统优势已被各种新媒体赶超,讲求"深度、关联、评说",寻求信息的"第二落点"自然成为新闻改革的方向.而评论最容易在这方面拉开档次,并树立起媒体鲜明的个性化旗帜,同时观点评说也能帮助观众在繁杂的新闻链条中反思狂热、理清因果,引领他们占据新闻事件的制高点,提高其参与国家大事和公共决策的行动能力.因此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已经是历史所趋,也是满足受众需求的需要,满足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需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自产生之日起便在我国迅速而蓬勃的发展.1980年5月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是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让观众耳目为之一新,1988年该节目改称《观察思考》。
关于电视新闻论文

关于电视新闻论文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新闻。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视新闻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电视新闻论文范文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分析摘要:新闻敏感对于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新闻敏感的内涵与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希冀可为新闻工作者充分地发挥出新闻敏感的重要作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电视台所面临的新闻工作量也在快速增加。
新闻工作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需要进行快速的识别与判断,这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注重加强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提高专业素养。
一、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敏感的内涵1、定义新闻敏感指的是新闻采访人员针对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识别、判断、评价的能力。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新闻。
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识别,而后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实[1]。
这里敏感的主体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客体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同时,敏感作为一种心理反应,而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于社会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筛选的一种识别的能力,便具备了突出的职业色彩。
2、实质1)新闻敏感属于社会认识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于社会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筛选的一种识别的能力,新闻敏感的“反应”过程是新闻工作者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同时,新闻敏感也是新闻工作者凭借一定中介针对社会事实进行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社会认识的过程,这种社会认识的结果便是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
因此,可以说新闻敏感是一类具有独特职业色彩的社会认识。
2)新闻敏感属于职业思维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新闻敏感的作用,需要在进行采访等新闻工作之中进行。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及表现特色探究

、
评论类电视新 闻节 目的主要特征
是 电视 新 闻的薄弱环节 。从 5年代起 步发展 到现在 ,我 国评论类 电视 0
评论类 电视新 闻是 评论 者对 当前 具 有普 遍 意义 的 事件 、问题 或 新 闻节 目大致经 过3 阶段 的变 化 :第 一 阶段是 电视短评 、编后 语为 个 社会现 象表示意见和态 度的 电视 新 闻节 目。评论 类 电视 新闻节 目与电 主 的阶段 ,电视 评论基本 上沿袭 报纸广 播评论 的模 式 由记者 、编辑写
评 视消息 的不同任务在 于电视消 息重在 报道事实 、传播新 闻信息 ,而新 稿 ,播 音员播读 ;第二 阶段是 画面配短 评为 主要 表现形式 的阶段 , 在 闻评论 节 目则主要是发 议论 、讲 道理 。电视新 闻评论类 节 目有 多种形 论语言 多是报 刊风格 , 播音 员播报 的同时配合 一些画丽 ;第 三阶段 式 ,包括评 论员评论 、电视论谈 、电视述 评 、编后话等 。评论类 电视 则是探 索有电视 特色 的评 论节 目时期 。近几年 ,电视屏幕涌现 了一批 新闻节 目的特 征有 以下几项 : ( ) 闻性 1新 有 电视 特色 、有 深度 的评 论 ,扭 转 了电视言论缺乏 水平的局面 。 《 焦
如 “ 纸言论可 以代替广 播 电视 言论 ”这样 的观点 很长一段时 间内都 报 占据着统 治地位 ,这 就导 致我 国的电视新 闻评论基本 上就是报 刊、新
社 会性 即是 节 目的群 众性 。评 论 论述 群 众关 心 的问题 .大都是 华社评论 稿的翻版 ,即 以 口播形 式重复 上级的指示 以及纲领 ,其思维 “ 热点 ”、 “ 焦点”等 问题 ,也 其形式 则是 以广 播电视 的播 发方式为 主 。即
电视 台是 社会 舆论机关 ,肩负着 反映 和引导社会 舆论 的重 任 。它 等等。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 目 传播优势突出。 声画视听功能齐备,吸 的这一 功能主要是通 过发表有见 解的 、旗帜鲜 明的评论 来实现 的。评 引 了大批 的观众 。也大 大增强 了新 闻评 论的效果 。然而客观来看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1)1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 (2)1.1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意义 (2)1.2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兴起历程 (2)1.3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模式探究 (3)1.3.1 新闻评论类节目三段论模式......................................................................... (4)1.3.2 新闻评论类节目访谈模式......................................................................... . (4)1.3.3 新闻评论类节目讨论模式......................................................................... . (5)2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5)2.1 节目形式多彩丰富满足受众需求 (5)2.1.1 评论观点独到,原创性提高......................................................................... (5)2.1.2 评论多元性与权威性......................................................................... (6)2.2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62.2.1 评论员储配不足,评论观点相似......................................................................... . (6)2.2.2 评论言语过于专业......................................................................... . (7)2.3 以主持人为主导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 (7)2.3.1 注重现场性,评论权威可靠......................................................................... .. (7)2.3.2 节目参与度高,客观性强......................................................................... . (8)2.3.3 风格独特,言语朴实......................................................................... (8)3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8)3.1 注重选题和时效性 (8)3.2 提高专业知识和品牌打造 (9)结论 (10)致谢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祖国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高速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的电视产业也越来越完善,电视频道及节目也如春笋一般多姿多彩的成长。
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同时对于信息的来源与完善性要求提高,观众对于信息的完整性渴望度增强,因此我国电视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多种节目形式,其中就有新闻评论类节目以满足日渐成熟的观众群体。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通常结合主持人与评论员的评述和观点,深度挖掘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使观众更能深层次的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身。
我国新闻评述类节目主要有1996年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栏目,再到大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以及非常火热的《新闻1+1》栏目,可以说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势头正劲。
本文会通过现阶段的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背景,结合上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分析其特点和优点,并且系统总结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共有特点和发展方向,其中发展方向也包括对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问题总结和解决办法,最终总结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西方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比较早,已有将近40年的历史,并且在整个西方新闻节目的比例非常大,可以说是站主导地位。
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可追溯到90年代上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节目。
随着我国人民素质水平提高,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也发展迅速,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各大电视台网络媒体一共有200多个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可以说是一片凯歌。
研究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对于我国评论类新闻节目特点总结,归纳出属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的独到之处。
研究发展方向是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我国新闻事业矗立在东方之巅奠定理论基础和蓝图。
本文通过所学新闻学理论,并通过借鉴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归纳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1.1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意义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广播电视评论学》一书中,涂光晋教授写到“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声音、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声话合一、视听结合的新闻评论,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1]”,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涂光晋教授是通过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来自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说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是电视用于表达媒体立场、传达媒体观念,影响受众思想走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
它传播的意见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导向,沟通社会不同阶层信息,抒发底层民众不满情绪和缓和现实利益矛盾冲突的作用。
[2]”而这句话也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现实作用出发进行的概括。
上述两者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概述,前者是通过节目形式概述,后者是通过节目容总结意义。
还有一种广义的观点:“只要是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分析判断或述评的电视报道形式就是电视评论”[3]。
这是复旦大学教授丁法章在《新闻评论教程》一书中中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定义。
同样是复旦大学的骏德教授在《现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评论”定义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4]。
以世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里程碑”为名的美国著名节目《60分钟》认为新闻专题栏目和深度报道节目可以归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畴,“因此其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方式展示并分析新闻事件,说明实事真相,以及杂志型电视专题栏目的形式就被业界视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典模式。
[5]”这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论文所对于《60分钟》的评价。
因此有许多学者都采用涂光晋教授在《广播电视评论学》中的话“我国的电视评论的形态尚且不成熟,需要规化,并且会向着多元化发展……电视评论要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并且加强节目的纪实性与思辨性”[6]。
结合多种观点,笔者认为涂光晋教授的理论具有说服性,且笔者认同涂光晋教授观点。
1.2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兴起历程我国电视新闻开始于1958年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的开播,由于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时代背景,新闻主要以口播形式报道,主要有一些大政方针、《人民日报》社论、和一些先进个人事件等。
在口播过程中,播音员通过简短的评论进行对新闻事件的包装,但都以报纸和广播等方式一样,话语严谨,不馋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真正具有评论色彩的新闻节目形式出现还是在文革后,70年代末,这时我国的电视产业不断发展,正赶上我国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新闻节目也开始出现画面的配合。
但这时也只是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雏形,新闻播报还是以播音员手稿为主,而后配上新闻画面,可以说评论色彩还是不显著。
到了80年中央电视台出了一档名叫《观察与思考》的栏目,节目围绕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焦点人物、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和评论,解决问题后得出道理引起大众热议与深思。
这档栏目才真正拉开了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的序幕。
随着《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播出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并且像《今日世界》、《国际纵横》等节目也陆续在央视播出。
其他卫视也相继校方,如电视台的《BTV夜话》,电视台的《新闻透视》也相继播出,引领了当时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风潮。
也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高涨情绪下,这时的评论类节目也迎合了当时的风潮,在选题和报道上也开始放弃教条式迎合观众的求知心理,可以说此时的节目给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各个领域的大变革,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电子行业飞速发展。
电视行业的发展让彩色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这可以说是我国90年代的标志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时期央视成立了新闻评论部,专门负责开展新闻评论类节目,各种新闻评论类节目开始丰富着人们的闲暇时光。
同时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也开始受人们关注,多名具有个人魅力的评论主持人也开始以自身风格主导新闻评论类节目。
这时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极具影响力,也创下极高的收视率。
《焦点访谈》的一句“用事实说话”影响大江南北,《东方时空》以杂志评论风格独领风骚,各地卫视来纷纷推出评论类节目,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的春天正式到来了。
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一步发展,如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栏目继续高歌,同时也推出了《国际观察》、《央视论坛》等节目。
而后全新改版的《新闻1+1》栏目,以独特的主持人评论风格和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
同样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多档优秀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新闻直播间》、《24小时》、《朝闻天下》等节目,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百家齐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此时期各地电视台也在不同的领域推出了评论类节目,此间涌现了非常多的具有个性的主持人和资深的评论员。
可以说,当下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类型基本是有评论类节目为主导,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模式探究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我国已经发展30多个年头,在整个发展进程中经过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研究论证,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节目模式。